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线加速器施工墙体模板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26710发布日期:2022-12-28 06:36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线加速器施工墙体模板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墙体加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线加速器施工墙体模板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医用直线加速器是一种利用微波电磁场将电子加速到高能量的装置,它可以通过产生mv级别的电子线和x射线照射恶性肿瘤,使其生长受到抑制而死亡。直线加速器由于产生的电子射线能量高、射野大,在肿瘤治疗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
3.在直线加速器机房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关注的就是机房的墙体的结构强度,其次是墙体的防辐射需求。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cn212773460u公开了一种转角墙二次结构加固工具,包括墙转角,墙转角的阳角处设有阳角模板,墙转角的阴角处设有阴角模板,阳角模板处设有阳角加固件,阴角模板处设有阴角加固件,阴角加固件和阳角加固件都由两片连接板组成,两片连接板之间设有转轴,两片连接板都和转轴转动连接,墙转角两侧都预留有套管,此实用能将钢筋头和拉杆进行循环利用,达到降低成本,同时也保证了砌体质量,避免开裂保证二次机构的实测数据。
4.但在现有技术中,若直接采用传统的加固工具来对直线加速器防辐射机房的墙体进行加固,加固效果并不理想,也无法保证混凝土墙在进行不同形状浇筑时的墙体结构刚性,无法满足机房墙体的防辐射装修和机器安装等操作,也无法满足墙体的防辐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直线加速器施工墙体模板加固结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线加速器施工墙体模板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混凝土墙内外两侧的支撑件和穿插在支撑件之间的加固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模板、横向间隔设置在模板外侧的多组第二加强楞以及竖向间隔设置在多组第二加强楞外侧的多组第一加强楞;所述模板贴合于混凝土墙的内外两侧;所述加固件包括多个对拉螺栓和固定卡;所述对拉螺栓呈横向、纵向、斜向中的一种或几种分布在混凝土墙内外两侧的支撑件之间;所述固定卡连接在对拉螺栓的两端部,用于将第一加强楞和第二加强楞紧密抵固在模板外侧。
7.优选的,所述模板采用厚度为15mm的木胶合板制备而成。
8.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楞沿混凝土墙的高度方向设置。
9.优选的,所述第二加强楞沿混凝土墙的长度方向设置。
10.优选的,所述对拉螺栓包括第一对拉螺杆、第二对拉螺杆和第三对拉螺杆;所述第一对拉螺杆倾斜于第二对拉螺杆和第三对拉螺杆设置;所述第二对拉螺杆和第三对拉螺杆相互垂直设置。
11.优选的,当所述混凝土墙为“l”型转角墙时,所述对拉螺栓采用第一对拉螺杆、第
二对拉螺杆和第三对拉螺杆这三种,其中第一对拉螺杆间隔设置在混凝土墙的边角端,所述第二对拉螺杆和第三对拉螺杆分别间隔设置在混凝土墙的纵向端和横向端。
12.优选的,当所述混凝土墙为“t”型转角墙时,所述对拉螺栓采用第一对拉螺杆、第二对拉螺杆和第三对拉螺杆这三种,其中所述第二对拉螺杆和第三对拉螺杆分别间隔设置在混凝土墙的纵向端和横向端,所述第一对拉螺杆呈“x”字状间隔设置在混凝土墙的连接端头处。
13.优选的,当所述混凝土墙为端墙时,所述对拉螺栓采用第一对拉螺杆和第二对拉螺杆,其中第二对拉螺杆间隔设置在混凝土墙中,且第二对拉螺杆与混凝土墙的宽度边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对拉螺杆呈“v”字型间隔设置在混凝土墙宽度边与长度边的夹角处。
14.优选的,所述对拉螺栓的表面设有m14螺纹;所述对拉螺栓倾斜穿插后,同一根对拉螺栓与混凝土墙内外两侧的第二加强楞之间固定点的高度差为50mm。
15.优选的,所述固定卡呈扇形结构,所述固定卡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纳第二加强楞的凹槽,使固定卡可以与第二加强楞紧密贴合。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7.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混凝土墙内外两侧设置模板,在模板外侧间隔设置第一加强楞和第二加强楞,并通过倾斜设置的对拉螺栓来连接模板、第一加强楞和第二加强楞,可以使混凝土墙两侧的模板、第一加强楞和第二加强楞相互挤压牵引,提高了模板之间的结构强度,使模板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
18.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对拉螺栓呈横向、纵向、斜向中的一种或几种分布在混凝土墙内外两侧的支撑件之间,可以提供混凝土墙各位置处(如弯折角、端墙角等位置)足够的支撑性能和连接性,从而保证了模板对混凝土墙墙体的加固效果。
19.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采用倾斜设置的对拉螺栓,不仅可以实现混凝土墙内外两侧模板、第一加强楞和第二加强楞之间的固定连接,提高模板的支撑力和结构强度,还可以通过对拉螺栓表面螺纹的牙口增加与混凝土墙的咬合接触力,使对拉螺栓与混凝土墙咬合地更紧密,避免了传统连接方式射线会沿着对拉螺栓设置方向逃逸的现象,提高了混凝土墙的防辐射性能。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墙为“l”型转角墙时,支撑件和加固件连接状态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墙为“l”型转角墙时,支撑件和加固件连接状态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混凝土墙为“l”型转角墙时,支撑件和加固件连接状态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例说明:1、混凝土墙;2、模板;3、第一加强楞;4、第二加强楞;5、第一对拉螺杆;8、第二对拉螺杆;9、第三对拉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
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6.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线加速器施工墙体模板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混凝土墙1内外两侧的支撑件和穿插在支撑件之间的加固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模板2、横向间隔设置在模板2外侧的多组第二加强楞4以及竖向间隔设置在多组第二加强楞4外侧的多组第一加强楞3;所述模板2贴合于混凝土墙1的内外两侧;所述加固件包括多个对拉螺栓和固定卡;所述对拉螺栓呈横向、纵向、斜向中的一种或几种分布在混凝土墙1内外两侧的支撑件之间;所述固定卡连接在对拉螺栓5的两端部,用于将第一加强楞3和第二加强楞4紧密抵固在模板2外侧;其中,模板2的设置可以共同组成混凝土墙1的浇筑框架,而间隔设置的多组第一加强楞3和多组第二加强楞4可以作为横向以及竖向的支撑件支撑在模板2的外侧,有效提升了模板2的结构强度,保证了混凝土墙1在浇筑时可以通过模板2来进行最基础的承重;配合对拉螺栓和固定卡的使用后,可以使混凝土墙1两侧的模板2、第一加强楞3和第二加强楞4可以相互挤压牵引,进一步提高了模板2之间的结构强度,使模板2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而对拉螺栓呈横向、纵向、斜向中的一种或几种分布在混凝土墙1内外两侧的支撑件之间时,可以提供混凝土墙1各位置处(如弯折角、端墙角等位置)足够的支撑性能和连接性,从而保证了模板2对混凝土墙1墙体的加固效果;
27.在本实施例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模板2采用厚度为15mm的木胶合板制备而成;其中,特殊厚度、特殊材质的模板2不仅具有良好的承载力,整体重量还较轻,可以加快模板2部署的速度,降低模板2部署的难度;
28.在本实施例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强楞3沿混凝土墙1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加强楞4沿混凝土墙1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中,第一加强楞3和第二加强楞4可以提供模板2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的支撑力,且第一加强楞3和第二加强楞4配合使用后,可以在二者的交接处提供模板2更好的支撑效果,从而使得模板2具备良好的结构强度;
29.在本实施例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每组所述第一加强楞3为包括1根方木或1根钢管;所述方木尺寸为50
×
70
×
3000mm,钢管的尺寸为φ48
×
3000mm;相邻两组所述第一加强楞3之间的间距为150mm,最大悬挑长度为200mm;每组所述第二加强楞4均包括2根并列设置的钢管,所述钢管均采用φ48
×
3000mm的钢管;相邻两组所述第二加强楞4之间的间距为400mm,最大悬挑长度为150mm;
30.在本实施例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拉螺栓包括第一对拉螺杆5、第二对拉螺杆8和第三对拉螺杆9;所述第一对拉螺杆5倾斜于第二对拉螺杆8和第三对拉螺杆9设置;所述第二对拉螺杆8和第三对拉螺杆9相互垂直设置;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混凝土墙1为“l”型转角墙时,所述对拉螺栓采用第一对拉螺杆5、第二对拉螺杆8和第三对拉螺杆9这三种,其中第一对拉螺杆5间隔设置在混凝土墙1的边角端,所述第二对拉螺杆8和第三对拉螺杆9分别间隔设置在混凝土墙1的纵向端和横向端;其中,第二对拉螺杆8可以提供混凝土墙1竖直端两侧支撑件之间的结构强度,对混凝土墙1进行x轴方向的结构加强;第三对拉螺杆9可
以提供混凝土墙1横向端两侧支撑件之间的结构强度,对混凝土墙1进行y轴方向的结构加强;而第一对拉螺杆5可以连接混凝土墙1竖直端外侧的支撑件和混凝土墙1横向端外侧的支撑件,使混凝土墙1的端墙位置的边角可以借助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力进行结构加强,从而实现了“l”型混凝土墙1(直角墙)的加固需求;
31.在本实施例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拉螺栓的表面设有m14螺纹;所述对拉螺栓倾斜穿插后,同一根对拉螺栓与混凝土墙1内外两侧的第二加强楞4之间固定点的高度差为50mm;其中,对拉螺栓的设置,不仅可以实现混凝土墙1内外两侧模板2、第一加强楞3和第二加强楞4之间的固定连接,提高模板2的支撑力和结构强度,还可以通过对拉螺栓表面螺纹的牙口增加与混凝土墙1的咬合接触力,使对拉螺栓与混凝土墙1咬合地更紧密,避免了传统连接方式射线会沿着对拉螺栓设置方向逃逸的现象,提高了混凝土墙1的防辐射性能;
32.在本实施例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卡呈扇形结构,所述固定卡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纳第二加强楞的凹槽,使固定卡可以与第二加强楞紧密贴合;其中,特殊结构的固定卡6可以实现与第二加强楞4的稳定贴合,使得固定卡与对拉螺栓连接后可以抵触在第二加强楞4上,从而使得模板2、第一加强楞3和第二加强楞4之间相互挤压贴合,提高了模板2、第一加强楞3和第二加强楞4之间连接的紧密度,保证了模板2可以为混凝土墙1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和结构强度。
33.实施例二:
3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混凝土墙1为“t”型转角墙时,所述对拉螺栓采用第一对拉螺杆5、第二对拉螺杆8和第三对拉螺杆9这三种,其中所述第二对拉螺杆8和第三对拉螺杆9分别间隔设置在混凝土墙1的纵向端和横向端,所述第一对拉螺杆5呈“x”字状间隔设置在混凝土墙1的连接端头处;其中,第二对拉螺杆8可以提供混凝土墙1竖直端两侧支撑件之间的结构强度,对混凝土墙1进行x轴方向的结构加强;第三对拉螺杆9可以提供混凝土墙1横向端两侧支撑件之间的结构强度,对混凝土墙1进行y轴方向的结构加强;而第一对拉螺杆5可以连接混凝土墙1(混凝土墙1竖向端一侧的)横向端内侧的支撑件和混凝土墙1横向端外侧的支撑件,且交叉的第一对拉螺杆5可以在混凝土墙1的交汇端同时牵引混凝土墙1横向端两侧的支撑件,使混凝土墙1的交汇端可以,借助相互平行的支撑件之间的力进行结构加强,从而实现了“t”型混凝土墙1(转角墙)横向端、竖向端以及横向端与竖向端的交汇点三处的加固需求;
35.实施例三:
3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混凝土墙1为端墙时,所述对拉螺栓采用第一对拉螺杆5和第二对拉螺杆8,其中第二对拉螺杆8间隔设置在混凝土墙1中,且第二对拉螺杆8与混凝土墙1的宽度边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对拉螺杆5呈“v”字型间隔设置在混凝土墙1宽度边与长度边的夹角处;其中,第二对拉螺杆8可以提供混凝土墙1竖直端两侧支撑件之间的结构强度,对混凝土墙1进行x轴方向的结构加强;而第一对拉螺杆5可以连接混凝土墙1横向端外侧的支撑件和混凝土墙1竖向端内、外两侧的支撑件,使混凝土墙1的端墙位置的边角可以借助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力进行结构加强,从而实现了混凝土墙1端墙处的横向端、竖向端之间的加固需求。
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
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