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堆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589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堆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座椅堆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尤其涉及一种座椅堆栈结构。背景技术
现代对椅子的使用已经极为普遍,椅子的制造技术也趋于多元化,有针
对人体结构需求设计的椅子,如人体工学椅、按摩椅;有针对实用需求设计 的椅子,如计算机椅、折迭躺椅或可迭置座椅等。 一般旧式的椅子为利用一 坐部与多条长形功的支撑部结合,通过所述坐部提供坐落,而所述支撑部用 以支撑并平均分担坐部传递的栽重,然而有时欲至他处坐落或移动椅子时, 则必须将此种椅子提起并移动至欲坐落处放置,若搬动次数频繁时,则容易 让人感觉疲劳或不耐,因此有业者设计出具有滚轮以便于移动椅子。
常用的移动式椅子请参阅美国专利号D390712,其本体为利用一坐部底 端与一支撑杆一端连接,支撑杆另一端具一支撑盘,所述支撑盘往外延伸多 条长形的延伸杆,所述延伸杆一端枢接一轮体。因而上述设计使坐部传递的 载重可通过支撑杆传递至支撑盘,再由支撑盘平均分布至延伸杆的轮体而传 递于地面,并经轮体的滚动而达成移动本体的效果。另一种常用的移动式椅 子请参阅美国专利号4057288号,其本体具一坐部,所述坐部底端具多个支 撑部,所述支撑部呈长形且其一端枢接一轮体。因此通过所述坐部可平均传 递载重至支撑部的轮体,并经由轮体的滚动而达成移动本体的效果,且其坐 部底端两侧设有橫杆,因而通过所述横杆可提供支撑而可堆栈。另一习用的
移动式椅子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M276524号,提供一种座椅结构改 良,其包括有第一撑脚及第二撑脚、 一椅背、 一背杆、 一座体,于第一、第 二撑脚的上方内侧设有容置槽,容置槽一侧设有螺孔,供埋设锁合前撑管与 后撑管,且后撑管中央设有穿设孔,前撑管中央侧边设螺孔与孔槽,供背杆 进入后撑管的穿设孔且背杆一端埋设于前撑管的孔槽内并锁合前撑管的螺孔 与背杆一端螺孔,且背杆与一套体相结合。并于前、后撑管上方设有螺孔供 锁合一座体,进而使第一、第二撑脚达到扶手的功能。
然而,以上常用的移动式椅子虽有轮体来具移动功能,但若当椅子不使 用时, 一般收纳方式为采用椅子互迭的方式以节省空间,通过由一椅子当基 底,再将其它椅子下端依序堆栈而垫高。但上述具支撑杆的椅子因其下端无 可供置入的空间,因此无法采堆栈的方式将其收纳。
另两种常用的移动式椅子虽底端由支撑部围出可供置入的空间,但由于 其支撑部底端枢接有轮体,因此当堆栈时,轮体易于跟下方当基底的椅子抵 顶而彼此损坏,而轮体因呈一可枢转的状态,其结构强度较低,故轮体枢接 位置受重力挤压而歪斜时,则其枢转功能即可能无法使用,而使椅子只能往 歪斜的方向移动或甚至不能移动,且即使坐部底端具有橫杆以作为堆栈支撑 用,但其横杆因与坐部具一定的距离而使堆栈时容易过度垫高,而使堆栈效 果受到限制,且该种移动式椅子需使用横杆以供堆栈使制造成本偏高,但堆 栈效果却不如预期,自然也无法减缩其空间占量。
如第九图至第十一图所示,该种常用的移动式椅子于堆栈时,上方椅
子的轮体与下方椅子的轮体因彼此抵顶,而使椅子另一端较为翘起,并让本
体往前倾,若继续堆栈则容易因堆栈重心持续前移而发生翻倒,因此其堆栈
效果甚为不佳,不但节省空间效果有限,且本体堆栈时往前倾让人产生不安
全感及潜在翻倒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座椅堆栈结构,其易于堆 栈定位且堆栈时不会碰撞而损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座椅堆栈结 构,座椅包括一供落坐用的坐部及多个支撑部,所述坐部与支撑部连接;其 中,所述支撑部向坐部下方延伸,所述支撑部于底端枢设有一轮部,所述支 撑部以轮部以外的长度形成一抵止段;所述轮部朝向坐部的方向设一 内部空 间,所述轮部朝向坐部以外i殳一外部空间;所述轮部于内部空间的方向设有 一抵止槽,所述抵止槽与抵止段相对应;所述轮部于外部空间的方向设有一 可自由转动的轮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座椅堆栈结构的轮部轮体设置在支撑部
朝向外部空间处,利用位于轮部朝内部空间的抵止槽与抵止段堆栈,故设置
于外部空间处的轮体并不受影响,而可与其它座椅的支撑部或轮部错开,不
相互接触抵顶,避免受力挤压而损坏,并使座椅可保持垂直堆栈的状态而不
前倾,可堆栈更高时更具节省空间的功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轮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轮部的俯视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使用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轮部卡抵状态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实施例座椅的堆栈示意图。
图9是常用的移动式椅子。
图IO是另一种常用的移动式椅子。
图11是常用的移动式椅子轮部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 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 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 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4,是本实用新型座椅堆栈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 座椅包括一坐部2及多个支撑部3,所述坐部2供坐落用,其呈矩形扁平状 且略凹陷,通过所述坐部2的形状可平均承受使用者的重量,且其略凹陷让 使用者可更为舒适服贴坐落于其上。邻近所述坐部2设置一靠部21,所述靠 部21与坐部2形成钝角的L型。使用者坐落于坐部2时,其背部恰可舒适地 抵靠在靠部21上,且使用者的重量大部分落于坐部2上。因此以坐部2与靠
部21连接处为重心,使用者抵靠于靠部21所造成的力矩小于使用者于坐部 2产生的力矩,因而不会翻倒。所述靠部21具有透气孔211,因此当使用者 久坐时,所述透气孔211可提供使用者背部透气散热的功效,而不让使用者 感觉闷热难耐。
所述支撑部3设置于坐部2的底面且向下延伸,其支撑并平均传递坐部 2所承受的使用者重量,且支撑部3向坐部2底端延伸而呈长条状,可托高 坐部2,而让使用者坐落时其膝盖与坐部2略呈平行而具最舒适的坐姿。所 述支撑部3向坐部2下方延伸的一端枢设一轮部31,所述轮部31向坐部2 方向设一内部空间,而所述轮部31向坐部2的方向以外空间设一外部空间, 所述轮部31于朝向内部空间处设置一抵止槽311,抵止槽311呈上浅下深状, 可4氐止定位。所述轮部31于朝向外部空间处设置一轮体312,轮体312可自 由旋动,通过所述轮体312带动座椅移动。所述支撑部3于轮部31以外的长 度形成一抵止段32,抵止段32与轮部31抵止槽311的形状相对应,因而抵 止段32与其它座椅的抵止槽311卡合时可定位。所述轮部31与支撑部3枢 接,因此当轮部31转动时可辅助轮体312朝轮部31方向偏移,因而带动座 椅往轮部31偏移的方向移动,改变座椅的移动方向。所述轮部31具枢转的 功能可于堆栈座椅时,只需转动轮部31即可避免其与座椅其它组件碰撞而损 坏,并且使其上的抵止槽311恰与支撑部3的抵止段32相对卡合,可定位。
使用时,请参阅图5至图7,其堆栈的方式为利用一座椅坐部2的底端 置于另一座椅的坐部2上,此时上方座椅的靠部21迭于下方座椅的靠部21
前,可形成顺势往上堆栈的状态。在堆栈时,可转动所述支撑部3 —端的轮
部31,而使轮部31的抵止槽311恰与其下座椅支撑部3的抵止段32对应卡 合,因而使上方的座椅与下方的座椅卡合定位,且不容易受外力推动而使座 椅翻落。所述轮部31的轮体312设置于支撑部3朝向外部的空间处,因此在 堆栈座椅时,轮体312可因轮部31受定位而保持固定位置,而不与上下座椅 的任何部位相互抵顶,可避免受力挤压破坏,并使座椅可保持垂直堆栈的状 态而不前倾,因此可堆栈甚高可节省空间。
由所述座椅的使用情形中可得知,座椅于支撑部3 —端的轮部31朝向内 部空间处设置抵止槽311,所述抵止槽311可与支撑部3轮部31以外长度'设 置的抵止段32卡合,因而通过卡合功能使座椅堆栈时,可稳固定位上下的座 椅,而使其保持重心往下的状态,且受外力时不易使座椅翻落而造成危险。 所述轮部31与支撑部3枢接,且轮部31的轮体312设置于支撑部3朝向外 部空间处,因此堆栈座椅时,轮部31可枢转,并使轮体312因抵止段32与 抵止槽311卡合,而使轮体312定位并不与其它座椅的任何部位接触,当然 也不会因相互抵顶而损坏。所述轮部31与支撑部3枢接除可提供座椅转向的 功能外,当堆栈座椅时也可转动而使其上的抵止槽311与支撑部3的抵止段 32卡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座椅堆栈结构,所述座椅包括一供落坐用的坐部及多个支撑部,所述坐部与支撑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向坐部下方延伸,所述支撑部于底端枢设有一轮部,所述支撑部以轮部以外的长度形成一抵止段;所述轮部朝向坐部的方向设一内部空间,所述轮部朝向坐部以外设一外部空间;所述轮部于内部空间的方向设有一抵止槽,所述抵止槽与抵止段相对应;所述轮部于外部空间的方向设有一可自由转动的轮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堆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止段呈倾斜状, 所述抵止槽呈配合抵止段的槽形。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堆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为根据 轮部枢转方向而改变移动方向的座椅。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堆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坐部与一供靠背用的靠部连接。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堆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坐部与一供靠背 用的靠部连接。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堆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部具多个供透气散热用的透气孔。
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堆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坐部呈便于 落坐的凹陷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座椅堆栈结构,座椅包括一供落坐用的坐部及多个支撑部,坐部与支撑部连接;其中,所述支撑部向坐部下方延伸,支撑部于底端枢设有轮部,支撑部以轮部以外的长度形成一抵止段;所述轮部朝向坐部的方向设一内部空间,所述轮部朝向坐部以外设一外部空间;所述轮部于内部空间的方向设有一抵止槽,抵止槽与抵止段相对应;所述轮部于外部空间的方向设一可自由转动的轮体。本实用新型座椅堆栈结构的轮部轮体设置在支撑部朝向外部空间处,利用位于轮部朝内部空间的抵止槽与抵止段堆栈,轮体不受影响,与其它座椅的支撑部或轮部错开,不相互接触抵顶,避免受力挤压而损坏,使座椅保持垂直堆栈的状态不前倾,堆栈更高时更节省空间。
文档编号A47C3/00GK201064296SQ200720146218
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8日
发明者许传福 申请人:合富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