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刻瓷陶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015阅读:16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仿刻瓷陶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刻瓷陶瓷的制作方法,适用于在各种陶瓷件上制出富有美感、形象逼真并极富有立体感的各种图案色彩的画面。
中国的刻瓷艺术与中国的陶瓷一样在世界享有盛誉,传统的刻瓷是用刀具或其它工具在陶瓷坯体表面刻划,形成凹槽状的花纹或图案,再施上釉料,经烧成后成优美、流畅、素雅的花纹或图案。或者在已烧好的瓷件釉面上凿刻人物图案。传统的刻瓷技术全凭艺匠精工细雕的手艺,因此制作起来费力又费时,且常为单件制品,复制起来很难,对于人物的影像也会失真,并且又局限在已烧好的平面板材或盘类陶瓷制品上刻瓷。许多年来,人们一直寻求一种简单、省力省时且逼真的陶瓷影像技术,近年来,对于在瓷板、瓷盘上,利用洗相放大技术进行的“瓷板照相”技术已获成功,其方法是将感光剂倒在瓷板盘上放在洗相放大机上将底片投影放大,然后显影、定影、清水等即全部洗相工序后,或在瓷板盘上再施一层瓷釉,高温烧成为永久保存的瓷板像,或表面涂塑涂膜保护。瓷板照相技术实现了人像的仿真逼真,表面光滑和高温烧制的利于永久保存等特点,且可工业化生产,但立体感效果差,制品的档次偏低,且仅限于板盘类制品。经检索国内外专利文献,尚未发现有本发明涉及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刻瓷陶瓷的制作方法,它将陶瓷工艺与瓷板照相技术结合,制备出逼真、富有立体感且耐高温的各种色彩图案画面和各种器型的陶瓷制品,本方法广泛适用于陶瓷、玻璃制品。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内容是一种仿刻瓷陶瓷的制作方法,它采用现行陶瓷工艺制备的生坯和釉料等又与照相洗放技术相结合,其特征在于本方法是陶瓷工艺与照相技术的交叉结合,具体是先在预制成型好的陶瓷生坯上均匀地喷上熔点高的釉料,然后进行影像、放大感光、显影、定影之后放入高温窑炉中烧至1280°-1300℃而成。所述的釉料是含长石量多的高熔点、高白度的珍珠釉,其配比如下星子华林高岭25%,贵溪上祝瓷石50%,高白泥5%,风化上好长石5%,普通长石粉15%。星子华林高岭为江西星子县华林村产的一种白色高岭土,化学成份为SiO248-49%,Al2O335-36%,Fe2O30.6-1.1%,CaO 0.2-0.3%,MgO 0.15%,K2O 1.2%,Na2O 0.15-0.4%,灼失12%左右。贵溪上祝瓷石为江西贵溪县上祝村产的,其化学成份为SiO275.10%,Al2O316.21%,Fe2O30.45%,CaO 0.26%,MgO 0.24% K2O 3.62%,Na2O 0.09%,灼失3.47%。高白泥为景德镇市郊白泥,是含SiO2高达75%白色粘土,是制高白釉的原料。所述的生坯为现陶瓷生产已成型的坯体,但未经烧炼。
由此而获得的制品具有耐高温、形象逼真、富有强立体感且极为高雅美观并且制作工序简捷。这是由于采用了熔点高的釉喷施,则星点状的釉均匀附着在陶瓷坯表面,烧结后呈凹凸不平、星点状无光釉,看上去就像手工刻瓷一样。加上将图像照相洗放成彩色或黑白图案,就能真实永久地印在瓷件上,从而,实现快速复制和工业化生产。该方法可适用于陶器、瓷器、玻璃制品上。是陶瓷玻璃装饰工艺技术的一新突破。
权利要求
1.一种仿刻瓷陶瓷的制作方法,它采用现行陶瓷工艺制备的生坯和釉料等又与照相洗放技术相结合,其特征在于本方法是陶瓷工艺与照相技术的交叉结合,具体是先在预制成型好的陶瓷生坯上均匀地喷上熔点高的釉料,然后进行影像、放大感光、显影、定影之后放入高温窑炉中烧至1280°-1300℃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刻瓷陶瓷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釉料是含长石量多的高熔点、高白度的珍珠釉,其配比是星子华林高岭25%,贵溪上祝瓷石50%,高白泥5%,风化上好的长石5%,普通长石粉1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刻瓷陶瓷的制作方法,适用于在各种陶瓷件上制出富有美感,形象逼真且极富立体感的各种色彩图案的画面。现行刻瓷技术用刀具在陶瓷坯体或成瓷上刻划,费力又费时,且无法复制,影像失真。近年来“瓷板照相”技术获成功,实现了影像仿真逼真和工业化生产,但立体感差,制品档次低。本方法是陶瓷工艺与“瓷板照相”技术相结合,它是在喷好釉的生坯上感光、显影、定影,而后高温烧成。由此而获制品耐高温、形象逼真、立体感强,且高雅美观,快速简捷,它是陶瓷、玻璃装饰工艺技术的新突破。
文档编号C04B33/00GK1109453SQ9411386
公开日1995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1994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1994年11月5日
发明者毛林荣 申请人:毛林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