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座椅的制作方法_6

文档序号:8491061阅读:来源:国知局
矫正程度矫正骨骼的弯曲状态,具体为,根据骨骼矫正座椅YS的座椅位置及就座者的体格及年龄等调整矫正程度。据此,例如,在因骨骼矫正座椅YS的位置位于一定位置的更上方(或前方)时不得不抑制急剧的姿势控制的状况,只要按照第3发展流程进行的话,用更小的控制收益g2算出控制量,结果,可以回避急剧的姿势控制。
[0379]4)第4发展流程
[0380]第4发展流程中,E⑶109的控制器109a控制各按压单元111、112的按压状态时的控制量被限制从而收入许可范围内。以下,参照图50对第4发展流程进行说明。
[0381]第4发展流程中,从姿势控制开始到算出弯曲状态的偏移量为止的一系列工序S271?S274与基本流程共通。算出弯曲状态的偏移量后,E⑶109的控制器109a基于弯曲状态的偏移量,算出控制按压单元111、112的按压状态时的控制量(S275)。之后,控制器109a判定算出的控制量是否收入许可范围内(S276、S278)。具体说明的话,相对控制量事先决定的上限控制量及下限控制量被存储于E⑶109的存储器109b,控制器109a判定算出的控制量是否超过上限控制量(S276)。而且,算出的控制量超过上限控制量时,控制器109a在矫正处理中,用上限控制量控制各按压单元111、112的按压状态(S277)。
[0382]一方面,算出的控制量未超过上限控制量时,控制器109a判定算出的控制量是否不够下限控制量(S078)。而且,算出的控制量不够下限控制量时,控制器109a在矫正处理中,用下限控制量控制各按压单元111、112的按压状态(S279)。相反地,算出的控制量超过下限控制量时,控制器109a用算出的控制量执行矫正处理(S280)。
[0383]此外,第4发展流程中,姿势控制的执行频率设定为“定期地”或“经常”的话,在矫正处理结束后再次执行压力传感器104的检测动作(S281),之后,重复从算出偏移量开始的一系列的工序S274?S281。
[0384]以上第4发展流程中,E⑶109的控制器109a在矫正处理中,仅以不超出许可范围而设定的控制量控制各按压单元111、112的按压状态。据此,矫正处理的执行中,可以抑制对就座者施加过度的负荷,或未施加矫正所需的足够的负荷。
[0385]5)第5发展流程
[0386]第5发展流程中,压力传感器104的检测动作被定期地执行,还有,检测动作在执行时求出弯曲状态的偏移量,求出偏移量的变化量(以下,变化量)。其中,变化量是指本次所求出的偏移量与上次所求出的偏移量的差。而且,第5发展流程中,积算从姿势控制的开始时间到当前时间之间算出的变化量,所述积算结果超过一定量时执行矫正处理。以下,参照图51对第5发展流程进行说明。
[0387]第5发展流程中,从姿势控制开始到算出弯曲状态的偏移量为止的一系列的工序S291?S294与基本流程共通。一方面,算出弯曲状态的偏移量后,E⑶109的控制器109a算出前述的变化量,积算从姿势控制的开始时间到当前时间之间算出的变化量(S295)。之后,控制器109a判定变化量的积算结果是否超过一定量(S296)。积算结果未超过一定量时(S296为No),压力传感器104的检查动作被再次执行(S297)。之后,到上述的积算结果超过一定量为止重复执行上述的一系列处理S294?S297,在积算结果超过一定量时(S296为Yes),执行矫正处理(S298)。
[0388]如上,第5发展流程中,积算弯曲状态的偏移量的变化量,将所述积算结果用于矫正处理执行的判断。其中,就座者的姿势根据其疲劳度变化,还有,伴随就座姿势的变化弯曲状态的偏移量变动。因此,积算弯曲状态的偏移量的变化量时的积算结果,反映就座者的疲劳程度,第5发展流程中,通过从表示疲劳程度的上述积算结果判断是否执行矫正处理,与就座的疲劳程度对应的姿势控制被实现。
[0389]6)第6发展流程
[0390]第6发展流程中,根据车辆的行驶状况决定矫正处理的执行的有无。具体说明的话,第6发展流程中,姿势控制被开始的话,如图52所示的ECU109的控制器109a判定现在车辆是否在行驶中(S301)。而且,判定车辆在行驶中时(S301为Yes),控制器109a结束姿势控制(S302)。一方面,判定车辆未在行驶中时(S301为No),控制器109a用与基本流程相同的顺序进行姿势控制,执行姿势控制中的一系列的工序(图52中的S303?S310)。
[0391]如上,第6发展流程中,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状况限制矫正处理的执行。据此,通过执行矫正处理可以抑制波及到车辆驾驶的影响。易于理解地说明的话,在车辆行驶中较大地矫正就座于驾驶席的人(驾驶员)的骨骼的弯曲状态,会给予驾驶员较大的违和感因而应回避。因此,相对驾驶员执行姿势控制时采用第6发展流程的话,车辆行驶中的矫正处理的执行被控制,结果,可以不妨碍驾驶地在适当的时机控制驾驶员的骨骼的弯曲状态。
[0392]此外,作为成为控制矫正处理的执行的车辆的行驶状况,并不仅限定为车辆在行驶中的情况,例如,以一定以上的车速行驶时,车辆非直线行驶时,或者在一定的时间带(例如,早上的时间带)车辆行驶时限制矫正处理的执行也可以。
[0393]7)第7发展流程
[0394]第7发展流程中,与第6发展流程相同,根据车辆的行驶状况限制矫正处理,更具体为,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调整矫正处理中控制各按压单元111、112时的控制量。以下,参照图53对第7发展流程进行说明。
[0395]第7发展流程中,从姿势控制开始到算出弯曲状态的偏移量的一系列的工序S321?S324与基本流程共通。还有,算出偏移量后,E⑶109的控制器109a判定偏移量是否为O (S325),偏移量为O时结束姿势控制(S326)。另一方面,偏移量不为O时,控制器109a判定现在车辆是否在行驶中(S327)。
[0396]而且,判定为车辆在行驶中时(S327为Yes),控制器109a用行驶时用控制量执行矫正处理(S328)。判定为车辆不在行驶中时(S327为No),用通常的控制量执行矫正处理。其中,通常的控制量是指,作为控制器109a控制按压单元111、112的按压状态时的控制量,并未特别限制,用通常的算出顺序求得的控制量。一方面,行驶时用控制量是通过以比通常的控制量小的方式设定的算出顺序求得的控制。
[0397]此外,姿势控制的执行频率设定为“定期地”或“经常”的话,在矫正处理结束后再次执行压力传感器104的检测动作(S330),之后,重复从算出偏移量开始的一系列的工序S324 ?S330。
[0398]如上,第7发展流程中,通过根据车辆的行驶状况限制矫正处理中的控制量,得到与第6发展流程相同的效果,即,抑制因执行矫正处理而影响到车辆驾驶的的效果。此外,第7发展流程中,也与第6发展流程相同,关于限制矫正处理中的控制量时考虑的车辆的行驶状况,并不限定为车辆行驶的有无,也可以考虑车速、行驶状态(是直线行驶还是非直线行驶)、行驶的时间带。
[0399]8)第8发展流程
[0400]第8发展流程中,如图54所示,姿势控制中被执行的一系列的工序S341?S350大概与基本流程中的处理共通。一方面,第8发展流程中,算出控制按压单元111、112的按压状态时的控制量时,读出在前次的姿势控制中算出的弯曲状态的偏移量(以下,前次的偏移量)(S347),基于前次的偏移量与本次的偏移量算出控制量(S348)。即,第8发展流程中,基于最近进行的检测动作中得到的检测结果、以及比最近进行的检测动作更前进行的检测动作得到的检测结果算出上述控制量,矫正处理中仅按照控制量控制按压单元111、112的按压状态。
[0401]如上,第8发展流程中,基于本次的检测结果与前次之前的检测结果执行矫正处理,因此,可以考虑骨骼的弯曲状态的经时变化而矫正该弯曲状态。结果,可以捕捉就座者的骨骼的弯曲状态的变化倾向,根据该倾向用适当的矫正程度矫正骨骼的弯曲状态。此外,关于从前次的偏移量及本次的偏移量算出控制量的方法,并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从前次的偏移量及本次的偏移的平均值算出控制量,还有,分别相对前次的偏移量及本次的偏移量附加重要性而算出控制量也可以。
[0402]9)第9发展流程
[0403]第9发展流程中,学习在某次的矫正处理中控制器109a控制按压单元111、112时的控制量,在下次之后的矫正处理中进行反映。更具体说明的话,如图55所示,从姿势控制开始到算出弯曲状态的偏移量的一系列的工序S371?S374与基本流程共通。还有,算出偏移量后,判定偏移量是否为O (S375),偏移量为O时结束姿势控制(S376)。
[0404]一方面,偏移量不为O时,控制器109a执行矫正处理。其中,控制器109a为了算出本次的矫正处理中适用的控制量(以下,本次的控制量),从存储器10%中读出前次的矫正处理中适用的控制量(以下,前次的控制量)(S377)。而且,控制器109a根据弯曲状态的偏移量及前次的偏移量算出本次的控制量(S378),用算出的控制量执行本次的矫正处理(S379)。此外,关于根据前次的控制量算出本次的控制量的方法,并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将在从弯曲状态的偏移量通过通常的算出方法求得的控制量上乘以与前次的控制量对应的系数而得到的控制量作为本次的控制量。
[0405]在矫正处理执行后,控制器109a将本次的控制量存储于存储器109b(S380)。进一步地,姿势控制的执行频率设定为“定期地”或“经常”的话,之后再次执行压力传感器4的检测动作(S381),之后,重复从算出偏移量开始的一系列的工序S374?S381。
[0406]如上,在第9发展流程中,学习各次的矫正处理中的控制量,使学习内容反映于下次之后的矫正处理。据此,例如,各次的矫正处理中,可以用根据到此为止被执行的矫正处理的执行历史被设定的矫正程度矫正骨骼的弯曲状态。
[0407]以上,对用于能动地矫正骨骼矫正座椅YS的就座者的脊椎的弯曲状态的构成,以及控制流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只要可以能动地矫正脊椎的弯曲状态,也考虑其他的实施例。例如,上述的实施例中,姿势控制进程中,首先进行压力传感器104的检测动作,之后,从该检测结果确定就座者的骨骼的弯曲状态后从该确定结果确定就座者,之后,从存储于存储器109b的基准弯曲状态中,确定与确定的就座者对应的基准弯曲状态。但是,并不仅限于此,确定压力传感器104的检测结果所示的骨骼的弯曲状态,只要可以确定与所述弯曲状态对应的基准弯曲状态的话,可以省略确定就座者的处理。
[0408]还有,上述实施例中基准弯曲状态存储于存储器109b,但关于所述基准弯曲状态,例如,也可以连动于就座者的年龄增加而更新。还有,上述的实施例中,基准弯曲状态按照就座者及按照被检测区域被设定,但除此之外,也可以按照骨骼矫正座椅YS的座位位置及按照车辆的行驶状况设定基准弯曲状态。
[0409]还有,上述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表示骨骼的弯曲状态的现状的信息(图中的信息R2)显示于车辆内设置的操作面板。如此,通过表示骨骼的弯曲状态的信息显示于车辆内的面板或屏幕,就座者可以以此信息为基础,设定与当前时间的骨骼的弯曲状态对应的矫正处理的频率等。进一步地,可以将表示前次的矫正处理的执行前后的各时间的骨骼的弯曲状态的信息显示于上述的面板或屏幕,也可以将当前时间的骨骼的弯曲状态与理想的弯曲状态对比显示。通过目视这种比较显示,促进就座者通过进行矫正改善骨骼的弯曲状态,基于显示的信息自己设定矫正频率及矫正程度,从而可以根据该设定值阶段性地接受骨骼的弯曲状态的矫正。
[0410]符号说明
[0411]I上部框架
[0412]2侧部框架
[0413]2a 侧板
[0414]2b前缘部
[0415]3下部连结框架
[0416]4侧方气囊
[0417]5受压板
[0418]5a结合线
[0419]6支柱位置调整机构
[0420]7支柱支持部
[0421]8腰用气囊
[0422]9衬垫用气囊
[0423]10 气囊
[0424]11支持板
[0425]12保持管
[0426]13安装托架
[0427]13a 基部
[0428]13b 侧部
[0429]14棒状部件
[0430]15 线
[0431]16受压板
[0432]20树脂板
[0433]20a 豁口
[0434]21变形部
[0435]22延伸部
[0436]23 槽
[0437]24 切口
[0438]25 一端侧变形部片
[0439]26另一端侧变形部片
[0440]30脚凳用气囊
[0441]31支持部件
[0442]31a支持断片
[0443]40形状传感器
[0444]41体压传感器
[0445]41a检知部
[0446]41b传送路
[0447]42静电容量传感器
[0448]50控制器
[0449]51支柱位置调整机构
[0450]52压缩机
[0451]53通风道
[0452]54电磁阀
[0453]55倾斜机构
[0454]61前后位置调整机构
[0455]62高度调整机构
[0456]63衬垫长度调整机构
[0457]101、101a、1lb 气囊
[0458]102、105 保持框架
[0459]103、106 调节器
[0460]104压力传感器
[0461]107调节器
[0462]107a 杆
[0463]109 ECU
[0464]109a 控制器
[0465]109b 存储器
[0466]110矫正装置
[0467]111背部侧单元
[0468]Illa第I背部侧按压机构
[0469]11 Ib第2背部侧按压机构
[0470]11 Ic第3背部侧按压机构
[0471]112腿侧单元
[0472]112a第I腿侧按压机构
[0473]112b第2腿侧按压机构
[0474]112c第3腿侧按压机构
[0475]120、130、140 矫正装置
[0476]131a、131b、131c、141a、141b、141c 背部侧按压机构
[0477]S本座椅
[0478]SI座椅靠背
[0479]S2座椅衬垫
[0480]S3 头枕
[0481]Sal肩支持部
[0482]Sa2侧边支持部
[0483]Sfl座椅靠背框架
[0484]C1、C2管式部件
[0485]CS控制系统
[0486]hp头枕支柱
[0487]XS应用座椅
[0488]Xf2衬垫框架
[0489]XSl座椅靠背
[0490]XS2座椅衬垫
[0491]XS3 头枕
[0492]Xal肩部支持部
[0493]Xa2侧边支持部
[0494]Xa3腰部支持部
[0495]Xa4衬垫侧边支持部
[0496]Xa5脚凳部
[0497]XP1、XP2 衬垫材料
[0498]Pal平坦部
[0499]Pbl隆起部
[0500]Pcl吊起槽
[0501]YPl靠背衬垫
[0502]YP2缓冲垫
[0503]FR固定导轨
[0504]Gm驱动部
[0505]MP可动板
[0506]MR可动导轨
[0507]PL支持板
[0508]Pla管式用孔
[0509]PP衬垫片
[0510]QL支持板
[0511]QLa管式用孔
[0512]YS骨骼矫正座椅
[0513]YSl座椅靠背
[0514]YS2座椅衬垫
[0515]YS3 头枕
[0516]Yfl座椅靠背框架
[0517]Yf2衬垫框架
[0518]B1、B2、B3模式选择按钮
[0519]B4、B5、B6执行频率选择按钮
[0520]R1、R2 信息
【主权项】
1.一种车用座椅,是具备从背侧支持就座者的座椅靠背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中,支持所述就座者的肩的肩支持部具备通过封入流体而膨胀突出的袋体; 通过该袋体膨胀突出,所述肩支持部中,位于所述车用座椅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一端部比位于所述宽度方向内侧的另一端部更向前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袋体膨胀突出,所述一端部比所述另一端部更向前方移动时,所述一端部中的上侧部分比所述一端部中的下侧部分更向前方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袋体设置为该袋体中位于所述宽度方向外侧的一端比位于所述宽度方向内侧的一端更位于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具备配置于所述袋体的前方位置的板状部件; 通过所述袋体抵接于所述板状部件的后面并膨胀突出,所述板状部件以使得所述板状部件中与所述一端部对应的部分比与所述另一端部对应的部分更位于前方的方式变形,据此,所述一端部比所述另一端部更向前方移动; 所述板状部件的前面的面积比所述袋体中与所述板状部件的抵接面的面积更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具备配置于所述袋体的前方位置的板状部件; 通过所述袋体抵接于所述板状部件的后面并膨胀突出,所述板状部件以使得所述板状部件中与所述一端部对应的部分比与所述另一端部对应的部分更位于前方的方式变形,据此,所述一端部比所述另一端部更向前方移动; 所述板状部件中,在位于所述就座者的一方的肩的后方的第I部分及位于所述就座者的另一方的肩的后方的第2部分的双方之间,形成有用于分离该双方的分离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具备, 配置于所述袋体的前方位置的板状部件; 以及配置于所述座椅靠背的所述宽度方向中的两端部,用于限制所述宽度方向中的所述就座者的移动的移动限制部; 所述板状部件具有, 通过所述袋体抵接于所述板状部件的后面并膨胀突出,以使得所述板状部件中与所述一端部对应的部分比与所述另一端部对应的部分更位于前方的方式变形的变形部; 以及比该变形部更位于下方,穿通所述宽度方向中所述移动限制部之间而向下侧延伸的延伸部; 该延伸部在所述宽度方向比所述变形部窄,且,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比所述移动限制部更位于内侧而被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具备两个在所述宽度方向并列状态的所述袋体; 形成向所述袋体供给的流体以及从所述袋体排出的流体的线路的管式部件,以穿通所述宽度方向中的两个所述袋体之间形成的间隙所在的所述座椅靠背的中央部的方式被配线。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具备配置于所述袋体的前方位置的板状部件; 该板状部件在上端部具备,通过所述袋体抵接于所述板状部件的后面并膨胀突出,以使得所述板状部件中与所述一端部对应的部分比与所述另一端部对应的部分更位于前方的方式变形的变形部; 所述变形部的外缘中,位于所述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的部分以越向所述宽度方向外侧越下降的方式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具备配置于所述袋体的前方位置的板状部件; 该板状部件具备, 通过所述袋体抵接于所述板状部件的后面并膨胀突出,以使得所述板状部件中与所述一端部对应的部分比与所述另一端部对应的部分更位于前方的方式变形的变形部; 以及比该变形部更位于下方,向下侧延伸的延伸部; 所述变形部及所述延伸部连结而被一体化。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具备, 成为所述座椅靠背的骨架的座椅靠背框架; 安装于该座椅靠背框架,从后方支持所述袋体的支持板; 以及安装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抵接于所述支持板的后面并保持所述支持板的保持部。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适当地按住车用座椅的就座者的肩并使就座姿势稳定。是具备从背侧支持就座者的座椅靠背(S1)的车用座椅(S),座椅靠背(S1)中,支持就座者的肩支持部(Sa1)具备通过封入空气而膨胀突出的气囊(10),通过气囊(10)膨胀突出,肩支持部(Sa1)中,位于车用座椅(S)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一端部比位于宽度方向内侧的另一端部更向前方移动。
【IPC分类】B60N2-22, B60N2-44, B60N2-18
【公开号】CN104812619
【申请号】CN201380062316
【发明人】沟井健介, 阿部龙三郎, 新妻健一, 田中聪一郎, 武藤千弥, 伊东豪, 古田爱
【申请人】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3年11月27日
【公告号】EP2927048A1, WO2014084283A1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