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学可拆装室内楼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73211发布日期:2020-12-22 10:5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学可拆装室内楼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室内楼梯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学可拆装室内楼梯。



背景技术:

楼梯是建筑物中作为楼层间垂直交通用的构件,用于楼层之间和高差较大时的交通联系,楼梯由连续梯级的梯段、平台和围护构件等组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拥有复式住宅的家庭越来越多,室内楼梯是复式住宅的必要工具,目前,现有的室内楼梯中不具备可拆装的功能以及不具备便于稳定结构的功能等不足,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学可拆装室内楼梯,通过设置放置口、压板、安装座、放置杆、移动块和移动口,解决了现有的室内楼梯中不具备可拆装的功能以及不具备便于稳定结构的功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建筑学可拆装室内楼梯,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的前后侧均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安装架之间设置有放置板,所述安装架的一端相对应放置板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放置口,所述放置板的前后端分别设置在相对应放置口内,将放置板放置在放置口内,进而使得放置板在安装架上受到限位,所述安装架的上端均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端相对应放置口的位置处均固定有压板,将压板放置在放置口内,从而使得放置板安装固定在放置口内,所述安装架的下侧均固定有移动块,所述底座的上端相对应移动块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移动口,所述移动块的下端设置在相对应的移动口内,所述底座上方的安装架侧壁上均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均开设有活动孔,所述活动孔的内部均设置有放置杆,所述底座的上端活动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安装孔,将活动孔对准安装孔,并将放置杆放置在活动孔和安装孔内,从而使得安装座无法在底座上端移动,所述安装板上端的左右侧均固定有把手,通过把手方便控制安装座向上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放置口底端的左右侧均固定有安装筒,所述放置板的上端相对应安装筒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放置孔,所述安装筒的上端设置在相对应放置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的下端相对应安装筒的位置处均固定有安装杆,所述压板的下端设置在相对应的放置口内,所述安装杆的下端设置在相对应安装筒内。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右端相对应移动块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的左侧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移动块侧壁上相对应第二螺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内均设置有螺杆。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块的前后侧均固定有调节块,所述移动口的前后端相对应调节块的位置处开设有调节口,所述调节块的一侧设置在相对应的调节口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放置口和压板,由于放置板的上端长期受到踩压,因此放置板经常受到损伤,因此需要经常更换放置板,因此通过把手将安装板向上移动,进而安装板带动压板从放置口内移出,进而使得放置板在放置口内露出,再将放置板从放置口内取出,进而便于将放置板从安装架上拆卸下来,同时方便更换放置板。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座、放置杆、移动块和移动口,当需要将安装架稳定的安装在底座上端时,将安装架下端的移动块放置在底座上端的移动口内,再通过移动安装架,使得移动块全部移动到移动口内,从而使得安装架在底座上端无法前后移动,当安装架在底座上端移动时,底座会带动安装座在底座上端移动,进而使得安装座上的活动孔与底座上端的安装孔的位置一致,再将放置杆放置在活动孔和安装孔内,从而使得安装座与底座安装连接,进而使得移动块在移动口内无法移出,从而达到提高稳定的作用。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学可拆装室内楼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安装架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底座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安装板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放置板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安装座的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安装架;2、安装板;3、放置板;4、安装口;5、底座;6、螺杆;7、安装座;8、放置杆;9、调节块;10、移动块;11、放置口;12、安装筒;13、第一螺孔;14、安装孔;15、调节口;16、移动口;17、第二螺孔;18、安装杆;19、压板;20、放置孔;21、活动孔;2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建筑学可拆装室内楼梯,包括底座5,底座5上端的前后侧均设置有安装架1,安装架1与安装架1之间设置有放置板3,安装架1的一端相对应放置板3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放置口11,放置板3的前后端分别设置在相对应放置口11内,安装架1的上端均设置有安装板2,安装板2的下端相对应放置口11的位置处均固定有压板19,将放置板3放置在放置口11内,再将压板19对准放置口11,同时将压板19放置在放置口11内,进而使得压板19将放置口11挡住,从而使得放置板3在放置口11内不会移出,安装架1的下侧均固定有移动块10,底座5的上端相对应移动块10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移动口16,移动块10的下端设置在相对应的移动口16内,底座5上方的安装架1侧壁上均固定有安装座7,安装座7上均开设有活动孔21,活动孔21的内部均设置有放置杆8,底座5的上端活动孔21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安装孔14,当需要使得底座5上端的安装架1能到稳定时,首先将安装架1上的移动块10放置在移动口16内,再通过移动安装架1,使得移动块10全部移动到移动口16内,从而使得安装架1在底座5上端无法前后移动,当安装架1在底座5上端移动时,底座5会带动安装座7在底座5上端移动,进而使得安装座7上的活动孔21与底座5上端的安装孔14的位置一致,再将放置杆8放置在活动孔21和安装孔14内,从而使得安装座7与底座5安装连接,进而使得移动块10在移动口16内无法移出,从而达到提高稳定的作用,安装板2上端的左右侧均固定有把手22。

其中如图1、2、5所示,放置口11底端的左右侧均固定有安装筒12,放置板3的上端相对应安装筒12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放置孔20,安装筒12的上端设置在相对应放置孔20内,当需要将放置板3放置在放置口11内时,首先将放置板3上的放置孔20对准安装筒12,并将安装筒12放置在放置孔20内,进而使得放置板3在放置口11内无法左右前后移动,压板19的下端相对应安装筒12的位置处均固定有安装杆18,压板19的下端设置在相对应的放置口11内,将安装杆18移动到安装筒12内,进而使得压板19安装固定在放置口11内,通过压板19将放置板3压紧,进而使得放置板3无法从放置口11内移出,安装杆18的下端设置在相对应安装筒12内。

其中如图1、2、3所示,底座5的右端相对应移动块10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安装口4,安装口4的左侧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二螺孔17,移动块10侧壁上相对应第二螺孔17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螺孔13,第一螺孔13和第二螺孔17内均设置有螺杆6,将螺杆6拧进第一螺孔13内,进而使得螺杆6拧进第二螺孔17内,从而螺杆6使得移动块10安装固定在移动口16内。

其中如图1、2所示,移动块10的前后侧均固定有调节块9,移动口16的前后端相对应调节块9的位置处开设有调节口15,将移动块10放置在移动口16内,同时将调节块9放置在调节口15内,通过移动块10,进而移动块10带动调节块9在调节口15内移动,调节块9的一侧设置在相对应的调节口15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