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气混凝土预埋件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93147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加气混凝土预埋件节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加气混凝土预埋件节点。
【背景技术】
[0002]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发生过比较强的破坏性地震。震害表明,自重大的建筑比自重小的建筑更容易遭到破坏。这是因为:一方面,水平地震力的大小与建筑的质量近似成正比;另一方面,重力效应在房屋倒塌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自重大则P—Λ效应就愈强,更容易造成建筑物因整体失稳倒塌。
[0003]因此减轻建筑物自重,从而减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建筑结构中普遍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材料作为主体结构的承重构件或填充材料,可以显著减小建筑物的自重,并能满足建筑要求,因而具有明显的优势。
[0004]但是在地震和风荷载作用下,加气混凝土框架结构会发生变形并需要满足一定的层间位移要求。显然,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不同,墙板的响应(受影响的变化)也会有所不同。因而必须保证外挂墙板对主体结构不会造成损伤,同时要保证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安全可靠;还要保证不会因为在地震或风荷载作用时结构的层间侧移较大而造成墙板破坏甚至脱落坠地。既往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主要有四种:斜柄连接节点、钩头螺栓节点、钢管锚节点和HDR钢筋锚节点,上述四种节点连接方式对板材均有一定的损伤,而且传统的加气板钩头螺栓连接节点容易形成冷桥,影响整体外墙板的保温性能。用于高层建筑必须研发新型连接节点构造,如设置预埋锚板的连接节点构造。连接节点的设计应在确保其承载力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的基础上,同时保证其在平面内的可动性,以使加气墙体板材能适应主体结构不同方向的层间位移,满足在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下主体结构层间位移的要求。
[0005]综上所述,目前广泛使用的加气混凝土外挂墙板和建筑物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研发新型连接节点构造在高层建筑的应用中是非常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加气混凝土外挂墙板和建筑物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安全性与可靠性不高,抗震和抗风载性能较差的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加气混凝土预埋件节点,包括:
[0008]预埋件,其为条状并预埋于加气混凝土墙的内部,且所述预埋件的两端分别与预埋于所述加气混凝土墙内、外两侧的钢筋网固定连接;
[0009]第一连接件,为矩形管,所述第一连接件水平设置且外侧面沿水平方向设有条形开口,所述加气混凝土墙的室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匹配的预埋槽,所述第一连接件内嵌于所述预埋槽,所述开口朝向室内侧,且所述第一连接件朝向室外侧的表面与所述预埋件固定连接;
[0010]第二连接件,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滑块和连接端,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腔形状适配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内,所述连接端穿出所述条形开口后与角钢固定,所述角钢固定于工字型钢梁上。
[0011]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预埋件包括板状的连接部和条状的预埋部,所述预埋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接部的室内侧面,且所述预埋部的两端分别与两片所述钢筋网固定,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钢筋网的室内侧,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连接部朝向室外侧的表面固定连接。
[0012]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预埋部的形状为U形,其一端呈弯曲状形成迂回部并与所述连接部固定,所述预埋部的自由端设有倒钩,所述预埋件穿置于所述钢筋网后将所述倒钩钩挂于其中一片所述钢筋网的室外侧上,并将所述迂回部套设于另一片所述钢筋网的室内侧上。
[0013]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端为直角状。
[0014]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预埋件沿其水平方向上均布有若干个凸起。
[0015]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二连接件在第一连接件内滑动的结构,使加气混凝土墙与建筑物主体结构之间形成滑动节点连接,使加气混凝土墙能适应主体结构不同方向的层间位移,从而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和抗风载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剖面图;
[0018]图3为图1沿B-B方向的剖面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中预埋件I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中第一连接件2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实用新中第二连接件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的说明。
[0023]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气混凝土预埋件节点,依次包括预埋件1,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其中预埋件I的形状为条状并横向贯穿预埋于加气混凝土墙6的内部,且预埋件I的两端分别与预埋于加气混凝土墙6内、外两侧的钢筋网61焊接,其中加气混凝土墙6和钢筋网61均采用现有技术。
[0024]第一连接件2为矩形管,第一连接件2水平设置且外侧面沿水平方向设有条形开口 21,加气混凝土墙6的室内侧设有与第一连接件2匹配的预埋槽62,第一连接件2内嵌于预埋槽62,开口 21朝向室内侧,且第一连接件2朝向室外侧的表面与预埋件I的一端焊接。
[0025]第二连接件3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滑块31和连接端32,滑块31与第一连接件2的内腔22形状适配并滑动设置于第一连接件2内,连接端32为条形的直角状;连接端32穿出条形开口 21后与角钢4固定,角钢4固定于工字型钢梁5上。其中预埋件I通过焊接把加气混凝土墙6的钢筋网61连接成整体骨架,从而增强钢筋骨架整体牢固性。
[0026]如图2、图3和图4所示,预埋件I可设计为更加优选的结构:包括板状的连接部11和条状的预埋部12,预埋部12的一端固定于连接部11的室内侧面,且预埋部12的两端分别与两片钢筋网61固定,连接部11固定于其中一片钢筋网61的室内侧,且第一连接件2与连接部11的朝向室外侧的表面固定连接。
[0027]预埋部12的形状为U形,其一端呈弯曲状形成迂回部15并与连接部11固定,预埋部12的自由端设有倒钩13,预埋件I穿置于钢筋网61后将倒钩13钩挂于其中一片钢筋网61的室外侧上,并将迂回部15套设于另一片钢筋网61的室内侧上。预埋件I沿其纵向上均布有若干个凸起14。
[0028]通过对预埋件I的优化设计,可增强与接触面积加气混凝土墙6和摩擦面积,可进一步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29]加气混凝土墙6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2与第二连接件3随层间位移与工字型钢梁5产生相对滑动,从而避免有较大风载和地震荷载传递到加气混凝土墙6上,满足了在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下主体结构层间位移角的要求。因此连接节点不容易破坏,抗震性能较好。
[0030]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二连接件3在第一连接件2内滑动,使加气混凝土墙6与建筑物主体结构之间形成滑动节点连接,使加气混凝土墙6能适应主体结构不同方向的层间位移,从而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和抗风载性能。
[0031]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加气混凝土预埋件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埋件,其为条状并预埋于加气混凝土墙的内部,且所述预埋件的两端分别与预埋于所述加气混凝土墙内、外两侧的钢筋网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件,为矩形管,所述第一连接件水平设置且外侧面沿水平方向设有条形开口,所述加气混凝土墙的室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匹配的预埋槽,所述第一连接件内嵌于所述预埋槽,所述开口朝向室内侧,且所述第一连接件朝向室外侧的表面与所述预埋件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件,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滑块和连接端,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腔形状适配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内,所述连接端穿出所述条形开口后与角钢固定,所述角钢固定于工字型钢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气混凝土预埋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包括板状的连接部和条状的预埋部,所述预埋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接部的室内面,且所述预埋部的两端分别与两片所述钢筋网固定,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钢筋网的室内侧,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连接部朝向室外侧的表面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气混凝土预埋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部的形状为U形,其一端呈弯曲状形成迂回部并与所述连接部固定,所述预埋部的自由端设有倒钩,所述预埋件穿置于所述钢筋网后将所述倒钩钩挂于其中一片所述钢筋网的室外侧上,并将所述迂回部套设于另一片所述钢筋网的室内侧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气混凝土预埋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为直角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气混凝土预埋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沿其水平方向上均布有若干个凸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气混凝土预埋件节点,包括预埋于加气混凝土墙内部的预埋件,第一连接件水平设置且外侧面沿水平方向设有条形开口,加气混凝土墙的室内侧设有与第一连接件匹配的预埋槽,第一连接件内嵌于预埋槽,且第一连接件朝向室外侧的表面与预埋件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滑块和连接端,滑块与第一连接件的内腔形状适配并滑动设置于第一连接件内。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二连接件在第一连接件内滑动的结构,使加气混凝土墙与建筑物主体结构之间形成滑动节点连接,使加气混凝土墙能适应主体结构不同方向的层间位移,从而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和抗风载性能。
【IPC分类】E04B1-41
【公开号】CN204401800
【申请号】CN201520024698
【发明人】张国伟, 陈博珊, 严新兵, 陈鹏, 李光耀, 肖伟, 吴徽
【申请人】北京建筑大学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