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建筑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29908发布日期:2022-08-31 06:43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建筑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装配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建筑用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是把传统建造方式的大量现场作业转移到工厂进行,把工厂加工制作好的建筑构件和配件(如墙板、楼板、楼梯、阳台、柱、桩等)运输至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
3.对于暂时安装的建筑构件和配件在装配过程中均会使用到连接结构,因其暂时存留的特点,如何对两个建筑构件进行牢靠稳固的连接且后期拆卸方便的连接方式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而现有技术中还采用常规的螺栓连接方式,早已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
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装配建筑用连接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装配建筑用连接结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装配建筑用连接结构,包括上下分布的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方柱,所述方柱的下端一体成型有圆柱,所述圆柱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纵固定槽,所述第二构件内开设有固定腔,所述固定腔的上端开设有与方柱间隙配合的柱口,所述固定腔的内底壁中央固定设置有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的上端连接有支撑盒,所述固定腔环形分布有多个固定组件,且固定组件的数目与固定槽的纵数相同,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固定腔内壁的螺纹筒,所述螺纹筒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螺纹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结构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远离螺纹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纵固定柱,对应位置的一纵所述固定柱的数目与一纵固定槽的数目相同,所述螺纹杆与螺纹筒之间连接有限位件,多个所述螺纹筒共同连接有驱动组件。
8.优选地,所述方柱的边长等于圆柱的截面直径。
9.优选地,所述感应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腔内底壁中央的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伸出杆,所述伸出杆的上端贯穿固定箱并与支撑盒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板的下端与固定箱的内底壁共同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固定箱的内底壁且在弹簧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接触感应器。
10.优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与固定腔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杆和开设在螺纹杆内的限位腔,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贯穿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限位腔内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且限位板与限位腔滑动连接。
11.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套接在螺纹筒上的第一转动板和水平设置在固定腔内的转动环、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的外周壁与转动环的上端面齿接,所述第二转动板的外周壁与转动环的内周壁齿接,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水平固定连接在固定腔内壁的
电机座,所述电机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转动板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有控制器。
12.优选地,所述转动环的外周壁环形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块,所述固定腔的内壁开设有与各限位块滑动连接的环形槽。
13.优选地,在所述滑板与限位槽内底壁接触时,所述弹簧非处于极限压缩状态。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5.在方柱通过柱口至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端面接触的过程中,方柱先与支撑盒接触,后通过支撑盒带动伸出杆、滑板下降,压缩弹簧,至滑板与接触感应器接触状态为止,此时的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已完成面面接触,且固定槽与固定柱的位置一一对应。
16.后电机通过相互啮合的第二转动板与转动环、转动环与第一转动板将转矩同步传递给各螺纹筒,在螺纹杆被固定杆、限位板、限位腔限位条件下,螺纹杆逐渐伸出并带动安装板和与之连接的固定柱朝向圆柱方向运动,直至固定柱插接在固定槽内,从而实现对圆柱的固定,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连接稳固牢靠。
17.本发明在采用单个电机的基础条件下,通过依次啮合的第二转动板、转动环、第一转动板将转矩传递各螺纹筒,在限位条件下驱动螺纹杆伸出安装板直至固定柱与固定槽插接,对圆柱进行牢靠固定,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紧密连接,且拆装方便,减少人为操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装配建筑用连接结构第一构件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装配建筑用连接结构正视的结构剖面图;
20.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装配建筑用连接结构图2中螺纹筒与螺纹杆连接处正视的结构剖面图;
22.图5为图2中感应组件正视的结构剖面图。
23.图中:1第一构件、2第二构件、3方柱、4圆柱、5固定槽、6支撑盒、7感应组件、71固定箱、72伸出杆、73滑板、74限位槽、75弹簧、76接触感应器、8螺纹筒、9螺纹杆、10安装板、11固定柱、12固定杆、13限位板、14限位腔、15第一转动板、16转动环、17第二转动板、18电机、19电机座、20限位块、21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中心



























竖直



水平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安装



相连



设置

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
的具体含义。
27.参照图1-5,一种装配建筑用连接结构,包括上下分布的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第一构件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方柱3,方柱3的下端一体成型有圆柱4,方柱3的边长等于圆柱4的截面直径,圆柱4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纵固定槽5,第二构件2内开设有固定腔,固定腔的上端开设有与方柱3间隙配合的柱口,圆柱4在通过柱口的过程中不会被阻碍,方柱3在即将进入柱口时需要矫正其位置以使两者形状契合,方柱3便可通过柱口。
28.固定腔的内底壁中央固定设置有感应组件7,具体的,感应组件7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腔内底壁中央的固定箱71,固定箱71的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限位槽74,两个限位槽74内滑动连接有滑板73,滑板7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伸出杆72,伸出杆72的上端贯穿固定箱71并与支撑盒6的下端固定连接,滑板73的下端与固定箱71的内底壁共同固定连接有弹簧75,固定箱71的内底壁且在弹簧75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接触感应器76。其中,接触感应器76为现有技术,在伸出杆72下降过程中,滑板73在限位槽74内滑动直至其与限位槽74内底端接触,弹簧75逐渐被压缩,且在滑板73与限位槽74内底壁接触时,弹簧75非处于极限压缩状态。
29.感应组件7的上端连接有支撑盒6,固定腔环形分布有多个固定组件,且固定组件的数目与固定槽5的纵数相同,更进一步的,每纵固定槽5的数目与每纵固定柱11的数目相同,具体的,固定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固定腔内壁的螺纹筒8,螺纹筒8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9,螺纹杆9远离螺纹筒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结构的安装板10,弧形结构的安装板10与圆柱4的结构特征相符,安装板10远离螺纹杆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纵固定柱11,对应位置的一纵固定柱11的数目与一纵固定槽5的数目相同,螺纹杆9与螺纹筒8之间连接有限位件,更具体的,限位件包括与固定腔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杆12和开设在螺纹杆9内的限位腔14,固定杆12的另一端贯穿螺纹杆9的一端、延伸至限位腔14内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3,且限位板13与限位腔14滑动连接,且限位板13为矩形结构,限位腔14的截面同样为矩形,对螺纹杆9进行限位,以避免其随螺纹筒8的转动而转动。
30.多个螺纹筒8共同连接有驱动组件,具体的,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套接在螺纹筒8上的第一转动板15和水平设置在固定腔内的转动环16、第二转动板17,第一转动板15的外周壁与转动环16的上端面齿接,第二转动板17的外周壁与转动环16的内周壁齿接,通过相互齿接啮合的第一转动板15与转动环16、转动环16与第二转动板17将转矩传递给各螺纹筒8。
31.驱动组件还包括水平固定连接在固定腔内壁的电机座19,电机座19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机18,电机18的输出端与第二转动板17同轴固定连接,电机18电性连接有控制器,且接触感应器76与控制器信号连接,通过接触感应器76感应到接触信号,并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以控制电机18驱动。
32.转动环16的外周壁环形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块20周定腔的内壁开设有与各限位块20滑动连接的环形槽21,通过限位转动配合的限位块20与环形槽21使转动环16能够稳定转动。
33.在使用本发明时,先将第一构件1下端的方柱3与圆柱4通过柱口放入,圆柱4在通过柱口的过程中是没有限制的,在方柱3到达柱口所在位置后需要先调整其位置,使方柱3通过柱口是实现预定位,以使固定槽5与固定柱11位置一一对应,便于后期进行固定。
34.在方柱3通过柱口至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端面接触的过程中,方柱3先与支撑盒6接触,后通过支撑盒6带动伸出杆72、滑板73下降,压缩弹簧75,至滑板73与接触感应器76
接触状态为止,此时的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已完成面面接触,且固定槽5与固定柱11的位置一一对应。后电机18通过相互啮合的第二转动板17与转动环16、转动环16与第一转动板15将转矩同步传递给各螺纹筒8,在螺纹杆9被固定杆12、限位板13、限位腔14限位条件下螺纹杆9逐渐伸出并带动安装板10和与之连接的固定柱11朝向圆柱4方向运动,直至固定柱11插接在固定槽5内,从而实现对圆柱4的固定,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连接稳固牢靠。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