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柱及钢结构柱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02694发布日期:2021-10-27 17:54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柱及钢结构柱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结构柱及钢结构柱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建筑指人工建筑而成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范畴,包括房屋和构建物两大类,房屋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工程建筑,与建筑物有区别的是构筑物,构建物指房屋以外的工程建筑,如围墙、道路、水坝、水井、隧道、水塔、桥梁和烟囱等,现有技术的钢结构柱大多存在抗压性能差的问题,容易产生挤压变形的情况,使用寿命短,同时不便于进行连接或连接的稳固性较差,难以满足多方位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钢结构柱及钢结构柱的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柱及钢结构柱的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柱及钢结构柱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机构和加强机构,所述加强机构设在连接机构的内侧,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底板和钢结构柱本体,所述连接底板的正面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卡块,所述钢结构柱本体的背面卡接在四个第一卡块上,所述钢结构柱本体外侧且对应第一卡块的位置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有连接螺钉,所述连接螺钉的一端依次贯穿连接孔、钢结构柱本体和第一卡块且延伸至钢结构柱本体内侧;
5.所述加强机构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设在钢结构柱本体内侧的中心处,所述固定柱的外侧等距离环绕设置有四个第一承压板,所述第一承压板远离固定柱的一侧通过加强杆固定连接有第二承压板,所述第二承压板靠近钢结构柱本体内壁的一侧与钢结构柱本体内壁相互接触,所述第二承压板远离加强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与钢结构柱本体内壁滑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块具体为“l”形设计,所述第二卡块具体为“t”形设计。
7.优选的,所述第一承压板具体为弧形板且相邻的两个第一承压板侧面相互接触,所述第二承压板具体为方形板。
8.优选的,所述连接螺钉的表面开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卡块对应连接螺钉的位置开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9.优选的,所述加强杆侧面且对应第二承压板的位置对称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靠近第二承压板的一侧与第二承压板固定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钢结构柱本体底端四角分别插入至四个第一卡块中,并利用多个连接螺钉上紧固定,极大化的降低了连接安装难度,并有效提高了连接后的稳定程度,通
过将加强机构外侧的第二卡块分别滑入至钢结构柱本体内壁的四个滑槽中,完成安装,利用四个方向的第一承压板、加强杆和第二承压板大大提高了钢结构柱的抗压性能和强度,避免产生挤压变形的情况,延长使用寿命,可满足多方位的需求。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机构主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强机构主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15.图中:1连接机构、11连接底板、12钢结构柱本体、13第一卡块、14连接孔、15连接螺钉、2加强机构、21固定柱、22第一承压板、23加强杆、24第二承压板、25第二卡块、26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请参阅图1

3,一种钢结构柱及钢结构柱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机构1和加强机构2,加强机构2设在连接机构1的内侧,连接机构1包括连接底板11和钢结构柱本体12,连接底板11的正面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卡块13,钢结构柱本体12的背面卡接在四个第一卡块13上,钢结构柱本体12外侧且对应第一卡块13的位置开设有连接孔14,连接孔14内设有连接螺钉15,连接螺钉15的一端依次贯穿连接孔14、钢结构柱本体12和第一卡块13且延伸至钢结构柱本体12内侧。
18.加强机构2包括固定柱21,固定柱21设在钢结构柱本体12内侧的中心处,固定柱21的外侧等距离环绕设置有四个第一承压板22,第一承压板22远离固定柱21的一侧通过加强杆23固定连接有第二承压板24,第二承压板24靠近钢结构柱本体12内壁的一侧与钢结构柱本体12内壁相互接触,第二承压板24远离加强杆2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25,第二卡块25与钢结构柱本体12内壁滑动连接。
19.具体的,第一卡块13具体为“l”形设计,第二卡块25具体为“t”形设计。
20.具体的,第一承压板22具体为弧形板且相邻的两个第一承压板22侧面相互接触,第二承压板24具体为方形板。
21.具体的,连接螺钉15的表面开设有外螺纹,第一卡块13对应连接螺钉15的位置开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22.具体的,加强杆23侧面且对应第二承压板24的位置对称设有加强筋26,加强筋26靠近第二承压板24的一侧与第二承压板24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加强筋26,提高了加强杆23与第二承压板24之间连接的固定程度,防止脱落,同时也提高了钢结构柱本体12整体的抗压强度。
2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钢结构柱本体12底端四角分别插入至四个第一卡块11中,并利用多个连接螺钉15上紧固定,极大化的降低了连接安装难度,并有效提高了连接后的稳定程度,通过将加强机构2外侧的第二卡块25分别滑入至钢结构柱本体12内壁的四个滑槽中,
完成安装,利用四个方向的第一承压板22、加强杆23和第二承压板24大大提高了钢结构柱的抗压性能和强度,避免产生挤压变形的情况,延长使用寿命,可满足多方位的需求。
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结构柱及钢结构柱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机构(1)和加强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机构(2)设在连接机构(1)的内侧,所述连接机构(1)包括连接底板(11)和钢结构柱本体(12),所述连接底板(11)的正面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卡块(13),所述钢结构柱本体(12)的背面卡接在四个第一卡块(13)上,所述钢结构柱本体(12)外侧且对应第一卡块(13)的位置开设有连接孔(14),所述连接孔(14)内设有连接螺钉(15),所述连接螺钉(15)的一端依次贯穿连接孔(14)、钢结构柱本体(12)和第一卡块(13)且延伸至钢结构柱本体(12)内侧;所述加强机构(2)包括固定柱(21),所述固定柱(21)设在钢结构柱本体(12)内侧的中心处,所述固定柱(21)的外侧等距离环绕设置有四个第一承压板(22),所述第一承压板(22)远离固定柱(21)的一侧通过加强杆(23)固定连接有第二承压板(24),所述第二承压板(24)靠近钢结构柱本体(12)内壁的一侧与钢结构柱本体(12)内壁相互接触,所述第二承压板(24)远离加强杆(2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25),所述第二卡块(25)与钢结构柱本体(12)内壁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柱及钢结构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块(13)具体为“l”形设计,所述第二卡块(25)具体为“t”形设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柱及钢结构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压板(22)具体为弧形板且相邻的两个第一承压板(22)侧面相互接触,所述第二承压板(24)具体为方形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柱及钢结构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钉(15)的表面开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卡块(13)对应连接螺钉(15)的位置开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柱及钢结构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23)侧面且对应第二承压板(24)的位置对称设有加强筋(26),所述加强筋(26)靠近第二承压板(24)的一侧与第二承压板(24)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结构柱及钢结构柱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机构和加强机构,所述加强机构设在连接机构的内侧,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底板和钢结构柱本体,所述连接底板的正面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钢结构柱本体底端四角分别插入至四个第一卡块中,并利用多个连接螺钉上紧固定,极大化的降低了连接安装难度,并有效提高了连接后的稳定程度,通过将加强机构外侧的第二卡块分别滑入至钢结构柱本体内壁的四个滑槽中,完成安装,利用四个方向的第一承压板、加强杆和第二承压板大大提高了钢结构柱的抗压性能和强度,避免产生挤压变形的情况,延长使用寿命,可满足多方位的需求。方位的需求。方位的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荣 周仕裕 黄慧玲 周国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世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3
技术公布日:2021/10/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