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的施工防护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70691发布日期:2022-12-07 07:20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携带的施工防护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携带的施工防护板。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施工用防护板一般是建筑工程施工时,对施工场地进行防护使用的防护板,应用与各种建筑工程施工场合,目前,防护板在施工现场固定好后,还需要使用支撑支架将防护板抵住,此外,防护板常配合防护边框一起使用。由于防护板的体积较大,在携带搬运的过程中较为不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施工防护板。
3.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建筑工程施工用防护板(公开号cn214145035u)该专利通过在第一立柱后侧设置了快速支撑固定机构,需要进行收纳时,首先将支撑架从卡槽内取出,然后将底板和支撑架放回第二收纳槽内,将支撑杆通过滑杆沿滑槽内侧向上滑动,使支撑杆放回第一收纳槽内侧,同时限位块插入限位槽内侧,从而使支撑杆固定在第一收纳槽内侧,运输时不易脱落,但是它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在使用过程中,一方面、由于防护板的体积较大,会导致防护边框的体积较大,另一方面、防护板与支撑支架一体化设计,从而导致整个防护板过于笨重,不利于防护板的携带搬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施工防护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便于携带的施工防护板,包括防护板本体、边框组件以及支撑腿,所述防护板本体的外侧设置有边框组件,所述边框组件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腿,所述边框组件包括四个防护边框,四个所述防护边框分别位于防护板本体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以及右下角,相邻两个所述防护边框之间设置有伸缩组件,所述边框组件前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组件;
7.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开设于防护边框内部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滑动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上等间距的开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防护边框上相对于限位孔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插销,所述限位插销穿过限位孔、并与防护边框为螺纹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四个所述防护边框均设置成“l”型,所述防护边框的后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防护板本体卡接在第二凹槽内。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位于下方所述防护边框前侧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防护边框为铰接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位于上方所述防护边框前侧的固定扣,所述固定扣与支撑杆相对应。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边框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凸块,所述边框组
件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凸块与第三凹槽相对应。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腿以及支撑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在整个装置携带搬运的过程中,将限位插销旋转拧松,使得滑杆可以在限位块上自由滑动,将防护边框向外移动,使得防护板本体脱离防护组件,将防护板本体从防护组件上拆卸下来,将防护板本体与防护组件分离开来,将防护板本体与防护组件分开进行搬运携带,防护板本体与防护组件分开后,质量较轻,便于搬运携带,并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15.2、本实用新型在整个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待建筑施工场地的大小,选择相应数量的防护板本体进行使用,并通过凸块与第三凹槽的相互配合,将相邻两块防护板本体拼接在一起,确保相邻两块防护板本体能够组合在一起,通过多个防护板本体的拼接组合,将建筑施工场地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使得建筑施工场地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
附图说明
16.图1为一种便于携带的施工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18.图3为防护边框与伸缩组件安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防护板本体;2、边框组件;201、防护边框;202、第二凹槽;3、支撑腿;4、伸缩组件;401、第一凹槽;402、限位块;403、滑杆;404、限位孔;405、限位插销;5、支撑组件;501、支撑杆;502、支撑板;503、固定扣;6、凸块;7、第三凹槽;8、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20.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便于携带的施工防护板,包括防护板本体1、边框组件2以及支撑腿3,防护板本体1的外侧设置有边框组件2,边框组件2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腿3,边框组件2包括四个防护边框201,四个防护边框201分别位于防护板本体1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以及右下角,相邻两个防护边框201之间设置有伸缩组件4,边框组件2前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组件5;
21.伸缩组件4包括开设于防护边框201内部的第一凹槽401,第一凹槽4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块402,限位块402上滑动安装有滑杆403,滑杆403上等间距的开设有多个限位孔404,防护边框201上相对于限位孔404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插销405,限位插销405穿过限位孔404、并与防护边框201为螺纹连接,在整个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将防护板本体1放置在边框组件2上,通过边框组件2将防护板本体1固定安装好,当需要对整个装置进行携带运输时,将限位插销405旋转拧松,使得滑杆403可以在限位块402上自由滑动,将防护边框201向外侧移动,使得防护板本体1脱离边框组件2,将防护板本体1从边框组件2上拆卸下来,将防护板本体1与边框组件2分离开来,将防护板本体1与边框组件2分开进行搬运携带,防护板本体1与边框组件2分开后,质量较轻,便于搬运携带,并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通过伸缩组件4控制边框组件2尺寸的变化,使得边框组件2可以适应不同尺寸大小防护板本体1的固定安装。
22.在图1、图2和图3中,四个防护边框201均设置成“l”型,防护边框201的后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202,防护板本体1卡接在第二凹槽202内,防护板本体1与防护边框201之间通过第一固定螺栓为固定连接,在整个装置的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一固定螺栓可以进一步提高边框组件2的稳定性,确保防护板本体1不会从边框组件2上脱离下来。
23.在图1中,支撑组件5包括位于下方防护边框201前侧的支撑杆501,支撑杆501与防护边框201为铰接连接,支撑杆50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502。
24.在图1中,支撑组件5还包括位于上方防护边框201前侧的固定扣503,固定扣503与支撑杆501相对应,固定扣503与支撑杆501相对应,固定扣503与支撑杆501相匹配,在整个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待防护板本体1放置好后,将支撑杆501脱离固定扣503,并将支撑杆501向下翻转,使得支撑板502与地面相贴合,通过支撑杆501与支撑板502的相互配合,对整个装置进行支撑,确保整个装置可以稳定的放置在建筑施工场地的地面上,不会发生倾倒,当需要对整个装置进行携带搬运时,将支撑杆501向上翻转,通过固定扣503对支撑杆501进行限位固定,确保再对边框组件2进行携带搬运的过程中,支撑组件5不会发生晃动,便于对边框组件2进行携带搬运。
25.在图1中,边框组件2的一侧设置有凸块6,边框组件2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7,凸块6与第三凹槽7相对应,凸块6与第三凹槽7相匹配,在整个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待建筑施工场地的大小以及防护要求,选择相应数量的防护板本体1以及符合要求尺寸大小的防护板本体1进行使用,并通过凸块6与第三凹槽7的相互配合,将相邻两块防护板本体1拼接在一起,确保相邻两块防护板本体1能够组合在一起,通过多个防护板本体1的拼接组合,将建筑施工场地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使得建筑施工场地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
26.在图1中,支撑腿3以及支撑板502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8,在整个装置的使用过程中,通过防滑垫8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撑腿3以及支撑板502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个装置的支撑效果。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整个装置的使用过程中,首先根据待建筑施工场地的大小以及防护要求,选择相应数量的防护板本体1以及符合要求尺寸大小的防护板本体1进行使用进行使用;
28.待防护板本体1选择好后,将限位插销405旋转拧松,使得滑杆403可以在限位块402上自由滑动,使得边框组件2的尺寸大小可以根据防护板本体1的尺寸大小进行调整,并将限位插销405旋转拧紧,使得防护板本体1固定安装在边框组件2内;
29.待防护板本体1固定好后,将支撑杆501脱离固定扣503,并将支撑杆501向下翻转,使得支撑板502与地面相贴合,通过支撑杆501与支撑板502的相互配合,对整个装置进行支撑,确保整个装置可以稳定的放置在建筑施工场地的地面上,不会发生倾倒;
30.待防护板本体1组装好后,通过凸块6与第三凹槽7的相互配合,将相邻两块防护板本体1拼接在一起,确保相邻两块防护板本体1能够组合在一起,通过多个防护板本体1的拼接组合,将建筑施工场地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使得建筑施工场地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
31.在对整个装置进行携带搬运时,通过限位插销405旋转拧松,使得滑杆403可以在限位块402上自由滑动,将防护边框201向外侧移动,使得防护板本体1脱离边框组件2,将防护板本体1从边框组件2上拆卸下来,将防护板本体1与边框组件2分离开来,再将支撑杆501
向上翻转,通过固定扣503对支撑杆501进行限位固定,确保再对边框组件2进行携带搬运的过程中,支撑组件5不会发生晃动,便于对边框组件2进行携带搬运,将防护板本体1与边框组件2分开进行搬运携带,防护板本体1与边框组件2分开后,质量较轻,便于搬运携带,并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32.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