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管自转式拉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880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芯管自转式拉模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机械,主要涉及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拉模机的改进。
现在普遍采用的拉模机芯管的振动方式为内振式,即在拉模机芯管内有转轴、振动器,转轴带动振动器工作,使芯管振动,而芯管并不能转动,原因是芯管前端与拖拉箱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各芯管相间隔分别焊接在两个拖拉箱的底部,这种内振式芯管结构使空心板成型后密实度不高;由于内振式芯管结构不能减小芯管外壁与空心板孔壁在抽管时的摩擦,尽管通过两个拖拉箱采用两次抽管实现抽管过程,还是在空心板的表面留下了裂缝,这又影响了空心板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能提高空心板密实度、减少板面裂缝并能一次抽管的芯管自转式拉模机。
为完成上述目的,采用技术方案如下芯管自转式拉模机由拖拉架、电动机、减速箱、拖拉箱、转轴、芯管及模具架组成,电动机连接减速箱,且都固定在拖拉架上,减速箱连接转轴,转轴位于芯管内部,拖拉箱位于拖拉架和模具架之间,芯管从拖拉箱的下部穿过后进入模具架的内部,与现有的含有两个拖拉箱的拉模机相比,只需一个拖拉箱,特别是拖拉箱下部采用套管结构,套管与拖拉箱箱体固定连为一体,芯管位于套管中,套管的大小与芯管相匹配。
为了减少套管与芯管的摩擦,将套管的侧截面设计成凹形,套管内壁形成了两头小中腔大的结构,中腔可以注入润滑剂。
拖拉箱采用了套管结构后,当转轴带动其上的振动器工作时,振动器带动芯管,使芯管以低于转轴的速度转动并同时振动,在芯管的转动和振动下,芯管周围的混凝土进一步密实了,并使芯管壁与空心板孔壁产生了一定的间隙,在抽管时减小了芯管壁与空心板孔壁间的摩擦力,可使芯管一次抽出,并能保证楼板表面的平整、完好,提高了空心板的强度。
以下结合实施例附图对该申请进一步详述。


图1为芯管自转式拉模机的主视结构图。
图2为芯管自转式拉模机的俯视结构图。
图3为拉模机上拖拉箱的侧视结构图。
图4为套管的侧面剖视图。
图1、图2示出了芯管自转式拉模机的结构,该拉模机由拖拉架1、电动机2、减速箱3、拖拉箱4、转轴7、芯管5、模具架6组成,电动机2连接减速箱3,且都固定在拖拉架1上,减速箱3连接转轴7的前端,它可带动转轴7转动,转轴7的其余部分进入芯管5的内部,拖拉箱4位于拖拉架1和模具架6之间,芯管5从拖拉箱4的下部穿过进入模具架6构成的框体中,并受到拖拉箱4及模具架6的支撑;图3中拖拉箱4由箱体9、套管8、轮10组成,芯管5位于套管8中,套管8与芯管5的大小相匹配,图4示出了套管8的侧面结构,图中套管壁为凹形,这种设计是为了减少套管内壁与芯管外壁的摩擦,在套管内壁的凹腔中可注入润滑剂。
现有拉模机上拖拉箱为两个,串接在拖拉架和模具架之间,拖拉箱由箱体和轮组成,拖拉箱下部与芯管固定连接在一起,即第1、3、5根芯管焊接在一个拖拉箱上,第2、4根芯管焊接在另一个拖拉箱上,芯管内部的转轴连接减速箱,芯管自转式拉模机与现有拉模机相比,区别在于拖拉箱及其与芯管的连接方式,在工作时,电动机2驱动减速箱3工作,减速箱3带动转轴7转动,当转轴7转动时,振动器促使芯管5随之振动,由于芯管5与拖拉箱4是活动连接的,这时芯管5可以低速转动,为防止芯管来回移动,可在芯管上用销轴限位固定,这种结构将固定式的芯管改为转动式的芯管,解决了空心板的强度及外观质量方面的问题,因为减少了一个拖拉箱,也降低了拉模机的材料成本,并能使抽管过程一次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1.芯管自转式拉模机由拖拉架、电动机、减速箱、拖拉箱、转轴、芯管及模具架组成,电动机连接减速箱,且都固定在拖拉架上,减速箱连接转轴,转轴位于芯管内部,拖拉箱位于拖拉架和模具架之间,芯管从拖拉箱的下部穿过后进入模具架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拖拉箱的下部为套管结构,套管与拖拉箱箱体固定连为一体,芯管位于套管中,套管的大小与芯管相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管自转式拉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的侧截面为凹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机械,主要涉及生产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拉模机的改进,它将原有拉模机的拖拉箱由两个改为一个,在拖拉箱下部采用套管结构,芯管的前端位于套管内,这种结构能使芯管随转轴的转动而低速转动和振动,工作时在芯管的转动和振动作用下,使其周围的混凝土进一步密实,提高了空心板的强度,并能完成一次抽管,保证了空心板表面的平整、完好。
文档编号B28B7/00GK2219189SQ9421762
公开日1996年2月7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28日
发明者王森荣 申请人:王森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