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动式防热桥外墙石墨聚苯板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68275发布日期:2020-11-10 12:11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被动式防热桥外墙石墨聚苯板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被动式防热桥外墙石墨聚苯板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聚苯板是用作防水层的保护层,全称聚苯乙烯泡沫板,又名泡沫板或eps板。是由含有挥发性液体发泡剂的可发性聚苯乙烯珠粒,经加热预发后在模具中加热成型的具有微细闭孔结构的白色固体;随着人们对现代建筑外立面日益多样化的要求,石墨聚苯板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现场安装外墙石墨聚苯板单板时,属于高空作业,安装人员需要在高空作业工作车或是高架上进行手动单板安装,由于单个单板上的角码至少为4个,即安装人员就一个单板安装时需要在手持单板的同时对4个螺杆进行安装,而金属幕墙由众多个单板组合构成,即大大增加安装人员的工作负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被动式防热桥外墙石墨聚苯板安装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被动式防热桥外墙石墨聚苯板安装结构,包括固定腔、固定杆、固定柱、插杆和插柱,所述固定腔的内部为镂空结构,所述固定腔的内部中部固定有齿轮,所述齿轮的中部贯穿有连接轴,所述齿轮的顶端和底端对称连接有与所述齿轮相适配的齿条一和齿条二,所述齿条一的一侧边贯穿所述固定腔并延伸至所述固定腔的外侧与连接杆一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一远离所述齿条一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连接杆一的一端两侧边对称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位于套筒的顶端两侧,所述套筒滑动连接在插杆的顶端外侧,所述插杆的底部外侧固定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与所述套筒之间的两侧边对称固定有连接杆二,所述固定腔的底端且与所述插杆同侧处固定有插柱,所述齿条二远离所述插柱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腔并延伸至所述固定腔的外侧与固定杆固定,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齿条二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的直径大于所述固定腔的直径,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和底端且远离所述固定腔的一侧边均固定有固定柱,且所述固定柱为l型固定柱。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轴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腔并延伸至所述固定腔的外侧与卡套连接,所述卡套的外侧与把手的一端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柱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均固定有卡杆,且所述卡杆沿竖直方向弯曲。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腔的内部顶部远离所述插杆的一侧、所述固定腔的内部底部远离所述固定杆的一侧均固定有缓冲板。

作为优选,所述齿条一和所述齿条二靠近所述固定腔内壁的一侧边均固定有滑柱,所述固定腔的内部顶端和底端与所述滑柱相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与所述滑柱相适配的滑槽。

作为优选,所述套筒的两侧边与所述连接杆二相对应的位置均固定有凸板一,所述固定套的两侧边与所述凸板一相对应的位置均固定有凸板二。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二的两端与所述凸板一和所述凸板二之间均通过活动栓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快速的对外墙板进行安装,同时保障安装的稳定性和牢固性,提高工作的效率。

2、同时在安装过程中,单板能够被固定柱所支撑,进而无需安装人员对其进行手动扶持,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方便工作人们的调节和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被动式防热桥外墙石墨聚苯板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轴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固定腔;2、固定杆;3、固定柱;4、插杆;5、插柱;6、齿轮;7、连接轴;8、齿条一;9、齿条二;10、连接杆一;11、连接板;12、支撑杆;13、套筒;14、固定套;15、连接杆二;16、固定板;17、卡套;18、把手;19、卡杆;20、缓冲板;21、滑柱;22、滑槽;23、凸板一;24、凸板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被动式防热桥外墙石墨聚苯板安装结构,包括固定腔1、固定杆2、固定柱3、插杆4和插柱5,所述固定腔1的内部为镂空结构,所述固定腔1的内部中部固定有齿轮6,所述齿轮6的中部贯穿有连接轴7,所述齿轮6的顶端和底端对称连接有与所述齿轮6相适配的齿条一8和齿条二9,所述齿条一8的一侧边贯穿所述固定腔1并延伸至所述固定腔1的外侧与连接杆一1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一10远离所述齿条一8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远离所述连接杆一10的一端两侧边对称固定有支撑杆12,所述支撑杆12远离所述连接板11的一端位于套筒13的顶端两侧,所述套筒13滑动连接在插杆4的顶端外侧,所述插杆4的底部外侧固定有固定套14,所述固定套14与所述套筒13之间的两侧边对称固定有连接杆二15,且连接杆二15为钢结构材质的连接杆,所述固定腔1的底端且与所述插杆4同侧处固定有插柱5,所述齿条二9远离所述插柱5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腔1并延伸至所述固定腔1的外侧与固定杆2固定,所述固定杆2远离所述齿条二9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板16,且所述固定板16的直径大于所述固定腔1的直径,所述固定板16的顶端和底端且远离所述固定腔1的一侧边均固定有固定柱3,且所述固定柱3为l型固定柱3。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轴7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腔1并延伸至所述固定腔1的外侧与卡套17连接,所述卡套17的外侧与把手18的一端固定。

实施例三,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柱3远离所述固定板16的一端均固定有卡杆19,且所述卡杆19沿竖直方向弯曲;通过弯曲的卡杆19可以将外墙板放置的更加稳定。

实施例四,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腔1的内部顶部远离所述插杆4的一侧、所述固定腔1的内部底部远离所述固定杆2的一侧均固定有缓冲板20;通过缓冲板20更加利于齿条一8和齿条二9的安全和使用。

实施例五,如图1所示,所述齿条一8和所述齿条二9靠近所述固定腔1内壁的一侧边均固定有滑柱21,所述固定腔1的内部顶端和底端与所述滑柱21相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与所述滑柱21相适配的滑槽22;通过滑柱21和滑槽22可以方便齿条一8和齿条二9的滑动,从而减少与固定腔1内壁之间的摩擦。

实施例六,如图2所示,所述套筒13的两侧边与所述连接杆二15相对应的位置均固定有凸板一23,所述固定套14的两侧边与所述凸板一23相对应的位置均固定有凸板二24。

实施例七,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杆二15的两端与所述凸板一23和所述凸板二24之间均通过活动栓活动连接;通过活动栓可以将连接杆二15与凸板一23和凸板二24之间固定的更加牢固。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际应用时,将插柱5和插杆4插入到连接的基板对应的通孔中,通过转动外侧的把手18,从而通过把手18的转动带动连接轴7和齿轮6的转动,进而通过齿轮6的转动带动顶端的齿条一8和底端的齿条二9的滑动,齿条一8的运动推动连接杆一10的运动,进而通过连接杆一10的运动推动连接板11的运动,连接板11的运动通过支撑杆12推动套筒13在插杆4的外侧滑动,从而通过套筒13的滑动进行挤压连接杆二15,从而可以将两侧的连接杆二15挤压凸起,使得固定腔1与基板之间固定的更加牢固,通过插柱5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固定,同时通过固定柱3可以对外墙板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l型结构的固定柱3可以将外墙板固定的更加牢固,从而可以方便外墙板与基板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人们的使用和安装。

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