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35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座椅,特别是涉及通过远距离操作可以使座椅靠背或座椅衬垫从就座位置移动到倒伏位置或者翻起位置(折叠位置)的车用座椅。
背景技术
现在,公知的是通过将后排座椅(后部座位)的靠背倒伏,翻起座椅衬垫使座椅移动到所定位置,可以扩大设置在后排座椅后方侧的行李箱的空间。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通过操作设置在行李箱部后端侧的远距离操作部,使后排座椅的座椅靠背倒伏,可以扩大行李箱空间的技术(參照专利文献I)。根据该技术,扩大行李箱空间时,由于可以不用 直接操作设置在车用座椅上的操作部,通过远距离操作就可以使座椅靠背倒伏,因此,可以简单且迅速地扩大行李箱的空间。而且,近年广泛公知的是在这种车用座椅中,安装有相对座椅靠背被可旋转地支持,可在使用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前后方向移动的扶手(參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I :特开2002-079860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2006-2716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此外,专利文献I记载的车用座椅的收纳技术也可以适用于安装有专利文献2记载的扶手的车用座椅。但是,这种情况下,扶手位于使用位置的状态下,操作远距离操作部使座椅靠背倒伏时,由于开始时扶手与车用座椅的座椅衬垫接触,而发生座椅靠背未到达正规倒伏位置就停止的状况。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座椅靠背移动到正规的倒伏位置,乘客不得不将扶手移动到收纳位置,就产生了扩大行李箱空间的操作变得非常繁琐的问题。而且,如上所述,扶手接触座椅衬垫吋,由于该冲击也会产生扶手变形的不足。进一歩地,通常扶手上会安装杯托或收纳盒等,如果在盛放着饮料等的状态下使座椅靠背动作时,也会发生饮料等物被夹在扶手和座椅靠背之间而洒掉的不足。另外,可以翻起座椅衬垫扩大行李箱空间ー类的车用座椅也会产生同样的不足。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通过远距离操作,使座椅衬垫或座椅靠背移动时,不发生扶手变形等,可移动到折叠位置的车用座椅。上述问题根据权利要求I涉及的车用座椅解决,该车用座椅是具有座椅衬垫、座椅靠背、可在使用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移动的扶手,所述座椅衬垫与所述座椅靠背的至少其中之一可从就座位置移动到折叠位置的车用座椅,设置有限制装置,所述扶手位于所述使用位置时,该限制装置限制可移动的所述座椅衬垫或所述座椅靠背向所述折叠方向移动。根据上述结构,通过限制装置,扶手位于使用位置时,通过限制座椅衬垫或座椅靠背向折叠方向移动,可以实现不发生扶手变形等即可使座椅衬垫或座椅靠背移动。而且,扶手上盛放饮料等的情况下,不会发生由于座椅衬垫或座椅靠背的移动而洒掉的状況。具体的,通过权利要求2的车用座椅解决,该车用座椅包括向所述座椅靠背或所述座椅衬垫从所述就座位置移动到所述折叠位置的方向施力的施力装置;使所述座椅靠背可选择地转换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的锁定装置,锁定状态是可固定在所述就座位置的状态,解锁状态是容许所述座椅靠背从所述就座位置移动到所述折叠位置的状态;使该锁定装置可以从所述锁定状态移到所述解锁状态的远距离操作装置;连结所述锁定装置与所述远距离操作装置的连结装置。所述连结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锁定装置上的锁定装置侧连结部件;连接在所述远距离操作装置上的远距离操作装置侧连结部件;连接所述锁定装置侧连结部件与远距离操作装置侧连结部件的连接部件。所述限制装置包括与所述扶手的移动联动的联动装置;连接在该联动装置上,使所述扶手可选择地转换限制移动状态与容 许移动状态的转换装置,限制移动状态是将所述扶手移动至所述使用位置时限制所述连接部件的移动的状态,容许移动状态是将所述扶手移动至所述收纳位置时容许所述连接部件的移动的状态。通过操作所述远距离操作装置,限制所述锁定装置从所述锁定状态移到所述解锁状态。上述结构中,通过使扶手移动到收纳位置,连接部件变得可以移动,容许锁定装置移到解锁状态。即,扶手在使用位置的状态下,即使操作远距离操作装置,座椅衬垫或座椅靠背也不会移动到折叠位置,直到扶手移动到收纳位置,对远距离操作装置的操作才开始有效,可以使座椅衬垫或座椅靠背移动到折叠位置。因此,扶手位于使用位置时,可以更确实地防止远距离操作导致的座椅衬垫或座椅靠背的动作。此时,如权利要求3,优选所述连接部件具有啮合部,所述转换装置具有基座部件及可与所述啮合部啮合的卡止部,在与所述联动装置连接的同时,具有可旋转地被支持于所述基座部件的旋转部件,及对该旋转部件向所述卡止部件与所述啮合部件啮合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若是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在具有卡止部的旋转部件上,由于通常与连接部件的啮合部啮合的方向会被施加施加力,所以可以使啮合部与卡止部准确且坚固地啮合。因此,扶手位于使用位置吋,即使不慎操作了远距离操作装置,也可以确实防止座椅衬垫或座椅靠背的移动。另外,如权利要求4,优选在所述连接部件上形成引导所述卡止部与所述啮合部啮合的引导部。例如,正在操作远距离操作装置时,若使扶手从收纳位置移动到了使用位置,在此情况下,若随后停止操作远距离操作装置,连接部件就会在转换装置的卡止部移动到连接部件侧的状态下,开始向锁定装置侧移动。即使是这种情况,上述构成中,由于形成有引导部,该引导部设置在连接部件上从锁定装置侧连结部件侧的前端部开始贯穿到啮合部,所以转换装置的卡止部可以在引导部被顺利引导,与连接部件的啮合部啮合。这样,扶手位于使用位置的情况下,即使是转换装置的卡止部与连接部件的啮合部未啮合的状态下,也可以使其顺利且准确的啮合。如上所述,根据权利要求I涉及的车用座椅,可以实现通过远距离操作,不发生扶手变形等,使座椅衬垫或座椅靠背确实移动到折叠位置。根据权利要求2涉及的车用座椅,扶手位于使用位置时,可以实现更确实地防止远距离操作导致的座椅衬垫或座椅靠背的动作。根据权利要求3涉及的车用座椅,通过使用施力装置对旋转部件向啮合方向施力,扶手位于使用位置时可以确实啮合,并限制通过远距离操作装置使座椅衬垫或座椅靠背动作。根据权利要求4涉及的车用座椅,扶手位于使用位置的情况下,即使是转换装置的卡止部与连接部件的啮合部未啮合的状态下,也可以使其顺利且准确的啮合。


图I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的车辆后部侧面模式图。图2是车用座椅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平面图。图4是座椅靠背的主要部分的扩大侧视图。图5是操作部及锁定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远距离操作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扩大立体图。图7是第2锁定装置平面图,(a)是表示扶手位于使用位置的状态及位于收纳位置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扶手位于收纳位置的情况下操作远距离操作装置的状态的图。图8是表示设置在扶手上的固定销的设置位置的侧面模式图。图9是表示其他实施例的车用座椅的立体图。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的车辆后部侧面模式图。图11是座椅衬垫的主要部分的扩大侧视图。符号说明I 车辆2车体地板3行李箱部4座椅收纳设备5,200支持部件5a, 200a 卡止销6 撞针10,210座椅衬垫20,120座椅靠背21座椅靠背主体21a右侧侧部框架22,122 台座部23旋转轴24 枢轴25固定部件3O,I3O 扶手30a 头枕30b左侧侧部框架
30c右侧侧部框架32固定销40施力装置40a 一端部40b 另一端部50锁定装置
51基座部52锁定片53连结部
53a 一端部53b 另一端部60远距离操作装置63操作罩64操作把手64a把持部64b安装部64c 长孔65 轴部66 扭簧70第I操作线缆(连结装置)71锁定装置侧线缆(锁定装置侧连结部件)71a管部件71b线缆部件72远距离操作装置侧线缆(远距离操作装置侧连结部件)72a管部件72b线缆部件73连接部件(连接部件)73b啮合槽(啮合部)73c第I线缆安装部73d第2线缆安装部73e引导部80远距离操作限制装置(限制装置)81第2锁定装置(转换装置)82第2操作线缆(联动装置)82a管部件82b线缆部件83基座部件83a基座部83b前壁部
83c后壁部83d下壁部84旋转轴85闩锁部件(旋转部件)85a主体部
85b爪部(卡止部)85c线缆部件安装部86压缩线圈弹簧87扭簧(施力部件)88轴部件89挡块部件90操作部91操作罩92操作把手93连接杆120a 凹部211旋转轴212第2施力装置212a—端部212b 另一端部SI,S2,S3 车用座椅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參照图I至图11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例进行说明。还有,下面说明的部件、配置等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宗g进行各种改变。图I至图9表示的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是对本发明涉及的车用座椅的说明。图I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的车辆后部侧面模式图,图2是车用座椅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平面图,图4是座椅靠背的主要部分的扩大侧视图,图5是操作部及锁定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远距离操作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扩大立体图,图7是第2锁定装置平面图,(a)是表示扶手位于使用位置的状态及位于收纳位置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扶手位于收纳位置的情况下操作远距离操作装置的状态的图,图8是表示设置在扶手上的固定销的设置位置的侧面模式图,图9是表示其他实施例的车用座椅的立体图。另外,图中的FR表不车辆前方,RR表不车辆后方,UP表不车辆上方。并且,以下说明中的左右方向指的是朝着车辆前方状态下的左右方向。还有,座椅衬垫或座椅靠背的“就座位置”指的是乘客可以就座的通常状态下的位置,座椅衬垫或座椅靠背的“折叠位置”指的是翻起座椅衬垫折叠到靠近座椅靠背侧的状态的位置(翻起位置)以及使座椅靠背倒伏折叠到靠近座椅衬垫侧的状态下的位置(倒伏位置)。第一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优选配备于汽车车体后部有行李箱的车辆,本例表示的是配备于面包车的例子。
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车辆I具有构成后排座椅的车用座椅SI,车用座椅SI的后方形成有行李箱部3,该行李箱部3构成车体地板2的一部分,用于装载行李等。该行李箱部3通过使后述车用座椅SI的座椅靠背20向车体前后方向旋转移动,可以适当地扩大或縮小行李箱3的空间。车用座椅SI包括座椅衬垫10、座椅靠背20、扶手30、座椅收纳装置4。座椅衬垫10具有公知的滑动机构,其左右两端部由下部滑轨及上部滑轨等构成(省略图示),该滑动机构通过固定在车体地板2(參照图I)的所定位置,形成可以向车体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的结构。·如图2及图3所示,座椅靠背20具有座椅靠背主体21、台座部22,这些形成一体。台座部22从座椅靠背主体21的右侧下端部开始朝着右侧方向突出地设置,其上方可以设直扶手30。在构成座椅靠背主体21的基框框架的左侧侧部框架(省略图示)及构成台座22的基框框架的右侧侧部框架(省略图示)上,设置有从靠近其下端的左右两侧开始分别向车宽度方向突出的ー对旋转轴23、23。该旋转轴23可以插通固定在车体地板2的所定位置的支持部件5的孔部(省略图示)。座椅靠背20通过使其旋转轴23插通支持部件5的孔部,相对于车体地板2被可旋转地支持,形成可以在乘客可就座的就座位置与覆盖在座椅衬垫10上的倒伏位置(折叠位置)之间移动的结构。座椅靠背主体21的右侧侧部框架21a在台座部22侧的所定位置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扶手30的、从该台座部22侧的外面开始向台座部22的上方突出的枢轴24。本实施例涉及的扶手30,具有头枕30a,构成其基框框架的一对左侧及右侧侧部框架30b、30c,连结左侧及右侧侧部框架30b、30c的上端的上部框架(省略图示),在靠近左侧及右侧侧部框架30b、30c下端的所定位置,分别形成有可以插通座椅靠背20的枢轴24的孔部(省略图示)。这样构成的扶手30,以枢轴24为旋转中心,可旋转地安装在座椅靠背20上,且可以在主要作为放置手臂及放置饮料等放置空间使用的使用位置与可从后方支持乘客的腰部或脊背部等的收纳位置之间移动。另外,在左侧侧部框架30b的内侧(右侧侧部框架30c侧)设置有向右侧方向突出的固定销32。该固定销32在从枢轴24可插通的孔部到头枕30a侧间隔所定距离的位置,通过螺丝或螺栓等固定在左侧侧部框架30b上。而且,后述第2操作线缆82通过螺丝或螺栓被安装在该固定销32上。关于该固定销32的安装位置之后再做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的车用座椅,除了上述车用座椅SIタト,也包括图9表示的车用座椅S2。图9表示的车用座椅S2,在延伸到台座部122上方所定位置的座椅靠背120的前侧的面,形成有凹部120a,在凹部120a上安装可以在使用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移动的扶手130而构成。这种车用座椅S2也可以具有后述座椅收纳设备4。接下来,參照图I及图3至图8对收纳设备4进行说明。如图I及图4所示,座椅收纳设备4具有施力装置40,锁定装置50,远距离操作装置60,第I操作线缆70,远距离操作限制装置80。另外,该第I操作线缆70相当于专利权利要求书中的连结装置。如图4所示,施力装置40是螺旋弹簧,具有卡止在旋转轴23上的一端部40a、勾住且卡止在支持部件5上突出形成的卡止销5a上的另一端部40b,以旋转轴23为旋转中心,施加使座椅靠背10可以向车体前方旋转的施加力。如图5所示,锁定装置50具有基座部51、锁定片52、连结部53。基座部51由金属制的板状部件构成,通过螺栓等被固定在座椅靠背20的左侧侧部框架的所定位置(參照图3)。锁定片52由金属制部件构成,以垂直设置固定在基座部51上的支轴(省略图示)为旋转中心,相对基座部51被可旋转地支持。该锁定片52通常被扭簧(省略图示)向使之变为可以卡止撞针6的锁定状态的方向施力,该撞针6被固定在车体侧的所定位置。这样构成的锁定片52,向抵抗扭簧的施加力的方向旋转移动时,就变成解除与撞针6的哨合状态的解锁状态。
连结部53由具有近似板状的金属制部件构成,相对基座部51上下方向可滑动移动地安装。连结部53具有一端部53a、另一端部53b,一端部53a可旋转地安装在垂直设置并固定在锁定片52的所定位置的支轴上(省略图示)。在另一端部53b上,后述操作部90的连结杆93及锁定装置侧线缆71的线缆部件71b等通过螺栓等连接。在此,如图3及图5所示,操作部90具有操作罩91、相对操作罩91被可旋转地支持的操作把手92。操作罩91具有可以收纳操作把手92的凹形状,其边缘部与座椅靠背20的上端部接触的状态下,通过螺栓等固定在座椅靠背20上。操作把手92被扭簧等施力装置向将其收纳于操作罩91内的方向施力,在其所定位置,与由近似之字形的金属部件构成的连结杆93连结。该连结杆93与操作把手92向上方的旋转操作联动,向上方移动。这样构成的锁定装置50,其构成为伴随连结部件53向上方的移动,即,伴随着手动操作操作把手92时连结杆93的移动,或者伴随着手动操作后述远距离操作装置60的操作把手64(參照图6)时线缆部件71b的移动,其操作力通过连结部件53传达给锁定片52。这样的操作力一旦传达给锁定片52,则锁定片52会对抗扭簧的施加力进行旋转移动,锁定装置50就变成解除与撞针6的啮合状态的解锁状态。另ー方面,停止手动操作操作把手92的话,操作把手92通过向其施加施加力的施力装置,被收纳在操作罩91内。与此同时,向其下方的操作カ通过连结杆93及连结部53,传达给锁定片52。这样的操作力一旦传达给锁定片52,则锁定片52向扭簧施力的方向旋转移动,锁定装置50变成可以与撞针6啮合的锁定状态。接下来,參照图I及图6对远距离操作装置60进行说明。如图I及图6所示,远距离操作装置60被设置在行李箱部3的后端侧壁面的所定位置,具有操作罩63、操作把手64。操作罩63,通过螺栓等固定在车辆I的壁面。操作把手64具有把持部64a、安装部64b,这些形成一体。安装部64b具有可插通垂直设置在操作罩63的所定位置的轴部65的孔部(省略图示),可移动地安装后述远距离操作装置侧线缆72的线缆部件72b的前端部的长孔64c。接下来,对这样构成的远距离操作装置60的组装及安装到车体进行说明。关于远距离操作装置60的安装,首先,在操作罩63的轴部65上,从外侧安装扭簧66,该扭簧66可以通常对操作把手64的把持部64a向操作罩63侧施力,然后插通操作把手64的孔部。操作把手64,在被扭簧66通常向操作罩63侧施カ的状态下,可旋转地安装在操作罩63上。
其次,在操作把手64的长孔64c上安装远距离操作装置侧线缆72,之后,将组装完成的远距离操作装置60安装在车体上。这样,车体上安装的远距离操作装置60,对抗扭簧66的施加カ手动操作操作把手64吋,远距离操作装置侧线缆72的线缆部件72b被向车体后方牵引,而且,在这种状态下,松开操作把手64时,操作把手64在被收纳到操作罩63内的同时,线缆部件72b的牵引力被解除了。接下来,參照图I、图3及图5至图7对第I操作线缆70进行说明。如图I、图3及图5至图7所示,第I操作线缆70具有锁定装置侧线缆71、远距离操作装置侧线缆72、连接部件73。并且,锁定装置侧线缆71、远距离操作装置侧线缆72、连 接部件73分别相当于锁定装置侧连结部件、远距离操作装置侧连结部件、连接部件。如图5及图7所示,锁定装置侧线缆71具有由可弯曲性部件构成的管部件71a、由线等线状部件构成的线缆部件71b,连结锁定装置50的连结部53与后述连接部件73的第I线缆安装部73c。线缆部件71b插通管部件71a,在管部件71a内可移动。锁定装置50侧的管部件71a与线缆部件71b通过螺栓或螺丝等分别安装在锁定装置50的基座部51与连结部53上。另ー方面,第2锁定装置81侧的管部件71a与线缆部件71b通过螺栓或螺丝等分别安装在后述第2锁定装置81的基座部件83的前壁部83b与连接部件73的第I线缆安装部73c上。另外,如图I所示,锁定装置侧线缆71,以保持所定的曲率半径从而保持平滑不折的方式配设于车体地板2或车辆I的壁面铺设的表层材料(省略图示)等的背面侧与车体车身之间。如图6及图7所示,远距离操作装置侧线缆72与锁定装置侧线缆71 一祥,具有由可弯曲性部件构成的管部件72a,由线状部件构成的线缆部件72b,连结后述作为限制装置的远距离操作限制装置80的第2锁定装置81与远距离操作装置60的操作把手64。第2锁定装置81侧的管部件72a与线缆部件72b通过螺栓或螺丝等分别安装在后述第2锁定装置81的基座部件83的后壁部83c与连接部件73的第2线缆安装部73d上。另ー方面,远距离操作装置60侧的管部件72a与线缆部件72b通过螺栓或螺丝等分别安装在远距离操作装置60的操作罩63的所定位置与操作把手64的长孔64c上。另外,如图I所示,远距离操作装置侧的线缆72与锁定装置侧线缆71 一祥,以保持所定的曲率半径从而保持平滑不折的方式配设于车辆I的壁面铺设的表层材料(省略图示)等的背面侧与车体车身之间。如图7所示,连接部件73,具有近似圆筒状,在安装在后述远距离操作限制装置80的基座部件83上的状态下,连结锁定装置侧线缆71与远距离操作装置侧线缆72。该连接部件73具有啮合槽73b、第I线缆安装部73c、第2线缆安装部73d、引导部73e。连接部件73,通过将沿着其长度方向形成的开ロ部(省略图示)插入后述基座部件83的轴部件88,在车体前后方向可滑动地安装在基座部件83上。另外,该啮合槽73b相当于专利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啮合部。啮合槽73b在连接部件73主体的侧面的所定位置呈近似凹状形成,具有可以与后述闩锁部件85的爪部85b啮合的形状。
从连接部件73主体的前端侧侧面开始垂直设置有第I线缆安装部73c,第I线缆安装部73c具有锁定装置侧线缆71的线缆部件71b可插入的孔部(省略图示)。线缆部件71b,将其前端部插入第I线缆安装部73c的孔部,通过在前端部安装固定销等固定部件,使其连接在第I线缆安装部73c上从连接部件73主体的后端侧侧面开始垂直设置有第2线缆安装部73d,第2线缆安装部73d具有远距离操作装置侧线缆72的线缆部件72b可插入的孔部(省略图示)。线缆部件72b,将其前端部插入第2线缆安装部73d的孔部,通过在前端部安装固定销等固定部件,使其连接在第2线缆安装部73d上。引导部73e从剖面来看,具有近似圆弧状的曲面,该曲面随着从啮合槽73b的车体前方侧朝着连接部件73的前端部延伸,前端逐渐变细弯曲。即,该引导部73e,从连接部件73的锁定装置侧线缆71侧的前端部开始到啮合槽73b形成曲面,可以在后述闩锁部件85的爪部85b与该曲面接触的状态下移动。接下来,參照图I、图6及图7对作为本发明的限制装置的远距离操作限制装置80进行说明。如图I及图7所示,远距离操作限制装置80包括第2锁定装置81、第2操作线缆82。第2锁定装置81具有基座部件83、闩锁部件85、扭簧87。另外,上述第2锁定装置81与第2操作线缆82分别相当于专利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转换装置与联动装置。如图7所示,基座部件83由近似板状的金属构成,具有在车辆I的壁面的所定位置通过螺栓等固定的基座部83a,从基座部83a的前端部开始弯曲并延伸设置的前壁部83b,从基座部83a的后端部开始弯曲并延伸设置的后壁部83c,从基座部83a的下端部开始弯曲并延伸设置的下壁部83d。在基座部件83a的所定位置,朝着车宽度方向内侧垂直设置有旋转轴84,如后面叙述的,以该旋转轴84为旋转中心,闩锁部件85可旋转地安装在基座部件83上。另外,在后壁部83c上,向着车体前方垂直设置有近似棒状形成的轴部件88,如后面叙述的,沿着该轴部件88可滑动地安装连接部件73。在前壁部83b的所定位置,形成锁定装置侧线缆71的管部件71a可插入的孔部(省略图示)。管部件71a,将其前端部插入前壁部83b的孔部,在前端部形成的螺丝部通过拧紧螺帽等,将其安装在前壁部83b上。在后壁部83c的所定位置,形成远距离操作装置侧线缆72的管部件72a可插入的孔部(省略图示)。管部件72a,将其前端部插入后壁部83c的孔部,通过在前端部形成的螺丝部拧紧螺帽等,将其安装在后壁部83c上。在下壁部83d的所定位置,形成有后述第2操作线缆82的管部件82a可插入的孔部(省略图示)。管部件82a,将其前端部插入下壁部83d的孔部,在前端部形成的螺丝部通过拧紧螺帽等,将其安装在下壁部83d上。接下来,參照图6及图7对连接部件73在基座部件83、线缆部件71b以及线缆部件72b上的安装进行说明。关于这些部件的安装,首先,在基座部件83的轴部件88上从外侧嵌入压缩线圈弹簧86,然后,插入连接部件73的开ロ部(省略图示)。插入连接部件73后,在轴部件88的前端部安装挡块部件89。这样,安装在基座部件83上的连接部件73就受到压缩线圈弹簧86的施加力,通常向轴部件88的挡块部件89侧施力。然后,连接部件73的第I线缆安装部73c与第2线缆安装部73d上通过螺丝或螺栓等分别安装锁定装置侧线缆71的线缆部件71b与远距离操作装置侧线缆72的线缆部件72b,连结线缆部件71b与线缆部件72b。这样,连结了锁定装置侧线缆71及远距离操作装置侧线缆72的连接部件73安装在轴部件88上的状态下,操作远距离操作装置60的操作把手64的话,其操作力(牵引力)通过远距离操作装置侧线缆72、连接部件73及锁定装置侧线缆71传达给锁定装置50的锁定片52。另ー方面,松开远距离操作装置60的操作把手64时,操作把手64收纳到操作罩63内的同时,解除了牵引线缆部件72b的牵引力。这种情况下,远距离操作限制装置80的连接部件73,通过压缩线圈弹簧86的施加力,向车体前方侧移动,与此同吋,线缆部件71b的牵引力也解除了。 接下来,对闩锁部件85进行说明。闩锁部件85具有近似板状的主体部85a,孔部(省略图示),爪部85b,线缆部件安装部85c。另外,该闩锁部件85与爪部85b分别相当于专利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旋转部件与卡止部。闩锁部件85上形成的孔部,形成于主体部85a的一端侧,具有基座部件83的旋转轴84可插入的形状。R锁部件85,通过将其孔部插入基座部件83的旋转轴84,用螺栓等安装,可旋转地安装在基座部件83上。旋转轴84的周围外部镶嵌有扭簧87,使得可以对设置在闩锁部件85自由端侧的爪部85a通常向连接部件73侧施力。并且,该扭簧87相当于专利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施力部件。爪部85b从主体部85a自由端侧到朝着连接部件73侧呈凸状突出形成。该爪部85a形成在闩锁部件85可旋转地安装在基座部件83上的状态下,可以与连接部件73的啮合槽73b啮合的形状。线缆部件安装部85c形成于主体部85a中的爪部85b的下方,通过螺丝或螺栓等可以安装后述第2操作线缆82的线缆部件82b。这样,只要闩锁部件85不受到来自后述第2操作线缆82的牵引力,其自由端侧通常就被扭簧87向连接部件73侧施力。因此,在不操作远距离操作装置60的操作把手64的状态下,即连接部件73被压缩线圈弹簧86施力的状态下,且不受到来自第2操作线缆82的牵引力的状态下,闩锁部件85的爪部85b通常与连接部件73的啮合槽73b啮合,这种状态下,限制了连接部件73向车体后方的移动。另ー方面,在受到来自第2操作线缆82的旋转操作力的状态下,这些啮合状态被解除,容许连接部件73向车体后方移动。接下来,參照图I、图3、图7及图8对第2操作线缆82进行说明。如图I、图3及图7所示,第2操作线缆82与第I操作线缆70 —祥,具有由可弯曲性部件构成的管部件82a、由线状部件构成的线缆部件82b,连结固定扶手30的固定销32和闩锁部件85的线缆部件安装部85c。第2操作线缆82以保持所定的曲率半径从而保持平滑不折的方式被设置在车体地板2或车辆I的壁面铺设的表层材料(省略图示)等的背面侧与车体车身之间。第2锁定装置81侧的管部件82a与线缆部件82b通过螺栓或螺丝等分别安装在远距离操作限制装置80的基座部件83的下壁部83d与闩锁部件85的线缆部件安装部85c上。如图8所示,扶手30侧的管部件82a通过固定部件25被安装在座椅靠背20的台座22等所定位置(參照图3)。另外,扶手30侧的线缆部件82b被固定在扶手30的固定销32上。在此,參照图8对固定线缆部件82b的扶手30的固定销32的安装位置进行说明。固定销32被安装在扶手30的左侧侧部框架30b上(參照图3),使得扶手30位于使用位置(图8中假想线的位置)时的固定销32与固定部件25的距离X,比扶手30位于收纳位置(图8中实线的位置)时的固定销32与固定部件25的距离X短。通过这样设置固定销32,使扶手30从使用位置向收纳位置移动时,第2操作线缆82的线缆部件82b被牵引向扶手30侧。闩锁部件85受到该牵引力后旋转,其爪部85b与·连接部件73的啮合槽73b的啮合状态被解除。接下来,关于本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的收纳设备,将分别对扶手位于收纳位置的情况与位于使用位置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7及图8所示,扶手30从使用位置向收纳位置移动时,固定在扶手30上的线缆部件82b被向扶手30侧牵引。与此同时,远距离操作限制装置80的闩锁部件85,对抗扭簧87的施加力,向远离连接部件73的方向旋转,变为其爪部85b与连接部件73的啮合槽73b的啮合状态被解除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将远距离操作装置60的操作把手64对抗扭簧66的施加力,拉到面前吋,远距离操作装置侧线缆72的线缆部件72b被牵引向车体后方,该牵引力通过连接部件73及锁定装置侧线缆71的线缆部件71b传达给锁定装置50的锁定片52。这种牵引力传达给锁定装置50吋,锁定片52对抗扭簧的施加カ进行旋转,锁定装置50从与撞针6啮合的锁定状态移到解除啮合的解锁状态。锁定装置50变为解锁状态吋,座椅靠背10通过施カ装置40的施加力,向车体前方侧旋转,从就座位置移动到倒伏位置。另ー方面,使扶手30从收纳位置移动到使用位置吋,固定在扶手30上的线缆部件82b向第2锁定装置81侧移动。这种情况下,远距离操作限制装置80的闩锁部件85通过扭簧87的施加力,向连接部件73侧旋转移动,其爪部85b与连接部件73的啮合槽73b变为啮合的啮合状态。这种状态下,即使要操作远距离操作装置60的操作把手64,由于通过闩锁部件85的爪部85b,限制了连接部件73的移动,因此该操作力无法通过线缆部件72b、连接部件73及线缆部件71b传达给锁定装置50的锁定片52。在本实施例中,在扩大行李箱部3的空间时,由于即使不直接操作设置在座椅靠背20上的操作部90,也可以使座椅靠背20移动到倒伏位置,因此可以简单且迅速地实现行李箱部3的空间扩大的操作。当然,即使操作操作部90的操作把手92也可以使座椅靠背20移动到倒伏位置。另ー方面,扶手30不在收纳位置吋,由于即使操作远距离操作装置60的操作把手64,座椅靠背20也不会从就座位置移动到倒伏位置,因此,随着座椅靠背20向倒伏位置的移动,可以确实地避免扶手30的变形等。另外,可以防止座椅靠背20停止在未到达倒伏位置的状态这ー不足。
而且, 由于具有爪部85b的闩锁部件85,通过扭簧87,通常在与连接部件73的啮合槽73b啮合的方向被施加施加力,因此可以使啮合槽73b与爪部85b确实且坚固的啮合。因此,扶手30位于使用位置吋,即使发生远距离操作装置60的不慎操作,也可以确实防止座椅靠背20倒伏。上述实施例中,假设,正在操作远距离操作装置60 (參照图7 (b))吋,使扶手30从收纳位置移动到了使用位置的状态下(參照图7 (a)),若随后停止操作远距离操作装置60,通过扭簧87的施加力,在闩锁部件85的爪部85b侧向连接部件73侧旋转结束的状态下,连接部件73开始向车体前方移动。这种情况下,由于连接部件73上形成有剖面近似圆弧状的引导部73e,因此可以使连接部件73 —边与闩锁部件85的爪部85b的前端部接触,一边顺利地向车体前方移动,直至连接部件73的啮合槽73b与爪部85b啮合为止。因此,扶手30位于使用位置的情况下,即使闩锁部件85的爪部85b与连接部件73的啮合槽73b是未啮合的状态,也可以使其顺利且确实地啮合。接下来,关于本发明涉及的第2实施例,在图10及图11的基础上进行说明。图10是第二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的车辆后部侧面模式图。图11是座椅衬垫的主要部分的扩大侧视图。另外,图10及图11表不的第二实施例,由于仅座椅衬垫的构成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其他的构成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以付与相同编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如图10及图1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S3的座椅衬垫210,具有从靠近其前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向车宽度方向外侧突出设置的ー对旋转轴211,以及分别安装在该旋转轴211上的第2施力装置212。旋转轴211插通支持部件200上形成的孔部(省略图示),支持部件200通过螺栓等固定在车体地板2的所定位置,座椅衬垫210,以旋转轴211为旋转中心,在车体地板2上被可旋转地支持。第2施力装置212与上述施力装置40 —祥,是螺旋弹簧,具有卡止在旋转轴211上的一端部212a、勾住且卡止在支持部件200上突出形成的卡止销200a上的另一端部212b,以旋转轴211为旋转中心,施加座椅衬垫210可向车体前方旋转的施加力。而且,座椅衬垫210,在其车体后方侧的底面部,设置有可从安装在车体地板2的撞针(省略图示)上取下的锁定机构(省略图示)。这样构成的座椅衬垫210,在上述撞针与锁定机构啮合的状态下,对抗第2施力装置212的施加力,保持在乘客可以就座在座椅衬垫210的就座位置。另ー方面,通过操作设置在车用座椅S3的所定位置的操作部(省略图示),在解除与撞针的啮合状态的状态下,座椅衬垫210,通过第2施力装置212的施加力,旋转移动到座椅衬垫210的底面侧变为上方的位置(以下称为收起位置)。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座椅靠背20加之座椅衬垫210也可以移动,因此更可以扩大行李箱部3的空间。另外,在第二实施例中,虽然是撞针与锁定机构的啮合状态可以通过操作车用座椅S3上设置的操作部解除的构造,但是与座椅靠背20 —祥,也可以是通过操作设置在行李箱部3的后壁侧侧面的远距离操作装置60,可以解除啮合状态的构造。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虽然是扶手位于使用位置时限制座椅靠背向倒伏位置移动的构造,但是也可以适用于座椅衬垫可翻起折叠的车用座椅。该种情况下,由于同样设置了锁定/容许座椅衬垫从着座位置到翻起位置(折叠位置)移动的锁定装置,可远距离操作锁定装置的远距离操作装置及限制远距离操作的限制装置等,扶手位于使用位置时,可以限制座椅衬塾向翻起イ!/·直的移动。エ业上的可利用性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远距离操作装置,可以不发生扶手变形等,座椅衬垫或座椅 靠背可以确实移动到折叠位置,因此作为具有扶手的车用座椅,可以被应用于各种车辆。
权利要求
1.ー种车用座椅,具有座椅衬垫、座椅靠背、可在使用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移动的扶手,所述座椅衬垫与所述座椅靠背的至少其中之一可从就座位置移动到折叠位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限制装置,所述扶手位于所述使用位置时,该限制装置限制可移动的所述座椅衬垫或所述座椅靠背向所述折叠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I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所述座椅靠背或所述座椅衬垫从所述就座位置移动到所述折叠位置的方向施力的施力装置; 使所述座椅靠背可选择地转换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的锁定装置,锁定状态是可固定在所述就座位置的状态,解锁状态是容许所述座椅靠背从所述就座位置移动到所述折叠位置的状态; 使该锁定装置可以从所述锁定状态移到所述解锁状态的远距离操作装置; 连结所述锁定装置与所述远距离操作装置的连结装置。
所述连结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锁定装置上的锁定装置侧连结部件;连接在所述远距离操作装置上的远距离操作装置侧连结部件;连接所述锁定装置侧连结部件与远距离操作装置侧连结部件的连接部件。
所述限制装置包括与所述扶手的移动联动的联动装置;连接在该联动装置上,使所述扶手可选择地转换限制移动状态与容许移动状态的转换装置,限制移动状态是将所述扶手移动至所述使用位置时限制所述连接部件的移动的状态,容许移动状态是将所述扶手移动至所述收纳位置时容许所述连接部件的移动的状态。通过操作所述远距离操作装置,限制所述锁定装置从所述锁定状态移到所述解锁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干, 所述连接部件具有啮合部; 所述转换装置具有基座部件及可与所述啮合部啮合的卡止部,在与所述联动装置连接的同时,具有可旋转地被支持于所述基座部件的旋转部件,及对该旋转部件向所述卡止部件与所述啮合部件啮合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连接部件上形成引导所述卡止部与所述啮合部啮合的引导部。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通过远距离操作,使座椅衬垫或座椅靠背移动时,不发生扶手变形等,确实可移动到折叠位置的车用座椅。车用座椅(S1)具有座椅衬垫(10),座椅靠背(20),可在使用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移动的扶手(30)。座椅衬垫(10)与座椅靠背(20)的至少其中之一可从就座位置移动到折叠位置,扶手(30)位于使用位置时,设置有限制可移动的座椅衬垫(10)或座椅靠背(20)向折叠方向移动的远距离操作限制装置(80)。
文档编号A47C1/031GK102666195SQ20108005909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8日
发明者小林英树 申请人:东京座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