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燕尾槽锲块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436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燕尾槽锲块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用于在展览器材、建筑装饰材料等使用的连接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燕尾槽楔块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采用标准件和预制式的展览器材快速搭建展览是当今展览界的方向,具有减少废弃物,从而节省资源、环保、高效的特点。在现有展览器材的搭建中,型材之间连接结构有螺纹连接、连接板连接等,连接时均需要在连接位置对被连接件做相应的加工,且连接后位置不易调整,存在结构复杂,连接不方便,牢固性差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燕尾槽楔块连接结构,结构简单,连接位置可任意调整,连接迅速,牢固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燕尾槽楔块连接结构,它包括两个被连接件和一对锁紧楔块,两个被连接件上分别有燕尾通槽,两燕尾通槽相互垂直交叉或非垂直交叉布置,一对锁紧楔块通过两端的燕尾状楔头分别装进两被连接件的燕尾通槽中,顶紧螺钉穿过其中一锁紧楔块,用其端部顶紧相对的另一锁紧楔块,连接锁紧两被连接件。
本结构中,所述的锁紧楔块的上下楔头可以是相互固定的整体结构,也可以是通过螺钉形成可转动的连接结构,固定连接结构可适应固定的连接角度,螺钉连接方式可使锁紧楔块自适应各种连接角度,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适用灵活调节被连接件连接角度的需要。
该连接结构适用于对两根型材、两根柱或梁等进行连接,由于是通过燕尾通槽连接,连接点可任意调整;而且根据燕尾通槽在两被连接件上的位置不同,或对锁紧楔块的两端楔头相对角度的调整,可方便对被连接件做相互交叉、相互垂直乃至相互平行等各种角度的连接;同时,该连接结构具有自动紧固作用,连接接触面大,牢固可靠,而且对两个被连接件的精度要求不高。


图1是燕尾槽楔块连接结构在对两个被连接件进行连接的分解状态图(垂直连接状态);图2是图1在连接过程中的状态图;图3是图1连接锁紧后的状态图;图4是燕尾槽楔块连接结构在对两个被连接件进行非90度固定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A是俯视图;图4B是纵向剖视图;图4C是横向剖视图;图4D是轴侧示意图;图4E是其中锁紧楔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燕尾槽楔块连接结构在对两个被连接件进行非固定角度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A是俯视图;图5B是纵向剖视图;图5C是横向剖视图;图5D是轴侧示意图;图5E是其中锁紧楔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燕尾槽楔块连接结构包括两个被连接型材A、B和一对锁紧楔块3A、3B,被连接型材A下部有燕尾通槽1,被连接型材B上部有燕尾通槽2,两个燕尾通槽相互垂直,用锁紧楔块3A、3B进行连接,它们的上下楔头分别装进燕尾通槽1和燕尾通槽2中,然后由顶紧螺钉4穿过一块锁紧楔块3A,顶紧螺钉4的头部将另一锁紧楔块3B顶开,直至顶紧,这样锁紧楔块3A、3B的上下楔头分别与燕尾通槽1和2锁紧,参见图3,从而实现两被连接型材A、B的相互垂直牢固连接。
燕尾槽楔块连接结构对两个被连接型材A、B也可以进行非90度连接,参见图4,此时需要对燕尾通槽的角度和锁紧楔块3A、3B做调整,参见图4A、图4B、图4C和图4D。在上述结构中,锁紧楔块3A、3B的上下楔头是固定连接结构,参见图4E。
另外,燕尾槽楔块连接结构对两个被连接型材A、B还可以进行非固定角度连接,参见图5,由图5E中可见其锁紧楔块3A、3B的上下楔头是由连接螺钉5进行连接的,可通过相互转动来自适应各种连接角度的需要,如图5A、图5B、图5C和图5D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燕尾槽楔块连接结构,它包括两个被连接件和一对锁紧楔块,其特征在于两个被连接件上分别有燕尾通槽,两燕尾通槽相互交叉布置,一对锁紧楔块通过两端的燕尾状楔头分别装进两被连接件的燕尾通槽中,顶紧螺钉穿过其中一锁紧楔块,用端部顶紧相对的另一锁紧楔块,连接锁紧两被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燕尾槽楔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被连接件上燕尾通槽相互垂直交叉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燕尾槽楔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被连接件上燕尾通槽相互非垂直交叉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燕尾槽楔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楔块的上下楔头之间通过连接螺钉连接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燕尾槽楔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楔块的上下楔头为相互固定的整体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燕尾槽楔块连接结构,用于对两个被连接件的连接锁紧。它包括两个被连接件和一对锁紧楔块,两个被连接件上分别有燕尾通槽,两燕尾通槽位置相互垂直交叉或非垂直交叉,一对锁紧楔块通过两端的燕尾形楔头分别装进两被连接件的燕尾通槽中,由顶紧螺钉穿过一锁紧楔块,通过顶紧螺钉端部顶紧另一锁紧楔块,实现对两被连接件的连接锁紧。本连接结构简单,连接位置可任意调整,连接迅速,牢固稳定。
文档编号A47F7/00GK2795523SQ20042005906
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4日
发明者刘西嘉 申请人:刘西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