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的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7280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门锁的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的驱动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门锁的可滑移元件的改良, 其被安装在圆柱型锁体的牵缩机构中,从而接受一驱动管的动作。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常见圆柱型锁结构,其最主要的设计,在于两侧把手、两侧套盘组及内 部传动构件的设计,其中在传动构件方面,其主要是通过内、外驱动管、转轴、牵缩机构与锁 闩配合,在配合锁心及按钮杆达到整个锁具开、闭的动作,该圆柱型锁的传动构件,是在一 容室内设置一牵缩机构,该牵缩机构具有一可接受内驱动管及外转轴的拨动部拨动的可滑 移元件,使可滑移元件所连接的锁闩可被操作而动作。当位于内驱动管内的按钮杆呈闭锁 状态,或是位于外驱动管的锁心呈闭锁状态时,使按钮杆控制牵缩机构撤收锁闩机构的移 动,而呈锁掣状态,若呈开锁状态时,按钮杆不控制牵缩机构撤收锁闩机构的移动,因此当 旋转外驱动管、内驱动管或转轴时,即通过拨动部带动可滑移元件在容室内移动,并同时带 动锁闩的锁闩头往容室方向作动,而得以呈开启状态,然而此一连串的动作,内驱动管、转 轴与可滑移元件因长时期的接触摩擦,使可滑移元件的局部容易产生磨损,进而影响可滑 移元件滑动的顺畅性,也亦使内驱动管、转轴与可滑移元件造成卡住破坏。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乃在该可滑移元件上做结构的创新;使可滑移元件的局部 强度更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强度佳及制造成本低廉的门锁的驱动 结构。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门锁的驱动结构,其中,包括一安装在一锁体内的可滑移元件,该可滑移元 件具有至少一支承部和至少一板状元件,该板状元件具有至少一受推面,该板状元件安装 在该可滑移元件上,该板状元件受推面的相对面邻靠于该可滑移元件的支承部。进一步,该可滑移元件具有至少一啮合部;该板状元件具有一啮合部,该板状元件 的啮合部与该可滑移元件的啮合部相啮合。进一步,该可滑移元件的啮合部为一槽;该板状元件的啮合部为一突起。进一步,该门锁的驱动结构还包括一第一驱动管,该第一驱动管具有至少一拨动 部;该板状元件的受推面可接受该第一驱动管的拨动部的拨动。进一步,该可滑移元件与该板状元件为不同金属材质。进一步,该门锁的驱动结构还包括一第二驱动管,该第二驱动管内容置有一转轴, 该转轴具有至少一拨动部;该板状元件的受推面可接受该转轴的拨动部的拨动。进一步,该可滑移元件一端具有一带动部,该带动部可连接一锁闩内部所具有的 驱动元件。[0013]进一步,该可滑移元件安装在一壳体上,该可滑移元件具有一供至少一弹性元件 部分容置的容置部,该弹性元件可偏压该可滑移元件。进一步,该支承部为一平面;该受推面为一平面。进一步,该可滑移元件具有两对隔开设置的支承部以及两隔开设置的该板状元 件,该每一板状元件具有一对隔开设置的该受推面,该两板状元件的每一受推面的相对面 分别邻靠于该可滑移元件的每一支承部。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门锁的驱动结构,由于其包括具有支承 部和板状元件的可滑移元件,该板状元件又具有受推面,并该受推面的相对面邻靠于该可 滑移元件的支承部,故在锁重复进行开启和锁合的情况下,亦不会使受推面受到磨损,从而 使得该可滑移元件不容易损坏,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的驱动结构具有强度较高、 结构简单以及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示锁体的立体组合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示锁体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示驱动结构的局部立体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示锁体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示可滑移元件与板状元件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示可滑移元件与板状元件的立体组合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示可滑移元件的平面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示图7中I-I剖面线的剖面图。图中[0026]1锁体2驱动结构[0027]21第一传动结构211第一驱动管[0028]212拨动部22第二传动结构[0029]221第二驱动管2211中心孔[0030]223拨动部23壳体[0031]24牵缩机构25可滑移元件[0032]251啮合部252支承部[0033]253带动部254容置部[0034]26板状元件261啮合部[0035]262受推面27弹性元件[0036]28定位元件3第一套盘组[0037]4第二套盘组5第一把手组[0038]6第二把手组7锁闩[0039]71锁闩头
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图2与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的驱动结构,为搭配于各种不同 的圆柱型锁体,其可应用安装在锁体1的驱动结构2中,由于圆柱型锁锁体非本实用新型的 构造特征部分,故不再赘述,仅简单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部分在于第一驱动管211、 转轴222与可滑移元件25连接部分,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一驱动结构2可装设在门板 (图中未示出)上,连接安装在门板上的锁闩7,该驱动结构2两端分别穿设一第一套盘组 3与一第二套盘组4,并分别连接一第一把手组5 (或握把)与一第二把手组6 (或握把);所述驱动结构2,包括一壳体23、一第一传动结构21、一第二传动结构22与一牵 缩机构24。如图4至图8所示,该牵缩机构24,包括一可滑移元件25,该可滑移元件25前端 具有一带动部253,该带动部253可与该锁闩7内部的驱动元件(图中未示出)相啮合以拉 动锁闩7的锁闩头71,而该可滑移元件25的后端具有一容置部254,该容置部254可容置 一定位元件28与至少一弹性元件27,该可滑移元件25可接受该每一弹性元件27的偏压, 该带动部253与该容置部254之间具有两隔开设置的啮合部251与两对隔开设置的支承部 252,该啮合部251为一槽。两隔开设置的板状元件26,该每一板状元件26中央具有一啮合部261与一对隔开 设置的受推面262,该啮合部261为一突起,该板状元件26可安装在该可滑移元件25上,使 该每一板状元件26的啮合部261与该可滑移元件25的每一啮合部251相啮合,该两板状 元件26的每一受推面262的相对面分别邻靠于该可滑移元件25的每一支承部252上。如图3与图4所示,所述第一传动结构21具有一第一驱动管211,该第一驱动管 211为一管状元件,一端具有拨动部212,该拨动部212可邻靠并驱动该可滑移元件25的板 状元件26的受推面262,使该第一驱动管211可推动该可滑移元件25,进而拉动该锁闩7 的锁闩头71做撤收。如图3与图4所示,所述第二传动机构22具有一第二驱动管221与一转轴222,该 第二驱动管221为一管状元件,具有一中心孔2211,该转轴222可容置于该第二驱动管221 的中心孔2211,该转轴222 —端具有拨动部223,该拨动部223可邻靠并驱动该可滑移元件 25的板状元件26的受推面262,使该转轴222可推动该可滑移元件25,进而拉动该锁闩7 的锁闩头71做撤收。如图4至图6所示,由于该可滑移元件25在支承部252上方安装一不同材质的板 状元件26,使该第一驱动管211的拨动部212或转轴222的拨动部223长时期推动该可滑 移元件25的板状元件26的受推面262,亦不会使该受推面262受到磨损,使该可滑移元件 25不容易损坏,增加该可滑移元件25的寿命。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一种门锁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安装在一锁体内的可滑移元件,该可滑移元件具有至少一支承部和至少一板状元件,该板状元件具有至少一受推面,该板状元件安装在该可滑移元件上,该板状元件受推面的相对面邻靠于该可滑移元件的支承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锁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滑移元件具有至少一 啮合部;该板状元件具有一啮合部,该板状元件的啮合部与该可滑移元件的啮合部相啮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门锁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滑移元件的啮合部为 一槽;该板状元件的啮合部为一突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锁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门锁的驱动结构还包括 一第一驱动管,该第一驱动管具有至少一拨动部;该板状元件的受推面可接受该第一驱动 管的拨动部的拨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锁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滑移元件与该板状元 件为不同金属材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锁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门锁的驱动结构还包括 一第二驱动管,该第二驱动管内容置有一转轴,该转轴具有至少一拨动部;该板状元件的受 推面可接受该转轴的拨动部的拨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锁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滑移元件一端具有一 带动部,该带动部可连接一锁闩内部所具有的驱动元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锁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滑移元件安装在一壳 体上,该可滑移元件具有一供至少一弹性元件部分容置的容置部,该弹性元件可偏压该可 滑移元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锁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承部为一平面;该受推面为一平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锁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滑移元件具有两对隔 开设置的支承部以及两隔开设置的该板状元件,该每一板状元件具有一对隔开设置的该受 推面,该两板状元件的每一受推面的相对面分别邻靠于该可滑移元件的每一支承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门锁的驱动结构,包括一安装在一锁体内的可滑移元件,该可滑移元件具有至少一支承部和至少一板状元件,该板状元件具有至少一受推面,该板状元件安装在该可滑移元件上,该板状元件受推面的相对面邻靠于该可滑移元件的支承部。本实用新型具有强度较高、结构简单以及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文档编号E05B15/00GK201738649SQ201020249168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1日
发明者张定诚, 李锟镇, 林育乐, 江维亮, 陈柏仰 申请人: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