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板与预制墙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_5

文档序号:9542469阅读:来源:国知局
回固定,施工工艺简单,降低了施工难度。
[009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钢筋固定件4可以为钢筋定位槽。如此,在模板本体1上设置有钢筋定位槽,所述免撑模在应用到预制板的拼合过程中,拼合部位的钢筋可以通过钢筋定位槽与免撑模连接,可防止钢筋移位,安装固定方便,同时,也可以将模板牢牢的与钢筋连接,防止其在现浇混凝土的过程中模板因施工荷载的施加而跌落。
[009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模板本体1上还可以设置有凸肋。如此,在模板本体1上设置有凸肋后,模板本身的刚度得以大幅度提高,可以降低模板的厚度,同时,还可以防止模板变形,此外,凸肋如果横向设置,还可以作为钢筋垫块使用,可以充分保证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009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肋与模板本体1 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凸肋与模板本体1分体成型且所述凸肋固定在模板本体1上。如此,当凸肋与模板本体1 一体成型时,如采用钢板制作模板,则可以将钢板压制成型,制作工艺方便简单,
[009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肋上还可以设置有钢筋定位槽。如此,在凸肋上设置有钢筋定位槽后,在应用过程中,将钢筋置于钢筋定位槽中,可防止钢筋移位,如果在钢筋定位凹槽槽口设置约束装置,则可以将钢筋牢牢固定在钢筋定位凹槽中,进一步防止钢筋移动,可有效保证现浇结构的内部力学性能与设计吻合。
[009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拼合预制板110与预制墙120的施工方法,在所述预制板110与预制墙120的拼合处设置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板110与预制墙120的连接节点,包括以下步骤:
[0097](1)铺设预制板110到预制墙120上;
[0098](2)在预制板110与预制墙120的拼合处,铺设钢筋骨架;
[0099](3)在预制板110与预制墙120的拼合处,浇筑混凝土 ;
[0100](4)养护即得拼合预制板110与预制墙120。
[0101]如此,通过上述步骤,可得到一种拼合预制板110与预制墙120,其具有良好的双向刚度,因其在拼合预制板110与预制墙120的拼合处设置有钢筋骨架及现浇混凝土连接,大幅度提高拼合预制板110与预制墙120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使其在地震灾害的作用下,不会导致中部断裂的情况出现,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安全性能。
[010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2)步骤中,所述预制墙中外露的预埋钢筋为开放式箍筋,所述钢筋骨架中的连接筋为横置L形钢筋,先将通长钢筋置入开放式箍筋内,搭接或者搭接后固定。如此,采用前述步骤时,通过横置L形连接筋的设置,浇筑现浇混凝土后,现浇混凝土结构将预制墙与预制板连接成为了整体,是的预制板与预制墙形成可共同受力的承力构件,如在预制板的端部还设置有凹槽,则在地震灾害过程中,即使预制板破坏断裂,因嵌入结构的存在,可有效防止断裂的预制板跌落,提高了楼板的抗震安全性。
[010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2)步骤中,墙体为外墙,先在墙体的一侧设置有预制板,然后在其另一侧设置免撑模,免撑模与预制板、墙体顶端共同构成现浇混凝土模腔。如此,采用前述步骤时,在墙体的一侧设置有预制板,其另一侧设置有免撑模,免撑模与预制板、墙体顶端共同构成现浇混凝土模腔时,在浇筑完混凝土后,不需要拆除模板,即可进一步施工,减少了木板支设工序,简化了施工工艺,降低了施工成本与材料成本。
[010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预制板与预制墙的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板和与预制板连接的预制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制板和预制墙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钢筋骨架,所述预制板、预制墙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接件通过现浇混凝土注成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与预制墙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骨架包括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所述纵向钢筋为通长钢筋,横向钢筋为连接钢筋,所述通长钢筋和连接钢筋纵横布置并固定成为钢筋骨架,所述连接钢筋设置有转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板与预制墙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长钢筋和连接钢筋通过焊接连接成钢筋骨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板与预制墙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长钢筋和连接钢筋通过绑扎连接成钢筋骨架。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板与预制墙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端部设置有连接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板与预制墙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为设置于连接钢筋端部的螺纹。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板与预制墙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或/和通长钢筋的端部设置有墩头;或所述连接钢筋两端设置折弯段;或所述连接钢筋为折弯后交叉而成;或所述连接钢筋的折弯角度范围为20° -60° ;或所述连接钢筋或/和通长钢筋为螺纹钢筋制作而成;或所述预制板为空心预制板或预应力预制板。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板与预制墙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的连接端设置有梯级平台,钢筋骨架中有通长钢筋设置于梯级平台上,连接钢筋部分伸入梯级平台中,预制板中有钢筋或/和钢绞线与预制墙呈垂直相交设置,且钢筋或/和钢绞线外露并伸入现浇混凝土模腔中,现浇混凝土在预制板与预制墙之间浇筑形成T形叠合连接整体;或梯级平台中的竖向截面形状为垂直面或者斜面,所述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端面为垂直面,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下部转角紧靠预制梁的上部转角,形成现浇混凝土模腔,钢筋骨架置于现浇混凝土模腔中;或所述预制板中有钢筋或/和钢绞线外露并伸入现浇混凝土模腔中后,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所述连接装置为挤压套筒;或所述预制墙中有预埋钢筋外露与钢筋骨架共同浇筑于现浇混凝土中;或所述预制板的连接端设置有V型槽口或V型坡口 ;或所述预制板的连接端设置有梯级平台,钢筋骨架中有通长钢筋设置于梯级平台上,连接钢筋部分伸入梯级平台中,预制板中有钢筋或/和钢绞线与预制墙呈平行设置,现浇混凝土在预制板与预制墙之间浇筑形成T形叠合连接整体;或梯级平台中的竖向截面形状为垂直面或者斜面,所述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端面为垂直面,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下部转角紧靠预制梁的上部转角,形成现浇混凝土模腔,钢筋骨架置于现浇混凝土模腔中;或所述预制墙中有预埋钢筋外露与钢筋骨架共同浇筑于现浇混凝土中;或所述预制墙中外露的预埋钢筋为箍筋;或所述箍筋为开放式箍筋;或所述钢筋骨架中的连接筋为横置L形钢筋,所述L形钢筋与开放式箍筋内的通长钢筋搭接或者搭接后固定;或所述预制墙为外墙,在墙体的一侧设置有预制板,其另一侧设置有免撑模,免撑模与预制板、墙体顶端共同构成现浇混凝土模腔;或所述免撑模包括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的至少一侧面设置有折边,所述免撑模固定在钢筋骨架上;或所述模板本体为钢板,所述折边为弹性伸缩面,或者所述模板本体为竹胶板、木胶板或者塑胶板;或所述模板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伸缩面,所述弹性伸缩面为钢板边部压缩成褶皱而成;或所述模板本体上设置有泌浆小孔;或所述模板本体上设置有凸肋;或所述凸肋与模板本体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凸肋与模板本体分体成型且所述凸肋固定在模板本体上;或所凸肋上设置有钢筋定位槽。9.一种拼合预制板与预制墙的施工方法,在所述预制板与预制墙的拼合处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板与预制墙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铺设预制板到预制墙上; (2)在预制板与预制墙的拼合处,铺设钢筋骨架; (3)在预制板与预制墙的拼合处,浇筑混凝土; (4)养护即得拼合预制板与预制墙。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拼合预制板与预制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步骤中,所述预制墙中外露的预埋钢筋为开放式箍筋,所述钢筋骨架中的连接筋为横置L形钢筋,先将通长钢筋置入开放式箍筋内,搭接或者搭接后固定;或所述第(2)步骤中,墙体为外墙,先在墙体的一侧设置有预制板,然后在其另一侧设置免撑模,免撑模与预制板、墙体顶端共同构成现浇混凝土模腔。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预制板与预制墙的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板和与预制板连接的预制墙,在所述预制板和预制墙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钢筋骨架,所述预制板、预制墙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接件通过现浇混凝土注成一体。如此,在预制板与预制墙拼合处采用上述结构的连接节点,将钢筋制作成钢筋骨架,因预制板拼合处为小尺寸现浇,如采用现场制作则耗费大量人工成本,而采用预制骨架,则可以在车间机械化批量制作,有利于保证骨架与设计尺寸相符,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制作成本,浇筑现浇混凝土后,大幅度提高预制板与预制墙拼合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使其在地震灾害的作用下,不会导致中部断裂的情况出现,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安全性能。
【IPC分类】E04B1/41, E04B1/61
【公开号】CN105297921
【申请号】CN201510593502
【发明人】陈定球, 刘斌, 李昌州
【申请人】中民筑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7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