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用螺旋肋钢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071阅读:9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应力混凝土用螺旋肋钢丝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钢丝,具体是螺旋肋钢丝。
在我国先张法生产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受力钢材主要采用冷拉II级钢筋和预应力刻痕钢丝。冷拉II级钢筋其与混凝土的握裹力好,但钢筋抗拉强度低,用钢量大,由于长度受限制而必须焊接,因此,生产工艺复杂,钢筋消耗较大。预应力刻痕钢丝的抗拉强度高于冷拉II级钢筋,节约钢材,长度可根据需要截取,但钢丝与混凝土握裹力差,构件质量难以达保证,同时,钢丝规格单一(仅有φ5.00mm一种),适应力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钢丝,不仅使钢丝的抗疲劳性能和反复弯曲性能得到改善,而且生产工艺简单,易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钢丝表面有沿钢丝轴向均匀分布的螺旋肋,其中钢丝的基圆直径φ为4.9~7.0mm时,肋宽B为1.5~2.0mm,肋高H为0.30±0.05mm,螺旋距0(螺旋角α)30~70mm(62°~72°)。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是综合考虑了预应力管桩用钢筋、冷轧带肋钢筋和刻痕钢丝的各自特点而研制开发的一种新的高强钢丝品种,其螺旋肋避免了纵横肋相交处应力集中的情况,使钢丝的抗疲劳性能和反复弯曲性能得到了改善,并且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易于操作。其力学性能见表(1)
表(1)
因此,本实用新型与国内现有的预应力刻痕钢丝,光面钢丝及冷拉钢筋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强度高,形成1570~186.0KPa强度级别系列;(2)与混凝土的握裹力好,其握裹力是刻痕钢丝的1.77倍,避免了刻痕钢丝有先张法构件中的滑移现象,改善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性能;(3)肋形合理,避免了螺纹钢筋纵横相交处应力集中造成钢筋塑性差,抗疲劳应力降低等弊病;(4)塑性好,伸长率≥4%(L0=100),反复弯曲(180°)次数≥4次,(5)规格全,直径有φ5.0mm,φ6.0mm,φ7.1mm,应用范围广;(6)用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取代目前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大量采用的冷拉钢筋以及刻痕钢筋和光面钢丝,可节省钢材,降低成本,简化构件生产工艺,提高构件性能,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详细描述。
首先对附图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外型图;图2表示
图1的剖面图3表示螺旋肋的展示图。
参见
图1、图2,本实用新型在钢丝(1)表面有四条沿钢丝轴向均匀分布的螺旋型肋(2),其中钢丝(1)的基圆直径φ为4.9~7.0mm时,肋宽B为1.5~2.0mm,肋高H为0.30±0.05mm,螺旋距(螺旋角α)为30~70mm(62°~72°),如图3所示。
实施例(1)钢丝(1)的公称直径5.0mm,基圆直径4.9mm,螺旋肋(2)的高H0.03±0.05,宽B1.5mm,螺旋肋(2)头数4。
(2)钢丝(1)的公称直径6.0mm,基圆直径5.9mm螺旋肋(2)的高H(mm)0.30±0.05,宽B(mm)2.0,螺旋肋头数4。
(3)钢丝(1)的公称直径7.1mm,基圆直径7.0mm,螺旋肋(2)的高H(mm)0.30±0.05,宽82.0,螺旋肋的头数为4。
权利要求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用螺旋助钢丝,其特征是在钢丝(1)表面有沿钢丝轴向均匀分布的螺旋型肋(2),其中钢丝(1)的基圆直径φ为4.9~7.0mm时,其肋宽B为1.5~2.0mm,肋高H为0.30±0.05mm,螺旋距0(螺旋角α) 30~70mm(62°~7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用螺旋肋钢丝,其特征是钢丝(1)表面有四条沿钢丝轴向均匀分布的螺旋型肋(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用螺旋肋钢丝,其特征是在钢丝表面有沿钢丝轴向均匀分布的螺旋型肋,钢丝的基圆直径为4.9~7.0mm时,其肋宽为1.5~2.0mm,肋高为0.30±0.05mm,螺旋距(螺旋角)30~70mm(62°~7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强度高、与混凝土的握裹力好、塑性好、规格合理、应用范围广的特点,用本产品取代现有产品,可节约钢材,降低成本,简化构件生产工艺,提高构件性能,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E04C5/01GK2235467SQ95237949
公开日1996年9月18日 申请日期1995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1995年11月6日
发明者周越辉, 吴汝霖, 徐昌铎, 付叶义 申请人:周越辉, 吴汝霖, 徐昌铎, 付叶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