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壳填充墙的梁墙分离式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5569发布日期:2021-07-27 13:57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壳填充墙的梁墙分离式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壳填充墙的梁墙分离式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建筑工业化的推进要求,对项目施工现场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建筑的装配式建造技术也要求越高;目前预制填充墙的做法较多,目前预制外墙大部分采用梁墙一体化的预制墙,这种预制墙的工业化程度较低、生产工序多、生产成本较高,也有部分以条板墙体作为预制外墙,这种预制墙的防水效果较差。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一种模壳填充墙的现浇梁与预制填充墙工业化解决思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壳填充墙的梁墙分离式连接结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预制外墙大部分采用梁墙一体化预制存在的工业化程度低、生产工序多及生产成本高等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模壳填充墙的梁墙分离式连接结构,其包括模壳墙及位于所述模壳墙上方的现浇梁,所述模壳墙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拉结件,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平行间隔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空腔,多个所述拉结件在所述空腔内呈点阵状分布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空腔上部开口处设有多根下部与所述拉结件连接的竖向插筋,所述竖向插筋的上部插入固定于所述现浇梁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多根所述竖向插筋在所述填充墙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多根竖向插筋使梁与墙连接更牢靠,安全性更好。

进一步,所述竖向插筋的下部与所述拉结件绑接或焊接固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传统方式固定,易操作,效率高。

进一步,所述竖向插筋为u形插筋,所述u形插筋的开口端向下且开口端的两边分别与所述拉结件固定连接,所述u形插筋的封闭端插入固定于所述现浇梁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根u形插筋的两边均有连接效果,使梁与墙连接更牢靠。

进一步,所述空腔内在所述填充墙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块轻质保温板,所述轻质保温板通过贯穿其的所述拉结件与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固定连接,相邻两块所述轻质保温板之间间隔形成混凝土浇筑腔,每个所述混凝土浇筑腔上部开口处均对应设有一根所述竖向插筋。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整个空腔全部浇筑混凝土的方式,上述方案设置轻质保温板后,保温隔热效果更佳且减少混凝土用量。

进一步,所述第一面板及第二面板均由纤维基混凝土制成,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厚度为1-3c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及第二面板采用高强度、抗裂性好的纤维基混凝土材料能够保证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述拉结件为拉结钢筋或frp连接件,所述拉结件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对应垂直插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拉结钢筋和frp连接件均是常用的拉结件,能够保证两块面板有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模壳填充墙为无梁预制模壳墙,生产制作简单、工业化程度好,安装效率高,模壳墙现场安装完成后,在顶部绑接或焊接竖向插筋,最后在模壳墙的顶部浇筑现浇梁,施工方便高效;无梁预制模壳墙相较传统预制墙重量大大减轻,运输及现场吊装安装均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壳填充墙的梁墙分离式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连接结构沿a-a的剖面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现浇梁;2、第一面板;3、第二面板;4、拉结件;5、竖向插筋;6、轻质保温板;t1、第一面板厚度;t2、第二面板厚度;t0、现浇墙体厚度;h1、拉结件水平间距;h2、拉结件水平间距;h3、相邻混凝土浇筑腔的间距;h4、竖向插筋插入填充墙空腔内的距离;h5、竖向插筋插入现浇梁内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用到“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的术语,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壳填充墙的梁墙分离式连接结构,其包括模壳墙及位于所述模壳墙上方的现浇梁1,所述模壳墙包括第一面板2、第二面板3和拉结件4,所述第一面板2和第二面板3平行间隔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空腔,多个所述拉结件4在所述空腔内呈点阵状分布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面板2和第二面板3,所述空腔上部开口处设有多根下部与所述拉结件4连接的竖向插筋5,所述竖向插筋5的上部插入固定于所述现浇梁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多根所述竖向插筋5在所述填充墙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竖向插筋5的下部与所述拉结件4绑接或焊接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所述竖向插筋5采用u形插筋,所述u形插筋的开口端向下且开口端的两边分别与所述拉结件4固定连接,所述u形插筋的封闭端插入固定于所述现浇梁1内。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墙与梁的竖向插筋可以有多种形式并不局限于上述的u形插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腔内在所述填充墙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块轻质保温板6,所述轻质保温板6通过贯穿其的所述拉结件4与所述第一面板2和第二面板3固定连接,相邻两块所述轻质保温板6之间间隔形成混凝土浇筑腔,每个所述混凝土浇筑腔上部开口处均对应设有一根所述竖向插筋5。

需要说明的是,轻质保温板的高度通常与填充墙的高度相同,每块轻质保温板的宽度则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板2及第二面板3均由纤维基混凝土制成,所述第一面板2和第二面板3的厚度为1-3cm,建议取不小于2cm为宜。所述拉结件4为拉结钢筋或frp连接件,所述拉结件4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对应垂直插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面板2和第二面板3内。

本实用新型中模壳填充墙的制作工艺如下:

a、制作第一面板,并在第一面板纤维混凝土材料未凝固前插入按设计要求设置的各拉结件(连接件);

b、在第一面板凝固成型后,在第一面板的内侧放置轻质保温板4,并与设置的连接件用插入的方式连接,从而使连接件把轻质保温板固定在第一面板上;

c、采用自动化翻转机上对第一面板及其上的连接件、轻质保温板进行翻转;

d、第二面板采用同第一面板同样的方式制作,在第二面板未凝固前,把进行过翻转的第一面板中的连接件插入未凝固的第二面板中;

e、把按上述步骤制作好的模壳填充墙送入自动化的养护窑养护成型;

f、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的厚度t1、t2可取1-3cm,建议取不小于2cm为宜;

g、所述的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均采用高强度、抗裂性能好的纤维基混凝土材料;

h、所述拉结件采用钢拉结件,亦可采用frp连接件,连接件距面板端部不大于5cm,连接件的水平间距h1可取20-30cm,水平间距h2亦可取20-30cm;

i、相邻混凝土浇筑腔间距h3可取2倍的间距h1,每个混凝土浇筑腔的水平范围可取5-10cm,竖向范围贯通填充墙高度范围内,竖向插筋插入填充墙空腔内的距离h4及竖向插筋插入现浇梁内的距离h5的取值可为5-20cm;

j、所述的面板厚度、拉结件间距、轻质保温板的间距等均由设计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模壳填充墙的梁墙分离式连接结构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如下:

a、吊装模壳填充墙至指定的位置,并在其下设置2cm的找平层,调整后设置固定支撑;

b、在模壳填充墙墙体内插入竖向钢筋,并与连接件绑扎固定;

c、为保证模壳填充墙不参与受力,完成上述a、b步骤后,先浇筑墙体内的空腔混凝土,再支现浇梁模板,且填充墙的顶面可作为梁的底面模板使用;

d、待梁模板完成后浇筑梁混凝土,养护凝固,即完成梁墙分离式连接结构的施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