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致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412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门锁致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门锁致动器。
背景技术
用于车辆的门锁致动器构造为例如通过驱动马达将布置在车辆的门中的门锁装 置的锁杆转动到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在日本未审察专利公开No. 2003-74242中描述的门 锁致动器设置有连接到车辆的内锁钮的钮轴以及连接到锁杆的转子。钮轴和转子构造成使 得它们能被滑动件切换到连接状态或连接解连接状态。此外,通过驱动马达而启动滑动件 到非连接状态,达到超锁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中,超锁定状态指的是其中即使通过操作内锁 钮也无法解除门的锁定状态的状态。在近些年来,需要针对为了盗窃或其他等目的的潜入的对策,S卩,当驾驶员将门置 于解锁状态并从车辆中出来时防止从其他门潜入车辆的行为的对策。作为对策的一种,需 要一种方法,其中,在一次动作(操作)中,驾驶员座位的门从超锁定状态到达解锁状态,而 其他座位的门被从超锁定状态切换到锁定状态。换句话说,需要一种致动器,其能够执行两 种切换致动,包括用于从超锁定状态切换到锁定状态的致动以及用于直接从超锁定状态切 换到解锁状态的致动器。然而,在日本未审察专利公开2003-74242描述的门锁致动器中,不可能选择性地 切换致动状态。特别是,门锁致动器可以从解锁状态经由锁定状态到达超锁定状态,然而, 只能从超锁定状态切换到解锁状态。换句话说,无法从超锁定状态切换到锁定状态。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传统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门锁致 动器,其能从超锁定状态切换到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并且能用简单的控制来选择这些状 态。为了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门锁致动器包括马达,其能够驱动以向 前转动和驱动以向后转动;凸轮部件,通过驱动马达凸轮部件可操作为在锁定致动方向和 解锁致动方向上转动,并设置有切换致动部分;转子,其连接到门锁装置的锁杆,并由锁杆 和凸轮部件的转动而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锁钮,其连接到车辆内部中设置的 内锁钮;滑动件,其可操作为被凸轮部件的致动部分致动,并切换转子和锁钮到连接状态和 非连接状态;及可移动接触点,其切换马达的通电路径,其中,通过在锁定致动方向上转动, 凸轮部件能够经由致动转子从解锁位置到锁定位置的锁定设定位置转动到超锁定设定位 置,在超锁定设定位置致动部分致动滑动件从连接状态到非连接状态,并且通过转动到解 锁致动方向,能够经由超锁定释放位置转动到致动转子从锁定位置到解锁位置的锁定释放 位置,在超锁定释放位置致动部分致动滑动件从非连接状态到连接状态,并且其中,凸轮部 件设置有第一操作部分,第一操作部分致动可移动接触点并切换马达的通电路径以便将凸 轮部件停止到超锁定释放位置。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门锁致动器,通过致动以在超锁定状态中解锁,可以移动凸轮 部件经由超锁定释放位置(锁定状态)到锁定释放位置(解锁状态),可以直接致动门锁致 动器从超锁定状态到解锁状态。此外,通过由设置在凸轮部件中的第一操作部分致动可移 动接触点以便切换马达的通电路径,可以将凸轮部件停止在中游超锁定释放位置(锁定状 态)。由于在切换通电路径后可以用施加到马达上的电流的极性来选择是致动到锁定释放 位置或是超锁定释放位置,通过为每个门设定电控制信号,预定的门可以直接从超锁定状 态改变到解锁状态,而其它门可以从超锁定状态改变到锁定状态。在这个门锁致动器中,凸轮部件优选还设置有第二操作部分,第二操作部分致动 可移动接触点以便切换马达的通电路径,由此使凸轮部件停止在锁定设定位置。用这样的 结构,可以构造门锁致动器,其能便宜地选择从超锁定状态致动到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从 解锁状态致动到锁定状态或超锁定状态,不需要增加零件的数量。另外,凸轮部件的第一操作部分和第二操作部分沿凸轮部件的轴向方向以预定 间距设置。用这样的结构,可以提高每个操作部分的形成位置的自由度。在根据本发明的门锁致动器中,通过切换马达的通电路径,可以选择性地从超锁 定状态致动到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因此,在单个车辆中,预定的门可以直接从超锁定状态 改变到解锁状态,而其他门可以从超锁定状态改变到锁定状态。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门锁致动器的平面图;图2示出门锁致动器的横截面图;图3是壳体的平面图;图4A和4B示出蜗轮,其中图4A是平面图而图4B是侧视图;图5A和5B示出转子,其中图5A是平面图而图5B是正视图;图6A和6B示出锁钮,其中图6A是平面图而图6B是正视图;图7A和7B示出滑动件,其中图7A是平面图而图7B是正视图;图8为平面平面图,示出可移动的接触点;图9A和9B示出切换轴,其中图9A是平面图而图9B是侧视图;图IOA为表格,示出每个控制信号;图IOB为门锁致动器的电路图;图IlA和图IlB示出的状态为从解锁致动到锁定,其中图IlA为电路图而图IlB 为平面图,示出致动状态;图12A和12B示出从图11的过渡状态,其中图12A是电路图,而图12B是平面图, 示出致动状态;图13A、13B和13C为平面图,示出通过锁致动从解锁状态的致动过渡;图14A是电路图,示出的状态为从锁定状态致动到超锁定;图14B是电路图,示出 的状态为从解锁状态致动到超锁定;图15A、15B和15C为平面图,示出通过超锁定致动从锁定状态的致动过渡;图16是平面图,示出其中内锁钮工作在超锁定状态下的状态;图17A和17B示出的状态为致动以从超锁定状态解除超锁定;其中图17A是电路 图,而图17B是平面图,示出致动状态。
图18A和18B示出从图17的过渡状态,其中图18A是电路图,而图18B为平面图, 示出致动状态;图19A和19B是平面图,示出致动过渡,其通过致动以从超锁定状态解除超锁定;图20A是电路图,示出的致动状态为从超锁定解除状态解锁,图20B是电路图,示 出的致动状态为从超锁定状态解锁;及图21A和21B是平面图,示出制动过渡,其通过致动以从超锁定解除状态解锁。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给出关于附图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图1和2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门锁致动器。该门锁致动器构造为例如通过电 动马达24的力量而锁定或解锁安装到车辆的门上的门锁装置。另外,在本发明中,为了锁 定和解锁,通过改变应用到三个连接端子部分20A到20C上的电信号,可以从解锁状态切换 到锁定状态,从锁定状态(解锁)状态切换到超锁定状态,从超锁定状态到锁定状态,以及 从锁定状态(超锁定状态)到解锁状态。门锁致动器示意性地构造为使得马达24、对应凸轮构件的蜗轮26、转子37、锁钮 45、滑动件53和可移动的接触点59布置在壳体10的内部部分,其整体设置有固定的接触 点 19A 到 19C。壳体10形成为向上打开的盒形,如图2所示,而开口被盖17封闭。壳体10在其 一端设置有矩形的马达布置部分11,如图1和3所示。连接车辆的用于控制门锁装置的主 微计算机的端子连接部分12设置在马达布置部分11的旁边。此外,蜗轮26转动地安装于 其上的凸轮布置部分13设置在马达布置部分11的下角部分中。可转动地支撑蜗轮26的 转轴28的支撑部分14设置在凸轮布置部分13的旁边。另外,轴支撑部分15设置在凸轮 布置部分13的下侧,以便位于蜗轮26的外周部分。另外,止塞件部分16停止转子37的转 动运动并且开关轴61设置在轴支撑部分15的旁边。在这种情况中,盖17设置有定位部分 18,其定位下面要提到的弹簧57的突出件58b。用于构造电路的固定接触点19A到19C通过插入模制而被嵌入在壳体10的底部 中。在形成壳体10之前,固定接触点19A到19C被连接在预定位置,在插入模制时,这些连 接位置断裂(绝缘)。提供每个固定接触点19A到19C,使得其从端子连接部分12延伸到 在凸轮布置部分13的下部中的轴支撑部分15。此外,固定接触点19A到19C的布置在端子 连接部分12中的相应一端构造了连接到主微机的连接端子部分20A到20C。此外,各固定 接触点19A到19C的另一端构造了下面要提到的可移动接触点59所连接(短接)至其上 的接触点部分21A到21C。接触点部分21A绕轴支撑部分15延伸,以形成圆形形状的方式。 接触点部分21B和21C定位成在直径方向上绕轴支撑部分15以预定距离隔开,并且以在圆 周方向上以预定间距定位的方式布置。因此,该结构被做成是如果一个接触点部分21B和 21C到达短路状态,其他接触点部分21C和21B达到绝缘状态。应注意到,为了在即使在固 定接触点19A和19B的短路状态和固定接触点19A和19C的短路状态之间的切换中间时也 能够给马达24通电,第一二极管22布置在固定接触点19A和19B之间,第二二极管23布 置在固定接触点19A和19C之间。马达24能够向前转动驱动和向后转动驱动,并具有保护马达24不受过载电流影响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明确地,马达24被布置在壳体10的马达布置部分11,由此分别 地,一个电极被电连接到固定接触点19A的连接端子部分20A,而另一电极被电连接到固定 接触点19A的接触点部分21A。此外,阳极电流被施加到接触点部分21A而连接端子部分 20A被接地,由此通过向前转动执行锁定致动;阳极电流被施加到连接端子部分20A而接触 点部分21A被接地,由此通过向后转动执行解锁致动。蜗轮25被布置在马达24的输出轴 上,其前端布置在支撑部分Ila中。蜗轮25以在相对于蜗轮26的切线方向上延伸的方式 设置。蜗轮26形成为圆筒形状,其在下端打开,如图2和图4A和4B所示,与蜗轮25接 合的齿轮27设置在其上部外周以便在直径方向上突出。蜗轮26由穿过的独立转动轴28 旋转地布置在凸轮布置部分13中,由马达24的向前转动驱动而在锁定致动方向(顺时针 方向)上转动,由马达24的向后转动驱动而在解锁致动方向(逆时针方向)上转动。复位 弹簧29布置在蜗轮26的内部部分,在转动前,蜗轮26被复位弹簧29保持在中性位置。在 这种情况中,通过在锁定致动方向上的转动,超锁定设定位置位于从中性位置经由锁定设 定位置而更靠前。换句话说,通过在解锁致动方向上转动,蜗轮26可从中性位置经由锁定 设定位置转动到超锁定设定位置。另一方面,通过在解锁致动方向上的转动,超锁定释放位 置位于中性位置和锁定释放位置之间。换句话说,通过在解锁致动方向上转动,蜗轮26可 以从中性位置经由超锁定释放位置转动到锁定释放位置。在这种情况中,管理蜗轮26的转 动范围的停止件布置在复位弹簧29的内部部分。在组装状态下,蜗轮26设置有定位于上侧的表面中的凸轮部分30。凸轮部分30 由向上延伸壁构造,并设置有锁定致动部分31,该部分31作为流动曲线从外周部分朝向中 心延伸,并用于将转子37从解锁状态改变到锁定状态,以及解锁致动部分32,该部分32作 为流动曲线从中心朝向外周部分延伸并用于将转子37从锁定状态改变到解锁状态。此外, 蜗轮26设置有超锁定致动部分33,其致动滑动件53从在凸轮部分30的锁定致动部分31 的外周部分中的连接位置到非连接位置(超锁定位置),以便向上突出。此外,蜗轮26的外 周部分设置有超锁定释放致动部分34,其致动滑动件53从非连接位置到连接位置(超锁定 释放位置)以便向上突出。此外,蜗轮26的外周部分设置有锁定位置停止操作部分35 (第 二操作部分),其致动可移动接触点59以便将蜗轮26停止在锁定设定位置,从而位于齿轮 27的下部部分中。此外,蜗轮26设置有超锁定释放位置停止操作部分36 (第一操作部分), 其致动可移动接触点59以便将蜗轮26停止在超锁定释放位置,从而位于封闭的下端。这 些操作部分35和36设置在蜗轮26的外周部分中,以便在圆周方向上和轴向方向上以预定 间距定位。转子37连接到门锁装置的锁杆,其被使用从车辆外侧来的钥匙而进行的操作所 致动,并构造为通过锁杆或蜗轮26的转动而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特别是,如 图2和图5A和5B所示,转子37形成为扇形,并设置有用于转动布置在壳体10的轴支撑部 分15中的轴部分38,并位于它的轴心。锁杆连接部分39设置成在转子37的一侧上突出。 此外,转子37以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停止件40,用于在从解锁位置朝向锁定位置转动时,通 过与壳体10的停止件部分16相接触而停止在锁定位置。此外,转子37设置有位于蜗轮26 的凸轮部分30内的凸轮接受部分41,其向下突出。此外,转子37设置有滑动件安装部分 42,位于凸轮接受部分41旁边并由圆形孔构造,以及设置在该孔的相对位置的凹口部分。
6以圆弧形状围绕滑动件安装部分42延伸的引导槽43设置在滑动件安装部分42和凸轮接 受部分41之间。引导槽43设置成在大致直径方向上绕轴部分38延伸,位于直径方向的外 侧的端部分构成连接位置,位于直径方向的内侧的端部分构成非连接位置。此外,引导槽43 的一个边缘设置有弹性件44,用于保持滑动件53在连接位置或非连接位置。锁钮45构造为连接到用于从车辆的内侧来锁定和解锁的内锁钮(未示出)上。特 别是,锁钮45布置成位于转子37相对于壳体10的上侧,如图2和图6A和6B所示。锁钮 45形成为扇形,并设置有连接轴部分46并位于它的轴心。连接轴部分46的下部部分构造 转子连接部分47,该部分47同轴且可旋转地从外面装配到转子37的轴部分上。此外,连 接轴部分46的上部部分突出到外侧同时穿过盖17,该突出部分构成连接用于连接内锁钮 的连接部件(未示出)的内锁钮连接部分48。此外,锁钮45设置有接合槽49,该槽用于设 定到经由滑动件53与转子37 —体转动的连接状态以及与所述转子37分开的非连接状态。 接合槽49形成在大约L形状形式,具有大致在相对于连接轴部分46的直径方向上延伸的 连接槽部分50,以及大致在围绕连接轴部分46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的非连接槽部分51。其 中,在与转子37的连接状态中,连接槽部分50大致与引导槽43垂直重合。在这种情况中, 非连接槽部分51的形状设定成形成引导面,该引导面引导位于相对于连接轴部分46的直 径方向的外侧的边缘到连接槽部分50。此外,锁钮45设置有弹簧附加部分52,以便位于接 合槽49的连接槽部分50旁边。滑动件53从相对于转子37的下面布置,并构造为通过连接销56切换转子37和 锁钮45到连接状态和非连接状态,该连接销56穿过引导槽43和接合槽49,所述切换是由 蜗轮26的致动部分33和34致动。具体地,滑动件53设置有安装部分54,其可转动地附接 到转子37的滑动件安装部分42,如图2和图7A和7B所示。安装部分54构造为使得一对 在直径方向上向外突出的突出件设置在附接轴的端部部分。滑动件53设置为具有突出的 接触件55,位于安装部分54的反转下部。通过被蜗轮26的超锁定致动部分33致动,接触 件55将滑动件53从连接位置绕连接销56转动到非连接位置。此外,通过被超锁定释放致 动部分34致动,接触件55将滑动件53从非连接位置转动到连接位置。此外,滑动件53 以突出的方式设置有连接销56,连接销56被组装以穿过转子37的引导槽43以及锁钮45 的接合槽49,以便位于接触件55的上部部分中。连接销56位于引导槽43的上部部分中并 在接合槽49的连接槽部分50内,处于其中滑动件53被转动到连接位置的状态下。因此, 在其中锁钮45绕连接轴部分46在锁定和解锁方向上旋转的情况中,连接槽部分50的边缘 与连接销56接触,由此和转子37 —起旋转。另一方面,连接销56位于引导槽43的下部部 分中,并且在接合槽49的非连接槽部分51内,处于其中滑动件53被转动到非连接位置的 状态中。因此,在其中锁钮45绕连接轴部分46在解锁方向上转动的情况中,由于非连接槽 部分51不与连接销56接触,仅仅是锁钮45转动,而不转动转子37。当锁钮45被操作以在超锁定状态解锁时,滑动件53被作为偏置部件的弹簧57激 励朝向连接位置。弹簧57设置有从附接到锁钮45的弹簧附接部分52的卷绕部分突出的 一对突出件58a和58b。一个突出件58a布置在滑动件53的连接销56中,而另一突出件 58b布置在盖17的定位部分18中。因此,该结构做成是经由连接销56激励滑动件53到连 接位置侧。可移动接触点59构造为经由固定接触点19A到19C通过切换激励路径到马达24而驱动和停止马达24。可移动接触点59设置有分别短接(short)固定接触点19A到19C 的接触点部分21A到21C的连接件60A到60C,如图8所示。可移动接触点59被固定到在相对方向上随蜗轮26的转动而转动的开关轴61。开 关轴61设置有转动管部分62,转动管部分62被从外面装配到转子37的轴部分上,如图2 和图9A和9B所示,并设置有在转动管部分62的外周部分中的可移动接触点附接部分63 以便形成大致L形状。转动管部分62的下端形成为装配部分64,其被从外面装配到壳体 10的轴支撑部分15上。装配的部分64的外周部分设置有锁定位置停止操作施加部分65, 随着蜗轮26的锁定位置停止操作部分35沿轴向方向在上部部分的操作而应用,以便在直 径方向上向外突出。此外,装配部分64的外周部分设置有超锁定释放位置停止操作施加部 分66,其随着蜗轮26的超锁定释放位置停止操作部分36在轴向方向上在下部部分的操作 而应用,以便在直径方向上向外突出。此外,转动管部分62设置有接触臂部分67,该臂部 分67在其中可移动接触点59的连接件60a和60b被接触点部分21A和21B短接的状态 下停止,所述停止是通过接触壳体10的停止件部分16实现。如上所述构造的门锁致动器,被固定接触点19A到19C和可移动接触点59构造成 用于向前驱动和向后驱动马达24的电路,如图IOA和IOB所示。此外,通过改变施加到固 定接触点19A到19C的连接端子部分20A到20C的直流的极性,可以操作马达24以便得到 锁定致动、超锁定致动和解锁致动。具体地,可以通过在解锁状态中设定连接端子部分20A 到阴极,以及设定连接端子部分20C到阳极,而致动到锁定状态。此外,通过在锁定状态或 解锁状态下设定连接端子部分20A到阴极、设定连接端子部分20B到阳极以及设定连接端 子部分20C到阳极,还可以致动到超锁定状态。此外,通过在超锁定状态下设定连接端子部 分20A到阳极、设定连接端子部分20B到阴和设定连接端子部分20C到阳极,还可以致动到 锁定状态。此外,通过在锁定状态或超锁定状态下设定连接端子部分20A到阳极、设定连接 端子部分20B到阴极和设定连接端子部分20C到阴极,还可以致动到解锁状态。下面详细给出对每个致动器的描述。首先,在解锁状态,蜗轮26由复位弹簧29定位在中性位置,可移动接触点59短接 固定接触点19A和19C的接触点部分21A和21C,固定接触点19B到达绝缘状态,如图1所 示。在这一状态中,如果阴极电流被施加到连接端子部分20A、阴极电流被施加到连接端子 部分20B和而阳极电流被施加到连接端子部分20C,用于致动该锁,则马达24通过固定接触 点19A和19C以及可移动接触点59通电,如图IlA所示。因此,马达24被驱动以便向前转 动,蜗轮26被转动到锁定致动方向,而锁定位置停止操作部分35与开关轴61的锁定位置 停止操作施加部分65的接触,如图IlB所示。此后,如果蜗轮26转动到锁定设定位置,锁定位置停止操作部分35压迫锁定位置 停止操作施加部分65,由此开关轴61在关于蜗轮26的相对方向(逆时针方向)上转动, 如图12B所示。因此,可移动接触点59—起转动,在固定接触点19A和19C之间形成切断 状态,在固定接触点19A和19B之间形成短接状态。然而,由于连接端子部分20A和20B的 每一个被施加了阴极电流,马达24的驱动停止,如图12A所示。在这种情况中,在其中可移 动接触点59远离固定接触点19C的接触点部分21C并且与固定接触点19B的接触点部分 21B短接的状态中,马达24的通电被取消,然而,由于马达24和蜗轮26由于惯性原因而继 续轻微地致动,开关轴61转动到其中可移动接触点59与固定接触点19B的接触点部分21B短接的位置。此外,当从解锁状态切换到锁定状态时,蜗轮26的转动角度约为100度。另一方面,如果蜗轮26从图13A中示出的解锁状态转动到锁定致动方向,转子37 的凸轮接受部分41被凸轮部分30的锁定致动部分31压向锁定位置。此外,如果蜗轮26 转动到锁定设定位置,转子37转动到锁定位置,如图13B所示。此外,在这种状态中,由于 滑动件53位于连接位置,锁钮45与转子37 —起被转动到锁定位置。在这种状态中,由于 如上所述马达24的驱动被停止,蜗轮26被复位弹簧29的偏置力转动到中性位置,如图13C 所示。在这种锁定状态(该锁定状态是从解锁状态变成的)中,可移动接触点59短接固 定接触点19A和19B的接触点部分21A和21B,而固定接触点19C处于绝缘状态,如上面提 到的那样。在这种状态中,如果向连接端子部分20A施加阴极电流,向连接端子部分20B施 加阳极电流,并向连接端子部分20C施加阳极电流用于实现超锁定致动,马达24通过固定 接触点19A和19B以及可移动接触点59通电,如图14A所示。因此,马达24被驱动以便向 前转动,而蜗轮26在锁定致动方向上转动。在这种情况中,在其中在解锁状态下形成与上 面相同的施加状态用于实现超锁定致动的情形中,阴极电流被施加到连接端子部分20A而 阳极电流被施加到连接端子20B,且阳极电流被施加到连接端子20C,与前面提到的在解锁 状态下的锁定致动的情形相同。因此,从图14B所示的其中可移动接触点59短接固定接 触点19A和19C的状态,随后形成的状态是,其中可移动接触点59短接固定接触点19A和 19B,如图14A所示。因此,在其中形成同样的施加状态用于实现在解锁状态下的超锁定致 动的情形中,不同之处仅在于经由图13A和13B中的状态执行下述动作。具体地,如果用于形成超锁定致动的应用是关于固定接触点19A和19C来执行,蜗 轮26在图13B所示的锁定设定位置上方转动,如图15A所示。因此,蜗轮26的超锁定致动 部分33与滑动件53的接触件55接触。此后,如果蜗轮26转动到超锁定设定位置,超锁定 致动部分33压迫接触件55,由此滑动件53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动,如图15B所示。结果,滑 动件53的连接销56在转子37的引导槽43内以及锁钮45的接合槽49内移动,与弹性件 44的弹性力相抵,并位于锁钮45的非连接槽部分51内。在这种情况中,滑动件53的转动 状态被弹性件44的弹力维持。此外,在蜗轮26中,由于转动被壳体10调节,在锁定致动方 向上的转动被停止。以中性位置为起点,蜗轮26的转动角度是大约170度。此外,通过用 计时器在通电开始后预定时间(0.4秒)后关闭马达24,马达24停止。因此,蜗轮26被复 位弹簧29的偏置力转动到中性位置,如图15C所示。在该超锁定状态中,例如在从门和玻璃之间插入线或类似物并解锁车内的内锁钮 的情形中,由于在转子37和锁钮45之间的连接被释放,如图16所示,只有锁钮45转动,而 不可能转动转子37。结果,不可能操作门锁装置的锁杆。因此,不能进行未被授权的解锁。在该超锁定状态中,可移动接触点59短接固定接触点19A和19B的接触点部分 21A和21B,而固定接触点19C到达绝缘状态,如上面提到的那样。在这种状态中,如果阳极 电流被施加到连接端子部分20A、阴极电流被施加到连接端子部分20B和而阳极电流被施 加到连接端子部分20C,用于实现超锁定释放致动,则马达24通过固定接触点19A和19B以 及可移动接触点59被通电,如图17A所示。因此,马达24被驱动以便被向后旋转,而蜗轮 26在解锁致动方向上转动,而超锁定释放位置停止操作部分36与开关轴61的超锁定释放 位置停止操作施加部分66接触,如图17B所示。
此后,如果蜗轮26转动到超锁定释放位置,超锁定释放位置停止操作部分36压迫 超锁定释放位置停止操作施加部分66,由此开关轴61在关于蜗轮26的相对方向(逆时针 方向)转动,如图18B所示。因此,可移动接触点59—起转动,在固定接触点19A和19B之 间形成隔离状态,而在固定接触点19A和19C之间形成短接状态。然而,由于连接端子部分 20A和20C被施加了阳极电流,马达24的驱动被停止,如图18A所示。在这种情况中,在直 到可移动接触点59远离固定接触点19B的接触点部分21B并与固定接触点19C的接触点部 分21C短接的情形中,马达24的通电被释放,然而,马达24和蜗轮26由于惯性而继续轻微 地致动。因此,开关轴61转动,直到可移动接触点59与固定接触点19C的接触点部分21C 接触。此外,在从超锁定状态切换到锁定状态时,蜗轮26的转动角度大约是27度。另一方面,如果蜗轮26在解锁致动方向上从图15C所示的超锁定状态转动,蜗轮 26的超锁定释放致动部分34与滑动件53的接触件55接触,如图19A所示。此后,如果蜗 轮26转动到超锁定释放位置,超锁定释放致动部分34压迫接触件55,由此滑动件53在逆 时针方向上转动,如图19B所示。结果,滑动件53的连接销56克服弹性件44的弹性力而 移动到转子37的引导槽43和锁钮45的接合槽49内,并位于锁钮45的连接槽部分50内。 此外,滑动件53的转动状态由弹性件44的弹性力维持。在这种状态中,由于如上所述马达 24的驱动被停止,蜗轮26由复位弹簧29的偏置力转动到中性位置。可移动接触点59经由开关轴61的动作状态在其中锁定状态从超锁定状态形成和 锁定状态从解锁状态形成这两种情况中是不同的,然而,转子37、锁钮45和滑动件53的动 作状态是同样的。在该超锁定释放状态中,可移动接触点59短接固定接触点19A和19C的接触点部 分21A和21C,而固定接触点19B到达绝缘状态,如上面提到的那样。在这种状态中,如果阳 极电流被施加到连接端子部分20A、阴极电流被施加到连接端子部分20B和阴极电流被施 加到连接端子部分20C,用于实现解锁致动,则马达24通过固定接触点19A和19C以及可移 动接触点59通电,如图20A所示。因此,马达24被驱动以便向后转动,而蜗轮26在解锁致 动方向上转动。在其中设定了相同的应用状态以在超锁定状态中实现解锁致动的情形,阳 极电流被施加到连接端子部分20A和而阴极电流被施加到连接端子部分20B,方式与上面 提到的其中在超锁定状态中实现超锁定释放致动的情形相同。因此,从其中图20B所示可 移动接触点59短接固定接触点19A和19B的状态,随后形成的状态是可用接触点59短接 固定接触点19A和19C,如图20A所示。因此,在其中形成相同应用状态以在超锁定状态中 实现解锁致动的情形,不同之处仅在于经由图19A和19B中的状态执行下述动作。具体地,如果用于形成解锁致动的应用是关于固定接触点19A和19C来进行,蜗轮 26在图19B中示出的超锁定释放位置的上方转动,如图21A所示。因此,转子37的凸轮接 受部分41被蜗轮26的凸轮部分30的解锁致动部分32压向解锁位置。此外,如果蜗轮26 转动到锁定释放位置,转子37转动到解锁位置,如图21B所示。此外,在这种状态中,由于 滑动件53位于连接位置,锁钮45与转子37 —起转动到解锁位置。在这种情况中,通过转 动被壳体10调节,蜗轮26停止它的在解锁致动方向上的转动。以中性位置为起点,蜗轮26 的转动角度大约是170度。此外,通过用计时器在通电开始预定时间后(0.4秒),马达24 被关掉而停止。因此,蜗轮26被复位弹簧29的偏置力转动到中性位置。如上面提到的那样,通过致动蜗轮26以便在超锁定状态中解锁,根据本实施例的门锁致动器能够经由超锁定释放位置(锁定状态)移动到锁定释放位置(解锁释放位置)。 换句话说,可以直接致动门锁致动器从超锁定状态到解锁状态。此外,可以由设置在蜗轮26 中的超锁定释放位置停止操作部分36致动在中游超锁定释放位置(锁定状态)中的可移 动接触点59,由此切换马达24的通电路径。此外,其后可以基于施加到被可移动接触点59 切换的马达24的通电路径的电流的极性来选择是否解锁状态是由连续致动马达24以便 转动蜗轮26到锁定释放位置而形成,或者锁定状态(超锁定释放位置)是由停止马达24的 致动而直接形成。换句话说,通过适当地设定施加到构成马达24的通电路径的多个固定接 触点19A到19C每一个上的电流的极性,可以容易地选择是改变门锁致动器从超锁定状态 到解锁状态,或者从超锁定状态到锁定状态。因此,通过设定对每个门的电控制信号,可以 直接改变预定门从超锁定状态到解锁状态,并改变其他门从超锁定状态到锁定状态。因此, 可以实现对应防盗窃目的等的潜入的对策。此外,如果对每个门的控制信号设定成在安装 到车辆上以后可以更改,可以依照使用者的偏好而自由地选择每个门的锁定状态的变换。
此外,由于蜗轮26还设置有锁定位置停止操作部分35,该部分35致动可移动接触 点59以使蜗轮26停止在锁定设定位置,可以构造门锁致动器为能在不用增加部件数量的 情况下选择性地从超锁定状态致动到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和不昂贵地从解锁状态致动到 锁定状态或超锁定状态。此外,由于操作部分35和36在轴向方向上以预定间距设置,可以 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应该注意到,根据本发明的门锁致动器不限于依照上面提到的实施例中的结构, 而是可以有各种变型。
权利要求
一种门锁致动器,包括马达,所述马达能够驱动以向前转动和驱动以向后转动,凸轮部件,通过驱动所述马达,所述凸轮部件能够操作以在锁定致动方向和解锁致动方向上转动,并且所述凸轮部件设置有切换致动部分;转子,所述转子连接到门锁装置的锁杆,并通过所述锁杆和所述凸轮部件的转动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锁钮,所述锁钮连接到设置在车辆内部中的内锁钮;滑动件,所述滑动件能够操作以被所述凸轮部件的致动部分致动,并且切换所述转子和所述锁钮到连接状态和非连接状态;及可移动接触点,所述可移动接触点切换所述马达的通电路径,其中,通过在锁定致动方向上转动,所述凸轮部件能够经由致动所述转子从所述解锁位置到所述锁定位置的锁定设定位置转动到超锁定设定位置,在所述超锁定设定位置所述致动部分致动所述滑动件从所述连接状态到所述非连接状态,并且通过解锁致动方向上转动,所述凸轮部件能够经由超锁定释放位置转动到致动所述转子从所述锁定位置到所述解锁位置的锁定释放位置,在所述超锁定释放位置所述致动部分致动所述滑动件从所述非连接状态到所述连接状态,及其中,所述凸轮部件设置有第一操作部分,所述第一操作部分致动所述可移动接触点并切换所述马达的通电路径以便将所述凸轮部件停止到所述超锁定释放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部件还设置有第二操作 部分,所述第二操作部分致动所述可移动接触点以便切换所述马达的通电路径,由此使所 述凸轮部件停止在所述锁定设定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部件的所述第一操作部 分和所述第二操作部分在沿所述凸轮部件的轴向方向上以预定间距设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门锁致动器,能够从超锁定状态切换到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并能够用简单的控制来选择这些状态。通过转动到锁定转动方向,凸轮部件(蜗轮)能转动转子经由致动转子从解锁位置到锁定位置的锁定设定位置到超锁定设定位置,在该超锁定设定位置致动部分致动滑动件从连接状态到非连接状态,并且通过在解锁致动方向上转动,能够经由超锁定释放位置转动到致动转子从锁定位置到解锁位置的锁定释放位置,在所述超锁定释放位置致动部分致动滑动件从非连接状态到连接状态。凸轮部件设置有第一操作部分,其致动可移动接触点并使凸轮部件停止在该超锁定释放位置。
文档编号E05B65/20GK101906908SQ20101019466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3日
发明者山形干雄 申请人:株式会社有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