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小跨度弱连接连桥的自适应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79642发布日期:2021-05-14 17:1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中小跨度弱连接连桥的自适应支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设计技术领域,涉及连桥连接设计技术,具体为一种用于中小跨度弱连接连桥的自适应支座。


背景技术:

2.目前高层建筑的样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一种是通过连桥将多幢主楼之间连通,方便人们来回走动。弱连接方式的连桥,由于其受力明确、设计简单,是目前主楼之间连接时常用连接方式。在中小跨度连桥与建筑主体弱连接时需要采用隔震支座,以防止在地震或不均匀沉降时连桥被破坏,但是现有的隔震支座还存在以下问题:
3.1、现有的隔震支座只能实现水平方向上的相对滑动,不能转动,导致连桥与建筑主体之间的相对活动受限,这样在建筑主体(特别是位于地裂缝两侧的建筑)之间产生很大的不均匀沉降时会造成连桥的严重损坏。
4.2、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连桥与隔震支座滑移量过大时,容易把隔震支座拉坏,连桥从隔震支座上坠落,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的隔震支座只能实现水平方向上的相对滑动,不能转动,连桥与建筑主体之间的相对活动受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中小跨度弱连接连桥的自适应支座。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用于中小跨度弱连接连桥的自适应支座,包括下支座板、上支座板和支撑牛腿,所述下支座板的下端与支撑牛腿连接,所述上支座板上设置有上支座弧形板,所述上支座弧形板支承于下支座板上,且所述上支座弧形板与下支座板线接触,可显著降低接触面的摩擦力。
7.进一步限定,所述上支座板上还设置有上支座平板,所述上支座平板与上支座弧形板焊接。
8.进一步限定,所述上支座弧形板的弧面上设置有加强肋,所述加强肋沿上支座弧形板的内侧周向布置。
9.进一步限定,所述上支座平板上平行设置有多根纵向锚筋,所述相邻两个加强肋之间的间距为相邻两根纵向锚筋间距的2倍。
10.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牛腿的侧边缘设置有向上翻起的限位翻沿,通过限位翻沿在支撑牛腿的上端面形成限位槽,所述下支座板置于限位槽内。
11.进一步限定,所述自适应支座还包括连桥边梁,所述连桥边梁通过上支座平板与上支座弧形板连接,所述限位翻沿对连桥边梁进行限位。
12.进一步限定,所述限位翻沿的高度为100~200mm。
13.进一步限定,所述下支座板与上支座弧形板接触的面均为光滑面。
14.进一步限定,所述上支座平板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混凝土浇捣孔。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本实用新型用于中小跨度弱连接连桥的自适应支座,其下支座板的下端与支撑牛腿连接,上支座板上设置有上支座弧形板,上支座弧形板支承于下支座板上,上支座弧形板与下支座板线接触,支撑牛腿与建筑主体连接,上支座板与连桥边梁连接,连桥连接在连桥边梁上,在发生地震或主体结构不均匀沉降时,上支座弧形板可在下支座板上滑动和转动,实现连桥与建筑主体之间的自由活动,消除了因建筑主体不均匀沉降引起连桥转动而产生的次应力,避免了连桥被损坏。
17.2、上支座板上还设置有上支座平板,上支座平板与上支座弧形板焊接,上支座平板可约束上支座弧形板的变形,增加上支座弧形板滑动和转动时的稳定性,且便于与连桥边梁连接。
18.3、在上支座弧形板上设置有加强肋,通过加劲肋可协调上支座平板和上支座弧形板之间的变形,把线接触的集中应力转化为面接触的均匀应力。
19.4、在支撑牛腿的侧边缘设置有向上翻起的限位翻沿,限位翻沿对连桥边梁进行限位,防止发生强烈地震作用时连桥边梁从自适应支座上滑脱,导致连桥坠落,发生不安全事件。
20.5、下支座板与上支座弧形板接触的面均为光滑面,可定期在下支座板或上支座弧形板喷洒润滑油,以降低上支座弧形板和下支座板之间的摩擦力,减轻由于地震作用给连桥带来的损坏。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适应支座的施工安装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自适应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上支座平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上支座弧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其中,1

下支座板,2

限位翻沿,3

上支座板,31

上支座弧形板,311

加强肋,32

上支座平板,33

混凝土浇捣孔,4

连桥边梁,5

建筑主体,6

框架梁,7

支撑牛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
2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中小跨度弱连接连桥的自适应支座,包括下支座板1、上支座板3和支撑牛腿7,下支座板1的下端与支撑牛腿7连接,上支座板3上设置有上支座弧形板31,上支座弧形板31支承于下支座板1上,且上支座弧形板31与下支座板1线接触。上支座板3上还设置有上支座平板32,上支座平板32与上支座弧形板31焊接。上支座弧形板31的弧面上设置有加强肋311,加强肋311沿上支座弧形板31的内侧周向布置。上支座平板32上平行设置有多根纵向锚筋,相邻两个加强肋311之间的间距为相邻两根纵向锚筋间距的2倍。支撑牛腿7的侧边缘设置有向上翻起的限位翻沿2,通过限位翻沿2在支撑牛腿7的上端面形成限位槽,下支座板1置于限位槽内。
28.上述自适应支座还包括连桥边梁4,连桥边梁4通过上支座平板32与上支座弧形板
31连接,所述限位翻沿2对连桥边梁4进行限位。限位翻沿2的高度为100~200mm。
29.下支座板1与上支座弧形板31接触的面均为光滑面,上支座平板32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混凝土浇捣孔33。
30.实施例1
31.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一种用于中小跨度弱连接连桥的自适应支座,其包括下支座板1、上支座板3和支撑牛腿7,下支座板1的下端面置于支撑牛腿7的上端面上,参见图2,在上支座板3上设置有上支座弧形板31和上支座平板32,上支座弧形板31为半径为150mm的半圆,上支座平板32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混凝土浇捣孔33,上支座弧形板31支承于下支座板1上,且下支座板1的上端面与上支座弧形板31线接触,上支座弧形板31与上支座平板32焊接,参见图4,在上支座弧形板31的弧面上设置有加强肋311,加强肋311沿着上支座弧形板31的周向均匀布置,上支座平板32上平行设置有4根纵向锚筋,相邻两根纵向锚筋之间的间距为0.2米,相邻两个加强肋311之间的间距为0.4米。在支撑牛腿7的侧边缘设置有向上翻起的限位翻沿2,通过限位翻沿2在支撑牛腿7的上端面形成限位槽,下支座板1置于限位槽内,限位翻沿2可对置于支撑牛腿7上端的部件进行限位,下支座板1与上支座弧形板31接触的面均为光滑面,参见图3,上支座平板32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混凝土浇捣孔33。
32.本实施例一种用于中小跨度弱连接连桥的自适应支座,上支座弧形板31可在下支座板1上滑动和转动,下支座板1可增加上支座弧形板31滑动和转动时的平稳性,可定期在上支座弧形板31或下支座板1的接触面板上喷洒润滑油,以降低上支座弧形板31和下支座板1之间的摩擦力,增强支撑牛腿7与支撑牛腿7上端部件之间的相对自由滑动,防止在发生地震或产生强烈震动时,支撑牛腿7上端部件被损坏,通过限位翻沿2可防止支撑牛腿7上端部件从自适应支座上滑落。
33.实施例2
34.本实施例一种用于中小跨度弱连接连桥的自适应支座,其包括下支座板1、上支座板3和支撑牛腿7,下支座板1的下端面置于支撑牛腿7的上端面上,在上支座板3上设置有上支座弧形板31和上支座平板32,上支座弧形板31的弧面顶端到上支座平板32下端面之前的距离为100

,上支座弧形板31的中心到上支座平板32侧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20

,上支座弧形板31支承于下支座板1上,且下支座板1的上端面与上支座弧形板31线接触,上支座弧形板31与上支座平板32焊接,在上支座弧形板31的弧面上设置有加强肋311,加强肋311沿着上支座弧形板31的周向均匀布置,上支座平板32上平行设置有5根纵向锚筋,相邻两根纵向锚筋之间的间距为0.25米,相邻两个加强肋311之间的间距为0.5米。在支撑牛腿7的侧边缘设置有向上翻起的限位翻沿2,通过限位翻沿2在支撑牛腿7的上端面形成限位槽,下支座板1置于限位槽内,限位翻沿2可对置于支撑牛腿7上端的部件进行限位,下支座板1与上支座弧形板31接触的面均为光滑面,上支座平板32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混凝土浇捣孔33。
35.本实施例一种用于中小跨度弱连接连桥的自适应支座还包括连桥边梁4,连桥边梁4与上支座平板32连接,限位翻沿2对连桥边梁4进行限位,连桥边梁4通过框架梁6与建筑主体5连接;限位翻沿2的高度为150


36.本实施例一种用于中小跨度弱连接连桥的自适应支座,上支座弧形板31可在下支座板1上滑动和转动,下支座板1可增加上支座弧形板31滑动和转动时的平稳性,可定期在上支座弧形板31或下支座板1的接触面板上喷洒润滑油,以降低上支座弧形板31和下支座
板1之间的摩擦力,增强支撑牛腿7与连桥边梁4之间的相对自由滑动,消除了因建筑主体5不均匀沉降引起连桥转动而产生的次应力,避免连桥被损坏;通过限位翻沿2可防止滑动或转动距离较大时连桥边梁从自适应支座上滑脱,导致连桥坠落,发生不安全的事件。
37.实施例3
38.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一种用于中小跨度弱连接连桥的自适应支座,其上支座平板32上平行设置有6根纵向锚筋,相邻两根纵向锚筋之间的间距为0.3米,上支座弧形板31的弧面顶端到上支座平板32下端面之前的距离为150

,上支座弧形板31的中心到上支座平板32侧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80

,相邻两个加强肋311之间的间距为0.6米,限位翻沿2的高度为120

,其余均与实施例2相同。
39.优选的,本实用新型限位翻沿2的高度还可以是100

或20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