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建筑的模板结构的改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805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制建筑的模板结构的改进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系列在予制建筑模板结构中所采用的改进。这些改进使得组成外墙的模板之间,具有内部隔断的模板之间和组成屋顶的模板之间,获得最佳的模块装配,因而获得一种在模板之间有紧密接合的单块结构,并保证完善的调节和气密性,除较大的结构刚度外,对其模板结构也无任何损伤,从而在各种特殊情况下能适应特别的要求。
众所周知,对于予制建筑的模板结构现有不少解决办法,已知有不同类型的用于外墙的模板,即由不同材料的各层组成的墙板,使其具有足够的抵抗力,气密性和隔热性,同样,对于屋顶板和完成建筑所需要的现有类型的外充墙板,也有许多解决办法。
这种类型的予制建筑一般建造在一个钢筋混凝土的基础上,该基础是仅有的非予制的构件,即它在现场构筑,其上固定一型材或设有台阶,沿建筑物的周边,相应地开有槽或沟以固定外墙板的下缘,该墙板的上缘则借助于箍状模板或其他类似的构件作补充固定,同样它也有一个沟或槽用来在横向固定墙板,该箍状件还构成了屋顶模板的支撑构件。
使用气密接合件或密封件使墙板或模板之间构成接合边也同样为人熟知,上述接合件的目的是使接合的构件具有气密性。
然而,实际上这些建筑的结构概念显然导致在模板的横向调节方面存在缺陷,由于没有用来将各模板与相邻模板紧密接合在一起的构件,因此,接合件的效率起决定作用,并要求使用鸠尾接合件,虽然这种接合件解决问题并不完全令人满意。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尝试,还有一种同样为人们所了解的用于预制建筑的模板,该模板具有一个带孔的金属框架,这样每一模板可借助于螺杆或螺栓以及各自相应的螺母而牢固地与相邻的模板结合在一起。这种模板虽然提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又产生了另外的问题,即模板只能部分地被预制,因为上述的螺栓只能从里面拧紧,因此,全部完工只能在装配之后,而不先拆除上述的最后完成的饰面覆盖构件,要拆除装配好的建筑便不可能。
由本发明预见到的改进对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完全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它可预制全部完成的墙板或模板,装配后不需要进一步处理,模板可以完善地互相接合在一起,不仅在借助于结构的实际重量的垂直方向,而且横向也可以很好地结合。因此,上述模板是容易处理的并可快速装配和拆卸。
按照本发明所预见的改进,结构是建在金属型材的框架上的,以保持水平和调直,如当建筑物打算直接建在土地上,该金属架被安置在一混凝土基板上,但该基板可被建在不同的高度上,以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建筑预制的构件。
墙板是由增强混凝土制作的,它们带有充填隔热材料的内腔,这类隔热材料可以是如聚苯乙烯或其他对于热或声的传导具有合适性能的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基本特点,上述墙板带有许多盲孔,它们适当分布在与其他墙板或模板接合处的整个边缘。这些孔沿上述的边缘方向开口并与之垂直,而在靠近底部处,这些孔或者开口在内表面上,或者开口在内外两个表面上,上述盲孔被设计用来容纳特殊的构件,它们将在后面被描述,这些构件可使两个外墙板,外墙板与立柱,外墙板与内隔墙,外墙板与屋顶模板等接合在一起。
所有这些构件,墙板或模板,在它们的结合边缘或表面,至少有一个沿纵向的连续的槽,各模板的这个或这些槽与结合处之间的互补模板上的那些槽相对,这些槽被设计用来容纳气密接合件,这些结合件同样将在后面描述。
一般说来,墙板或平板全都具有同样的尺寸,由于一些明显的要适应任何特殊项目建筑需要的目的,有此模板带有窗户,其他有的带有门,有的则完全不开任何门窗。
前面已经提到过,将模板与立柱,两块墙板以及墙板与屋顶等结合起来的模板之间的紧固件是由钢栓构成的,其端部分别扩大形成头部,通过叉开的平截头园锥体部分,各上述螺栓被设计用来同时穿入两个相邻模板的相对的孔中,这样,钢栓的头部正好位于与各模板共同的平面相垂直的孔中,而合适地安装在上述孔中的紧定螺钉具有同样的平截头园锥体的端部,该端部顶在通过上述孔的起接合作用的钢栓头部的平截头园锥体部分,因而就保证了不易解决的两模板之间的紧密接合。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在立柱内带有螺杆的情况下,这些螺栓的工作端制有螺纹,並与埋入立柱内被设计来连接上述螺栓的螺母固定在一起,这种螺栓只有一个扩大的头部,在另一端则制有螺纹以与装在柱子内的螺母连接。
在标准装配中,一层混凝土和一钢筋混凝土板被铺设在地面上,该混凝土板构成一特殊建筑的装配基础。埋在混凝土内的螺栓的带螺纹的头部从该基础上露出,以与用来保持建筑物平直的金属架相连接,这可由简单的螺母和锁紧螺母系统来达到。
用于保持建筑物平直的金属架由形成结合点的金属板构成,根据是用于保持内墙还是外墙平直的不同用途,“U”形或“T”形型材被分别安装在上述的金属板上。这样的“U”形或“T”形型材被安放在上述金属板上并与其焊接在一起,解决了与金属板相连接的型材的结合,从而构成了上述的用于使建筑物保持平直的金属架。
在上述型材中,“U”的开口和“T”的竖筋朝上,虽然它们也可采取不同的设计以适应不易解决的建筑的特殊要求。
如前面所提到的,墙板上沿其边缘至少开有一条连续的槽,上述槽的目的首先是使上述墙板被支撑或保持在基础金属架的纵向的型材上,其支撑的方式是这样的“U”形件的两臂的自由端被置入墙板下缘的两条槽内,或者“T”形件的竖筋端被置入墙板下缘的单条槽内。在这两种情况下,一个或两个氯丁橡胶接合件被安放在墙板和纵向型材之间,以保证气密性和墙板与型材之间的正确结合,而且还可吸收由膨胀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运动。
因此,由“U”形件和“T”形件组成的金属架对组成建筑物墙体的所有墙板和立柱构成支撑。
必须指出,如前面所提到的,立柱与墙体的结合必须由特殊的结合件来承担,而且,用于横向接合的构件因此要被安装到位于建筑物拐角处的相邻的一对墙板和拐角上的中间柱子之间,在需要建造内墙和外墙因此有一中间连接点的时候,横向接合构件要安装到三面墙体和一根立柱内,以及安装到四面墙板和一个立柱之间等等。
虽然,如前边提到的,在每块模板或墙板的接合端,开有两个交叉的孔,一个孔开在墙板的实际平面上,开口方向朝着相应的边缘,而另一孔则与墙板垂直,并从外表面穿至内表面,后者也可不达到模板的另一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将只有一个带螺纹的衬套和一个顶在螺栓的相应的头部上的紧定螺钉,螺栓在两块模板之间构成了桥形连接,这样提供了一种同样有效的解决办法,并避免了在墙板的一个表面例如外墙上开孔,也就避免了以后封闭孔口的需要。
在所有情况下,在模板边缘上所开的槽构成一些沟道,这些沟道与前面提到的模板下缘的那些槽相类似,也放置氯丁橡胶接合件,因此,通过前面所提到的由螺栓和紧定螺钉调节所产生的模板之间的压力,就保证了接合构件之间的气密性,槽的结合部分,最初是园形的,现已改变成方形的。
为了促使消除热桥,在模板边缘进一步开有辅助槽,同样,它们形成封闭的腔室,当墙板被接合在一起时,这些内腔在压力下被隔热材料所充填。
这些充填隔热材料的辅助槽位于组成建筑物的部件或模板的连接处。
为了使墙模板互相结合或与相应的立柱接合,有关部件以其边缘相对的方式放置,预先决定产生下列的操作-将连接螺栓或螺杆放置在合适地相对的纵向孔中;
-将氯丁橡胶接合件放置在相邻墙板的槽中;
-拧紧接合衬套的紧定螺钉;
-用隔热材料充填由各位于部件接合处相对的槽所构成的腔室;
在拧紧紧定螺钉时,当螺钉紧紧顶在螺栓的连接栓体与头部的平截头园锥体部分时,由于它们工作端的园锥形,模板之间产生互相向一起靠拢的轻微位移,从而挤紧位于它们端部的氯丁橡胶接合件,这就保证了接合处的气密性。
关于墙板和柱子之间的接合处,应当指出,后者必须装有前面提及的特殊的构件,这些构件同用于墙板之间接合紧的构件是类似的。但一种情况除外,即螺栓有一个带螺纹的端部,该端部与埋在立柱内的螺母相连接,该螺母与相应的一个或一些螺母适当地固定在一起,而后者通过螺栓或带有螺纹端部的螺杆与其他一个或一些墙板接合在一起,根据是连接一根立柱和两块平排的墙板,一根立柱和两块互相垂直的墙板,一根立柱和三块墙板还是连接一根柱子和四块墙板等不同情况,带螺纹端部的螺杆可以分别是直的,“L”形的,“T”形的或者十字形的。
同样,如同前面所提到的,该接合件和紧固件是埋在立柱内的,并通过其带螺纹的端部分别与螺母相连接,该螺母也同样是埋在立柱内的,并被设计用来与螺栓或螺杆相连接以在墙板之间起接合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螺栓或螺杆应当只有一个平截头园锥面的头部,它处在墙板的相应的一端,而带螺纹的部分处在立柱相应的一端,以与上述的螺母相连结,从而使各墙板与柱子之间,如同墙板之间一样,获得紧密接合,从而有利于墙板与立柱的结合及挤紧置于它们之间的氯丁橡胶接合件,进一步保证了气密性。
在上述的墙板与立柱之间接合的情况中,在墙板和立柱上所开的槽形成的沟道中,同样填充着隔热材料,这些隔热材料是在各个构件装配以后注入进去的。
另一方面,屋顶板很显然必须与胸墙连接,即与全部外墙连接。在这方面,在装配完一层的所有墙板之后,上述墙板的上端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借助与用于接合墙板或模板同样的紧固件,与上述屋顶板相接合。
这样的屋顶板或平板具有“H”形断面,其中间部分具有一斜面或台阶,在中间部分的两侧,它们带有侧臂或向上和向下凸出的凸缘,并在外部和侧面带有纵向的沟或槽以放置氯丁橡胶接合件,如同前面的例子一样,通过螺钉产生适当的压力保证屋顶的屋顶板的刚度,使其如同单一的一块构件一样以保证相邻屋顶板之间的气密性。
在屋顶每两个斜坡的连接处形成的屋脊顶部的气密性,由于借助于一个倒置的“U”形金属构件而得到了增强。
在每一屋顶板的下部,以及放置在外墙上部位,有一向下悬伸的凸起,它保证在与外墙连接处,在该墙上得到垂直的支撑。
与此相类似,在每个屋顶板的上部,都制成凸起,並在上述的屋脊的顶点的两侧相对,然后由足够的螺钉紧固。上述的屋顶复盖物,由特别设计的金属板制成。
屋顶板支持着在其下部悬挂的成块的屋顶,这些屋顶依靠金属型材被紧固到屋顶板的边缘,一个玻璃纤维的或者其他合适材料的隔热层被进一步铺设到该屋顶上。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选择的特点,对于其他新类型模板结构已经被予见到了。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外墙板上缘和屋顶板的下跟部、隔断墙或凸出部之间插入的箍状模板,上述的箍状模板还进一步包括,除在上缘和下缘开有与其他类型结构共同的槽以放置各自的气密结合件以外,在其内表面还有一直的台阶,以用于支持饰面模板或覆盖板。
更特殊的是,饰面模板具有一个厚度有限的板身,以及一个连续的内表面,具有各种宽度和长度,以使他们可以适应各种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要求。它的上部有一沿周边的隔断以及许多短的,中间的,横向的隔断,它增强了不易解决的模板结构的刚度,如同屋顶板之间的横向接合一样,它借助穿透螺钉,也能使屋顶模板之间在横向能接合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点,特别是当上述的箍状模板被使用时,屋顶模板也采用与饰面模板一样的形状,即与前面例子的屋顶板的成台阶的成型件相反,它们也具有一平坦的,连续的表面,与饰面模板的仅有的一点不同是,屋顶板的下表面必须提供一跟部,屋顶板通过这一根部被放置到箍状模板上,而箍状模板本身,则放置在外墙模板的上部。
为紧固上述构件,屋顶板或平板的跟部的下缘,装有一槽钢,其形状最好是三角形的并有一狭窄的开口,它埋设在模板内,在该槽钢内装有纵向可移动的螺母或相应的紧固螺钉,这些螺钉在沿长度适当分布的点上,最好是在端部,穿过箍状模板,在这些螺钉的下端,有一扩大的头部,如同用于接合外墙模板的螺栓一样,上述螺钉的长度使其扩大的头部与前面一再提到的用于接合外墙模板的紧定螺钉位于同一水平面,然后拧紧紧固螺钉,使其顶到上述螺钉或螺栓上,通过靠近头部的平截头园锥面的作用而将模板接合在一起。因而,屋顶模板与外墙模板的结合,依靠上述螺钉和插入它们之间的箍状模板而得到完成。
同样应当指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的特点,箍状模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弯成90°,这取决于它们是位于建筑物的中部还是拐角处,而且,在其上部,它们还带有一个不大的凸起以使外部高一些,从而能很好地与屋顶模板的跟部相适应。在这一凸起的边缘带有一个浅槽,它起着可能的湿气收集器的作用,並通过将上述箍状模板上方的浅槽和箍状模板下方外部连通的孔向箍状模块下部及建筑物外墙的外部进行排水,上述的排水孔沿箍状模板适当地分布。
箍状模板通过它们的相邻端,也可以与墙板之间以横向接合相同的方式,互相接合在一起。虽然这样的接合并不一定必要,其理由很简单,因为箍状模板与外墙板接合在一起,而后者又互相接合在一起,这样,前者虽然是间接的,也同样被连成一体。
为了完成以上的描述,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特点,本文还有一套附图,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下面以不受限制的方式,说明这些附图图1是按照包含本发明目标的改进的模板结构的预制建筑的总透视图。
图2和3是表示构成用于保持建筑平直的金属架的型材的各自的俯视图。
图4至12是表示用来支撑前两图中所示的纵向型材和作为保持建筑物平直的,接点的平板的俯视图,正视图和剖视图。
图13至15表示的是相应的建筑物外墙的模板,特别是带窗的模板,带门的模板和无任何开口的模板的各自的正视图,侧视图和剖视图。
图16是建筑物的横剖面图,表示出屋顶板,带窗模板,人造的或悬吊式的屋顶,内隔断墙,保持建筑平直的金属架和混凝土基础的剖面。
图17是同一建筑物的纵剖面,表示除以前的那些构件以外,在屋脊部分支撑屋顶板的金属接合件,以及在装配图的中间部位,固定上述接合件的立柱。
图18是一个精确表示将屋顶板与外墙板装配在一起的构件的详细的放大图。
图19是表示在屋脊部位两块屋顶板结合的详细的放大图。
图20是表示在基板上的墙板底座的详细剖面图。
图21同样是表示两墙板之间的接合,特别是建筑物外墙之间接合的详细的局部剖视图。
图22是表示与前图中同样的接合,在此处,是相应的两个内隔断墙板的接合。
图23是表示两个相邻的屋顶板的详细的局部透视图,其中一个屋面板作局部剖视以表示其结构。
图24是表示一根立柱和三块墙板的接合和连接点的横剖面图。
图25是一个与上图相类似的剖视图,表示一根立柱与两块成一定角度的墙板接合的情况。
图26是与前图相类似的详细剖视图,此处表示一根立柱与两块并排的墙板连接的情况。
图27是表示一块墙板或模板端部详细情况的剖视图,图中安装该模板的用于与另一模板或立柱相连接的紧固件的横向孔对于外表面是盲孔。
图28、29、30和31表示安装在立柱内,分别使柱子与四块、三块和两块墙模板接合的不同构件的详图;此处,两块墙模板既可是并排的,也可是成直角的。
图32表示的是与前四图表示的构件一起使用的,分别连接墙板和立柱的螺栓和螺杆的情况。
图33表示的是与前图所示类似的螺栓或螺杆,但此处,根据图18、21和22,有两个将一墙板与另一墙板连在一起的头部。
图34是表示埋在立柱内的螺母的径向剖面图,它特别与图28至30所示的构件的带螺纹的端部相连接。
图35和36分别是装在墙板孔内的一个螺母的剖视图及正视图,与之相垂直,相交叉的孔是被设计用于安装图32和33所示的螺栓的。
图37表示的是图35和36中所示的螺母的透视图,当该螺母是单个时,线是连续的,当该螺母是一对时,线不连续,螺母与金属衬套构成一装配件,该衬套被设计用于形成一安装如图32和33所示的螺栓的孔,上述装配件也同样被埋在墙板或模板内。
图38和39分别是一拐角处的立柱的正视图和侧视图。
图40和41表示的是图38所示的同一立柱,正视图所示的是按图38转向90°的立柱,图41是图40沿A-A′线所作的横剖面图。
图42是与图41相类似的,沿同一剖切线A-A′所作的剖面图,表示一块墙板与立柱,特别是位于建筑物始端和终端的立柱接合的特殊概含。
图43、44、45和46分别是一根连接三块墙板的立柱的正视图及其侧视图,相对于图43转向90°后的正视图及沿图45B-B′所作的横剖面图。
图47至5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改进的建筑物中所使用的其他柱子的正视图及相应的侧视图和剖视图。
图59和60是完成建筑所用的三角形端部的带局部剖视的正视图和俯视图。
图61是一箍形模板的俯视图,本发明的一个改进目标集中体现在上面。
图62同样是一箍形模板的俯视图,在此处,表示位于建筑物相应的一角的情况。
图63是前图中所示的任何一块模板的沿剖切线A-B的横剖面。
图64是建筑物依靠前图所示的箍形模板,在屋顶,饰面模板和墙体之间结合处的局部侧视图和剖视图。
按照这些附图,特别是按照图1,可以看到,根据本发明,在一个模板建筑中,一系列墙板或模板2,一块带有门3的门墙板4和一块带有窗户6的窗墙板5是怎样被安置在基础1上的,这些墙板由构成三角形的端部模板8补充,最后由构成屋顶的模板7完成装配。
这种模板建筑可在图16和17中非常详细地看到。该图表明,模板装配的基础是怎样由一层没有标志出来的混凝土覆盖层和增强混凝土板32构成的。部分埋在混凝土体内的构件33从混凝土板32中露出。这一基础板是在完成框架以后,通过构筑覆盖层34和34′,以非本发明目标规定的方法,从内部和外部适当地完成的,因此它可应用任何已知的技术方法。
如图20所示,平板14,通过螺母及锁紧螺母61和62,用已知的方法,找平并与向上伸出的构件33相连接,对于图16或17中所示的构件或图20中所示标号为63的构件,其不同并不表示本发明有什么修改。
向上伸出的件33或63,根据打算建造的建筑物的类型,安排在基础板1的整个表面上的予先定好的位置中,以使不同的平板,例如上述的板14可安装在上面,上述平板就作为基础,整个建筑就建在它们上面。
在图4至12中所详细表示的上述的平板,可以是板14的类型,开有孔15以与从基础1中伸出的螺栓63连接和紧固,其上部的孔15a和15b用于与型材固定,各种墙板则安装在这些型材上。
平板14的上表面带有凸筋16,由一“U”形型材以其两臂向上构成,还有一侧凸筋17,由一“T”字形型材以其中间竖筋朝上构成。在图7和8中表示的14a可以使用不同的平板,其中孔15和15b同样是用来将平板固定到基础1的构件63上以及和纵向型材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凸筋18具有一“L”形平面图和一个倒置的“T”形断面。
同样,图9和10的平板19开有孔15和20,而凸筋21采用倒置的“U”形。图11和12的平板19a也同样开有孔15和20,同时一直角状凸起22具有一“U”形断面。
所有这些上述的平板14,14a,19和19a,都是被用来在其上或者直接地,或者通过纵向型材安装预制好的立柱的。如图2和图3所表示的,这些型材对各种内外墙板2、4、5以及其他如图16中的件M那样的内柱等起支座作用。
在图2和3中,表示3在平板上构成金属架的型材9和11,如前所述,型材9具有一“U”形截面,而型材11具有“T”形截面,前者的两臂及后者的竖筋均向上。在两种情况下,“U”形件9的基部和“T”形件11的臂被放置在低的位置,因此,根据连接处的条件,这些型材就构成了一个放置在平板14、14a、19和19a上的基底。
型材9和11开有端孔12和13,通过这些孔同具有槽孔的中间支持构件一起(没有标出),型材就被固定到平板14、14a、19、19a上,平板的型材构成了良好的水平框架,在该水平框架上,安装建筑物的所有的内外立柱和墙板或模板。
应当指出,所示的平板14、14a、19和19a包括了所有支撑立柱和墙板的解决办法,因此,它们可被适当结合起来,解决所有可能的问题。亦即,平板14可在其凸筋16上固定一根立柱,在凸筋17上固定一块墙板以及在凸筋16的端部,固定一型材9,它可在孔15a处被固定。又如平板14a,可在孔15b处固定两根型材11和一中央立柱。平板19可安装一根连续的型钢9或型材11,也可在其各端同时安装型材9和11并在中间安装一根立柱。平板19a可以安装一根中心立柱以在每侧安装型材。
一旦根据建造的建筑物的需要将型材和平板安置好以后,立柱和墙板或模板就被安装在型材和平板组成的框架上。
图13、14和15表示内墙板和外墙板。上述墙板由增强的和预制的混凝土的混合物制成,并具有一很好地充填隔热材料的内腔。墙板2,带门的墙板4和带窗的墙板5就是这类的例子。所有这些墙板,沿着它们的边缘,都至少有一条纵向的槽27,用来容纳设置在各墙板与相邻构件之间的氯丁橡胶接合件,以获得合适的接合,同时,更重要的是,获得良好的气密性。
除上述以外,每块墙板至少在一个表面上开有孔25和26,与从进一步在边缘钻的孔或管道一起,沿着相应的中间平面,与前述的孔交叉,在边缘上钻的孔在图13、14和15中没有标出,但在图18、21、22、24、25、26和27中可清楚地看到。如上述图中所表示的,每一对互补的孔,在墙体内互相交叉。
如在图38至58中以各种不同形式所表示的,立柱同样是预制件,并有横向的槽82、86、68a等等,特别在与前面提到的任何一个平板结合的表面,例如,标号为4的面。
而且,紧固件被埋在立柱的钢筋混凝土体内,这些构件,由如图28至31中所示的螺杆71、76、77和71′等组成,它们或者是直的,弯成90°的,“T”形的或者是十字形的,在各种情况下都有带螺纹的端部78,上述紧固件被放置在立柱内,高度与各种墙板上,如墙板2的孔25、26相同。
立柱还包括在混凝土体内的螺母72,与上述的构件71、76、77和71′的带螺纹的端部相应,并与这些构件的端部连接,由于该螺母72的长度为紧固件的带螺纹的端部78的长度的两倍这一特殊情况,螺母72的外嘴完全同他们所埋入的立柱的侧表面在一个平面上。
立柱是增强的,並包括一个纵向的内腔,其中充填隔热材料73以防止在建筑物内外之间可能发生的热传导。这一特点,可在图24、25和26中清楚地看到。
如图38至58所表示的,各个立柱在其侧面和端面各有一系列的纵向的槽,这些在图24、25、26和27中表示的纵槽84和85的目的,是容纳接合件50和50a,它们与墙板或模板内的接合件一起作用。上述这些槽在图41、42、46、50、54和56的各部分中没有标出,以保持图形简单。
其他的纵向槽,如图41、42中的槽82和图46中的槽86,能够容纳隔热材料,如膨胀材料,以与相邻墙板上的其他槽一起,提高隔热效果。(见图24、25、26和27)。
其他在立柱端面开的前槽,如槽83、86、87和88,起这样的作用,即使用于保持建筑物平直的基板上的凸筋可嵌入槽内。例如参看图20和56,它们表示“U”形凸筋21是如何嵌入墙板或立柱端部的槽88内的。同样,图48的槽87,容纳了图6和7中所示的平板14a的凸筋18,另外,图52中的槽89容纳图4、5和6所示的平板14的凸筋16和17等等。
以上说明,各立柱是由图4、7、9和11中的各个平板上的凸筋支承的。並且,立柱的各相应表面上开有槽以通过隔热材料容纳凸筋的上端。
在图13至15中,图解式地表示了墙板2、3和4。他们由增强混凝土制成,其内腔用隔热材料28充填。墙板端部开有槽,以使其能与平板上的凸筋,放置在上述平板上的型材,相邻的墙板,立柱,屋顶板以及可能与超过一层的模板建筑的构成上框架的平板的下部凸筋等相配合。
图16和17表示本发明的一种特殊应用的两个视图。例如,装有一扇窗6的板5支撑在型材9上,并沿其上端靠构件44与屋顶板7相连接。图上还表示了内板(M),它支撑在型材11和在屋脊区35-36-37处的屋顶板7上。板2同样被安置在型材9上。
诸板上都有孔25-26,它们都是垂直的并位于靠近边缘处,形成穿过板的横向通道。该通道位于预定的位置,以与柱68、74、75等的另件71、71′、76及77相对应,并且每一个都能通过通道,亦即在板两边开口,或仅在其一面开口。
除了这些横向孔外,还有标号为69并清楚地示在图18、21、22和24到27中的一些孔,它们垂直于支架并与板在同一平面内,这些孔开向上述板的边缘并横过前述横向通道。
为了正确地陈述在本说明书中所包含的说明,应首先提及分别表示外板与内板的侧面联接的图21和22。
图21表示两块相邻外板2和2′,并示出产生横向通道47的孔25和26。图中还可看到来自板边缘的通道69,它们横过通道47。图上还可看到两块板2、2′相对着的边缘以及相应纵向的槽道84、85和90,在槽道84和85内嵌入接头件50和50a,而在槽道90内嵌入膨胀材料66,该材料用来防止预制建筑内外之间的热破坏。
示在图22中的建筑内板显然不需要预备膨胀材料,而且厚度可以比外板薄(假定所要求的隔热系数也小),但是内部通道是相同的。
图24、25和26与详图27一起表示板与柱之间的联接,而详图27示出通向板2外表面的通道47。
这些图表示了一柱与三块板之间,两块拐角板之间以及两块同平面板之间的横向部件的联接。放有T形构件71和螺母72的一根柱68(图24),靠装在每块板和柱68之间的接头件50和50a的帮助,联接每块板2;此外,槽道86在两个零件中放置膨胀材料73。构件71直接伸向通道69,该通道被横向孔47穿过。示在图25和26中的联接是相同的,无需进一步解释。
表示两块屋顶板7的图23示明了该板如何构成下面的凸出部或跟部44;图18表示一块板2和上述根部44之间的联接,其中根部44同样有与在板2上相应的槽道67,它是为了装入接头件50;在两块板上同样示出了孔47和69。
上述固定在下面板和型材上的板2,通过其上端在所有槽道、接头件、膨胀材料以及在板内和屋顶板7的根部44内彼此相通的通道的帮助下,与其他诸板、诸柱及屋顶板7相联接。
为了在几个构件之间建立联接是使用同一种基本工艺以及上述横向通道,这些工艺成为本发明的基本特征之一。图18、21和22示出了细节示于图32的零件45,细节示于图35和36的双螺纹螺母49以螺栓48,这些作为基本零件。零件45有钢制螺栓或杆、头46和46′以及它的延伸的截头锥体段46a和46′a。该杆设计得穿入孔69直到端头46通过螺母49的横孔。同样,螺栓48有截头锥体头,所以装配零件45和拧紧螺栓48后,该螺栓内截头锥体端贴在杆45的端头46和46′的截头锥体段46a和46′a上,两块板2彼此反压,在其间夹住接头件50,如在图22中的两块板65中一样;而在图18的情况下,屋顶的重量所起的作用达到同样这种目的。
参考图24、25和26,对于螺栓或紧固件的一种不同的实施例是可以预见的,该件示在图32并标号为70,它有一个延伸头71,类似于螺栓45的一个头46′,而另一端有一螺纹段79,目的是使其与柱的螺母72接合以把板紧固到该柱上。
柱螺帽49被放入在本身板内,且在制造过程结束已埋在其内。在这方面,如图37所示,该螺帽49与一套管69′连在一起,该套管构成一实际的孔69,目的是装螺栓45或70,并如图21和22所示孔69从孔25和26的位置延长,垂直于板,延伸到该板的相应端。
为了通用,紧固件或紧固螺栓45和70可以标准化以给出一种单一的零件。所以,可只制造如标号为70的螺栓。为了把一板和一柱紧固起来,或把两板联接一起的这两个螺栓70,用它们的螺纹端79,在类似的螺帽帮助下,例如用螺母72使螺栓70与零件或螺杆71、71′、76或77之一接合在柱内,这样螺栓70等于紧固件45。
螺母72示于图34,带有为装入螺栓45或70的通道80的螺母49,依次示在图35和36中。
屋顶板7特别示于图23、16到19内,图23表示两块屋顶板彼此紧固的情况。每块屋顶板是由一中间台阶段29,该段有园形边缘,并在相应于其纵向边缘有两个端凸缘8a。该段29的下表面有一根部44,前已指出,它是为了与外墙板上边缘相接,而凸缘8a的边上有槽道67,它是用来装入接头件50,这在紧固时使屋顶板之间的联接变得密封。
在图23中沿上线切去的板7以上述台阶方式延伸到脊区,如图16和17所示。图18示出在每块板7的壁41上所准备的横向孔之一,为了侧面紧固在该孔装有穿通螺栓和螺帽40。在图19上可看到类似的孔,图19示出屋顶板7的脊区36,其上阶段或台阶35和37同样横向打孔并靠螺栓52a-54及螺母55通过一中间弹性零件56来连接,所有这些都正好被顶53盖住,该顶的翼板53a固定在每个模板的凸缘8a之间所形成的中间段29上。
上述顶是连续的,并可对每两个凸缘8a与盖结合(未示出),例如脊部分。
图59与60分别表示山墙的纵剖面图和顶视图。
如图1所示,这些山墙是由一系列模板8构成,图59和60表示三个模板,在本发明的较好实施例中,这三个模板形成的山墙作为屋顶的一个斜面,显然所使用的模板数决定于建筑的尺寸。
在图59中,构成山墙的每块模板8是根据沿线Ⅳ-Ⅳ、Ⅴ-Ⅴ及Ⅵ-Ⅵ的中心横截面来表示的,这样用于与屋顶模板密封联接的槽道100的模板内表面示在线的左面,而模板沿其中心平面的横截面示在右面。外表面是平滑的,边缘有槽91-92以在每块山墙与下一块之间装入接合件。示在图60左边的槽道91和92,在氯丁橡胶接合件的帮助下相对于中心柱M建立密封。每块山墙模板8都有一内腔,以填充隔热材料28,在其两边的墙101的最终厚度是极薄的。
山墙模板,通过上述在每块山墙模板内表面上备有的槽道100,特别是通过在其内形成的接合,与屋顶板7相联接。山墙模板8有内凸出部97-98,靠它们彼此侧向紧固,内凸出部95是为了与中心柱M相紧固,在下端的内凸出部96是为了与建筑的外墙板相紧固。所有上述凸出部95-96-97-98都有一种基本上是横孔的结构,它们与板和柱的结构是相同的,所以山墙模板与板及中心柱的联结,如对墙板与柱及屋顶板所描述的那样,是相同的。
图59中最右边的山墙模板,即屋顶最下面部分,有一联接零件96a,每一山墙靠它与每一拐角柱相联接,在这种情况下,拐角柱上部有一个孔,该孔从上部表面延伸到一水平通孔,它在某种意义上与板上的孔相同,以允许把山墙和柱联接起来。
所有板2、4、5(墙板、门板和窗板)都有通或不通的横向孔47,在边缘处的孔69和在上端的孔69,例如,如图18所示。一块标准板有四个通孔25-26,因此为了联接柱或其他板在边缘处形成孔,在图15中未标号的两个孔是备用的,这些孔同样是通孔或盲孔,并与另两个穿过板2上端的孔连通。所有这些孔使墙板与屋顶板7的根部44及与在图1、59和60中示出的山墙模板8相联接。
如上所述,一块高2.6米的标准板上有四个孔25-26,孔彼此相距1米并离上下端30厘米。两个未标号的孔是备用的,它们之间相距1米,每个离板角30厘米。
这些未标号的孔只在板的上部的表面和边缘上准备,不过对于本发明的特别应用,它们同样可以在下部的表面和边缘上准备。
图1、17和19示出中心柱M,它穿过模板建筑的悬吊屋顶30-31,以达到脊区35-37。悬吊屋顶30-31用常规方法布置,挂在上屋顶板7上,在衍条38的位置构成上隔舱。本发明研究了该上隔舱,尽管未申请专利,如下文所述。
在图1、17和19的标准实施例中,中心柱或柱M,可由穿过悬吊屋顶到脊的单一部件构成,或由两个分离部件构成;该两个分离部件是一个置于另一个上面并连接一起,例如通过上下板的凸出部连接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图19),有一柱M与T形型材58连接,型材朝下放置,在其上边缘接受连接件57,它与衍条38,在交会点或脊孔,正确地在放置接合件56的位置相连接。
作为一般规则,为了在关键区域(图20)增加密封度,所有外板和柱都固定在板上或在有U形截面的底型材上。所以,如该图所示,在型材21的两分支中的每一个上形成一双连接件60。在该特殊情况下,拐角柱应是标号74的形式并示于图38-41内,而墙柱应是标号75a的形式并示于图55和58内。类似地,连接内板的外柱应为图43到46中标号68的形式和在图51到54中标号为68a的形式。
在另一方面,内柱与板65最好固定在板和有T形截面的型材11上,型材竖筋朝上放置,因为板在建筑的内部,用简单的接合就能保证密封(见图16和17)。
但是,应强调,这是一种可选择的安排,虽然所有使用的型材可以相同,不是U形就是T形截面,也可对这种描述的实施例作修改。
板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厚度。在完成模板建筑中,使用相同的板。但是,使用比外板较薄的内板将使建筑成本大大降低。
通常,如上所述,板可有封闭表面(见图27),即通道47不穿过板的外表面。
当不是这样时,即当通道47是通孔时,必须有外封闭件,该件未示出,因为实际上可使用现在市场上有的任何合适的零件。
可以从所述结构推理出的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水管、电线管及电视电缆等都可置于板腔内,例如使用在板之间形成的通道,这些辅助通道可以在所希望的位置离开板。
如认为更方便,所有这些管道和管件显然都可放到板的外部。
至于图24到26中的50a,这里应强调,它表示一种特别的连接件,起双重作用,并由装在槽道85内的一块纵向钢板组成,在板与板之间或在板与柱之间的压力作用下该钢板弯曲。
上述连接件50a的一个作用是保护里面的连接件50,另一个作用是提供一定量的通风以维护该连接件并便于通风。
参考图42,应指出,在这里示出的特别截面相应于模板建筑周边柱的开始端。紧靠该周边,与该柱连接的板应避免紧固件70自由穿入板和柱两者。所以有通孔N,允许上述紧固件从外插入并在粗装后密封。
本发明的最后一个特点是关于建筑通风,即允许建筑居住的空气通管与通道。如前所述,为此目的在板与板之间至少一部分有专门的连接件50a。图1中从横板结构地板来的空气自然地向上升到屋顶,这内部必须有适当的通风措施。
图19示出在脊35和37的端部之间有一中央间隙。图23进一步表示在屋顶板7的翼板39与连接墙板2、4或6的根部44之间有一间隙。根部44上有未标号的、同样是横向的孔,所以形成一通道,从外面进入的空气通过它可到达上隔舱。一旦进入上隔舱,空气通过上述间隔,被向上,向外抽到装在图17的衍条38上的连接件57之间所形成的间隔内,并由此抽到在图19所示的部位53的下面的外面。
按照本发明的可能的实施例,在由板2、4及5构成的建筑外墙与由模板7构成的屋顶之间有一增强水泥箍状模板103,该构件可以如图61那样是直的,或如图62那样是L形103′,并在其下边有一直角截面的薄凹槽104。该凹槽的宽度等于外墙板2、4和5的宽度,详细如图64所示,它们的上部边缘嵌入凹槽104;该凹槽还有小槽105,它们与墙板2、4和5上部边缘上的凹槽互补,使得在联接后放置密封连接件106,并使其变形。
箍状模板103,作为另一基本特点,在其内表面上有一大的台阶107,它起作用主要是其高度并规定一个用于连接,特别是用于支撑模板108端面的凸缘;模板108是在屋顶7水平处构成建筑的一个最终构件。
每一块箍状模板103,包括在其上面的另一个台阶109,类似于下面的凹槽104,但内部开口;还有槽道110。台阶是使得接受屋顶模板7的根部111。这样,构件的槽道110与根部111下面的自由边缘上的槽道相对着,以使联接件112联接与变形,该联接件与上述标号为106的联接件是相似的。
箍状模板103与外墙模板2、4、5的联接,同时影响屋顶模板7的联接,后者在其下边缘,详细如图64所示,有一窄口的倒V形金属型材113,该型材设计成装入螺母114,以能纵向移动;螺母114与螺纹或螺栓116的螺纹端115拧紧,螺栓116通过孔117穿过箍状模板103并通过垂直的、同一平面的、在该墙板上的、与箍状模板103上每个孔117相对应的孔117′穿进墙板2、4、5。有截头锥面前部的紧定螺钉119穿过横孔118,该紧定螺钉119同样作用于螺栓116的扩大头121的截头锥体段120上,这类似于在上面描述的墙板之间或板与柱之间的侧面联接。
再次回到饰面模板108,它们是由一薄体108构成,有一短的、垂直向上的周凸缘122,用中间横向壁123来增强结构,这些示于图64。特别是上述饰面模板的周边凸缘122比箍状模板上的台阶107要高,因此,此处该饰面模板108与箍状模板103一起工作以向内紧靠在侧面的台阶109并构成一个类似于下底、标号为104的凹槽,这在大于一层的建筑中是很重要的,因为在该种情况下最终模板有助于上层外墙板的正确联接。
上述饰面模板108有周边凸缘122,为了该模板之间侧向联接,最好在有孔124的两增强壁123之间用通螺栓及相应螺母来帮助;此外饰面模板108有端孔125,在螺栓126和螺帽127的帮助下,与箍状模板103联接,螺帽127埋入箍状模板103内。
最后应指出,屋顶板7实际上在结构上与饰面模板108相同的,唯一的差别是固定屋顶板的根部111的位置;屋顶板7靠插入箍状模板103来联接并紧固到外墙板2-4-5上。
最后,再一次提一下箍状模板103,同样应当指出,该模板包括一小槽128,如图63所示,这一小槽位于沟道或台阶109的边缘,屋顶模板7的根部111或上一层建筑的外墙与此台阶接合。该处的槽起着雨水或凝结水收集器的作用,並通过沿箍状模板适当分布的沟道129与箍状模板103前面下部沟通,显然它可将上面提及的水排至外墙板2、4、5的外部。
对于模板结构来说,使用安装饰面模板是可行的,特别是在通过箍状模板再加上使用提高建筑物美观性的装饰件时。
对于一个在技术上内行的人来说,没有必要再作进一步的描述就能理解本发明的范围与优点。
构件的材料、形状、大小和安排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基本点的修改。
在上述说明中用的一些术语,应被认为具有广泛的、不受限制的含义。
权利要求
1.预制建筑模板结构的改进可应用在如下的由带有窗或门或无任何开口的外墙,内墙隔断模板,内外立柱和屋顶模板组成的结构,这一结构被置放在一个基础或平台上,其上装有支承墙板和立柱的调节构件,其特征是,在模板上在垂直于大平面的方向开有适当分布的一些孔,而且与在大平面内并朝边缘开口的孔交叉,后者孔的深度比前者要大,朝着一块模板边缘开的孔与另一块与之相结合的模板上的孔,在同一轴线上相对,在这孔中,安放有一根端部扩大成为头部的螺栓构成的紧固件,通过叉开的平截头园锥体部分,该头部超过各自模板上相对应的与之垂直的孔的轴线,而那些孔中则装有螺母,该螺母又与具有一个同样的截头园锥面端部的紧定螺钉配合,该螺钉被设计来顶在上述螺栓头部的平截头园锥体部分,因此,各模板由于处在同一平面内,通过他们的接触缘,被推动紧紧地靠在一起,特别是,当模板被紧固在一起以后,与模板相垂直的孔的内外开口要用任何适当的封闭构件封死。
2.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预制建筑的模板结构的改进,其特征是各模板的与大平面垂直的孔,相对于各模板的外表面,可做成盲孔,因此,单有一个带有平截头园锥体端部的紧定螺钉作用在螺栓的将头部与栓身隔开的平截头园锥体上。
3.按照上述权利要求
,予制建筑的模板结构的改进,其特征是有一个或更多的臂以及带螺纹的端部的构件,在以前提到的紧固件的同一高度,被埋设在立柱内,该构件与同样被埋设在构成立柱的材料内的相应的螺母连接。该螺母的外嘴与立柱相应表面处在同一平面上。上述构件的带螺纹的端部仅与上述螺母的一半连接,而该螺母还同样连接着用于接合外墙板和立柱的特殊螺栓的带螺纹的端部。上述构件仅有一个扩大了的头部,通过位于端部的平截头园锥体被紧固到墙板上,而另一端则有上述的带螺纹的端部,用来与安装在立柱内的螺母连接。特别要提及的是,当它们要将两块并排的墙板连接到一根中间立柱上时,它们有两个并排的臂,当用于将两块互相垂直的墙板连接到一个立柱上去时,它们有两个垂直的臂,当用于连接三块墙板和一根立柱时,它们呈“T”形,当用于连接四块墙板和一根立柱时,它们是“十”字形。
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
,预制建筑模板结构的改进,其特征是,一个或两个螺母被安装在模板的与大平面相垂直的上述孔中,该螺母与一与其垂直的金属衬套连接在一起,该衬套实际形成了朝模板相应的边缘开的孔,上述另件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单一的构件,其有利于在制造过程中被埋设在模板中。
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
,预制建筑模板结构的改进,其特征是,屋顶模板从屋脊处向外墙板延伸并超出外墙板,该屋顶模板包括一个下跟部,与上述的墙板相对应,这下跟部用来使屋顶板支撑在外墙板的上缘。在朝着该跟部的底部,开有一垂直的盲孔,另外还有一个水平的向内开的盲孔与其交叉。该水平孔用于安装一根紧固螺栓,与前面提到的相类似,也借助于一个带有平截头锥体的端部的紧定螺钉。
6.按照权利要求
5所述预制建筑的模板结构的改进,其特征是上述的具有一个带台阶部分的屋顶模板,在两侧内外都有凸缘,它作为屋顶板之间横向接合和紧固的平面。紧固作用是由穿透螺钉和相应的螺母来完成的。
7.按照权利要求
5和6,预制建筑模板结构的改进,其特征是,屋顶板在屋脊区带有凸缘,用于与另一斜坡的屋顶板相结合,上述屋脊处的紧固作用同样是由穿透螺钉和相应的螺母来完成的。特别是,在屋顶板之间,形成一个空间,并由一个从一山墙延伸到另一山墙的尖顶状的构件复盖。
8.按照上述权利要求
,预制建筑的模板结构的改进,其特征是还有一些紧固在一起的模板,和与建筑物的山墙相应的侧墙一起,通过与固定屋顶模板一样的紧固件,固定到屋顶模板和侧墙板上。
9.按照权利要求
1,预制建筑的模板结构的改进,其特征是,带有保持建筑物水平的构件的金属板,在其上面有“U”形或倒置的“T”形带槽的型材以并排或“L”形排列的方式与其连成一体,被安放在建筑基础上,同样是“U”形或“T”形的型材被安装在平板之间,由此构成一个完好的水平框架,以使立柱和外墙板可以支承在上面,特别是支承在上述型材的向上的一个或二个竖筋的自由端上。
10.按照权利要求
9,预制建筑的模板结构的改进,其特征是无论是外墙板还是立柱,其模板的下缘或基底上开有槽,其位置与型材的竖筋的自由端相对应,借助于接合件,这些槽可使外墙和柱支承在型材的竖筋自由端上。
11.按照权利要求
1至8,预制建筑的模板结构的改进,其特征是,所有的模板在其接合端或接合面上,都开有相对作用的槽以放置接合件,该接合件由于模板紧固时的压力作用而变形。在外墙墙板之间以及这样的墙板与外柱之间,开有更深的槽,在接合时,它们构成垂直的沟道,在装配后,这些沟道用膨胀隔热材料填充。
12.按照上述的权利要求
,预制建筑的模板结构的改进,其特征是,一个类似箍状的模板构件被放置在外墙模板的上端和屋顶模板的跟部或向下凸起之间,屋顶模板的跟部与外墙模板的所述的上缘相对,箍状模板也同样由增强混凝土构成,并开有与外墙模板宽度相等的浅槽,外墙上端必须恰好嵌入这浅槽。箍状模板的上部带有一浅台阶,以容纳屋顶模板的根部。特别是,上述箍状模板的内表面有一大的台阶,主要由其高度决定,该台阶形成一挡板以与饰面模板相接合,该饰面模板被安放在所述的箍状模板与其在结构上相对的模板之间。
13.按照权利要求
12,预制建筑的模板结构的改进,其特征是,每一箍状模板具有直的或“L”形的形状,后者是位于建筑物拐角处的箍状模板的形状。每一块箍状模板至少有两个垂直的孔,用来安装具有一扩大头部的螺栓,该头部通过一平截头园锥体部分,依靠一个或两个紧定螺钉,与两墙之间横向结合的方式相类似,用以将箍状模板固定到相应的外墙模板上。该螺栓还有一带螺纹的上端,它被置放在一金属型材件内,该金属型材件安装在屋顶模板的根部内,沿整个根部的下自由端纵向延伸,它具有一个尖顶朝下的完好的“V”形截面,并有一狭窄的开口,开口内安装着与上述螺栓相应的螺母。每个箍状模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都相应开有槽,与墙模板的接合端或接合面上的槽类似,并与开在屋顶模板跟部和外墙模板的上缘的槽相对作用,以放置相应的气密接合件。
14.按照权利要求
12和13,预制建筑模块结构的改进,其特征是,屋顶板和饰面模板都由一薄层板构成,它的一个表面是平的,另一面则带有短的周边凸缘,借助一对横墙,以增加结构的刚度。它们间仅有的不同点是,饰面板或饰面模板明显地没有象屋顶模板那样的支承跟部。这两种模板都在它们的周边凸缘,最理想的是在一对增强刚度的墙之间,开有一孔。通过该孔,依靠穿透螺钉及相应的螺母和气密接合件,这些模板被横向接合在一起。上述的气密接合件放置在上述周边凸缘外表面上形成的沟槽中。饰面模板在周边凸缘上开有端孔,依靠穿过这些孔的螺钉和埋在上述箍状模板中的螺母连接,饰面模板就可与箍状模板固定在一起。
15.按照权利要求
12,13和14,预制建筑的模板结构的改进,其特征是,饰面模板的周边凸缘比箍状模板上安放饰面模板的台阶要高,这两模板从而就形成了一个容纳屋顶模板的槽,特别是当建筑物超过一层时,该槽可用来容纳上一层的外墙。箍状模板上部的台阶边缘可开一小槽,作为水的收集器,并通过沿模板适当分布的孔,与箍状模板下前部沟通。
专利摘要
本发明是模板建筑系统,构成建筑物的不同的模板除了用置在它们之间的气密接合件以外,还用永久紧固件固定在一起,还借助于安装在模板内,但很容易从外部购到的构件。构成上述构件的每个螺栓安装在两个开在须接合的模板上的同一轴线上相对的孔内,相对作用在墙板上与上述孔垂直相交的孔内,与置于该孔内的螺母连接的紧定螺钉的与螺栓端部相同的平截头圆锥体端部顶在螺栓的头部,从而产生将墙板和模板紧固在一起的力。
文档编号E04B1/02GK86103853SQ86103853
公开日1987年2月4日 申请日期1986年6月5日
发明者朱安·安东尼奥·马丁茨·巴纳 申请人:朱安·安东尼奥·马丁茨·巴纳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