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12999发布日期:2022-12-28 01:3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所述节点由型钢混凝土柱(1)和型钢混凝土梁(2)固定连接而成,所述型钢混凝土梁(2)中设有梁中h型钢(201)、梁纵筋(202),所述梁纵筋(202)位于所述节点的固定连接侧,所述梁纵筋(202)位于梁中h型钢(201)的上下外侧,所述型钢混凝土柱(1)中设有柱中h型钢(101)、柱纵筋(102),所述柱纵筋(102)位于所述节点的固定连接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中h型钢(201)上翼缘的上方设有水平的上连接板(103),所述梁中h型钢(201)下翼缘的下方设有水平的下连接板(104),所述上连接板(103)、下连接板(104)朝向型钢混凝土柱(1)的一侧焊接连接所述柱中h型钢(101)靠近节点一侧的翼缘,所述上连接板(103)的上侧、下连接板(104)的下侧分别焊接有钢套筒连接器(3)用于连接柱纵筋(102);所述梁中h型钢(201)上翼缘与上连接板(103)之间焊接有竖直的上加劲板(203),所述梁中h型钢(201)下翼缘与下连接板(104)之间焊接有竖直的下加劲板(204),所述上加劲板(203)、下加劲板(204)朝向型钢混凝土梁(2)的长度方向分别焊接有所述钢套筒连接器(3)用于连接梁纵筋(2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103)、下连接板(104)、上加劲板(203)、下加劲板(204)的沿翼缘宽度方向的长度与型钢混凝土梁(2)的宽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中h型钢(201)上下翼缘之间焊接有竖直的第一加劲板(205),所述柱中h型钢(101)上下翼缘的翼缘内侧自上向下分别焊接有水平的第二加劲板(105)、第三加劲板(106)、第四加劲板(107)、第五加劲板(108),所述第二加劲板(105)与上连接板(103)的高度位置相同,所述第三加劲板(106)与梁中h型钢(201)上翼缘的高度位置相同,所述第四加劲板(107)与梁中h型钢(201)下翼缘的高度位置相同,所述第五加劲板(108)与下连接板(104)的高度位置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劲板(205)的外沿与梁中h型钢(201)的翼缘外侧平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劲板(106)、第四加劲板(107)的外沿与柱中h型钢(101)的翼缘外侧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劲板(105)、第五加劲板(108)的宽度为第三加劲板(106)、第四加劲板(107)宽度的一半。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劲板(205)的上下两端的焊接点位于柱纵筋(102)连接的合力点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劲板(203)、下加劲板(204)上下两端的焊接点位于柱纵筋(102)连接的合力点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103)与梁中h型钢(201)上翼缘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50mm,所述下连接板(104)与梁中h型钢(201)下翼缘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5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钢筋密布置区域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梁中H型钢上翼缘的上下两侧设有水平的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上连接板的上侧、下连接板的下侧分别焊接有钢套筒连接器用于连接柱纵筋;梁中H型钢上翼缘与上连接板之间焊接有竖直的上加劲板,梁中H型钢下翼缘与下连接板之间焊接有竖直的下加劲板,上加劲板、下加劲板朝向型钢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分别焊接有钢套筒连接器用于连接梁纵筋;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在节点区域梁柱钢筋钢套筒连接器的安装位置和连接构造,使得梁柱中钢筋在节点区相互有效避让,并在梁柱中节点区域有可靠的锚固,避免了柱纵筋和梁纵筋互相干涉无法锚固情况的发生。和梁纵筋互相干涉无法锚固情况的发生。和梁纵筋互相干涉无法锚固情况的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许跃湘 李冰 马俊星 高源 张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9
技术公布日:2022/12/2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