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改良结构的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69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改良结构的门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一种具改良结构的门锁,尤指一种于门锁锁闭时, 无法取下门外侧把手的门锁。
技术背景习用的门锁如图6中所示,其具有一位于门外侧的转动装置,于其门 把9 3内设有一圆形衬套9 1,于圆形衬套9 l中设有一限位件9 2,其 具有一可伸出于圆形衬套9 l外的凸部9 2 1 ,于限位件9 2内具有一通 孔9 2 2供一连动杆(于图中未示)穿设,而位于装置上的门把9 3具有 一凹孔9 3 1 ,由孔中可见该凸部9 2 1,通过按压该凸部9 2 1即可使 门把9 3脱离其阻挡而将门把9 3由转动装置取下。由此门锁的转动装置可见,当门锁于锁闭时,位于门外侧的转动装置 仍可由把手9 3上的凹孔9 3 1发现位于圆形衬套9 1中的限位件9 2的 凸部9 2 1,有心人士仅需利用简便的手工具即可透过按压伸出于该圆形 衬套9 l外的凸部9 2 1,即可使把手的凹孔脱离该凸部9 2 l的阻挡, 进而顺利将把手9 3由转动装置取下,再调整转动装置的其他构件即可将 门锁打开,而进入门内。因此,如何使门锁的转动装置于锁闭时无法将把手9 3由该装置取下即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重点所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改良结构 的门锁,通过装设于圆形衬套内的限位件的一挡止部与锁头内的锁心一端 的凹槽挡止配合,于门锁锁闭状态下,限位件的凸部于按压时仍停留于把 手的凹孔中,故当门锁于锁闭时,即无法将门外侧的把手拆下,藉以达到 防盗的功效。为达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位于门外侧的转动装置,该装置 包括一设于门外侧边的定位座,该定位座于中心具有一穿孔;一中空的圆形衬套,其由该定位座内侧经其穿孔向外穿设,且该衬套一端则枢接于该定位座内侧;一限位件,其直立设置于该定位座外侧的圆形衬套内,该限位件于中 心具有一通孔,且于一端具有一伸设于圆形衬套外可供按压的凸部,凸部 与通孔间于该圆形衬套内凸设一挡止部,该限位件于凸部一端受一设于圆 形衬套的弹性件向凸部方向顶撑,衬套内具有一供限位件于凸部按压方向位移的空间;一连动杆,其一端穿经该定位座而定位于定位座外侧的圆形衬套中, 于其末端伸出于该限位件的通孔,该通孔的孔径大于该连动杆的杆径;一锁控装置,其设于该定位座内的衬套中,该连动杆亦穿设于此锁控 装置,并控制其开闭锁;一把手,其于一侧具有一接合孔,其供套接于该定位座外侧的圆形衬 套,把手于该限位件的凸部相对位置具有一与把手外相通且供该凸部陷入 阻挡的凹孔,把手中设置一锁头,其中穿设有一锁心,此锁心于一端供钥 匙插入转动,另一端则于端面的两相对侧向内凹设一供限位件的挡止部可 于开锁时陷入的凹槽,于此凹槽的一端亦与该连动杆伸出的未端相接而可 于转动时拨动该连动杆;门锁于开锁状态时,限位件的挡止部陷入于锁头的锁心一端的凹槽中, 故限位件可于按压凸部后向内縮入圆形衬套内;门锁于闭锁时,该限位件 的挡止部恰与该锁心一端的凹槽错位,故于按压限位件的凸部时受锁心一 端外缘的阻挡而无法向内縮入圆形衬套中。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藉由此门锁的结构,有心人士即无法轻 易的将把手由圆形衬套上取下,增加利用钥匙以外的工具开锁的困难度, 以达到防盗的功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件与锁心于开锁状态的剖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件与锁心于闭锁状态的剖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门锁于闭锁时连动杆与转子的位置配合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门锁于开锁时连动杆与转子的位置配合示意图。 图6为习用门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5图,图中所示者为本实用新型所选用的实施例结构, 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改良结构的门锁,其具有一位于门内的内转动装 置1以及一位于门外的外转动装置2 ,而于门中设有一锁头座3与二转动 装置l、 2相配合衔接,其中该外转动装置2包括一定位座2 1,其与内转动装置l相互结合固定而设于门外侧边,该 定位座2 l于中心具有一穿孔2 1 1。于本实施例中,此定位座2 l于穿 孔21l两相对侧各具有一分别与该穿孔21l连通的第一凹部212, 且于外周缘螺设一护盖2 1 3,于内侧向水平方向延伸二与内转动装置l 接合的肋2 14。一中空的圆形衬套2 2,其两端为透空,并由该定位座2 1内侧经其 穿孔2 1 1向外穿设,且该衬套2 2—端则枢接于该定位座2 1内侧。于 本实施例中,圆形衬套2 2于枢接定位座2 1的一端于两侧各具有一对应 连通定位座2 1的第一凹部2 1 2的第二凹部2 2 4,此圆形衬套2 2于 该定位座2 1内侧一端接合一固定件2 3,且圆形衬套2 2藉套接该定位 座2 l两侧的数凸出部2 2 1 ,定位座2 l定位于圆形衬套2 2的数凸出 部2 2 l与该固定件2 3间并可枢转。于该固定件2 3与圆形衬套2 2位 于定位座内的凸出部2 2 l间套设有一扭力弹簧2 4,其顶撑于该定位座 2 1内侧,故圆形衬套2 2于枢转时可自动复位。该固定件2 3穿设有一 驱动件2 5而定位于圆形衬套2 2位于定位件2 1内侧的端部,且供衔接 该锁头座3并驱动其开闭锁动作。一限位件2 6 ,其直立设置于该定位座2 1外侧的圆形衬套2 2内, 该限位件2 6于中心具有一通孔2 6 1 ,且具有一伸设于圆形衬套2 2外 的凸部2 6 2,该圆形衬套2 2相对于限位件2 6凸部2 6 2的另一端的 衬套内壁处设有一中空部2 6 3,其供限位件2 6于按压凸部2 6 2时另 一端陷入其中,使限位件2 6能于圆形衬套2 2内位移,该限位件2 6于 凸部2 6 2 —端受一设于圆形衬套2 2的弹性件2 2 2向凸部2 6 2方向 顶撑。于本实施例中,于凸部2 6 2下方的限位件2 6本体具有一顶撑孔2 6 4,而该弹性件2 2 2为一弹性杆,其一端穿设于该顶撑孔2 6 4而 向凸部2 6 2方向顶撑。此限位件2 6相对于其凸部2 6 2与通孔2 6 1 之间具有一挡止部2 6 5,此挡止部2 6 5向圆形衬套2 2位于定位座2 l外的一端的开口方向凸伸。一连动杆2 7,其一端穿经该定位座2 l而定位于定位座2 l外侧的 圆形衬套2 2中,连动杆2 7于末端伸出于该限位件2 6的通孔2 6 1, 该通孔2 6 1的孔径大于该连动杆2 7的杆径。于本实施例中,连动杆2 7于圆形衬套2 2内的一端具有一止挡部2 7 1抵顶于该限位件2 6 。一锁控装置2 8,其设于该定位座2 l内的衬套2 2中,该连动杆2 7亦穿设于此锁控装置2 8,并控制其开闭锁。该锁控装置2 8系于圆形 衬套2 2中容设一转子2 8 1,此转子2 8 1于两相对侧各具有一挡块2 8 1 a,且于底部的二相对侧各设有一弧段2 8 1 b,此弧段2 8 1 b系 于圆形衬套2 2中与连动杆2 7—端的止挡部2 7 l配合设置,于连动杆 2 7转动时可牵引该转子2 8 1的二弧段2 8 1 b ,使该转子2 8 1于衬 套内往复位移(如图4 5所示)。转子2 8 1于弧段2 8 1 b的另一端与 该固定件2 3间顶撑一压縮弹簧而定位该转子2 8 l于圆形衬套2 2内。 二挡块2 8 1 a经圆形衬套的第二凹部2 2 4套入于圆形衬套2 2中,且 衬套2 2通过二个第二凹部2 2 4的底部阻挡转子2 8 1的挡部2 8 1 a 而定位该转子2 8 1 。转子2 8 1的二挡部2 8 1 a于定位时陷入于定位 座2 1的二个第一凹部2 1 2内,藉转动连动杆2 7而牵引转子2 8 1的 二个挡部2 8 1 a脱离或陷入定位座2 l的二个第一凹部2 1 2中,控制 圆形衬套2 2与定位座2 1的相对转动。一把手4,其于一侧具有一接合孔4 1,其供套接于该定位座2 l外 侧的圆形衬套2 2。把手4于该限位件2 6的凸部2 6 2相对位置具有一 与把手4外相通且供该凸部2 6 2陷入阻挡的凹孔4 2,于本实施例中, 把手4于此凹孔4 2的相对位置设有一供按压限位件2 6凸部2 6 2的小 圆孔4 4。把手4中设置一锁头5,其中穿设有一锁心5 1,此锁心5 1于一端供钥匙插入转动,另一端则于端面的两相对侧向内凹设一供限位件 2 6的挡止部2 6 5可于开锁时陷入的凹槽5 11,于此凹槽5 1 1的一 端亦与该连动杆2 7伸出的未端相接,且锁心5 l于凹槽5 1 l—端具有 于两相对侧凸设而供拨动连动杆2 7转动的拨动凸部5 1 2。当钥匙于特定方向拔出锁头,按压凸部时受到限制挡止于锁心外缘, 把手的凹孔即无法于按压该凸部脱离挡止。锁头5设定为转动一特定方向,本实施例中系锁心5 l与钥匙呈水平 方向时,钥匙方可拔出或插入转动锁心5 1,当钥匙插入锁头5时,通过 钥匙带动锁心5 l使凹槽5 1 l改变方向,即可利用适当的手工具经由位 于门把4上的小圆孔4 4按压限位件2 6的凸部2 6 2,此凸部2 6 2受 按压后,由于圆形衬套2 2于凸部2 6 2的相对端的内壁具有一中空部2 6 3 ,且限位件2 6的挡止部2 6 5可于锁头5的锁心5 1—端的凹槽5 1 1中滑移,故限位件2 6的凸部2 6 2可向圆形衬套2 2内縮入,而当 位于把手4的凹孔4 2因限位孔2 6的凸部2 6 2内縮时而脱离阻挡,此 时把手4即可从圆形衬套2 2上取下(如图2所示);当钥匙于特定方向拔出锁头5时,限位件2 6的挡止部2 6 5与锁心5 1的凹槽5 1 1错位,使按压限位件2 6的凸部2 6 2时,其挡止部26 5受锁心5 l的外缘阻挡,故限位件2 6无法向按压方向缩入,因此把 手4的凹孔4 2即无法脱离限位件2 6的凸部2 6 2的阻挡,而无法将把 手4由圆形衬套2 2上取下(如图3所示)。经由上述不难发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藉由此门锁之结构可 于藉由钥匙是否插入或拔出时让限位件2 6的凸部2 6 2无法脱离把手4 的凹孔4 2,有心人士即无法轻易的将把手4由圆形衬套2 2上取下,增 加利用钥匙以外的工具开锁之困难度,以达到防盗的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具改良结构的门锁,其具有一位于门外侧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一设于门外侧边的定位座,该定位座于中心具有一穿孔;一中空的圆形衬套,其由该定位座内侧经其穿孔向外穿设,且该衬套一端则枢接于该定位座内侧;一限位件,其直立设置于该定位座外侧的圆形衬套内,该限位件于中心具有一通孔,且于一端具有一伸设于圆形衬套外可供按压的凸部,凸部与通孔间于该圆形衬套内凸设一挡止部,该限位件于凸部一端受一设于圆形衬套的弹性件向凸部方向顶撑,衬套内具有一供限位件于凸部按压方向位移的空间;一连动杆,其一端穿经该定位座而定位于定位座外侧的圆形衬套中,于其末端伸出于该限位件的通孔,该通孔的孔径大于该连动杆的杆径一锁控装置,其设于该定位座内的衬套中,该连动杆亦穿设于此锁控装置,并控制其开闭锁;一把手,其于一侧具有一接合孔,其供套接于该定位座外侧的圆形衬套,把手于该限位件的凸部相对位置具有一与把手外相通且供该凸部陷入阻挡的凹孔,把手中设置一锁头,其中穿设有一锁心,此锁心于一端供钥匙插入转动,另一端则于端面的两相对侧向内凹设一供限位件的挡止部可于开锁时陷入的凹槽,于此凹槽的一端亦与该连动杆伸出的未端相接而可于转动时拨动该连动杆;门锁于开锁状态时,限位件的挡止部陷入于锁头的锁心一端的凹槽中,故限位件于按压凸部后向内缩入圆形衬套内;门锁于闭锁时,该限位件的挡止部恰与该锁心一端的凹槽错位,故于按压限位件的凸部时受锁心一端外缘的阻挡而无法向内缩入圆形衬套中。
2. 依权利要求l所述的具改良结构的门锁,其特征在于,该锁控装置系 于圆形衬套中容设一转子,此转子于两相对侧各具有一挡块,而定位 座于穿孔的两相对侧外各具有一与该穿孔连通的第一凹部,圆形衬套于枢接定位座的一端于两侧各具有一对应连通定位座的第一凹部的第 二凹部,该转子的二挡块经圆形衬套的第二凹部套入于圆形衬套中, 且衬套通过二个第二凹部的底部阻挡转子的挡部而定位该转子;转子的二个挡部于定位时陷入于定位座的二个第一凹部内,通过转动连动 杆而牵引转子的二个挡部脱离或陷入定位座的二个第一凹部中,控制圆形衬套与定位座的相对转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改良结构的门锁,通过装设于圆形衬套内的限位件的一挡止部与锁头内的锁心一端的凹槽挡止配合,于门锁锁闭状态下,限位件的凸部于按压时仍停留于把手的凹孔中,故当门锁于锁闭时,即无法将门外侧的把手拆下,藉以达到防盗的功效。
文档编号E05B3/00GK201125571SQ20072017781
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2日
发明者蔡妙雪 申请人:印比雅(亚洲)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