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锁及其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及其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锁一般在两面都设置锁芯,内外都需要用钥匙开启,这样如果被反锁在室 内的人没有钥匙便无法开门,这在发生诸如火灾之类的危险情况下便很容易发生找不到钥 匙而无法开门的危险。同时,如果两面都设置锁芯,那么两个锁芯会共用弹子资源,这样在批量生产的前 提下,就势必增加锁的互开率,一般情况下,如果两面设置锁芯,互开率会高达1%。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锁,实现结构合理,互开率低,安全性高的 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锁的报警装置,能够在锁被非法打开,或者 门被撬开的情况下实现声音报警。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种锁,包括锁盒、锁头、锁栓和传动装置,所述的锁头安装在锁盒上,所述的传动 装置与所述的锁头和锁栓传动连接,所述的锁头进一步包括第一锁头和第二锁头,该第一 锁头包括一旋钮和设于该旋钮上的反锁按钮,该第二锁头内安装有锁芯,所述的传动装置 进一步包括第一棘轮,该第一棘轮轴接到所述的旋钮上,该第一棘轮驱动所述锁栓运动,传 动装置还包括第二棘轮,该第二棘轮轴接到所述的第二锁头,所述的第一棘轮在所述反锁 按钮的控制下可轴向位移,所述的第一棘轮和第二棘轮的配合关系受控于所述的反锁按 钮。由于第一锁头采用了旋钮结构,因此在室内只需要旋转旋钮就可以通过第一齿轮 开启锁栓,同时可以通过反锁按钮将第一棘轮轴向位移,使第一棘轮脱离和第二棘轮的啮 合关系,因此,在门外通过第一锁头便无法开门,在室内发生危险的情况下可以及时逃生, 具有结构合理,安全性高的有益效果。上述的传动装置设于锁盒内,该锁盒的一侧内壁上设有一楔形凸块,该凸块设于 所述第一棘轮的最大半径和最小半径之间,该凸块与该第一棘轮的轴向距离小于所述第一 棘轮的轴向行程,该第一棘轮和该凸块旋转配合,该凸块推顶该第一棘轮产生轴向位移,进 而与所述的第二棘轮产生啮合关系。设置楔形凸块的目的是当反锁按钮按下的情况下旋转旋钮,楔形凸块能将第一棘 轮顶回原位,从新获得和第二棘轮的啮合关系。上述的锁栓包括第一伸缩板和第二伸缩板,所述的传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的第一 棘轮和所述的第二棘轮联动的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该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分别驱动该第 一伸缩板和第二伸缩板朝相反的方向运动。[001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报警装置,包括上述的锁,还包括第一微动开关和蜂鸣器,所述的蜂鸣器受控 于所述的第一微动开关,所述的微动开关设于锁芯处,且被钥匙的插入开启,所述的蜂鸣器 被设定为该微动开关开启后间隔一定时间工作。微动开关能够被钥匙或其他开锁装置的插入而开启,微动开关控制蜂鸣器发出报 警音,实现防盗的目的。上述的蜂鸣器被设定为微动开关开启后三秒工作。正常开锁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三秒,因此,当钥匙插入超过三秒门还没被开启,蜂 鸣器便会发出报警音。上述的报警装置还包括一防撬机构,该防撬机构包括一顶杆及该顶杆的复位弹 簧,还包括受控于该顶杆的第二微动开关,该顶杆设于门的边缘位置,当门处于关闭状态 时,该顶杆触发该第二微动开关。上述的锁盒内设有第三微动开关,该第三微动开关受控于所述的锁栓。设置第三微动开关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和第二微动开关的联动,其原理是当锁被 正常开启,第三微动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即使第二微动开关被打开也不报警;而当锁处于锁 止状态,第三微动开关开启,此时如果第二微动开关被打开,即可判定为是撬门行为,蜂鸣 器报警。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案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 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本实施例包括锁盒1、锁头、锁栓和传动装置,锁头安装在锁盒1上,传动装置与锁 头和锁栓传动连接,锁头进一步包括第一锁头2-1和第二锁头2-2,该第一锁头2-1包括一 旋钮2-1-1和设于该旋钮2-1-1上的反锁按钮2-1-2,该第二锁头2-2内安装有锁芯2_2_1, 传动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棘轮3-1,该第一棘轮3-1轴接到旋钮2-1-1上,该第一棘轮3-1 驱动锁栓运动,传动装置还包括第二棘轮3-2,该第二棘轮3-2轴接到第二锁头2-2,第一棘 轮3-1在反锁按钮2-1-2的控制下可轴向位移,第一棘轮3-1和第二棘轮3-2的配合关系 受控于反锁按钮2-1-2,即当反锁按钮2-1-2处于自然状态的时候,第一棘轮3-1和第二棘 轮3-2啮合,当反锁按钮2-1-2按下时,第一棘轮3-1和第二棘轮3-2无啮合关系。由于第一锁头2-1采用了旋钮结构,因此在室内只需要旋转旋钮2-1-1就可以通 过第一齿轮3-1开启锁栓,同时可以通过反锁按钮2-1-2将第一棘轮3-1轴向位移,使第一 棘轮3-1脱离和第二棘轮3-2的啮合关系,因此,在门外通过第一锁头2-1便无法开门,在 室内发生危险的情况下可以及时逃生,具有结构合理,安全性高的有益效果。[0027]本实施例的传动装置设于锁盒1内,该锁盒1的一侧内壁上设有一楔形凸块(图中 未示出),该凸块设于第一棘轮3-1的最大半径和最小半径之间,该凸块与该第一棘轮3-1 的轴向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棘轮3-1的轴向行程,该第一棘轮3-1和该凸块旋转配合,该凸块 推顶该第一棘轮3-1产生轴向位移,进而与所述的第二棘轮3-2产生啮合关系。设置楔形凸块的目的是当反锁按钮2-1-2按下的情况下旋转旋钮2-1-1,楔形凸 块能将第一棘轮3-1顶回原位,从新获得和第二棘轮3-2的啮合关系。本实施例的锁栓包括第一伸缩板4-1和第二伸缩板4-2,传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 的第一棘轮2-1和第二棘轮2-2联动的第一拨叉9-1和第二拨叉9-2,该第一拨叉9_1和第 二拨叉9-2分别驱动该第一伸缩板4-1和第二伸缩板4-2朝相反的方向运动。本实施例的报警装置包括上述的锁,还包括第一微动开关5-1和蜂鸣器6,蜂鸣器 6受控于第一微动开关5-1,第一微动开关5-1设于锁芯2-2-1处,且被钥匙的插入开启,蜂 鸣器6被设定为该第一微动开关5-1开启后间隔一定时间工作。第一微动开关5-1能够被钥匙或其他开锁装置的插入而开启,第一微动开关5-1 控制蜂鸣器6发出报警音,实现防盗的目的。本实施例的蜂鸣器6被设定为微动开关开启后三秒工作。正常开锁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三秒,因此,当钥匙插入超过三秒门还没被开启,蜂 鸣器6便会发出报警音。本实施例的报警装置还包括一防撬机构,该防撬机构包括一顶杆7及该顶杆7的 复位弹簧8,还包括受控于该顶杆7的第二微动开关5-2,该顶杆7设于门的边缘位置,当门 处于关闭状态时,该顶杆7触发该第二微动开关5-2。本实施例的锁盒1内设有第三微动开关5-3,该第三微动开关5-3受控于锁栓。设置第三微动开关5-3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和第二微动开关5-2的联动,其原理是 当锁被正常开启,第三微动开关5-3处于关闭状态,即使第二微动开关5-2被打开也不报 警;而当锁处于锁止状态,第三微动开关5-3开启,此时如果第二微动开关5-2被打开,即可 判定为是撬门行为,蜂鸣器报警。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为一较佳实施方式,但实施方式并不仅仅受上 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方案创新点所作的改变、替代、组合或简化,都应视 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锁,包括锁盒、锁头、锁栓和传动装置,所述的锁头安装在锁盒上,所述的传动装 置与所述的锁头和锁栓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头进一步包括第一锁头和第二锁 头,该第一锁头包括一旋钮和设于该旋钮上的反锁按钮,该第二锁头内安装有锁芯,所述的 传动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棘轮,该第一棘轮轴接到所述的旋钮上,该第一棘轮驱动所述锁 栓运动,传动装置还包括第二棘轮,该第二棘轮轴接到所述的第二锁头,所述的第一棘轮在 所述反锁按钮的控制下可轴向位移,所述的第一棘轮和第二棘轮的配合关系受控于所述的 反锁按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装置设于锁盒内,该锁盒 的一侧内壁上设有一楔形凸块,该凸块设于所述第一棘轮的最大半径和最小半径之间,该 凸块与该第一棘轮的轴向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棘轮的轴向行程,该第一棘轮和该凸块旋转配 合,该凸块推顶该第一棘轮产生轴向位移,进而与所述的第二棘轮产生啮合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栓包括第一伸缩板和第 二伸缩板,所述的传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的第一棘轮和所述的第二棘轮联动的第一拨叉和 第二拨叉,该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分别驱动该第一伸缩板和第二伸缩板朝相反的方向运 动。
4.一种报警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微动开关和 蜂鸣器,所述的蜂鸣器受控于所述的第一微动开关,所述的微动开关设于锁芯处,且被钥匙 的插入开启,所述的蜂鸣器被设定为该微动开关开启后间隔一定时间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蜂鸣器被设定为微动开 关开启后3秒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盗装置还包括一防撬 机构,该防撬机构包括一顶杆及该顶杆的复位弹簧,还包括受控于该顶杆的第二微动开关, 该顶杆设于门的边缘位置,当门处于关闭状态时,该顶杆触发该第二微动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盒内设有第 三微动开关,该第三微动开关受控于所述的锁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锁,包括锁盒、锁头、锁栓和传动装置,锁头安装在锁盒上,传动装置与锁头和锁栓传动连接,锁头进一步包括旋钮开启的第一锁头和钥匙开启的第二锁头及其传动机构,还公开了一种报警装置,通过在上述锁的基础上增设微动开关和蜂鸣器实现,本实用新型具有互开率低,安全性高,防盗效果好的优点。
文档编号E05B17/20GK201786089SQ20102023131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1日
发明者王建欣 申请人:王建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