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椅扶手简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0233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椅扶手简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椅扶手简化结构,尤指使用于可缩小材积的折椅上,供进一步简化此类扶手的结构。
因此,可收折成小体积的折椅乃成为一般常用型座椅的普遍态样。此类习用折椅的好处为方便制造及不使用或运送时,可将其收折成扁平状。设为可收折结构的大量座椅一方面方便以较小空间加以存放,另方面则是厂商制出成品后,能以较经济的成本包装运送。由于折椅收折后的体积大小决定厂商及相关存货商的成本,如何使其具有更小型化的收折材积乃成为一重要的设计课题。
揭示于美国专利第6217111B1号即为其中一例,其主要是使此类折椅的前后椅脚收折时成为交错摊平状态,整张折椅因而可折成较小的侧面宽度,在大量折椅互叠时,能有效缩小多数折椅的运送材积。但要使折椅前后椅脚上端组合于有限断面宽度的扶手中,并要使该等前后椅脚收折时交错摊平及具有足够结构强度,却会使扶手结构相对复杂化,确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扶手能以塑胶之类材料一体射出成型为一倒U型空心断面形状,于上述扶手内底面可至少预先成型一中央肋条,并直接在该中央肋条端面成型出用以接合前后椅脚之一前枢接片及一后枢接片,且此中央肋条以由内底面一体浮起的补强结构予以强化。
该补强结构包括邻近中央肋条两侧的连续交叉补强片,以及位于内前端的纵横补强片及内后端的交叉补强片。且前枢接片及后枢接片未接合前椅脚及后椅脚的另侧表面也加设额外补强片。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扶手由射出方式一体成型,且在几乎无需其他配件下,即可组装前后椅脚,并使其保有收折后小体积的优点,折椅元件的制造及组装也更为快捷方便。
于上述扶手10内底面11可至少预先成型一中央肋条12,并直接在该中央肋条12端面成型出一前枢接片13及一后枢接片14,且此中央肋条12以由内底面11一体浮起的补强结构予以强化。
在图示较佳实施例中,上述中央肋条12的补强结构包括邻近中央肋条12两侧的连续交叉补强片15、16,以及位于内前端的纵横补强片17及内后端的交叉补强片18。此一补强结构方式除适于成型外,亦同时兼顾扶手10本体及中央肋条12的受力结构强度。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依上述的改良扶手结构除可透过其后枢接轴孔19以接合椅背20外,其更可连接前椅脚30及后椅脚40的上端,并于两相对扶手10之间组装一椅垫50,以共同构成所需的折椅。
现请参图5、图6、图7,前椅脚30及后椅脚40的上端可分别枢接于前枢接片13及后枢接片14。于图示实施例中,前椅脚30上端枢接于前枢接片13内侧,而后椅脚40的上端则枢接于后枢接片14外侧。由此一结构设计,前椅脚30及后椅脚40在如图6、图7所示的收折状态下呈左右齐平放置,而非上下互叠,整张折椅收折后的侧面厚度(即其侧宽)变小,体积因而可被有效缩减。
于图示实施例中,前枢接片13及后枢接片14未接合前椅脚30及后椅脚40的另侧表面亦可加设额外补强片131(参阅图5)。
本实用新型扶手因而可由射出方式一体成型,且在几乎无需其他配件下,即可组装前后椅脚,并使其保有收折后小体积的优点,折椅元件的制造及组装也更为快捷方便。
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为方便举例说明,并非加以限制,在不离本创作精神范畴,熟悉此一行业技艺人士所可作的各种简易变形与修饰,均仍应含括于本申请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折椅扶手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扶手以塑胶一体成型为一倒U形空心断面形状,于上述扶手内底面可至少预先成型一中央肋条,并直接在该中央肋条端面成型出用以接合前后椅脚的一前枢接片及一后枢接片,扶手内底面一体成型有强化中央肋条的补强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折椅扶手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补强结构包括邻近中央肋条两侧的连续交叉补强片,以及位于内前端的纵横补强片及内后端的交叉补强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折椅扶手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前枢接片及后枢接片未接合前椅脚及后椅脚的另侧表面加设额外补强片。
专利摘要一种折椅扶手简化结构,该扶手以塑胶之类材料一体射出成型为一倒U形空心断面形状,于上述扶手内底面可至少预先成型一中央肋条,并直接在该中央肋条端面成型出用以接合前后椅脚的一前枢接片及一后枢接片,且此中央肋条以由内底面一体浮起的补强结构予以强化。从而一种可由射出方式一体成型,且在几乎无需其他配件下,即可组装前后椅脚,并使其保有收折后小体积优点的改良扶手结构。
文档编号A47C7/54GK2587255SQ0228915
公开日2003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4日
发明者王腾毅, 吴昌益 申请人:胜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