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地上节能甘薯贮藏大棚及其应用_2

文档序号:9467897阅读:来源:国知局
由端通过绞合后固定在地面上,即三层塑料薄膜中间夹两层草苫,顶盖建好后,上面用压膜线,每隔Im拉一根,上下固定在地锚钢丝上。
[0019]所述通风口 12上设置有草帘13,通风口 12还可以备以棉纱或其它密封件,以利其常开或常闭。
[0020]所述大棚前墙6、大棚后墙7和大棚山墙8均为砖混内、外墙结构;内墙和外墙之间的夹层中填充有隔热炉渣,隔热保温效果好,还能实现对炉渣的废物利用。
[0021]所述火道9的两壁为6cm厚的砖体,火道9上面设置有瓦片,瓦片横盖其上,用稀泥封严,要求不留缝隙。
[0022]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全地上节能甘薯贮藏大棚的应用:具体应用步骤如下:
步骤一:应用时,将甘薯先进行恒温温汤浸薯和保鲜剂处理;
步骤二:将步骤一处理后的甘薯进行袋装保存,放入甘薯贮藏大棚;
步骤三:分三个阶段进行贮藏:
第一阶段,入棚到甘薯休眠,历时20天左右,这一阶段主要是愈伤组织形成,环境条件是高温高湿,调控方法是贮藏大棚草苫暂不压严实,且仅使用最下面的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草苫,草苫白天卷起,晚上覆盖,甘薯入棚后,夜晚或白天光照不足时,用炉灶的灶火加温,迅速把棚温升到38?40°C,堆温36?38°C,保持72小时;然后暂停灶火,全天候封盖草苫,迅速降温至11?12°C,使甘薯转入休眠期;在这一阶段随着温度的升高,相对湿度下降,氧气不足,调控方法用喷雾器增湿,打开通风口增氧;在入棚升温阶段,常出现棚内温度不均现象,甘薯堆放要远离火道80?100cm,近火道处草苫保护;大棚对角各安放一个换气扇,搅动棚内的空气对流;一般要求棚内贮藏空间与贮藏甘薯体积比达到70?80% ;加热火道主要以烟煤或木材为加热燃料,为防烟雾串入贮藏棚室,宜把棚内火道缝隙封严;第二阶段,甘薯转入休眠,按棚顶结构覆盖严实三层塑料薄膜和两层草苫,塑料薄膜可结合蔬菜大棚更换下来的废旧薄膜再利用,但最外层覆盖的薄膜不得破损漏水;根据棚内、堆内温度、湿度,开关通风口,温度控制在1?13 °C,湿度85?90 % ;
第三阶段,等立春以后,气温回升,注意棚内的降温和湿度的变化,白天关闭通风口,夜晚通风降温,直至甘薯出棚。
[0023]尽管上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给予了详细描述和说明,但是应该指明的是,我们可以依据本发明的构想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等效改变和修改,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全地上节能甘薯贮藏大棚,包括缓冲间、炉灶和贮藏大棚;其特征在于: 所述贮藏大棚包括棚顶和大棚主体;所述大棚主体包括大棚前墙、大棚后墙、大棚山墙和大棚棚顶支架,大棚前墙的高度低于大棚后墙的高度;所述大棚棚顶支架包括横梁和支柱;若干组支柱和横梁连接成承重的大棚棚顶支架主体;所述大棚棚顶支架主体四周和大棚前墙、大棚后墙、两侧的大棚山墙连接成大棚主体;所述大棚主体上设置有棚顶; 所述棚顶上设置有烟囱;所述贮藏大棚内设置有火道,火道两端和设置在贮藏大棚外的炉灶连接;所述烟囱和火道连通; 所述缓冲间通过大棚入口和贮藏大棚连通;所述大棚前墙的墙体近地面处和大棚后墙的墙体近棚顶处均设置有通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上节能甘薯贮藏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棚顶支架内设置有若干根从大棚前墙上端连接到大棚后墙上端的弧形拱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上节能甘薯贮藏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棚顶还包括设置在贮藏大棚上表面的三层塑料薄膜和设置在每两层塑料薄膜之间的草苫;最上层的塑料薄膜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组压膜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地上节能甘薯贮藏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拱杆上设置有若干组与横梁平行的铁丝,铁丝的自由端通过绞合后固定在地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上节能甘薯贮藏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上设置有草帘。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上节能甘薯贮藏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前墙、大棚后墙和大棚山墙均为砖混内、外墙结构;内墙和外墙之间的夹层中填充有隔热炉渣。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上节能甘薯贮藏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火道的两壁为6cm厚的砖体,火道上面设置有瓦片。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一种全地上节能甘薯贮藏大棚的应用,具体应用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甘薯先进行恒温温汤浸薯和保鲜剂处理; 步骤二:将步骤一处理后的甘薯进行袋装保存,放入甘薯贮藏大棚; 步骤三:对步骤二处理后的甘薯分三个阶段进行贮藏: 第一阶段,入棚到甘薯休眠,历时20天左右,这一阶段主要是愈伤组织形成,环境条件是高温高湿,调控方法是贮藏大棚草苫暂不压严实,且仅使用最下面的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草苫,草苫白天卷起,晚上覆盖;甘薯入棚后,夜晚或白天光照不足时,用炉灶的灶火加温,迅速把棚温升到38?40°C,堆温36?38°C,保持72小时;然后暂停灶火,昼夜封盖草苫,迅速降温至11?12°C,使甘薯转入休眠期;在这一阶段随着温度的升高,相对湿度下降,氧气不足,调控方法用喷雾器增湿,打开通风口增氧;在入棚升温阶段,常出现棚内温度不均现象,甘薯堆放要远离火道80?100cm,近火道处草苫保护,大棚对角各安放一个换气扇,搅动棚内的空气对流; 第二阶段,甘薯转入休眠,按棚顶结构覆盖严实三层塑料薄膜和两层草苫,最外层覆盖的薄膜不得破损漏水;根据棚内、堆内温度、湿度,开关通风口,温度控制在10?13°C,湿度.85 ?90% ; 第三阶段,等立春以后,气温回升,控制棚内的温度和湿度,白天关闭通风口,夜晚通风降温,直至甘薯出棚。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地上节能甘薯贮藏大棚,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它包括缓冲间、炉灶和贮藏大棚;所述贮藏大棚包括棚顶和大棚主体;若干组支柱和横梁连接成承重的大棚棚顶支架主体;大棚棚顶支架主体四周和大棚前墙、大棚后墙、两侧的大棚山墙连接成大棚主体;大棚主体上设置有棚顶;棚顶上设置有烟囱;贮藏大棚内设置有火道,火道两端和设置在贮藏大棚外的炉灶连接;烟囱和火道连通;缓冲间通过大棚入口和贮藏大棚连通;大棚前、后墙上均设置有通风口。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温度和湿度调控灵活、便于操作,节能环保,适用性广、贮藏量大,通过该应用步骤可以对甘薯进行贮藏,经久耐用、性能安全可靠,便于推广应用。
【IPC分类】A01F25/00, E04H5/08
【公开号】CN105220912
【申请号】CN201510681750
【发明人】王玉民, 吴伟, 丁斌, 王朋成, 魏磊, 向敏, 刘西岭, 王元
【申请人】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