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打开的行李舱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997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打开的行李舱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李舱盖,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旅行车的行李舱的 自动打开的行李舱盖。
背景技术
由先有技术已经知道为了最佳地关闭旅行车的行李舱使用行李舱 盖。将这样的行李舱盖构造成滚轴遮挡板(或遮阳巻帘)的方式。将一 个巻轴可转动地安装在一个细长的盒子中,将此细长的盒子可脱开地配 置在车辆中,在后座椅背的后面。借助于一个弹簧驱动装置(或弹簧马达)的帮助将巻轴在使盖片向上巻起的方向上偏压,将盖片的一个边缘 固定到巻轴上。带手把的一个轮廓板位于盖片的另一边缘。可以用手抓住这个轮廓 部分,使它与在朝向车尾门开口的方向上随着盖片的同时拉出一起运 动。在车尾门开口处将轮廓板适当地挂钩到横向上伸出的 一个销柱上。 弹簧驱动装置使盖片保持在张紧状态。专利文件EP 1084907 A2公开了对这样的向上巻起的盖的一种改 进,当打开车尾门时,这种盖将自动地进入部分打开的状态。这种盖是 企图增加使用的方便。通常,为了装入物品或者由行李舱移开物品,完全打开盖片是不必要的。部分地打开盖是适当的,只要盖伸展得足够远 可以没有障碍地接近就可以了 。在按照专利文件EP 1084907 A2的装置中,通过借助于导轨使轮廓板在朝向车顶的方向上运动就可以实现上述 要求,这些导轨被插入到D-柱(D-column)中。为了这个目的,在 D-柱中的导轨装置有两组导轨。轮廓部件的一个销柱在这些导轨之一 中伸展,而在另一个导轨中没有弯曲地引导一个致动件。通过一个连接 部分将销柱连接到该致动件上,把连接部分连接在第 一引导凹槽中以及 在第二引导凹槽中。为了驱动该致动件,设置了一个电动机,此电动机支承有输出齿 轮,两个致动件与此输出齿轮处于可靠的接合状态,将这些致动件做成 在所有的侧面上有齿的柔性齿条。
由于这种装置,致动件之一相当短,而另一个致动件必须附加地在 行李舱底部的整个宽度上行进,并且产生相应的摩擦。此外,设置附加的引导件是费钱和复杂的,该引导件将马达在门的 相对侧面连接到导轨上。专利文件EP 19825353 Al公开了一种行李舱盖,其中,仅需要使盖片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两个导轨沿着行李舱的横向边缘伸展,将轮廓部件的端部连接到这些导轨上,并且用这些导轨引导那些端部。在每个导轨的前端和后端设置了形式为带齿皮带轮的偏转滚轮。一个连续的带齿皮带围绕着每个导轨的两个皮带轮运行,皮带的面朝上的 运行绞合线(叩erating strand)支承着用于轮廓部件的横向销柱的连接 部分。对于每个导轨,由它自己的电动机驱动位于行李舱前端的皮带 轮。在运行时,借助于昂贵的同步线路以电学方式使两个马达同步,为电学同步在技术上是困难的,并且^支定齿轮马达包含附加的传感 器,为的是能够实现电学同步。发明内容基于上述内容,本发明的问题是产生一种行李舱盖,可以使这种盖 进入一个中间位置,其中,可以保持机械的花费和电的花费都很低。 按照本发明用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行李舱盖解决了这个问题。新颖的行李舱盖以通常的方式用来将旅行车中行李舱的上部接近 开口关闭起来。此行李舱盖包括一个可转动地安装的巻轴,将盖片在一 个边缘固定到该巻轴上。可以以手动的方式使盖片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 置之间前后移动。在打开位置,将行李舱完全打开,而在关闭位置,将 行李舱完全关闭起来,与车尾门的开口无关。除了盖片的这两个运行位置以外,提供了一个中间位置,当车尾门 打开时,使盖片自动地达到此位置。将一个拔拉成型件,其形式例如为一个轮廓板,装到盖片上。这个 拔拉成型件在两个导轨装置中行进,这些导轨装置仅只沿着一条路径伸 展,该路径是当使拔拉成型件由关闭位置开始移动进入中间位置时拔拉 成型件行进的路径。
为了移动此拔拉成型件,即,将盖片转移到中间位置或者由中间位 置转移到关闭位置,设置两个线性致动件,它们中的一个在一个导轨装 置中行进,而另一个在另一个导轨装置中行进。设置了可靠接合的止动件,用来直接地或者间接地限制致动件的运动。此外,有两个连"l妾件或者连"^部分,借助于它们可以将相应的致动 件至少关于运动的一个方向可靠地连接到拔拉成型件的一端上。设置了以相同的标称速度运行的两个齿轮马达,用来驱动致动件。每个齿轮马达是永久激励的直流(DC)马达。两个马达在电学上和在机 械上是脱耦(或不连接)的,整个装置没有任何的电装置或机械装置用 来当两个马达运行时使马达的运动同步。除了同时通电以外,两个齿4仑马达完全独立i也运4亍。 完成本发明的本申请人的雇员发现,如果它们标有相同的标称速 度,来自同一个制造商的相同型号的DC马达实际上以相同的实际速度 运行。两个马达之间的速度偏差是如此地小,以至于在拔拉成型件在关 闭位置与中间位置之间的运动过程中两个致动件的行程的差别实际上 是看不出来的。由于有可靠接合的止动件,即使在实际速度有偏差的情 况下,可以自动地实现相同的端部位置。当i殳定两个马达在相反的方向 上运动时,它们再一次同时在相同的位置开始,从而,即使速度有差别, 误差不会随着时间积累。因此,可以完全去掉机械同步装置和电同步装 置。电路的花费保持很少,这是因为没有电同步装置。因为也没有机械 同步装置,并且由它们自己驱动每个致动件,所以可以保持摩擦损失很 小,这是因为可以直接将驱动马达设置在靠近导轨装置的部位。基本上,对于在中间位置的拔拉成型件来说两个位置是可能的。一 个位置位于上车尾门附近。因此,导轨也设在D-柱中,并且由与行李 舱盖的关闭位置相对应的一个部位伸展到车尾部开口的上边缘附近。中间位置的另 一 个可能性位于关闭位置与完全打开的位置之间的 路径上。为此目的,导轨装置在车尾部开口处开始,并且在后座椅背的 方向上伸展一定距离。如果致动件在外侧面上有齿,将获得一种简单并且节省空间的整体 结构。可以用在它们的输出轴上有适当齿轮的齿轮马达驱动这样的致动
件,该齿轮与上述齿可靠地接合。这样将有效地消除由于滑动造成的任 何行程长度的差别。对于一个装置来说,在该装置中,中间位置使得拔拉成型件位于车 尾部开口的上边缘附近,如果在导轨装置的下端部设置一个进入漏斗将是有利的,该漏斗的开口指向后座椅背的方向。每个导轨装置包括第一引导凹槽和第二引导凹槽。拔拉成型件和用于该成型件的连接件的一个销柱或伸出部在第一引导凹槽中行进。致动 件位于第二引导凹槽中,取决于实现的情况,可以没有弯曲地引导此致 动件。借助于穿过将两个引导凹槽连接起来的狭缝的 一个中间件把连接 件连接到此致动件上。在导轨装置在D-柱中的情况下,第一引导凹槽可以为狭缝状,即, 它的边界由两个侧面和背壁构成。另 一种可能性是使引导凹槽只有两个壁,这两个壁彼此以 一定的角 度伸展,从而,使引导凹槽既可以朝向顶部打开、又可以在相对的车辆 侧面方向上打开,对于水平的导轨装置这种方案是特别推荐的。因此使 盖片与连接件在任何想要的位置脱钩并且用手动的方式将盖片转变到 完全打开的位置变成可能。导轨装置的这种结构用于带有在D -柱中的 导轨装置的结构在原则上也是可能的。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将致动件连接到拔拉成型件上的连接部分为叉 子状,有两条腿,这两条腿界定出一个狭缝状的开口。取决于导轨装置 的4立置,这个开口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平4亍,并且在离开巻轴的方 向,或者,可以使开口的取向与运动方向垂直。后者是对于把导轨装置 装在D-柱中的一种选择(本文中所提到的部件也可以是部分)。在另外的方面,对本发明的改进是从属的权利要求的内容。


下面对附图的描述解释了本发明的多个方面,为的是更好地理解本 发明。很清楚,大量的改型是可能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由这些图可以以 通常的方式得出没有描述的进一步细节,那些方面的细节补充对图的描述。下面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的。情况可能是,为了示出基本的细 节,某些区域被夸大了。进而, 一些图被简化了,并且没有包括在实际 实现中必须的每个细节。图1以一段的透视图形式示出了车尾门打开的旅行车的行李舱区域;图2以一段的放大的透视图形式示出了按照图1的车辆的右手导轨装置的下端区域;图3示出了按照图1的旅行车的旅客舱室盖的驱动概念;以及图4示出了一个改进的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行李艙盖的中间位置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艮4亍车2的后部1的一4S:。人们可以识别出后开口 3, 此开口的边界由下边缘4,侧边缘5,上边缘6和关于侧边缘5镜像对 称地配置的另一个边缘构成,但是将最后这个边缘切掉了。由D-柱7 在上部区域中形成侧边缘5。车尾门8铰接在后开口 3的上边缘的区域。旅行车2在它的内部包括一个大致长方形的行李舱区域9,此区域 的边界由底部10,右侧壁11,后座椅背12的背面,以及关于侧壁11 镜像对称地设置的另一个左侧壁构成。两个侧壁11在窗户的下边缘13 处终止,在此下边纟彖的上方可以看到一个后侧窗14。为了将行李舱区域封闭起来,从顶部不再能看见,设置有一个行李 舱盖15, —个盒子状的细长壳体属于此舱室盖,可以将一个盖片18由 此壳体的一个狭缝17拉出。借助于一个弹簧驱动装置在把盖片向上拉 的方向上对一个巻轴进行偏压,此巻轴可转动地安装在盒子状的壳体 中。盖片18的形状为长方形,与行李舱9的长方形上开口的形状相对应。一个拉杆19大约在它的中心有一个握持环21,该拉杆固定到盖片 18的可移动边缘上。拉杆19有横向的销柱22,越过盖片18向外伸出, 这些销柱用来在导轨装置23中引导拉杆19,这些导轨彼此平行地伸 展,由图2的剖面图可以看清楚这些销柱的结构。将导轨装置23包含在D-柱7的区域中,并且导轨装置大致在窗 户下边缘13所在的高度的下面开始。导轨装置23按照D-柱7的轮廓 向上伸展。可以例如将导轨装置23集成到D-柱7的内部装饰(经修整)的
部分中。如可以由图2看到的那样,它由第一引导凹槽25和第二引导 凹槽26构成。引导凹槽25的边界由两个相互平行的侧壁27和28以及背壁29构 成。两个侧壁27和28彼此平行,并且在它们之间的距离大致与销柱22 的直径相对应。引导凹槽25在朝向相对的破开的側边缘的方向上敞开。从截面上看,引导凹槽26由一个凹槽腔室29和一个凹槽狭缝31 构成。凹槽腔室29有圆形的截面,而凹槽狭缝为长方形的。如可以由 图看到的那样,凹槽狭缝将凹槽腔室29连接到第一引导凹槽25上,为 此目的,凹槽狭缝在中心位置开通到背壁29。在破开的D-柱中镜像对称地设置一个相对应的导轨装置23。引导凹槽25在它的下边缘形成一个进入漏斗32,此漏斗的开口的 方向朝向后座椅背12。由方向指向后座椅背12的开口开始,进入漏斗 32以逐渐减小的宽度伸展大约180度的角度,随后进入引导凹槽25的 下端,穿过壁28。由图3可以理解行李舱盖15的驱动概念。可以看到通到盖片18的 右边和左边的两个导轨装置23。所示出的右边导轨装置23是封闭的, 而左边导轨装置23是部分剖开的。在剖开的区域,可以看到第一引导 凹槽25以及它朝向车辆前面的侧壁27,并且可以看到狭缝31的一个壁 以及圓形的凹槽腔室29。凹槽腔室29用来引导一个线性致动件35,此 致动件固定成不能弯曲,此致动件传递压力和张力。致动件33由柔性 的圆柱形芯34和不能移动地安装在其上的一个线圏35构成。这样形成 了一种柔性的齿条,带有沿着圆周的螺旋形的齿。因为以小的径向间隙 在腔室39中引导此齿条,它不能在横向上弯曲,并且它能够传递压力。在右边的导轨装置23中也伸展着一个相对应的线性致动件33。为了把致动件33连接到拉杆或它的销柱22上,有一个连接件36, 通过穿过狭缝31伸展的一个颈部37将此连接件刚性地连接到一个滑动 装置38上。滑动装置38是一个圆形的部件,在腔室29中滑动地引导 该部件。将滑动装置38连接到致动件33的上端,能够抵御压缩和张紧, 从而通过致动件33可以将张力和压力传递到连接部分36上。在图2的透视图中可以看到连接件36 ,此连接件的形状为有两条腿 41和42的一个叉形件,通过一个背部件43将这两条腿彼此连接起来。 这两条腿41和42形成一个侧边大致平行的夹爪44,夹爪的方向朝向壁 28,即在朝向后开口3的方向。另外通过壁45将这两条腿41和42彼此连接起来,连接件37就由 此壁45向外伸出。连接部分36的外部形状大致为立方体形。它几乎将引导凹槽25充 满,如图所示。一个止动表面46限制连接部分36朝向底部的行程,该止动表面由 壁25垂直地伸出,同时形成进入漏斗32的一部分。在导轨装置23的 上端设置了一个相对应的止动件,在那里仅只为引导凹槽25的封闭端 部的形式。为了使致动件33移动,在每个导轨装置23的下端设置有相应的齿 轮马达(或齿轮传动装置)48a和48b。两个齿轮马达48a和48b的结构 相同,且如果适当,它们是镜像对称的,并且每个齿轮马达有它自己的 输出轴49a和49b。将一个直齿圓柱齿4仑51a的形状做成可以使它与线 性致动件33实现可靠的接合,将此齿轮安装在输出轴49a上。应当理 解,直齿圓柱齿轮51a在一个外壳中伸展,并且,引导致动件41引导 经过直齿圆柱齿轮51a穿过外壳中的一个孔,并可以保持致动件41与 直齿圆柱齿轮51a接合。仅只为了说明的原因,省略了用于两个齿轮马 达48a和48b的这个齿轮外壳。致动件33的伸出部分作为一个无负载的段伸展到储存管52a中, 可以如所希望的那样将该储存管设置在侧壁11的装饰面板后面。对于齿轮马达48a讨论过的部件和它对致动件33的连接也存在关 于齿轮马达48b,并且用带有b的相同附图标记表示这些部件。将两个齿轮马达48a和48b中的每个齿轮马达连接到示意性地表示 的一个共同开关53上,借助于此开关可以把这些马达以一极或另一极 连接到汽车的车载电源系统上。用虚线以附图标记54a和54b表示连接 线。仅示意性地示出了开关53,且通过车尾门8的运动启动此开关。不用说开关也可以用一个继电器控制装置代替,同样将此继电器控 制装置的输入开关连接到车尾门8上。没有另外地示出电流路径,这是 因为这既不是本发明的内容,对于理解本发明也不是本质性的。为了完整起见,也将提到,将盖片18的适当边缘紧固到其上的那 个巻轴可转动地安装在盒子状的细长壳体16内。 一个弹簧驱动装置将 该巻轴在使盖片18向上滚动的方向上偏压。
其它的细节和/或其它的尺寸可以隐含地由下面对运行模式和所描 述的装置的功能的解释得知。在开口或者在打开位置,将盖片18向上完全滚动到盒式壳体16中 的巻轴上。拉杆19座靠在盒式壳体16的狭缝上。通过设在后开口附近的一个控制开关附加地将用于行李舱盖l5的 控制器切换到手动运行状态,这意味着在两个导轨装置23中的连接部 分36处于下方的位置,如在图2中所示出的那样,而不管车尾门3是 处于打开状态还是关闭状态。使用者可以如希望的那样抓住环21,并且 在朝向后开口 3的方向上将拉杆19移向他自己。在这个移动结束时, 他引导两个在横向上伸出的销柱22通过在每个导轨装置23中存在的漏 斗32,进入每个连接部分36的夹爪44中,并把销柱钩在那里。这就是 关闭状态,在此状态,行李舱9受到遮挡(或保护),由顶部看不到。在将车尾门8关闭之后,把行李舱完全封闭起来,它仅能够用到窗 户的下边缘。在将车尾门8打开之后,使用者将发现盖片18处于关闭状态,在 这种状态下,只要未示出的控制杆处于手动运行状态,拉杆19就将处 于后开口 3的附近。如果将详细示出的控制开关切换到方便运行状态,汽车中的电子装 置将确保开关53将按照车尾门8的位置或运动被启动。当车尾门8关 闭时,行李舱盖保持在下部位置,在此位置,盖片18基本上水平地伸 展,即使当设定为向前运行状态也是一样。当车尾门8打开、同时被切 换到方便运行状态时,通过控制开关53对两个齿轮马达48a和48b通 电。这些马达开始运动,其转动方向使得两个马达48a和48b将由齿轮 51a和51b连接到它们上的致动件33实际上同步地由图2中所示的下部位置移动到图1中所示的上部位置。因为把拉杆19可靠地连接到连接部分36上,盖片18将如图1中 所示的那样向上运动。在上部位置,拉杆19处于后开口 3的上边缘6 附近,如图所示,从而,很大程度上没有障碍地接近行李舱9是可能的, 而用不着使用者事先用手操纵行李舱盖l5。当使用者关闭车尾门8时,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控制开关53,使得 两个齿轮马达以相反的极性与汽车的车载电系统连接。这两个马达在相 反的方向上转动,并且将致动件33向后拉到图2所示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将展开的盖片18向下旋转,并且由图1中所示的方便打开位置 移动到关闭位置。两个齿轮马达48a和48b在电学上和在才几械上没有同步地运4亍, 即,两个马达48a和48b中的每个马达以它自己的实际速度运^f亍。因为 马达的结构相同并且有相同的标称速度,所以它们的速度将彼此非常接 近。在由下部的关闭位置进入方便打开位置的运行行程或者相反行程 中实际上出现两个致动件33之间的差别的情况下,在运动结束时,形它们的行程相等。不管运4于速度如何,这些止动件将确保,在连4妾部分 36的行进被阻挡,因此相关的齿轮马达48也被关断的位置,已经达到 了相应的适当位置。因为在本发明中手动控制的电子装置的特殊构形是不重要的,所以 不需要详细地示出它们。只要提到马达不再转动并且随后将马达电流切 断就足够了。如由先有技术已经知道的那样,这种切断可以是时间控制 的或者是电流控制的,或者可以将每个马达连接到通过二极管桥式连接 起来的一个限制开关上。这个装置的优点在于,可以将马达48安装到在车辆的每一侧在装 饰侧面后面紧靠在导轨装置23的下端的下面。在这里对声音有特别好 的消音效果。马达的运行不能产生任何干扰的底盘共振。进而,致动件 33的工作长度很短,且摩擦损失很少出现。可以相应地保持用于无负载 段的储存管很短。这个储存管可以由一种柔性管构成,可以在车辆中基 本上任意地放置此柔性管。在任何情况下,事先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将储 存管成形是不必要的。与先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新颖的解决方案节省 了对电同步单元或者在两个致动件33之间实现机械连接的花费,这种 机械连接可能很难定位,并且也可能造成附加的摩擦损失。当车尾门8被打开或被关闭时,只要控制杆处于方便位置,就将能 使盖片18由关闭位置和方便位置前后移动,在关闭位置,拉杆19处于 导轨装置23的下端,而在方便位置,拉杆19处于上端。通过将控制器 切换到手动运行状态,将两个马达48通电,更具体地说在这样的方式 两个马达将连接部分36向下移动到图2所示的位置。现在使用者可以 以通常的方式手动操纵行李舱盖15。
很明显,在按照图1和2的实施例中,方便位置在使拉杆15由关 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的平面的外面。图4示出了一个替代的实施例, 在此实施例中,方便位置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所确定的平面中。本质 的差别限于,现在不再把导轨装置23装放在D-柱中,而是在窗户下 边缘17的下面伸展,如可以由图4看到的那样。导轨装置23的长度大 致与拉杆19的行程的一半相对应,在这里拉杆装有一个轮廓板56,可 以使此轮廓板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前后移动。导轨装置23与按照图2的实施例的差别进一步在于,仅只存在一 个侧壁27,作为下侧壁,并且作为后壁29。在后壁29中可以看到狭缝 31,第二引导凹槽26在此狭缝后面伸展。壁27同时对于连接部分36 形成一个滑动接触表面,在图4中示出的为处于方便位置。为了美观的原因,导轨装置23有一个直到盒式壳体16的延长部 分,例如可以将相应的齿轮马达48和用于无负载段的储存管52装在该壳体中。图4在右边的上半部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行李舱盖15。如已经提 到过的那样,在这个位置,拉杆19座靠在盒式壳体16的狭缝27上。 图的左下部分示出了处于关闭位置的行李舱盖15。在这里,盖片18伸 展得最大,使得拉杆19位于后开口 3的附近。轮廓板56将在直的拉杆 19与车尾门8内部之间可能存在的段状间隙(the segment - shaped gap) 封闭起来。在按照图4的左下半部的关闭位置,由于已经使连接部分36达到 另一个端部位置,连接部分的打开夹爪44朝向车尾门8的方向,盖片 18被保持住。在这个位置,连接部分36在后开口 3的附近。对于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在方便运行状态与手动运行状态之间不 需要任何切换。如果使用者希望完全没有任何障碍地接近行李舱9,他可以使行李 舱盖15达到在图4中的右上半部的位置。为了关闭行李抢9,使用者用为了这个目的设置的手把抓住轮廓板 56,并且引导此轮廓板,直到连接部分36在汽车中停在右面和左面示 出的位置为止。在这里他钩住拉杆19的伸出的销柱22,使得行李舱盖 15处于方便位置。当关闭车尾门7时,如前面解释过的那样,将两个齿 轮马达设定于运动状态,这两个马达使致动件33运动,而致动件被引
导在后壁29的后面并且被引导在引导凹槽25中。克服盒式壳体16中 的弹簧驱动装置的作用力,使拉杆19在朝向后开口 3的方向上移动, 进入按照图4下左部的关闭位置,同时把盖片18拉出。在行程结束时,自动地关断马达48,如前面解释过的那样。在按照图4的实施例中,同样在相应的侧边上已经达到行程的结尾 之后自动地关断马达,为的是防止出现热过载。导轨装置23的其它结构与联系着图2已经解释的结构相同,唯一 的差别是导轨装置23水平地行进,并且仅只提供了一个由下壁和后壁 构成的L形的凹槽作为引导凹槽25,而不是狭缝形状的凹槽。以与图2 相同的方式通过机械的方式将连接部分36连接到相关的致动件上。如上面解释过的那样,当打开车尾门8时,设定马达在相反的方向 上运动,并且使拉杆19向后运动,进入中间的方便位置。如果使用者想要完全打开行李舱9,他抓住轮廓板56通过在朝向后 开口 3短距离地移动将销柱52的挂钩摘掉、随后在朝向盒式壳体16的 方向上移动盖片、如使用通常的用手动操作的向上巻的盖那样就足够 了。按照图4的装置的优点是,使用者可以采用处于中间位置的部分伸 展的盖片18作为当他想向行李舱9装货或者由行李舱9卸货时的一个 临时货架。在行李舱盖中,在盖片的每个侧边设置导轨装置,为的是使盖片由 关闭位置开始进入方便位置。为了使盖片在这两个位置之间转换,设置 两个分开的齿轮马达,它们彼此不是同步的。它们在电学上和在机械上 4皮jt匕完全《虫立地运4亍。
权利要求
1.一种用来关闭有后开口(3)的旅行车的行李舱(9)的上接近开口的行李舱盖,它包括可转动地安装的卷轴,盖片(18),在一端把所述盖片固定到卷轴上,所述盖片可以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前后运动,和其中,在关闭位置行李舱(9)的顶部被完全封闭,在打开位置,行李舱(9)被最大地打开,而在中间位置,行李舱(9)被部分地打开,拔拉轮廓板(19),在远离卷轴的一端把它固定到盖片(18)上,两个导轨装置(23),它们只沿着一条路径行进,所述路径是当使拔拉轮廓板(19)由关闭位置开始移动进入中间位置时拔拉轮廓板(19)行进的路径,两个线性致动件(33),它们中的一个在一个导轨装置(23)中行进,而另一个在另一个导轨装置(23)中行进,可靠接合的止动件(46),用来限制致动件(23)的行程,两个连接件(36),借助于它们可以将相应的致动件(23)至少关于运动的一个方向可靠地连接到拔拉轮廓板(19)的一端上,两个齿轮马达(48),每个马达以相同的标称速度运行,两个马达中的每一个有永久激励的DC马达,并且其中,两个齿轮马达(48)在电学上和在机械上彼此完全独立地运行,并且所述装置没有在齿轮马达(48)工作过程中使它们彼此在电学上同步的装置。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迷的行李舱,其特征在于,导轨装置(23)在 旅行车的尾部开口 (3)的一侧(5)附近在朝向旅行车的车顶的方向上 至少行进一段距离。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舱,其特征在于,每个导轨装置(23) 在行李舱(9)的一侧(11)附近由旅行车的尾部开口 (3)开始在朝向 旅行车的后座椅背(12)的方向上行进。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舱,其特征在于,致动件(33)在它 的外侧面上有齿(34)。
5.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李舱,其特征在于,每个齿轮马达(48) 支承输出齿轮(51),相应的相关的致动件(33)与所述输出齿轮处于 可靠的接合状态。
6.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舱,其特征在于,将导轨装置(23) 集成进D-柱(7)中。
7. 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李舱,其特征在于,导轨装置(23)在 它的下端以插入漏斗(32)终止,所述漏斗的开口在朝向行李舱的前端 的方向。
8.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舱,其特征在于,导轨装置(23)包 括第一引导凹槽(25),连接件(36)在所述第一引导凹槽中伸展。
9. 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李舱,其特征在于,第二引导凹槽(26) 通过狭缝(31)通入第一引导凹槽(25)中,将第一引导凹槽(25)与 连接件(36)连接起来。
10. 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行李舱,其特征在于,第二引导凹槽 (26)是底切凹槽,在截面上它由凹槽腔室(30)和凹槽狭缝Ul )组成,其中,凹槽狭缝(31)的宽度比在同一方向上测量的凹槽腔室(29) 的宽度小。
11. 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行李舱,其特征在于,凹槽腔室(30) 的尺寸使得可以不会弯曲地引导在其中伸展的致动件(33)。
12. 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行李舱,其特征在于,引导凹槽(25) 的边界由两个相互平行的侧面(27, 28)和后壁(29)构成,其中,第 二引导凹槽(26)的狭缝(31)通进第一引导凹槽(25)的后壁(29) 中。
13. 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行李舱,其特征在于,第一引导凹槽(25) 的边界仅由相对于彼此有一定角度的两个壁(25, 29)构成,其 中,第二引导凹槽(26)通进在竖直方向上伸展的壁(29)中。
14. 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行李舱,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引导凹槽(26) 中伸展滑动件(38),所述滑动件连接到包含在第一引导凹槽(25) 中的连接部分(36)上。
1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舱,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分(36) 的形状为叉子状,带有两条腿(41, 42),所述两条腿界定出一狭缝状 的开口 (44)。
16. 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行李舱,其特征在于,开口 (44)的方 向与运动方向平4亍。
17. 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行李舱,其特征在于,开口 (44)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行李舱盖,其中,在盖片的任何一个侧面设置有导轨装置,为的是使盖片由关闭位置开始进入方便位置。为了在这两个位置之间进行切换,设置了两个分开的齿轮马达,这两个马达彼此没有同步。它们在电学上和在机械上彼此完全独立地运行。
文档编号E05F15/10GK101153530SQ20071016290
公开日2008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7日
发明者W·施勒希特 申请人:博斯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