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板钢筋竖向绑扎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7788发布日期:2022-09-10 07:4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叠合板钢筋竖向绑扎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合板钢筋竖向绑扎工装。


背景技术:

2.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进步,随着国家对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推广,装配式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市场对预制混凝土构件的需求也是日益增加。叠合板作为预制构件的代表产品,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其中钢筋绑扎作为叠合板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绑扎质量对叠合板整体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3.当前叠合板钢筋的绑扎流程是,模台、模具清理到模具组装,进而进行涂刷脱模剂、隔离剂,最后是钢筋绑扎。钢筋采用原位人工绑扎,在绑扎中部钢筋时,工人需踩踏模台,对台面造成污染,钢筋间距很难把控,常出现钢筋弯曲现象。工人弯腰绑扎效率低,绑扎质量差。
4.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本实用新型面临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安全可靠的叠合板钢筋竖向绑扎工装。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叠合板钢筋竖向绑扎工装,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外框架,所述外框架中设置有钢筋绑扎架,且所述钢筋绑扎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框架滑动连接,所述外框架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钢筋绑扎架配合的提升组件;所述钢筋绑扎架包括矩形架,所述矩形架上部水平设置基准杆,所述矩形架中沿所述矩形架的水平方向均匀设有若干个水平杆,所述矩形架中沿所述矩形架的竖向方向设有若干组竖杆,所述竖杆的顶端与所述基准杆连接,所述竖杆的底端与所述矩形架连接;所述水平杆沿所述水平杆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组第一钢筋定位件,所述竖杆沿所述竖杆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组第二钢筋定位件,且所述矩形架其中一端处框体沿竖向方向均匀设置有第三钢筋定位件,所述第三钢筋定位件上设置有与钢筋配合的外伸挡板;所述基准杆、所述矩形架的两端处架体上均设置有刻度,且所述矩形架中设置与所述钢筋配合的折弯定位组件,且所述折弯定位组件位于所述基准杆的正上方处。
7.进一步的,所述折弯定位组件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矩形架顶端、所述基准杆连接的高度控制杆,所述高度控制杆位于所述基准杆的中间处,所述高度控制上设置刻度,所述矩形架的两端框架、所述高度控制杆上均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基准杆平行的可移动横杆。
8.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设置为套设在所述矩形架的框体或所述高度控制杆上的套管,所述套管上设置有紧固旋钮。可移动横杆放置在可调节套管上,可调节套管安装在中部的钢筋帮扎架上。
9.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设置为u型件,所述u型件上设置与所述矩形架的框体或所述高度控制杆相接触的紧固螺杆,所述u型件上设有与所述可移动横杆配合的夹持槽。
10.进一步的,所述外框架的顶底两端部均设有弹簧限位件,防止钢筋绑扎架的磕碰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钢筋定位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且开口相对的卡板,且所述卡板的开口呈弧形;所述第二钢筋定位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竖杆上的凸块,所述凸块上开设有与所述钢筋配合的放置槽;所述第三钢筋定位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矩形架其中一端的框体上托板,所述外伸挡板位于所述托板靠近所述外框架一端处。
12.进一步的,所述提升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外框架的顶端处的提升电机,所述提升电机与绞盘连接,且所述绞盘中设置有铰绳,所述铰绳与所述矩形架的顶部中间处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外框架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中竖向设置有若干组限位滚轮,且每一组限位滚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滚轮,且两组滚轮之间设置有滑动管,且所述滑动管与所述矩形架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外框架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中竖向设置有若干组限位滚轮,且每一组限位滚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滚轮,且两组滚轮之间设置有滑动管,且所述滑动管与所述矩形架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底座设置为三角撑固定底座,且所述三角撑固定底座上开设有若干组膨胀螺栓紧固孔。
16.进一步的,所述外框架的正前方处设置有站立平台方便工人进行绑扎操作。
17.本实用新型通过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实现了水平钢筋的竖向绑扎,并且根据矩形架的结构设计,实现钢筋自动定位,无需频繁测量,通过折弯定位组件等,以及第一钢筋定位件、第二第二钢筋定位件以及第三刚健定位件,能够有效地保障钢筋伸出长度及垂直度。
18.本实用新型通过其独特的结构设计,解决了原位绑扎污染模台、绑扎质量差的情况,水平钢筋调整为竖向绑扎,方便施工同时提高效率,几乎涵盖所有型号的钢筋网片尺寸,通用性高,且钢筋摆放定位及成品网片吊装方便,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b处放大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c处放大示意图;
24.其中,附图标识为:1、固定底座;2、外框架、3、钢筋绑扎架;31、矩形架;32、基准杆;33、水平杆;34、竖杆;35、第一钢筋定位件;36、第二钢筋定位件;37、第三钢筋定位件;4、提升组件;41、提升电机;42、铰绳;5、外伸挡板;6、折弯定位组件;61、高度定位杆;62、定位件;63、可移动横杆;7、弹簧限位件8、滚轮;9、滑动管;10、站立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25.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叠合板钢筋竖向绑扎工装,包括固定底座1,所述固定底座1上设置有外框架2,所述外框架2中设置有钢筋绑扎架3,且所述钢筋绑扎架3
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框架2滑动连接,所述外框架2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钢筋绑扎架3配合的提升组件4;所述钢筋绑扎架3包括矩形架31,所述矩形架上部水平设置基准杆32,所述矩形架31中沿所述矩形架31的水平方向均匀设有若干个水平杆33,所述矩形架31中沿所述矩形架31的竖向方向设有若干组竖杆34,所述竖杆34的顶端与所述基准杆32连接,所述竖杆34的底端与所述矩形架31连接;所述水平杆33沿所述水平杆33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组第一钢筋定位件35,所述竖杆34沿所述竖杆34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组第二钢筋定位件36,且所述矩形架其中一端处框体沿竖向方向均匀设置有第三钢筋定位件37,所述第三钢筋定位件上设置有与钢筋配合的外伸挡板5;所述基准杆32、所述矩形架31的两端处架体上均设置有刻度,且所述矩形架中设置与所述钢筋配合的折弯定位组件6,且所述折弯定位组件6位于所述基准杆32的正上方处。
26.进一步的,所述折弯定位组件6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矩形架顶端、所述基准杆32连接的高度控制杆61,所述高度控制杆61位于所述基准杆32的中间处,所述高度控制上设置刻度,所述矩形架的两端框架、所述高度控制杆61上均设置有定位件62,所述定位件62上设置有与所述基准杆32平行的可移动横杆63。
27.优选的,所述高度控制杆61设置有若干,且所述高度控制杆61沿所述基准杆32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使得水平杆33的水平方向得到进一步的保证,同时可以保证后期钢筋挂到整个可移动横杆63上,提高整个装置稳定性。
28.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62设置为套设在所述矩形架的框体或所述高度控制杆61上的套管,所述套管上设置有紧固旋钮。可移动横杆63放置在可调节套管上,可调节套管安装在中部的钢筋帮扎架上。根据弯起钢筋外伸长度刻度表调节可调节套管的高度,用紧固旋钮进行固定,弯起钢筋直接悬挂在可移动横杆63上即满足外伸长度,同时能保障钢筋弯钩的朝向,无需对钢筋进行频繁测量校正,方便快捷。
29.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62设置为u型件,所述u型件上设置与所述矩形架的框体或所述高度控制杆61相接触的紧固螺杆,所述u型件上设有与所述可移动横杆63配合的夹持槽。
30.考虑到适配性的问题,将整个套管设置为可拆卸式的结构,
31.进一步的,所述外框架2的顶底两端部均设有弹簧限位件7,防止钢筋绑扎架3的磕碰
3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钢筋定位件35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且开口相对的卡板,且所述卡板的开口呈弧形;所述第二钢筋定位件36包括设置在所述竖杆34上的凸块,所述凸块上开设有与所述钢筋配合的放置槽;所述第三钢筋定位件37包括设置在所述矩形架其中一端的框体上托板,所述外伸挡板5位于所述托板靠近所述外框架2一端处。
33.具体的,第一钢筋定位件35、第二钢筋定位件36以及第三刚健定位件的主要是用于用于横竖向钢筋的定位,端部的水平钢筋定位槽设置有外伸钢筋限位挡板,工人无需进行测量,直接将钢筋端头与挡板对齐即可。
34.进一步的,所述提升组件4包括设置在所述外框架2的顶端处的提升电机41,所述提升电机41与绞盘连接,且所述绞盘中设置有铰绳42,所述铰绳42与所述矩形架的顶部中间处连接。具体的,升降电机为钢筋绑扎架3提升下降提供动力,绑扎架可上下移动方便工人直立完成钢筋绑扎。
35.进一步的,所述外框架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中竖向设置有若干组限位滚轮,且每一组限位滚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滚轮8,且两组滚轮8之间设置有滑动管9,且所述滑动管9与所述矩形架31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
36.进一步的,所述外框架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中竖向设置有若干组限位滚轮,且每一组限位滚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滚轮8,且两组滚轮8之间设置有滑动管9,且所述滑动管9与所述矩形架31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钢筋绑扎架两侧为竖向的圆形钢管,外框架设置有成组的限位滚轮,用于固定圆管,防止晃动。
3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底座1设置为三角撑固定底座1,且所述三角撑固定底座1上开设有若干组膨胀螺栓紧固孔。工装底座采用三角支撑形式,加强稳定性,底部槽钢开有膨胀螺丝固定用的螺栓孔。
38.进一步的,所述外框架2的正前方处设置有站立平台10方便工人进行绑扎操作。
39.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