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挂钩及干挂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66208发布日期:2021-12-04 01:02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挂钩及干挂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建筑装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干挂墙砖的干挂钩,以及使用该干挂钩的一种干挂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2.墙砖干挂是一种新兴的施工工艺,相比湿挂工艺,干挂施工的速度快、效率高,不存在墙砖空鼓、开裂、脱落等问题。墙砖干挂需要用到挂件,挂件连接在龙骨上,用于卡挂设在墙砖上下端面上的开槽。通过调节挂件与龙骨的连接位置,使墙砖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得到定位和固定。现有的挂件多为直角折边件,无论外墙砖干挂还是内墙砖干挂,每一块墙砖根据宽窄都需要两个或四个这样的挂件,且挂件的调节仅对该墙砖起作用,对相邻墙砖不起作用。
3.为了保证整体墙砖铺设面的美观,挂件的安装和调节是整个干挂施工中最重要的,其工作量也是最大的。尤其是在墙砖与墙体之间的间隙较小时,安装和调节操作受到空间的限制,很多时候都要多次试装墙砖才能将挂件调节安装到位,这无疑又进一步地加大了施工难度和施工量。
4.对于外墙砖来说,还要面临淋雨的问题。现有的外墙砖铺设都是整面垂直的,部分雨水会从上到下进入外墙砖的横向缝隙中,并渗入外墙砖的背面。由于外墙砖的背面和侧面没有釉面,因此雨水会渗入砖体内,从外墙砖的正面来看,会出现水洇阴影,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挂钩及干挂施工工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挂钩,用于干挂墙砖,在墙砖的上下端面设有卡槽,其特征是:干挂钩为钣金件,依次具有与水平龙骨卡接的卡钩部,向下延伸、用于支撑上层墙砖背面的背面支撑部,向墙砖正面延伸的、用于支撑上层墙砖底面的底面支撑部,向墙体侧倾斜向下延伸、并伸入下层墙砖卡槽内的、用于向墙体侧抵压下层墙砖的下抵压部,向上弯曲延伸、并伸入上层墙砖卡槽内的、用于向墙体侧抵压上层墙砖的上抵压部,在上抵压部的末端,设有向墙砖正面侧倾斜向上延伸的末端引导部;水平龙骨具有垂直的支撑面,干挂钩的背面支撑部和下层墙砖的背部贴合在支撑面上。
6.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所述水平龙骨具有直角折弯结构,包括水平板和垂直板,垂直板的正面为支撑面,卡钩部卡接在垂直板的上端;在水平板上设有长槽孔,长槽孔至少为两个,长槽孔用于调整墙砖与墙体之间的距离。
7.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干挂钩由不锈钢板一体钣金而成,不锈钢板的板厚为0.5

2mm。
8.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卡钩部具有角形结构,角形结构的夹角为70

90
°
;在卡钩部的头端,设有向墙体侧倾斜向下延伸的头端引导部。
9.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底面支撑部与背面支撑部的夹角为80

85
°
;底面支撑部与下抵压部之间的夹角为75

80
°

10.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干挂钩连接有角形折板,角形折板与干挂钩等厚;角形折板的一个外板面连接在底面支撑部的下板面上,另一个外板面与背面支撑部朝向墙体一侧的板面共面。
11.一种干挂施工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螺栓螺母连接副先将角码安装在水平龙骨的长槽孔上,然后借助激光水平仪,将角码固定在墙体上,调整水平龙骨在角码上的连接位置,使各水平龙骨垂直板的支撑面共面,各垂直板的上端面平行且等距;s2:在水平龙骨的垂直板上间隔地挂接干挂钩,然后将墙砖下端的卡槽插入干挂钩内,使底面支撑部承托墙砖的下端面;在上一层的水平龙骨上间隔地挂接干挂钩,并使干挂钩的下抵压部插入墙砖上端的卡槽内;s3:重复s2,并调节墙砖的横向间隙,然后从下向上逐层铺设墙砖。
12.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在墙体内预埋板状构件,角码安装在板状构件上。
13.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在s3中,每铺设完一层墙砖后,对该层墙砖的铺设面及砖缝的缝隙进行调整,然后对卡接在该层墙砖上端的干挂件进行点焊固定。
14.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对墙砖铺设面及砖缝缝隙的调整,是通过在各底面支撑部与墙砖下端面之间、在各背面支撑部或支撑面与墙砖背面之间增减薄垫条来实现的。
15.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干挂钩巧妙地利用墙砖的重力,使底面支撑部、下抵压部和上抵压部得到联动的压紧和定位,实现了对上下层墙砖的定位和固定。
16.2、本干挂钩由不锈钢板一体钣金成型,制作工艺简单,耐候性强。
17.3、各墙砖的横向缝隙由干挂钩决定,只要干挂钩具有统一的形状和尺寸,就可保证横向缝隙的水平和均匀,因此使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得到了保证。
18.4、本干挂钩适用于外墙砖的干挂施工,并使外墙砖具有微小的倾斜面,巧妙地避免或减少了雨水对外墙砖背面的浸入,使水洇阴影问题得到了大幅改善。
19.5、本干挂钩的改型结构适用于内墙砖的干挂施工,能够保证整体铺设面的平整。
20.本发明的施工工艺,仅对水平龙骨的安装位置有要求,在铺设墙砖时,不用考虑挂件的调节和安装问题,仅需从下向上逐层铺设墙砖即可,施工效率因此得到大幅提高。相比现有的施工工艺,不需要调整挂件,也不需要施胶固定,在操作上和环保上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21.本发明的施工工艺,平均每块外墙砖仅需要一个或两个干挂钩便可完成外墙砖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定位和固定。相比现有的施工工艺,成倍地减少了干挂钩的使用量和施工量。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在实施例1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示意图。
24.图3为干挂钩在干挂墙砖前的侧视图。
25.图4为干挂钩在干挂墙砖后的侧视图。
26.图5为图4中p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在实施例2中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在实施例3中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图7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干挂钩;11、头端引导部;12、卡钩部;13、背面支撑部;14、底面支撑部;15、上抵压部;16、下抵压部;17、末端引导部;2、水平龙骨;21、水平板;22、垂直板;3、螺栓螺母连接副;4、角码;5、板状构件;6、墙砖;61、卡槽;7、外墙体;8、雨滴;9、角形折板;10、内墙砖。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前”、“后”、“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2.实施例1:一种干挂钩,如图1

2所示,本干挂钩1挂接在水平龙骨2上,用于固定墙砖6的上下端。水平龙骨2由板材折弯而成,具有直角折弯的结构。水平龙骨2包括水平板21和垂直板22,水平板21的板面与水平面平行,垂直板22的板面与垂直面平行,垂直板22的正面为支撑面。在水平板21上设有长槽孔,长槽孔至少为两个,长槽孔用于调整墙砖6与墙体7之间的距离。在施工中,水平龙骨2也可以采用角钢型材来替代。
33.在本实施例中,墙砖6为外墙用的陶瓷砖,砖体较厚,最大厚度约4厘米。外墙砖6的正面具有凸凹的造型,表面施釉。为了减重、同时为了便于干挂,在外墙砖6的上下端面设有三个贯通的卡槽61,卡槽61距离外墙砖6的背面约1厘米。
34.如图3所示,干挂钩1由厚度为0.7mm的不锈钢板一体钣金而成。干挂钩1从头到尾,依次分为卡钩部12、背面支撑部13、底面支撑部14、下抵压部15和上抵压部16。在干挂外墙砖6前,底面支撑部14与背面支撑部13的夹角为85
°
,底面支撑部14与下抵压部15之间的夹角为75
°

35.如图4所示,卡钩部12指的是卡接在水平龙骨2垂直板22上端的这一段,卡钩部12具有直角钩形结构,在干挂外墙砖6时,卡钩部12卡接在垂直板22的上端。
36.背面支撑部13指的是向下延伸,并贴合在水平龙骨2垂直板22支撑面上的这一段,背面支撑部13用于支撑上层外墙砖6的背面。
37.底面支撑部14指的是向外墙砖6正面延伸的这一段,这段延伸的长度大于下层外墙砖6卡槽61距其背面的距离。底面支撑部14用于支撑上层外墙砖6的底面,在承托上层外墙砖6的重量后,底面支撑部14会向下弯曲,底面支撑部14与背面支撑部13的夹角由85
°
变为88
°
,底面支撑部14接近于水平状态。值得注意的注意的是,底面支撑部14与背面支撑部13夹角的变化量与干挂钩的板厚及外墙砖6的重量有关,对于重量较大的外墙砖6应选用板厚或板宽较大的干挂钩,以保证合适的支撑强度及夹角变化量。
38.下抵压部15指的是向墙体7侧倾斜向下延伸,并伸入下层外墙砖6的卡槽61内这一段,下抵压部15用于向墙体7侧抵压下层的外墙砖6。自由状态下底面支撑部14与下抵压部15之间的夹角为75
°
,在安装干挂钩1时,下抵压部15就对下层的外墙砖6向墙体7侧施加了一定预压力,底面支撑部14与下抵压部15之间的夹角随之变大。在铺设上层外墙砖6时,底面支撑部14由于承托上层外墙砖6的重量而向下弯曲,带动下抵压部15进一步的向墙体7侧抵压下层的外墙砖6,使下层外墙砖6的背面紧贴在水平龙骨2垂直板22的支撑面上。此时,底面支撑部14与下抵压部15之间的夹角进一步地增大。
39.上抵压部16指的是向上弯曲延伸、并伸入上层外墙砖6卡槽61内这一段,上抵压部16用于向墙体7侧抵压上层外墙砖6。在放入上层外墙砖6之前,上抵压部16与背面支撑部13之间的距离已经接近1厘米。放入上层外墙砖6后,由于底面支撑部14与下抵压部15之间的夹角增大了很多,因此,底面支撑部14以下抵压部15与下层外墙砖6的接触点为支点,带动上抵压部16向墙体7侧转动。这种杠杆放大了上抵压部16向墙体7侧移动的行程,因此能够可靠地使上抵压部16抵压在上层的外墙砖6上,进而使上层的外墙砖6的背面压紧在水平龙骨2垂直板22的支撑面上。
40.由上述结构可以得出,本干挂钩1巧妙地利用外墙砖6的重力,使底面支撑部14、下抵压部15和上抵压部16得到联动的压紧和定位,实现了对上下层外墙砖6的定位和固定。
41.现有的干挂施工工艺,无论外墙砖6干挂还是内外墙砖6干挂,每一块外墙砖6根据宽窄都需要两个或四个这样的挂件,且挂件的调节仅对该外墙砖6有作用,对相邻外墙砖6没有作用。因此挂件的安装和调节是整个干挂施工中最重要的,工作量也是最大的。为了解决现有干挂施工工艺的不足,本发明还对干挂施工工艺进行了改进。
42.一种干挂施工工艺,用于外墙砖的干挂: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在墙体7内预埋板状构件5。使用螺栓螺母连接副3先将角码4安装在水平龙骨2的长槽孔上,然后借助激光水平仪,将角码4固定在板状构件5上,调整水平龙骨2在角码4上的连接位置,使各水平龙骨垂直板22的支撑面共面,各垂直板22的上端面平行且等距。值得注意的是,角码4也可以通过膨胀螺栓直接固定在墙体7上。为了防生锈腐蚀,角码4、水平龙骨2和使用的螺栓螺母均为镀锌件。
43.s2:在水平龙骨的垂直板22上间隔地挂接干挂钩1,然后将外墙砖6下端的卡槽61插入干挂钩1内,使底面支撑部14承托外墙砖6的下端面;在上一层的水平龙骨2上间隔地挂接干挂钩1,并使干挂钩1的下抵压部插入外墙砖6上端的卡槽61内;s3:重复s2,并调节外墙砖6的横向间隙。每铺设完一层外墙砖6后,对该层外墙砖6的铺设面及砖缝的缝隙进行调整,然后对卡接在该层外墙砖6上端的干挂件1进行点焊固定。然后从下向上逐层铺设外墙砖6,完成外墙砖6的铺设。
44.这里对铺设面及砖缝缝隙的调整,指的是在各底面支撑部14与外墙砖6下端面之间增减薄垫条,以调整外墙砖6砖缝的水平度和均匀性;在各背面支撑部13或支撑面与外墙砖背面之间增减薄垫条,是为了使外墙砖6的正面与铺设面共面。显然这种微小的调整,有利于消除外墙砖6或干挂钩1因自身的制造误差而对铺设造成的不良影响。
45.相比现有的施工工艺,本施工工艺不需要调整挂件,也不需要施胶固定,在操作上和环保上具有巨大的优越性。由于本干挂钩具有上托下压的特点,能够同时对上下层外墙砖6进行定位和固定,因此平均每块外墙砖6仅需要一个或两个干挂钩便可完成外墙砖6在
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定位和固定。相比现有的施工工艺,成倍地减少了干挂钩的使用量和施工量。
46.如图4所示,由于底面支撑部14的存在,使位于上层的一排外墙砖6总比位于下层的一排外墙砖6凸出来一个0.7mm的壁厚。这样,每排外墙砖6都有一个微小的向墙体7侧倾斜的倾斜角,该倾斜角使外墙砖6的正面向墙体7侧倾斜,具有坡面屋檐的作用。
47.如图5所示,当雨滴8从外墙砖6的上部向下部流动时,惯性会使雨滴8沿坡面的延伸方向做抛物线运动,避免或减少雨滴8流向下一排外墙砖6。对于具有凸凹造型的外墙砖6来说,这个微小的倾斜角在视觉上并不会造成影响,但使水洇阴影问题得到了大幅改善。
48.由上述施工工艺可以得出:1、对外墙砖6铺设美观影响最大的关键控制点是各水平龙骨支撑面的共面、以及各垂直板的上端面平行且等距。而这项工作在铺设外墙砖6前很容易通过激光水平仪来实现,在铺设外墙砖6时就用不再考虑挂件的调节和安装问题,仅需从下向上逐层铺设外墙砖6即可,施工效率因此得到大幅提高。
49.2、各外墙砖6的横向缝隙由干挂钩决定,只要干挂钩具有统一的形状和尺寸,就可保证横向缝隙的水平和均匀,因此使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得到了保证。
50.3、干挂钩的安装结构,使每排外墙砖6都有一个微小的向墙体侧倾斜的倾斜角,巧妙地避免或减少了雨水对外墙砖6背面的浸入,使水洇阴影问题得到了大幅改善。
51.实施例2:如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干挂钩,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干挂钩1具有以下两个区别点。
52.区别点1:在干挂外墙砖6前,卡钩部12的夹角为75
°
。在卡钩部12的前端连接有头端引导部11,头端引导部11向墙体7侧倾斜向下延伸。头端引导部11的作用是引导并撑开卡钩部12,便于卡钩部12与垂直板22的卡接。在卡接时,卡钩部12的夹角由75
°
增大到90
°
,在水平方向上夹紧垂直板22。相比实施例1,卡钩部12与垂直板22的卡接更牢固,且不易产生晃动。
53.区别点2:上抵压部16的后端连接有末端引导部17,末端引导部17向外墙砖6正面侧倾斜向上延伸。末端引导部17的作用是引导并撑开上抵压部16,便于上层外墙砖6从上向下放在底面支撑部14上,完成上层外墙砖6底部的定位。在实施例1中,在放入上层外墙砖6之前,上抵压部16与背面支撑部13之间的距离只能接近1厘米,不能小于1厘米,否则会妨碍上层外墙砖6的放入。由于末端引导部17的存在,上抵压部16与背面支撑部13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1厘米,这样能够在放入上层外墙砖6时就对上层外墙砖6施加了向墙体7侧的预压力,增大对上层外墙砖6的总抵压力。
54.实施例3:如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干挂钩,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干挂钩1具有以下区别点。
55.如图7所示,在干挂钩1上连接有角形折板9,角形折板9与干挂钩1等厚。角形折板9的一个外板面点焊在底面支撑部14的下板面上,另一个外板面与背面支撑部13朝向墙体7一侧的板面共面。
56.由图8可以看出,角形折板9与底面支撑部14连接的一侧板体增强了底面支撑部13
对内墙砖10的承托强度,角形折板9另一侧板体垫平了内墙砖10的背面,保证了内墙砖10铺设的垂直度,以及与铺设面的共面。显然,这种干挂钩适合于室内墙砖的铺设,其铺设的施工工艺与实施例1中的施工工艺基本相同,在此不再累述。
57.值得指出的是,现有的内墙砖10较薄,出厂时并没有预制卡槽,在施工中需要通过角磨机现场开槽。开槽位置的不统一,是造成现有挂件仅能对一块墙砖进行调整,而不能调整其上层或下层墙砖的原因之一。由于本干挂钩的上抵压部16和下抵压部15都具有向墙体7侧压紧墙砖的弹性力,因此能够消除开槽位置不统一的干扰,实现对上下层墙砖的同时定位和压紧。
58.本发明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