一种室内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9057发布日期:2020-10-30 21:50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汽车的尺寸、种类以及造型也是各种各样。

目前,由于车辆厂商为了满足舒适性以及愈发严格的碰撞测试标准,包括正面、侧面、车顶,以及行人保护,轿车需要有足够大的车身尺寸,来经受这些严苛的撞击测试。为了节省建筑空间,别墅以及农村自建房通常修建室内车库停放轿车,轿车的宽度一般在3.2-3.3米,大尺寸的车型进入室内车库后,在车辆停放位置稍微有所偏移的情况下,会造成一侧车门无法打开的尴尬情形,因此,如何在不扩大室内车库建筑面积的前提下来适应大尺寸车辆,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不扩大室内车库建筑面积的前提下可以适应各种大尺寸车辆来解决停车后无法打开车门的室内车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室内车库,包括依次连接且与车库楼板围合形成收容空间的第一侧墙、第二侧墙以及第三侧墙,所述第一侧墙与所述第三侧墙相对间隔设置,其中,自所述第一侧墙向内凹陷形成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与所述第二侧墙间隔设置,所述第三侧墙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窗口,所述窗口内安装有窗框,所述窗框凹陷于所述第三侧墙的表面以形成内陷的让位空间,所述窗框的外侧表面与所述第三侧墙的外表面平齐。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墙、第二侧墙和第三侧墙内部设有多根框架柱,所述让位槽和所述窗口分别开设于相邻两根所述框架柱之间。

优选的,所述让位槽与所述车库楼板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窗口开设于所述第三侧墙上且靠近所述室内车库的入口设置。

优选的,所述让位槽呈方型,所述让位槽的宽度为3.0-4.5m、高度设置在1.6m以上、深度为0.10-0.15m。

优选的,所述让位槽和所述窗口的底部分别与地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窗口的高度设置在1.6m以上,宽度为0.9-1.5m,所述窗框凹陷于所述第三侧墙的表面的深度为0.11-0.18m。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地板上的阻位器,所述阻位器包括阻位杆、连接杆、导轨以及导槽,所述导槽嵌设于地面,所述导轨与所述导槽配合连接且可沿所述导槽滑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导轨、另一端连接所述阻位杆。

优选的,所述导轨和所述导槽上分别对应开设若干螺纹孔,螺钉穿过对应的所述螺纹孔将所述导轨和导槽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阻位器为间隔设置的两个,两个所述阻位器之间的距离为0.8-1.0m;所述阻位杆与所述第二侧墙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室内车库通过在第一侧墙上凹陷形成的让位槽以及在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间隔的第三侧墙上形成的让位空间,使所述室内车库的横向宽度得到了大大的增加,在不扩大所述室内车库的建筑面积的情况下大大扩大了室内车库的使用空间,从而可以适用各种更大尺寸的车型,由于宽度增大,即使停车位置发生偏移或者尺寸大的车型也方便打开,不会遇到车门无法打开的尴尬情形,使用更加方便;其中,窗口的开设增大了室内车库的采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内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阻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内车库的结构示意图。该室内车库包括依次连接且与车库楼板围合形成收容空间1的第一侧墙2、第二侧墙3以及第三侧墙4,所述第一侧墙2与所述第三侧墙4相对间隔设置,其中,自所述第一侧墙2向内凹陷形成让位槽21,使所述第一侧墙2向内凹陷一定的空间,因此,通过在所述第一侧墙2上形成的让位槽21,可以在不扩大室内车库的建筑面积的情况下,来扩大所述室内车库内部的使用空间。这样,尺寸大的车型以及停车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也可以方便车门打开,不会遇到车门无法打开的尴尬情形。

所述第一侧墙2、所述第二侧墙3和所述第三侧墙4内部设有多根框架柱5,所述框架柱5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让位槽21和所述窗口41分别设于相邻两根所述框架柱5之间,以进一步提高房屋的承重效果,使增大室内车库使用空间后,不会影响所述室内车库的房屋承重能力。

所述让位槽21与所述第二侧墙3在所述室内车库的深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即所述让位槽21开设在靠近所述室内车库入口9的位置,这样,车辆倒入车库时,与车门的位置相适配便于车门打开。而且,所述让位槽21与所述车库楼板间隔设置,即不是开设于整个所述第一侧墙2上,而只是由所述第一侧墙2部分面积向内凹陷形成,这样,增大室内车库使用空间后,不会影响所述室内车库的承重能力。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让位槽21呈方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适用各种车库形状以及建筑装修要求,所述让位槽21还可以呈圆形、梯形以及其他各种异型结构。

同时,所述第三侧墙4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窗口41,所述窗口41内安装窗框43,所述窗框43凹陷于所述第三侧墙4的内表面以形成内陷的让位空间8,所述窗框43的外侧表面与所述第三侧墙4的外表面平齐,这样所述窗框43处形成内陷的所述让位空间8,不仅使所述室内车库内的采光更好,还增加了室内车库使用空间,所述窗口41的开设位置与车门的高度以及大小相适配,增大车门开启位置的空间,进一步增大了室内车库的使用空间。

所述让位槽21和所述窗口41的底部均连接地面,即所述让位槽21自所述第一侧墙2与地面的连接处向内凹陷以适应各种底盘高度不一的车辆。

由于小型车辆的两扇门总宽度在1.6-2.5m之间、总高度在1.5m以上,故将所述让位槽21的宽度设置在3.0-4.5m之间、高度设置在1.6m以上。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让位槽21的开设宽度为3.5m,开设高度从地面至所述室内车库的楼板。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小型车辆的两扇门总宽度在1.6-2.5m之间、总高度在1.5m以上,故将所述窗口41的高度设置在1.6m以上、宽度设置在0.9-1.5m之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窗口41的开设高度从地面至所述室内车库的楼板,开设宽度为1.2m。所述窗口41开设于所述第三侧墙4的中部且靠近所述室内车库的入口设置,即当车辆倒入所述室内车库时,所述窗口41大约位于车辆主驾驶车门的位置,这样,扩大主驾驶车门的可打开空间,大大提高了使用便利性。

由于自建房或者别墅的墙体厚度在0.22-0.3m,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墙2、第二侧墙3和第三侧墙4的厚度为0.24m,在故将所述让位槽21的凹陷深度设置为0.1-0.15m。即所述让位槽21的深度可以为0.1m、0.12m、0.14m或者0.15m,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让位槽21的深度为0.12m。

由于市面上一般铝合金窗框的厚度在0.1m左右,可以得出所述窗框43凹陷于所述第三侧墙4的表面的深度为0.11-0.18m,即所述让位空间8的深度为0.11-0.18m,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窗框43凹陷于所述第三侧墙4的表面0.11m,大大的增大了所述室内车库的可使用空间。因此,在驾驶室的位置,所述室内车库的总宽度至少增大了0.21-0.33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室内车库的总宽度至少增大了0.23m。

请参阅图2,为图1所示的阻位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室内车库还包括设置于地板上的阻位器7,所述阻位器7设置在室内车库的后方,用于限定车辆停放的准确位置,避免车辆在倒车时越位。所述阻位器7包括阻位杆71、连接杆73、导轨75以及导槽77,所述导槽77嵌设于地板内且上表面与地面平齐,所述导轨75与所述导槽77配合连接且可沿所述导槽77滑动,所述连接杆73的一端连接所述导轨75、另一端连接所述阻位杆71。通过移动所述导轨75在所述导槽77内的位置,来调节所述阻位杆71的移动位置,因此,可以根据不同长度的车尾箱来调节阻位器7的位置,防止倒车停放时与墙壁产生碰撞,有效的减少了车辆的损伤,提高了安全性。

其中,所述导轨75和所述导槽77上分别对应开设若干螺纹孔,螺钉79穿过对应的所述螺纹孔将所述导轨75和导槽77连接固定。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阻位杆71与所述第二侧墙3间隔设置,所述阻位器7为两个且横向地间隔设置,两个所述阻位器7之间的间隔距离为0.8-1m,具体的,两个所述阻位器7之间的间隔距离为0.8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室内车库通过在第一侧墙上凹陷形成的让位槽以及在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间隔的第三侧墙上形成的让位空间,使所述室内车库的横向宽度得到了大大的增加,在不扩大所述室内车库的建筑面积的情况下大大扩大了室内车库的使用空间,从而可以适用各种更大尺寸的车型,由于宽度增大,即使停车位置发生偏移或者尺寸大的车型也方便打开,不会遇到车门无法打开的尴尬情形,使用更加方便;其中,窗口的开设增大了室内车库的采光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