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电气竖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14827发布日期:2023-03-25 01:11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电气竖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竖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电气竖井。


背景技术:

2.就是在建筑中,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理论及电气技术(含电力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等),创造一个人性化生活环境的电气系统,统称范围建筑电气,建筑强电系统主要包括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接地系统,大截面的导线和数量众多的线缆在垂直方向敷设,使穿管敷设做法不能胜任,因此需要使用到井道来对管线进行铺设,同时也能对管线起到保护的作用。
3.现有的竖井采用铁皮的方式围合,在内部穿过导线,需要延长竖井长度时,可将两个竖井之间采用螺栓进行固定,实现了延长。
4.但是现有的竖井在使用时调节范围只能依靠搭接多个竖井来实现,在实际使用中就需要对竖井进行切割来保证与现场的高度相吻合,延长了安装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电气竖井,解决了现有的竖井在使用时调节范围只能依靠搭接多个竖井来实现,在实际使用中就需要对竖井进行切割来保证与现场的高度相吻合,延长了安装时间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电气竖井,包括第一方壳和第二方壳,所述第一方壳的内壁下方与第二方壳的外壁活动相连,所述第二方壳的内壁安装有多个支架,所述第一方壳的正面安装有检修门,多个所述支架的正面安装有多个束线机构,所述第一方壳的外侧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外壳、螺杆、套筒、滑套和滑杆,所述外壳的内侧下方与第二方壳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内壁底部通过轴承转动相连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壁螺纹相连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一侧与第一方壳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内壁底部固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壁滑动卡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一侧与第一方壳的一侧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螺杆的顶部安装有把手。
8.优选的,所述第一方壳的一侧安装有刻度板。
9.优选的,所述第一方壳的外壁上方和第二方壳的外壁下方均固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内侧加工有螺纹孔。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方壳的内壁活动相连有方形环筒,所述方形环筒的内部填充有吸潮剂层,所述方形环筒的内侧安装有滤网,所述方形环筒的顶部通过螺栓固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外壁与第一方壳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一方壳的内壁上方凹槽活动相连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一端固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通过弹簧与限位板的凹槽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顶部安装有拉环,所述拉环的外壁与限位板的顶部通孔活动相连。
11.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电气竖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建筑电气竖井通过外壳、套筒和滑套之间的配合,实现了装置整体高度的调节,不需要进行切割,操作便捷,解决了现有的竖井在使用时调节范围只能依靠搭接多个竖井来实现,在实际使用中就需要对竖井进行切割来保证与现场的高度相吻合的问题,缩短了安装时间。
13.通过吸潮剂层、方形环筒和滤网之间的配合,保证了装置内部的干燥,并且便于使用者在装配时安装防潮结构,不会再管体内出现晃动,节约了装配时间。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16.图3为图1中外壳、套筒和滑套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1中吸潮剂层、方形环筒和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第一方壳,2、第二方壳,3、支架,4、束线机构,5、外壳,6、螺杆,7、把手,8、套筒,9、滑套,10、滑杆,11、横板,12、螺纹孔,13、插杆,14、滑块,15、弹簧,16、限位板,17、吸潮剂层,18、方形环筒,19、滤网,20、拉环,21、刻度板,22、检修门。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现有的竖井在使用时调节范围只能依靠搭接多个竖井来实现,在实际使用中就需要对竖井进行切割来保证与现场的高度相吻合,延长了安装时间。
21.有鉴于此,提供了建筑电气竖井,通过外壳、套筒和滑套之间的配合,实现了装置整体高度的调节,不需要进行切割,操作便捷,解决了现有的竖井在使用时调节范围只能依靠搭接多个竖井来实现,在实际使用中就需要对竖井进行切割来保证与现场的高度相吻合的问题,缩短了安装时间。
22.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的零部件依次进行连接,具体连接以及操作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
23.实施例一:由图1-3可知,一种建筑电气竖井,包括第一方壳1和第二方壳2,第一方壳1的内壁下方与第二方壳2的外壁活动相连,第一方壳1和第二方壳2可相对运动,第二方壳2的内壁安装有多个支架3,第一方壳1的正面安装有检修门22,检修门22可取下,并查看装置内部情况,多个支架3的正面安装有多个束线机构4,第一方壳1的外侧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外壳5、螺杆6、套筒8、滑套9和滑杆10,外壳5的内侧下方与第二方壳2的外壁固定连接,外壳5的内壁底部通过轴承转动相连有螺杆6,螺杆6可通过轴承转动,螺杆6的外壁螺纹相连有套筒8,套筒8的一侧与第一方壳1的外侧固定连接,外壳5的内壁底部固接有滑杆10,滑杆10的外壁滑动卡接有滑套9,滑套9可在滑杆10的外壁运动,对套筒8进行限位,滑套9的一侧与第一方壳1的一侧固定连接;
2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滑套9可在滑杆10的外壁运动,对套筒8进
行限位,检修门22可取下,并查看装置内部情况,通过外壳5、套筒8和滑套9之间的配合,实现了装置整体高度的调节,不需要进行切割,操作便捷,解决了现有的竖井在使用时调节范围只能依靠搭接多个竖井来实现,在实际使用中就需要对竖井进行切割来保证与现场的高度相吻合的问题,缩短了安装时间;
25.进一步的,螺杆6的顶部安装有把手7;
2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把手7可方便使用者转动螺杆6;
27.进一步的,第一方壳1的一侧安装有刻度板21;
28.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刻度板21可方便使用者了解到伸长距离;
29.进一步的,第一方壳1的外壁上方和第二方壳2的外壁下方均固接有横板11,横板11的内侧加工有螺纹孔12;
3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使用者可将两个装置首位相连并使用螺栓穿过螺纹孔12进行固定工作;
31.具体的,在使用该建筑电气竖井时,使用者可转动螺杆6上的把手7,螺杆6在转动时可带动第一方壳1向上移动,实现了装置整体长度的改变,使用者可观察把手7在刻度板21上的位置变化来了解到调整的距离。
32.实施例二:由图1、2和4可知,第一方壳1的内壁活动相连有方形环筒18,方形环筒18的内部填充有吸潮剂层17,方形环筒18的结构类似与呼啦圈结构,其内部为中空设计,只不过将圆形替换为方形,并与第一方壳1的内壁形状相契合,其中第一方壳1和第二方壳2的内壁形状相同,均可安装方形环形筒18,方形环筒18的内侧安装有滤网19,方形环筒18的顶部通过螺栓固接有限位板16,限位板16的外壁与第一方壳1的内壁相贴合,第一方壳1的内壁上方凹槽活动相连有插杆13,插杆13可在第一方壳1的内壁上方凹槽内运动,插杆13的一端固接有滑块14,滑块14的一侧通过弹簧15与限位板16的凹槽一侧固定连接,滑块14的顶部安装有拉环20,拉环20可方便使用者拉动滑块14,拉环20的外壁与限位板16的顶部通孔活动相连,拉环20可在限位板16的顶部通孔内运动;
3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方形环筒18的结构类似与呼啦圈结构,其内部为中空设计,只不过将圆形替换为方形,并与第一方壳1的内壁形状相契合,其中第一方壳1和第二方壳2的内壁形状相同,均可安装方形环形筒18,通过吸潮剂层17、方形环筒18和滤网19之间的配合,保证了装置内部的干燥,并且便于使用者在装配时安装防潮结构,不会再管体内出现晃动,节约了装配时间;
34.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使用者在安装除潮结构时,可先拉动两个拉环20并将方形环筒18完全的放入到第一方壳1或者第二方壳2内,然后使用者可松开拉环20,此时的弹簧15失去外力支撑发生弹性形变带动插杆13插接在第一方壳1或者第二方壳2的内侧凹槽内进行固定,实现了对方形环筒18的快速安装,吸潮剂层17可通过滤网19进行吸潮,保证了内部的干燥。
3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
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