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锁丝母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649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锁丝母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锁丝母头结构,特别是一种汽车后行李箱电动锁丝母头 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汽车,汽车逐 渐发展成为一种主要的交通工具,但随之而来的,车辆在驾驶和使用的过程中,各个部件的 多种技术问题开始显现出来。如汽车的后行李箱门体要频繁的进行开关,使后行李箱的锁合机构需要多次的开 启和关闭,所以锁合机构的质量及耐用程度将直接关系到后行李箱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 命,现有的后行李箱电动锁结构中,电动锁部分的丝母为平头丝母,电动锁通电致动平头丝 母,由平头丝母的伸缩来推顶机械锁部分的摆杆,机械锁部分摆杆所作的运动为弧线运动。请结合参考图1、图2和图3,其中为图1为现有技术平头丝母示意图,图2为现有 技术平头丝母顶推摆杆初始状态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平头丝母顶推摆杆最终状态示意 图,如图所示,电动锁1通电,平头丝母2伸出,顶推机械锁摆杆3,使机械锁摆杆3以机械锁 的某固定点为轴心进行弧线摆动,一般情况下,当机械锁摆杆3处于水平位置时,机械锁为 开启状态,此时后行李箱的门体可以开启,当机械锁摆杆3被顶起处于倾斜位置时,机械锁 为闭锁状态,此时后行李箱的门体关闭,当然,通过不同的结构设计,也可以当机械锁摆杆 处于水平位置时,机械锁关闭,而当机械锁摆杆处于倾斜位置时,机械锁开启。在机械锁摆杆3被顶推的过程中,平头丝母2顶面一侧的楞边与机械锁摆杆3的 底面相接触,机械锁摆杆3作用于平头丝母2的应力将较大,平头丝母2下方与电动锁1相 连接的部分为直径较小、强度较弱的颈部4,机械锁摆杆3施加于平头丝母2的压力将传递 作用于颈部4,对颈部4有一侧向的应力,长时间反复顶推后,颈部4很容易折断,从而使整 个锁合机构失去效用,造成了锁合机构使用寿命短。另外,由于平头丝母2与机械锁摆杆3 之间为楞边与平面的接触形式,当机械锁摆杆3被顶推至倾斜最高位置时,很容易与平头 丝母2发生相互卡置的现象,使锁合机构出现故障。有鉴于上述情况,本设计人借其多年相关领域的技术经验以及丰富的相关专业知 识,不断的研发改进,并经大量的实践验证,提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锁丝母头结构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锁丝母头结构,可避免卡置现象发生,提高 产品性能,延长电动锁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电动锁丝母头长时间运动受冲击也不会造成 电动锁损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锁丝母头结构,设于机械锁摆杆 下方,该电动锁丝母头结构包括能伸缩升降的电动锁推杆,连设于电动锁,所述电动锁推杆位于所述机械锁摆杆下方;圆头丝母,其顶面为顶推所述机械锁摆杆底面的球面,所述圆 头丝母底面固设于所述电动锁推杆顶面。上述的电动锁丝母头结构,其中,所述圆头丝母呈半球状。上述的电动锁丝母头结构,其中,所述电动锁推杆竖直设置。上述的电动锁丝母头结构,其中,所述电动锁还包括一套筒,所述电动锁推杆能滑 动伸缩的设于所述套筒内部。上述的电动锁丝母头结构,其中,所述圆头丝母的最大横截面直径小于所述套筒 的内径。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锁丝母头结构具有以下的优点及特点1、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锁丝母头结构采用圆头丝母代替现有的平头丝母,在顶推的 过程中,原头丝母的球面与机械锁摆杆底面接触,可提高稳定度并减小相互作用的应力。2、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锁丝母头结构的圆头丝母下端直接与电动锁相连,连接面积 大、强度高,基本不会出现折断现象,相比较现有技术中的颈部,其能够避免丝母出现损坏, 延长了锁合机构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质量。3、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锁丝母头结构为球面推顶机械锁摆杆,所以无论机械锁摆杆 被推顶至最高位置,还是在其他位置,圆头丝母与机械锁摆杆之间都不会发生卡置现象,避 免了故障发生。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图1为现有技术平头丝母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平头丝母顶推摆杆初始状态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平头丝母顶推摆杆最终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动锁丝母头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动锁丝母头结构圆头丝母顶推机械锁摆杆初始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动锁丝母头结构圆头丝母顶推机械锁摆杆最终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2平头丝母3机械锁摆杆4 颈部100电动锁丝母头10电动锁推杆20圆头丝母A电动锁推杆运动方向B机械锁摆杆旋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请参考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动锁丝母头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 动锁丝母头结构100主要包括电动锁推杆10和圆头丝母20,电动锁推杆10与电动锁1相 连接,位于机械锁摆杆3下方,优选为竖直设置,电动锁通电后电动锁推杆10能够做伸缩升 降运动,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电动锁还包括一套筒,电动锁推杆10配合的设置于套筒内 部,通电后电动锁推杆10能够在套筒内伸缩滑动,能伸出于套筒外部和收缩于套筒内部;圆头丝母20顶面为球面,优选的呈半球状,其设于电动锁推杆10顶端,圆头丝母 20的球面一端朝正上方设置,圆头丝母20的底面固设于电动锁推杆10顶面,当电动锁推杆 10作伸缩升降运动时,将带动其顶端的圆头丝母20 —同运动升降。在电动锁包括套筒的实施方式中,圆头丝母20的最大横截面直径尺寸可小于套 筒的内径,以便在电动锁推杆10收缩时,圆头丝母20能够随其缩入至套筒内部。请参考图5及图6,其中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动锁丝母头结构圆头丝母顶推机械锁 摆杆初始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动锁丝母头结构圆头丝母顶推机械锁摆杆最终 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初始状态时,机械锁摆杆3位于电动锁上方,呈水平状态,电动锁 通电,电动锁推杆10运动上升(如图所示的电动锁推杆运动方向A),其顶端的圆头丝母20 的球面将接触机械锁摆杆3的底面并顶推机械锁摆杆3作弧线形式的旋转运动(如图所示 的机械锁摆杆旋转方向B),机械锁摆杆3与圆头丝母20之间的接触为平面与球面的接触, 稳定程度高,并且,由于圆头丝母20底部的平面固设于电动锁推杆10顶面,相比现有的平 头丝母颈部,其连接面积大,强度高,所以由机械锁摆杆3传递而来的应力不会破坏圆头丝 母20与电动推杆10之间的连接结构,保证了锁合结构的质量。另外,当电动锁推杆10顶 推至最高位置时,也就是,机械锁摆杆3旋转于倾斜度最高的位置时,由于机械锁摆杆3与 圆头丝母20之间为平面与球面的接触,所以二者之间不会发生相互卡置的现象,避免了整 个机构发生故障。机械锁摆杆3被顶推至最高位置,通过一系列的连动结构使锁合机构开 启或者关闭,从而实现后行李箱的开启或关闭,锁合机构本身的连动关系在现有技术中已 比较常见,在此便不再赘述。再次通电驱动电动锁推杆10,使其收缩下降,圆头丝母20被带动下降,机械锁摆 杆3逐渐回复初始位置,使整个锁合机构由开启变转换为关闭或者由关闭转换为开启,整 个的运动过程都是由圆头丝母20的球面与机械锁摆杆3的底面接触,运行稳定度高,且不 会发生现有技术中的损坏和故障等问题。当电动锁为包括套筒的实施方式,电动锁推杆10通电做升降运动伸出或者缩回 套筒,其他运动过程以及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均一致,在此便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 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电动锁丝母头结构,设于机械锁摆杆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锁丝母头结构包括能伸缩升降的电动锁推杆,连设于电动锁,所述电动锁推杆位于所述机械锁摆杆下方;圆头丝母,其顶面为顶推所述机械锁摆杆底面的球面,所述圆头丝母底面固设于所述电动锁推杆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锁丝母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头丝母呈半球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锁丝母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锁推杆竖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锁丝母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锁还包括一套 筒,所述电动锁推杆能滑动伸缩的设于所述套筒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锁丝母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头丝母的最大横截 面直径小于所述套筒的内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锁丝母头结构,设于机械锁摆杆下方,其包括有能伸缩升降的电动锁推杆,连设于电动锁,电动锁推杆位于所述机械锁摆杆下方;圆头丝母,其顶面为顶推所述机械锁摆杆底面的球面,圆头丝母底面固设于电动锁推杆顶面,借助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锁丝母头结构可避免卡置现象发生,提高产品性能,延长电动锁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并且电动锁丝母头长时间运动受冲击也不会造成电动锁损坏。
文档编号E05B65/19GK201671435SQ201020185998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9日
发明者张泽修 申请人:盈佳科技(长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