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文档序号:33321471发布日期:2023-03-03 20:53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1.本发明主要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我国的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不完善、现有的预制装配方式不合理,如预制梁的拆分、拼接位置多设置于端部或正中位置(例如中国专利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极其施工工艺,申请号:201910569238.9),导致拼装连接位置处的受力过大,而后浇施工的质量难以保证,故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相对较差。因此,亟需一种预制梁的拆分、拼接位置应力较小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包括阵列排布的若干预制节点,相邻预制节点经预制梁相连、形成框架结构;
6.所述预制梁包括整段梁和分段梁;所述整段梁的两端均与预制节点一体成型;所述分段梁由二或三节预制梁段拼接形成,位于端部的所述预制梁段一端与预制节点一体成型、另一端用于拼接,且拼接点距对应预制梁的任一端部1倍-2倍梁高。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8.所述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还包括预制柱,所述预制柱与预制节点插接。
9.所述预制节点成型有用于预制柱插入的后浇孔,预制柱顶部插入所述后浇孔并通过浇筑方式形成连接。
10.所述预制柱由若干预制柱段依次插接构成。
11.所述预制柱段的一端成型有插孔、另一端钢筋外露,或所述预制柱段的两端钢筋外露;外露的钢筋插入相邻预制柱段的插孔并通过浇筑方式形成连接。
12.所述预制梁水平设置,所述预制柱竖直设置。
13.所述预制节点于相邻两预制梁的夹角间成型有加腋部。
14.所述预制梁顶部凸设有用于连接预制楼板的钢筋,所述预制梁与预制楼板通过浇筑方式形成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6.预制节点与预制梁一体成型形成不同形式的拼接单元,若干拼接单元相互连接形成框架结构。通过改变预制节点和预制梁的数量、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形成多样式的拼接单元,从而能够满足不同的建设要求。同时,经受力分析可知,预制梁的梁端弯矩在预制梁端部的1倍-2倍梁高处较小(接近于零),将预制梁段的连接点设置于此,可以有效改善预制梁的整体受力,尤其在后浇施工的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下,通过减小连接点的受力,便能
明显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17.图1是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组合示意图(形式一);
18.图2是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组合示意图(形式二);
19.图3是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组合示意图(形式三);
20.图4是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组合示意图(形式四);
21.图5是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组合示意图(形式五);
22.图6是预制节点与预制梁的组合示意图(形式一);
23.图7是预制节点与预制梁的组合示意图(形式二);
24.图8是预制节点与预制梁的组合示意图(形式三);
25.图9是预制节点与预制梁的组合示意图(形式四);
26.图10是预制节点与预制梁的组合示意图(形式五);
27.图11是预制节点与预制梁的组合示意图(形式六);
28.图12是预制节点与预制梁的组合示意图(形式七);
29.图13是预制节点与预制梁的组合示意图(形式八);
30.图14是预制节点与预制梁的组合示意图(形式九);
31.图15是预制节点与预制梁的组合示意图(形式十);
32.图16是预制柱的结构示意图(形式一);
33.图17是预制柱的结构示意图(形式二);
34.图18是预制梁的结构示意图。
35.图中各标号表示:1、预制节点;11、后浇孔;12、加腋部;2、预制梁;21、整段梁;22、分段梁;221、预制梁段;222、拼接点;3、预制柱;31、预制柱段。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37.如图1至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包括阵列排布的若干预制节点1,相邻预制节点1经预制梁2相连、形成框架结构;预制梁2包括整段梁21和分段梁22;整段梁21的两端均与预制节点1一体成型;分段梁22由二或三节预制梁段221拼接形成,位于端部的预制梁段221一端与预制节点1一体成型、另一端用于拼接,且拼接点222距对应预制梁2的任一端部1倍-2倍梁高。预制节点1与预制梁2一体成型形成不同形式的拼接单元,若干拼接单元相互连接形成框架结构。通过改变预制节点1和预制梁2的数量、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形成多样式的拼接单元,从而能够满足不同的建设要求。一般而言,拼接单元中含有一个或两个预制节点1,同一拼接单元中的各预制节点1经整段梁21相连,不同拼接单元中的预制节点1以分段梁22的形式相连。拼接单元的具体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一预制节点1分别连接一长预制梁段221和一短预制梁段221,且两预制梁段221相互垂直(如图6所示)、一预制节点1连接一长预制梁段221和两短预制梁段221,且长预制梁段221和一预制梁段221共线、并与另一短预制梁段221垂直(如图7所示)、一预制节点1连接两长预制梁段221和一短预制梁段221,且两长预制梁段221共线、并与短预制梁段221垂直(如图8所示),等等。
同时,经受力分析可知,预制梁2的梁端弯矩在预制梁2端部的1倍-2倍梁高处较小(接近于零),将预制梁段221的连接点设置于此,可以有效改善预制梁2的整体受力,尤其在后浇施工的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下,通过减小连接点的受力,便能明显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且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设置拼接单元能够显著减少每层梁的连接点数量,在提高装配效率的同时还能提升建筑物的整体性能。且因为拼接单元的形式可以通过改变预制节点1和预制梁2的数量、形式进行调整,故能实现水平连接点的错位布置,进而提升结构的整体性能和抗震性能。不仅如此,将拼接点222设置在对应预制梁2的任一端部1倍-2倍梁高处,可以避免拼接点222落入预制梁2的端部箍筋加密区域,更加便于施工。
38.本实施例中,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还包括预制柱3,预制柱3与预制节点1插接。预制节点1成型有用于预制柱3插入的后浇孔11,预制柱3顶部插入后浇孔11并通过浇筑方式形成连接。后浇孔11设置成竖向贯通的孔状结构,其孔径略大于预制柱3的外径,且预留有用于后浇施工的通孔,待预制柱3插入后浇孔11后,通过后浇施工填充空隙,便可实现预制节点1与预制柱3的稳固连接。现有技术中,多以节点钢筋插入柱顶形成连接,或以柱顶钢筋插入节点形成连接,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预制柱3的顶部整体穿入预制节点1,使得二者的连接跟我给稳固、从而优化受力,提升结构的整体性能。
39.本实施例中,预制柱3由若干预制柱段31依次插接构成。预制柱段31的一端成型有插孔、另一端钢筋外露,或预制柱段31的两端钢筋外露;外露的钢筋插入相邻预制柱段31的插孔并通过浇筑方式形成连接。通过将预制柱3设置成拼接形式,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将不同段数的预制柱段31拼接形成不同长度的柱体,从而适配不同层高的建筑物。
40.本实施例中,预制梁2水平设置,预制柱3竖直设置。各预制梁2均呈水平状态,且高度相同,能够拼接形成同一水平面上的框架结构。同时,将预制柱3设置成竖直状态,能够使力沿预制柱3的长度方向进行传递,使得结构的稳定性能更为优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预制梁2和预制柱3的设置方向也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实际需要进行改变。
41.本实施例中,预制节点1于相邻两预制梁2的夹角间成型有加腋部12。加腋部12对相邻的两预制梁2形成连接,并对后浇孔11的外围形成加固,能够使框架结构节点的整体性和受力性能显著提高。根据结构需要,加腋部12的形状可以设置成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和扇形的几何形状,具体样式不受限制。
42.本实施例中,预制梁2顶部凸设有用于连接预制楼板(图中未示出)的钢筋,预制梁2与预制楼板通过浇筑方式形成连接。具体地,预制梁2顶部凸设的纵向受力钢筋待预制楼板安装就位后再采取穿插安装施工方法完成,不仅方便了预制楼板的吊装、避免了预制楼板外伸钢筋与预制梁2顶部的纵向受力钢筋在吊装时的相互干扰,且预制梁2顶部的纵向钢筋可多跨连续穿插,加快了施工进度。
43.进一步地,后浇施工所用混凝土的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或高流态混凝土,且其强度等级比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至少提高一个等级。
44.整体而言,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整个建造过程可实现标准化生产,业主在确定预制单元的类型、数目、样式和尺寸的同时,也选定了设计方案,简化了整个设计过程。从而可见,本技术所提出的建造方法具有标准化生产过程、简化设计过程、加速施工过程等显著优势,可避免了业主、设计方、施工方等多方反复沟通,适用于框架结构房屋建筑的建造。
45.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