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91061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车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用座椅,特别是涉及一种具备从背侧支持就座者的座椅靠背的车用座椅。
【背景技术】
[0002]作为车用座椅所需的性能之一,稳定地保持就座者的姿势(就座姿势)被提出,已经开发了几个应对如此要求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记载的车用座椅中,在座椅靠背的肩部分具备保护袋体。所述保护袋体通过向前方凸状地膨胀突出,从其上方绕向前方覆盖就座者的肩而与就座者的肩契合。结果,可以稳定地保持就座者的姿势,特别是可以抑制就座者的上半身向上方移动。
[0003]专利文献1:特开2000-950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4]但是,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车用座椅的上述保护袋体由于后面碰撞等导致相对座椅施加过大的负荷时变得膨胀突出,是作为非常时保护就座者的装置而利用的部件。一方面,如专利文献I记载的车用座椅的保持就座者的肩并保持就座者的姿势,是通常车辆行驶时也追求的事情。更具体说明的话,就座时施加于座椅靠背的压力中,由于施加于支持就座者的肩的部分的压力相对较高,在车辆行驶时保持就座者的肩的话,可以使就座者的姿势稳定化。为了得到这种效果,寻求车辆行驶时适当地保持就座者的肩。
[0005]但是,如专利文献1,保护袋体是从其上方绕向前方覆盖就座着的肩而与就座者的肩契合的构成中,虽然限制身体向前方及上方移动,但向左右方向(座椅的宽度方向)的移动难以限制。而且,不能适当地限制就座者的上半身向左右方向的移动,使就座者的姿势稳定化也变得困难。
[0006]还有,保持就座者的姿势时仅用保护袋体按住就座者的肩的话,按住就座者的肩需要使用足够大的保护袋体,因此,导致保护袋体、以及用于使同一袋体膨胀突出的机构的大型化。
[0007]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适当地按住就座者的肩并使就座姿势稳定的车用座椅。还有,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座椅靠背中具备袋体的构成中,即使更小型化袋体也可以适当地按住就座者的肩。
[0008]所述课题通过下述方式解决。根据本发明的车用座椅,是具备从背侧支持就座者的座椅靠背的车用座椅,所述座椅靠背中,支持所述就座者的肩的肩支持部具备通过封入流体而膨胀突出的袋体;通过该袋体膨胀突出,所述肩支持部中,位于所述车用座椅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一端部比位于所述宽度方向内侧的另一端部更向前方移动。
[0009]根据上述的车用座椅,通过袋体膨胀突出,座椅靠背的肩支持部中,位于车用座椅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一端部比位于宽度方向内侧的另一端部更向前方移动。据此,从座椅靠背相对就座者的肩向宽度方向内侧的力起作用。即,就座者的肩通过座椅靠背的肩支持部被按向宽度方向内侧。结果,可以抑制就座者的上半身向宽度方向偏移移动,因此可以稳定地保持就座者的姿势。
[0010]还有,上述的车用座椅中,优选通过所述袋体膨胀突出,所述一端部比所述另一端部更向前方移动时,所述一端部中的上侧部分比所述一端部中的下侧部分更向前方移动。
[0011]是上述构成的话,从座椅靠背相对就座者的肩作用的力具有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的成分和朝向下方的成分。也就是说,就座者的肩被按向宽度方向内侧的同时,也被按向下方。结果,可以抑制就座者的上半身向上方偏移移动,可以更稳定地保持就座者的姿势。
[0012]还有,上述的车用座椅中,优选所述袋体设置为该袋体中位于所述宽度方向外侧的一端比位于所述宽度方向内侧的一端更位于下方。
[0013]上述构成中,设想一般的就座者的肩并向外侧下降的袋体被配置。据此,座椅靠背的肩支持部以包围就座者的肩的方式支持,就座者的姿势可以更稳定。
[0014]还有,上述的车用座椅中,优选所述座椅靠背具备配置于所述袋体的前方位置的板状部件;通过所述袋体抵接于所述板状部件的后面并膨胀突出,所述板状部件以使得所述板状部件中与所述一端部对应的部分比与所述另一端部对应的部分更位于前方的方式变形,据此,所述一端部比所述另一端部更向前方移动;所述板状部件的前面的面积比所述袋体中与所述板状部件的抵接面的面积更大。
[0015]上述构成中,具有比袋体更大面积的板状部件配置于袋体的前方位置。通过所述板状部件,伴随袋体的膨胀突出,作用于就座者的肩的力的作用范围与不设置板状部件仅使用袋体的构成相比变得扩大。据此,即使袋体小型化也可以适当地按住就座者的肩。
[0016]还有,上述的车用座椅中,优选所述座椅靠背具备配置于所述袋体的前方位置的板状部件;通过所述袋体抵接于所述板状部件的后面并膨胀突出,所述板状部件以使得所述板状部件中与所述一端部对应的部分比与所述另一端部对应的部分更位于前方的方式变形,据此,所述一端部比所述另一端部更向前方移动;所述板状部件中,在位于所述就座者的一方的肩的后方的第I部分及位于所述就座者的另一方的肩的后方的第2部分的双方之间,形成有用于分离该双方的分离部。
[0017]上述构成中,板状部件中,位于就座者的一方的肩的后方的第I部分与位于另一方的肩的后方的第2部分隔着分尚部相互分尚。为此,可以使各第I部分及第2部分分别变形,换言之,可以分别按住各就座者的两肩。据此,可以使为了稳定地保持就座者的姿势而按住就座者的肩时的力相对各左右的肩分别调整。
[0018]还有,上述的车用座椅中,优选所述座椅靠背具备,配置于所述袋体的前方位置的板状部件;以及配置于所述座椅靠背的所述宽度方向中的两端部,用于限制所述宽度方向中的所述就座者的移动的移动限制部;所述板状部件具有,通过所述袋体抵接于所述板状部件的后面并膨胀突出,以使得所述板状部件中与所述一端部对应的部分比与所述另一端部对应的部分更位于前方的方式变形的变形部;以及比该变形部更位于下方,穿通所述宽度方向中所述移动限制部之间而向下侧延伸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在所述宽度方向比所述变形部窄,且,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比所述移动限制部更位于内侧而被配置。
[0019]上述构成中,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中,为了按住就座者的肩而移动的部分(变形部),成为宽度更宽的形状而使得适当地按住肩。一方面,位于变形部的下部的延伸部,成为宽度更窄的形状从而抑制与移动限制部的干预。结果,可以抑制板状部件与移动限制部的干预,并用板状部件适当地按住就座者的肩。
[0020]还有,上述的车用座椅中,优选具备两个在所述宽度方向并列状态的所述袋体;形成向所述袋体供给的流体以及从所述袋体排出的流体的线路的管式部件,以穿通所述宽度方向中的两个所述袋体之间形成的间隙所在的所述座椅靠背的中央部的方式被配线。
[0021]上述构成中,利用形成于袋体之间的间隙所在的空间配置管式部件,可以谋求座椅靠背的小型化。
[0022]还有,上述的车用座椅中,优选所述座椅靠背具备配置于所述袋体的前方位置的板状部件;该板状部件在上端部具备,通过所述袋体抵接于所述板状部件的后面并膨胀突出,以使得所述板状部件中与所述一端部对应的部分比与所述另一端部对应的部分更位于前方的方式变形的变形部;所述变形部的外缘中,位于所述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的部分以越向所述宽度方向外侧越下降的方式倾斜。
[0023]上述构成中,变形部的外缘中,位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的部分,设想一般的就座者的肩并以越向外侧越下降的方式倾斜。据此,座椅靠背的肩支持部以包围就座者的肩的方式支持,就座者的姿势变得更稳定。
[0024]还有,上述的车用座椅中,优选所述座椅靠背具备配置于所述袋体的前方位置的板状部件;该板状部件具备,通过所述袋体抵接于所述板状部件的后面并膨胀突出,以使得所述板状部件中与所述一端部对应的部分比与所述另一端部对应的部分更位于前方的方式变形的变形部;以及比该变形部更位于下方,向下侧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变形部及所述延伸部连结而被一体化。
[0025]上述构成中,伴随袋体的膨胀突出作用于就座者的肩的力的作用范围通过板状部件扩大。进一步地,板状部件向下方延伸,因此,由于袋体的膨胀突出而发生的上述的力的作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可以到就座者的腰位置被按住。
[0026]还有,上述的车用座椅中,优选所述座椅靠背具备,成为所述座椅靠背的骨架的座椅靠背框架;安装于该座椅靠背框架,从后方支持所述袋体的支持板;以及安装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抵接于所述支持板的后面并保持所述支持板的保持部。
[0027]上述构成中,支持袋体的支持板被保持部保持,因此,可以在一定位置适当地支持袋体。
[0028]根据本发明,就座者的肩通过座椅靠背的肩支持部被按向宽度方向内侧,就座者的姿势被稳定地保持。
[0029]还有,根据本发明,通过抑制就座者的上半身向上方偏移移动,可以更稳定地保持就座者的姿势。
[0030]还有,根据本发明,通过设想一般的就座者的肩并向外侧下降的袋体被配置,以包围就座者的肩的方式支持,结果,就座者的姿势更稳定。
[0031]还有,根据本发明,通过在袋体的前方位置设置板状部件,伴随袋体的膨胀突出,作用于就座者的肩的力的作用范围扩大的结果,即使袋体小型化也可以适当地按住就座者的肩。
[0032]还有,根据本发明,通过板状部件中,位于就座者的一方的肩的后方的第I部分与位于另一方的肩的后方的第2部分分别变形,可以使按住就座者的肩时的力相对各左右的肩分别调整。
[0033]还有,根据本发明,可以抑制板状部件与设置于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端部的移动限制部的干预,并用板状部件适当地按住就座者的肩。
[0034]还有,根据本发明,通过利用形成于袋体之间的间隙所在的空间配置管式部件,可以更小型化座椅靠背。
[0035]还有,根据本发明,通过位于板状部件的上端部的变形部的外缘中,位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的部分,以越向外侧越下降的方式倾斜,以包围就座者的肩的方式支持,结果,就座者的姿势变得更稳定。
[0036]还有,根据本发明,通过板状部件向下方延伸,由于袋体的膨胀突出而发生的力的作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可以到就座者的腰位置被按住。
[0037]还有,根据本发明,通过支持袋体的支持板被保持部保持,可以在一定位置适当地支持袋体。
【附图说明】
[0038]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车用座椅的概略构成的图。
[0039]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具备的座椅靠背框架的构成的图。
[0040]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车用座椅具备的座椅靠背框架中,取下板状部件状态的图。
[0041]图4是关于支持板的安装位置的说明图。
[0042]图5是表示图4中A-A剖面的图。
[0043]图6是表示袋体与板状部件的位置关系的图。
[0044]图7 (A)是表示在水平面切断座椅靠背的肩支持部时的剖面的图,图7 (B)是在垂直面切断肩支持部时的截面的图。
[0045]图8是表示第I变形例涉及的车用座椅的构成的图。
[0046]图9是表示第2变形例涉及的车用座椅的构成的图。
[0047]图10是表示应用例涉及的车用座椅的构成的图。
[0048]图11是关于支持就座者的腿的膝下部的机构的说明图(之一)。
[0049]图12是关于支持就座者的腿的膝下部的机构的说明图(之二)。
[0050]图13是关于就座者的骨骼的弯曲状态的说明图。
[0051]图14是表示关于座椅靠背中姿势计量用传感器的配置的一例的图。
[0052]图15是表示图14中D-D剖面的模式图。
[0053]图16是表示座椅衬垫中姿势计量用传感器的安装状态的图。
[0054]图17是表示执行就座姿势的矫正控制的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0055]图18是表示就座姿势的矫正控制的流程的概略图。
[0056]图19是表示就座姿势的矫正控制中第I控制处理的顺序的图。
[0057]图20是表示就座姿势的矫正控制中第2控制处理的顺序的图。
[0058]图21是表示就座姿势的矫正控制中第3控制处理的顺序的图。
[0059]图22是表示第3控制处理涉及的顺序的变更例的图。
[0060]图23是表示就座姿势的矫正控制中第4控制处理的顺序的图。
[0061]图24是表示背侧的体压分布与重心位置的关系的图。
[0062]图25是表示就座姿势的矫正控制中第5控制处理的顺序的图。
[0063]图26是表示应用例涉及的车用座椅的发展构成的图。
[0064]图27是表示座椅位置等的调整处理涉及的顺序的图。
[0065]图28是表示就座者的体格涉及的各参数与座椅涉及的调整事项的对应关系的图。
[0066]图29是表不骨赂矫正座椅的图。
[0067]图30是骨赂矫正座椅中座椅靠背的分解图。
[0068]图31是骨赂矫正座椅中座椅衬垫的分解图。
[0069]图32是表示第I变形例涉及的骨骼矫正座椅的说明图。
[0070]图33是表示第I变形例涉及的骨骼矫正座椅的变化的图(之一)。
[0071]图34是表示第I变形例涉及的骨骼矫正座椅的变化的图(之二)。
[0072]图35A是第2变形例涉及的矫正装置的说明图。
[0073]图35B是表示图35A-A剖面的图。
[0074]图36是第3变形例涉及的骨骼矫正座椅的说明图。
[0075]图37是表示第3变形例涉及的骨骼矫正座椅中的缓冲片的动作的模式图。
[0076]图38是表示按压部断片的变化的图(之一)。
[0077]图39是表示按压部断片的变化的图(之二)。
[0078]图40是关于骨盆的左右侧部的中心区域的弯曲状态的说明图。
[0079]图41是表示骨骼矫正涉及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0080]图42是表示存储于存储器的基准弯曲状态的数据的图。
[0081]图43是表示骨骼矫正涉及的控制流程的图。
[0082]图44是表示模式选择时的操作画面的图。
[0083]图45是表示选择姿势控制模式时的操作画面的图。
[0084]图46是表示姿势控制进程的基本流程的图。
[0085]图47是表示姿势控制进程的第I发展流程的图。
[0086]图48是表示姿势控制进程的第2发展流程的图。
[0087]图49是表示姿势控制进程的第3发展流程的图。
[0088]图50是表示姿势控制进程的第4发展流程的图。
[0089]图51是表示姿势控制进程的第5发展流程的图。
[0090]图52是表示姿势控制进程的第6发展流程的图。
[0091]图53是表示姿势控制进程的第7发展流程的图。
[0092]图54是表示姿势控制进程的第8发展流程的图。
[0093]图55是表示姿势控制进程的第9发展流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94]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车用座椅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中,“前后方向”相当于车用座椅的前后方向,是与车辆行驶时的行驶方向一致的方向。还有,“宽度方向”相当于车用座椅的宽度方向,具体为,从正面看车用座椅时的左右方向。
[0095]还有,以下说明的实施例,仅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的一例,并非限制本发明。本发明可以不脱离其宗旨,进行变更、改良的同时,毋庸置疑本发明也包含其等价物。特别是,以下说明中所述的各配件的形状、材质及配置位置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可以适当变更。
[0096]本实施例的车用座椅的概略构成。
[0097]首先,参照图1对本实施例的车用座椅(以下,本座椅S)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座椅S的概略构成的图。
[0098]本座椅S,在其基本构成(除后述的肩支持部以外的构成)中,与现有的车用座椅共通。即,本座椅S如图1所示,由从背侧支持就座者的座椅靠背S1、支持就座者的臀部的座椅衬垫S2、以及支持就座者的头部的头枕S3构成。座椅靠背SI及座椅衬垫S2通过在框架体上載置衬垫材料并被表皮材料覆盖而构成。头枕S3通过在头部的芯材料上配置衬垫材料并被表皮材料覆盖而构成。还有,头枕S3通过头枕支柱hp被支持于座椅靠背SI的上端部。
[0099]—方面,本座椅S以具有座椅靠背SI中,作为支持就座者的肩的部分的肩支持部Sal为特征。具体说明的话,就座者就座于本座椅S并靠着座椅靠背SI的话,肩支持部Sal包围就座者的肩并按住该肩。更详细说明的话,肩支持部Sal内搭载的机构起动,肩支持部Sal抵接于就座者的肩。据此,图1中,用符号F所示的力从肩支持部Sal向就座者的肩作用。这个力F如同一图所示,具有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的成分及朝向下方的成分。因此,就座者的肩被按向宽度方向内侧的同时,也被按向下方。
[0100]如上,就座者的两肩通过分别被座椅靠背SI的肩支持部Sal支持并被按向宽度方向内侧及下方,可以抑制就座者的上半身向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偏移移动。据此,就座者的姿势在就座于本座椅S期间,被稳定地保持。
[0101]座椅靠背的内部构造。
[0102]下面,关于具备前述的肩支持部Sal的本座椅S的座椅靠背SI,参照图2至图5对其内部构造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座椅S的座椅靠背SI中,座椅靠背框架Sfl的构成的图,图3图不了从图2图不的座椅靠背框架Sfl取下板状部件的状态。图4作为支持板安装位置的说明图,图示了从座椅靠背框架Sfl的上端部取下支持板的状态,同一图中支持板的安装位置用虚线表示。图5是表示图4的A-A剖面的图。
[0103]此外,为了便于图示,图2至图5记载的各配件被略简略化,例如,图5中,关于支柱位置调整机构6,省略其内部构造而图示。
[0104]在座椅靠背SI的内部,具备如图2及图3所示的座椅靠背框架Sfl,构成座椅靠背SI的各种配件安装于同一框架Sn。座椅靠背框架Sn成为座椅靠背SI的骨架,成为正面看大致矩形状的框体。具体说明的话,座椅靠背框架Sn具备,配置于上端部的上部框架1、分别设置于宽度方向两端的一对侧部框架2、以及连结侧部框架2的各下端部的下部连结框架3。
[0105]上部框架I是逆U字状的部分,通过将金属管大致U字状地弯折加工而构成。所述上部框架I的一端部连接进入一方的侧部框架2的上端,另一端部连接进入另一方的侧部框架2的上端。S卩,上部框架I连接一对的侧部框架2的各上端。
[0106]还有,头枕S3配设于上部框架I的上方。更具体说明的话,在上部框架I的后方,设置有,具备支持从头枕S3的下部延伸的头枕支柱hp的支柱支持部7的支柱位置调整机构6。所述支柱位置调整机构6是,通过使支持于支柱支持部7的头枕支柱hp的位置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向上下方向移动,自动调整头枕S3的高度的机构。
[0107]而且,在上部框架1,为了保持上述的支柱位置调整机构6,安装有从上部框架I的一端部向另一端部延伸的角管状的保持管12。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设置有上下方向并列的两个保持管12,但保持管12的个数也可以任意设定。
[0108]一方面,如图5所示,用于安装支柱位置调整机构6的安装托架13固定于保持管
12。更具体说明的话,安装托架13具备,安装有支柱位置调整机构6的基部13a、以及从基部13a的两侧端向前方延伸的一对侧部13b。而且,各侧部13b的先端通过分别焊接于两根保持管12的后面,安装托架13固定于保持管12。
[0109]一对侧部框架2是构成座椅靠背框架Sfl的侧面的部分,为了规定座椅靠背SI的宽度而在左右方向间隔配设,并向上下方向延伸。对各侧部框架2的构成进行说明的话,如图2及3所示,各侧部框架2具备,平板状的侧板2a、从所述侧板2a的前端部U字型向内侧弯曲的前缘部2b。
[0110]还有,气囊(以下,侧方气囊4)安装于各侧板2a的表面中,位于宽度方向内侧的面,侧边支持部Sa2由所述侧方气囊4构成。所述侧边支持部Sa2相当于移动限制部,通过作为流体的一例的空气被封入侧方气囊4并向宽度方向内侧膨胀突出而限制就座者的上半身在宽度方向的移动。本实施例中,侧边支持部Sa2设置于座椅靠背SI的宽度方向两端部,配置于上下方向中与就座者的腹部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还有,在构成侧边支持部Sa2的侧方气囊4,连接有给排气用的管式部件Cl。
[0111]进一步地,在宽度方向中设置于一对侧部框架2之间的空间,配设有承受就座者的背靠在座椅靠背SI时的压力的受压板5。所述受压板5是树脂制部件,正面看大致T字状地成型。还有,受压板5中,宽度更宽地形成的上端部以其宽度方向两端部略朝前方的方式弯曲。
[0112]还有,受压板5用具有弹性的结合线5a安装于各侧部框架2。更详细说明的话,结合线5a架设于一对侧部框架2之间,其两端部卡止于侧部框架2。结合线5a的中央部挂在形成于受压板5的背面的挂住部(未图示)。结果,受压板5配置于一对侧部框架2之间设置的空间内。
[0113]而且,通过就座者的被靠在座椅靠背SI压力施加于受压板5的前面的话,通过具有弹性的结合线5a弯曲受压板5向后方移动。据此,就座者的上半身朝向后方并适当陷入。此外,关于受压板5的形状,并不仅限于图3的记载,其他形状也可以。
[0114]可是,本实施例涉及的座椅靠背SI的特征,如前所述,是具备以包围就座者的肩的方式支持的肩支持部Sal。而且,本实施例涉及的肩支持部Sal的内部构造具备图3图示的气囊10、图2图示的树脂板20。
[0115]气囊10是通过作为流体的一例的空气被封入内部而膨胀突出的袋体,如图2所示在宽度方向并列设置两个。具体说明的话,各气囊10的外形形状为,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