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座椅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8491061阅读:来源:国知局
过回动,可动导轨MR相对固定导轨FR动作。
[0323]而且,起动E⑶109并使可动导轨MR移动的话,可动板MP相对支持板PL移动。结果,骨骼矫正座椅YS中背部侧按压机构131a、131b、131c的相对位置在沿着就座者的脊椎的方向变化。通过这种构成,第2变形例涉及的矫正装置130中,可以根据就座于骨骼矫正座椅YS的人的体格使背部侧按压机构131a、131b、131c的位置变更。结果,第2变形例中,可以不论身高的大小矫正就座者的脊椎各部的曲率。
[0324]此外,图35A及35B所示的构成中,背部侧按压机构131a、131b、131c全部固定于一张可动板MP,但相对背部侧按压机构131a、131b、131c的各自分别设置可动板MP也可以。是这种构成的话,可以分别独立地移动背部侧按压机构131 a、13 Ib、131 c。
[0325]3)关于第3变形例
[0326]参照图36及37对第3变形例进行说明。图36是第3变形例涉及的骨骼矫正座椅YS的说明图,图37是表示第3变形例涉及的骨骼矫正座椅YS中衬垫片PP的动作的模式图。
[0327]第3变形例中,如图36所示,作为按压就座者的背部的机构,使用断片化靠背衬垫YPl的衬垫片PP而非气囊101。更具体说明的话,第3变形例涉及的矫正装置140中,相当于图30图示的背部侧按压机构111a、111b、Illc的背部侧按压机构141a、141b、141c,分别由在沿着脊椎的方向成列并列的若干衬垫片PP构成。这些衬垫片PP安装于支持板PL,配置于与图30图示的气囊101的配置位置相同的位置。
[0328]而且,各衬垫片PP在其前面按压就座者的背部的同时,可以如图37所示地向前后摇动。通过由于所述摇动动作,各衬垫片PP的前面,即按压面的前后方向中位置变化,各衬垫片PP按压就座者的背部时的按压状态切换。此外,各衬垫片PP的摇动动作通过支持板PL被位于各衬垫片PP的里侧的调节器107实现。更具体说明的话,调节器107具有自由进退地支持于前后方向的杆107a,用所述杆107a的先端部与衬垫片PP的后面抵接。而且,调节器107通过使杆107a向前后进退,而使衬垫片PP摇动。
[0329]此外,第3变形例中,上述的调节器107按照衬垫片PP分别设置。为此,在第3变形例中,可以按照衬垫片PP分别切换各衬垫片PP按压就座者的背部时的按压状态。
[0330]还有,代替气囊101而使用断片化的衬垫片PP的构成并不仅限于座椅靠背YS1,也可以适用于座椅衬垫YS2。S卩,在座椅衬垫YS2中代替气囊101配置断片化缓冲垫YP2的衬垫片PP,上述的调节器107设置于各衬垫片PP的下方位置也可以。
[0331]以上对骨骼矫正座椅YS的构成涉及的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也考虑其他的变形例。例如,上述的构成(具体为图30图示的构成)中,构成背部侧按压机构及腿侧按压机构的气囊101中,在按压脊椎所在部位的气囊101与按压位于脊椎的附近的部位的气囊101之间,不存在构造上的差异。但是,在按压脊椎所在部位的气囊101与按压位于脊椎的附近的部位的气囊101之间,构造不同也可以。举出一例说明的话,关于按压位于脊椎的附近的部位的气囊101,如图38所示,是越从脊椎离开展开量(膨胀量)越变大的构造也可以。用这种构造的气囊101按压位于脊椎的附近的部位的话,,与使用通常的与距脊椎的距离无关,展开量变得相同的气囊101的情况相比,可更适当地适合就座者的背部。
[0332]还有,使用前述的衬垫片PP的构成中,按压位于脊椎的附近的部位的衬垫片PP如图39所示,其前面进行向前后及左右移动的摇动动作的话,变得更适合背部。此外,如图39所示,作为使衬垫片PP如上所述地摇动的机构也可以使用气囊101b。
[0333](关于骨骼矫正涉及的控制)
[0334]能动地矫正脊椎的弯曲状态的情况下,通常,需要检测座椅就座者的脊椎的弯曲状态。此时,例如,如特开2009-165588号公报公开的座椅仅检测骨盆及胸廓的变位的构成中,在矫正脊椎的弯曲状态时不能得到充分的信息,结果,存在不能对应能动地矫正脊椎的弯曲状态的需求的担心。
[0335]对此,骨骼矫正座椅YS中,关于就座者的脊椎及骨盆的左右侧部的中心区域,检测各自的弯曲状态,用与该检测结果对应的按压状态执行用于按压就座者的背部的控制。结果,脊椎的弯曲状态、以及骨盆的左右侧部的中心区域的弯曲状态被能动地矫正,因此,可以将就座者的骨骼的弯曲状态矫正为理想的弯曲状态。
[0336]以下,由骨骼矫正座椅YS进行的骨骼矫正,对其控制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以下说明是以搭载于骨骼矫正座椅YS的按压单元(具体为,背部侧单元111及腿侧单元112)由气囊101构成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以下内容也适用于各按压单元111、112由衬垫断片PP构成的情况。
[0337]由骨骼矫正座椅YS进行的骨骼矫正,按压就座者的背部并矫正脊椎的弯曲状态的同时,按压就座者的臀部及大腿部并矫正骨盆的右左侧部的各自的中心区域,即坐骨的弯曲状态。其中,脊椎的弯曲状态被图13图示的胸椎上部、胸椎下部、腰椎及骶椎的曲率A、B、C、D表示。坐骨的弯曲状态被用坐骨顶部与坐骨接触的假想平面Vl与穿通正中线的假想平面V2构成的锐角的角度,即图40图示的角度α表示。图40是涉及骨盆的左右侧部的中心区域的弯曲状态的说明图。
[0338]而且,上述的骨骼矫正涉及的控制,通过图41图示的E⑶109执行。图41是表示涉及骨骼矫正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0339]E⑶109具有,作为控制部的控制器109a、以及作为存储部的存储器109b,在后述的姿势控制进程执行时,控制上述的调节器103、106。据此,各气囊101的膨胀状态变化,各按压单元(具体为,背部侧单元111及腿侧单元112)的按压状态被调整。
[0340]具体说明的话,控制器109a基于来自贴付于各气囊101的表面的压力传感器104的输出信号,控制各按压单元的按压状态。通过所述控制,矫正就座者的骨骼的弯曲状态的矫正处理被执行。更详细说明的话,贴付于构成第I背部侧按压机构Illa的气囊101的表面的压力传感器104检测脊椎的弯曲状态,控制器109a基于所述检测结果控制调节器103。据此,背部侧单元111的按压状态被控制,就座者的坐骨的弯曲状态被矫正。同样地,贴付于构成第2腿侧按压机构112b以及第3腿侧按压机构112c的气囊101的表面的压力传感器104检测坐骨的弯曲状态,控制器109a基于所述检测结果控制调节器106。据此,腿侧单元112的按压状态被控制,就座者的坐骨的弯曲状态得以被矫正。
[0341]一方面,E⑶109的存储器109b在控制器109a执行矫正处理时存储参照的各种信息。具体说明的话,在存储器10%,存储有用于从压力传感器104的检测结果所示的骨骼的弯曲状态确定就座者的信息(以下,个人特定信息)、以及矫正处理中作为目标值使用的基准弯曲状态。
[0342]个人特定信息是用于确定作为骨骼矫正座椅YS的就座者事先注册的个人的信息,事先存储于存储器10%。控制器109a通过核查压力传感器104的检测结果所示的骨骼弯曲状态与个人特定信息,可以确定就座于骨骼矫正座椅YS的人(个人)。
[0343]基准弯曲状态,为控制器109a执行矫正处理而被事先存储于存储器109b,若干的就座者(个人)被注册时,如图42所示按照就座者分别设定若干。图42是表示存储于存储器109b的基准弯曲状态的数据的图。
[0344]对基准弯曲状态进行详细说明的话,理想的弯曲状态(以下,理想弯曲状态)作为缺省值被设定。理想弯曲状态是基于注册的就座者的性别、年龄、体格、体重以及骨密度等设定的弯曲状态。一方面,关于基准弯曲状态,可以根据就座者的喜好等进行修正,可以将修正后的弯曲状态(个别弯曲状态)作为基准弯曲状态存储于存储器109b。所述个别弯曲状态,例如,可以在就座于骨骼矫正座椅YS的就座者开启未图示的开关时获取,作为表示此时的就座者的骨骼的弯曲状态的状态而存储于存储器109b。或者,也可以从就座者就座于骨骼矫正座椅YS经过一定时间时,计量就座者的骨骼的弯曲状态,加工所述计测结果作为个别弯曲状态自动地存储于存储器109a。此外,关于基准弯曲状态,存储理想弯曲状态及个别弯曲状态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存储理想弯曲状态及个别弯曲状态两者也可以。
[0345]还有,将骨骼分为若干的被检测区域并检测每个被检测区域的弯曲状态时,如图42所示,基准弯曲状态(图中,记为Xal、Xbl、Xcl等)被设定于每个被检测区域。其中,被检测区域是检测弯曲状态时的单位的同时,是控制器109a执行矫正处理时的单位。此外,关于分开被检测区域的划分,例如,与作为各按压单元111、112的构成要素的气囊101对应而决定即可。或者,如背部上侧部、背部下侧部及就座部等事先决定被检测区域的划分也可以。还有,将背部及就座部的各自分割为若干的被检测区域也可以。
[0346]此外,如图42所述的情况下,骨骼被分为三个被检测区域(A区域、B区域、C区域),但被检测区域的个数可以任意设定。
[0347]下面,参照图43至图46对骨骼矫正的控制例进行说明。图43是表示骨骼矫正涉及的控制流程的图,图44是表示模式选择时的操作画面的图,图45是表示选择姿势控制模式时的操作画面的图,图46是表示姿势控制进程的基本流程的图。
[0348]图43所示的控制流程从车辆的引擎开启开始(S201),伴随引擎的开启ECU109起动且促成控制模式的选择(S202)。其中,作为控制模式,准备了“觉醒度维持模式”、“姿势控制模式”、“停止模式”的三种模式,就座于骨骼矫正座椅YS的就座者,从上述三个控制模式中选择任意一个模式(S203)。此外,模式选择时,图44图示的操作画面描绘于车辆内设置的操作面板(未图示)。就座者按下显示于该操作画面的模式选择按钮B1、B2、B3而指定控制模式。
[0349]作为控制模式的“觉醒度维持模式”被选择时,为了维持就座者的觉醒度,使使各按压单元111、112的按压状态变化的觉醒度维持控制被执行(S204)。觉醒度维持控制中,E⑶109的控制器109a基于来自计量觉醒度的未图示的计量机器的信息(例如,脑波及呼吸数)判定就座者的觉醒度。而且,觉醒度到达阈值时,控制器109a以将就座者的觉醒度维持在一定水准的方式驱动调节器103、106,使各按压单元111、112的按压状态变化。此外,相对就座于驾驶席的人执行觉醒度维持控制时,在不影响驾驶的范围内使按压状态变化。
[0350]作为控制模式的“停止模式”被选择时,E⑶109成为控制待机状态(S205)。即,“停止模式”下,控制器109a不驱动调节器103、106,各按压单元111、112也成为不按压就座者的背部的状态。
[0351]作为控制模式的“姿势控制模式”被选择时,使各按压单元111、112的按压状态变化的姿势控制被执行而使得就座者的就座姿势成为一定姿势。即,姿势控制模式下,通过控制器109a控制调节器103、106,各按压单元111、112按压就座者的背部,结果,就座者的骨骼的弯曲状态被矫正。
[0352]还有,“姿势控制模式”被选择的话,关于姿势控制执行,执行频率被设定(S206),用设定的频率执行姿势控制(S207)。具体说明的话,作为姿势控制的执行频率准备了“仅初次”、“定期地”、“经常”三种,就座者从上述三种执行频率中指定任意一个。指定“仅初次”时,引擎开启后仅执行一次姿势控制。指定“定期地”时,每经过一定时间重复执行姿势控制。指定“经常”时,从引擎开启开始连续执行姿势控制。
[0353]此外,执行频率选择时,图45图示的操作画面描绘于前述的操作面板,就座者按下显示于该操作画面的执行频率选择按钮B4、B5、B6而指定执行频率。其中,如图45所示,在执行频率选择用的操作画面,与上述的执行频率选择按钮B4、B5、B6 —起,表示当前时间姿势控制是否被执行的信息Rl、以及表示通过姿势控制矫正的骨骼的弯曲状态的现状的信息R2被显示。就座者确认这些信息R1、R2后,可以适当地切换控制的执行频率而使得成为与当前时间的状态相符合的频率。
[0354]以下,对“姿势控制模式”被选择时进行的姿势控制进程的基本流程进行说明。姿势控制进程如图46所示,从通过压力传感器104检测就座者的骨骼的弯曲状态的检测动作开始(S211)。检测动作中,为了检测就座于骨骼矫正座椅YS的就座者的骨骼的弯曲状态,贴付于构成按压单元111、112的各气囊101的压力传感器104检测骨骼矫正座椅YS中对应的部位的就座压,向ECU109输出与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信号。
[0355]而且,接收压力传感器104的输出信号的E⑶109中,控制器109a解析该信号并确定就座者的骨骼的弯曲状态。之后,控制器109a核查确定的骨骼的弯曲状态与存储于存储器109b的个人特定信息,确定就座者(S212)。之后,控制器109a确定存储于存储器109b中的若干的基准弯曲状态中,对应之前工序S212中确定的就座者的基准弯曲状态(S213)。进一步地,控制器109a基于压力传感器104的检测结果所示的骨骼的弯曲状态与确定的基准弯曲状态算出两弯曲状态之间的偏移量(S214)。
[0356]而且,偏移量为O时(S215为Yes),E⑶109结束姿势控制(S216)。一方面,偏移量不为O时(S215为No),控制器109a执行矫正处理(S217),驱动调节器103、106并以与上述的偏移量对应的量控制各按压单元111、112的按压状态。据此,就座者的脊椎及坐骨的各自的弯曲状态以靠近基准弯曲状态的方式被矫正。此外,执行频率为“定期地”或“经常”时,矫正处理执行后再次执行压力传感器104的检测动作(S218),之后,从算出偏移量的处理重复执行一系列的处理S214?S217。
[0357]以上的结果,就座者的骨骼的弯曲状态被矫正而成为与就座者的体格及年龄对应的理想的弯曲状态。
[0358](姿势控制的发展例)
[0359]关于姿势控制的流程,除前述的图46图示的基本流程之外,考虑可以实现更有效地姿势控制的发展流程。以下,参照图47至图55对姿势控制的发展流程(第I发展流程?第9发展流程)进行说明。图47至图55是表示姿势控制进程的发展流程的图。
[0360]I)第I发展流程
[0361]第I发展流程中,将骨骼划分为若干的被检测区域,在划分的被检测区域单位执行检测动作及矫正处理。以下,举出划分为A区域、B区域、C区域的三个被检测区域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此外,关于A区域、B区域、C区域,可以是背部上侧部、背部下侧部及就座部,也可以是背部的上方部、中央部及下方部,或者还可以是就座者的内侧、中央部及正前部。
[0362]第I发展流程如图47所示,与图46所示的基本流程大部分相似。具体说明的话,第I发展流程中,姿势控制被开始的话,压力传感器104的检测动作被执行(S221)。之后,依次执行从检测结果确定座椅就座者的工序(S222)、确定与确定的就座者对应的基准弯曲状态的工序(S223)以及算出相对用检测动作检测的骨骼的弯曲状态与基准弯曲状态的偏移量的工序(SS24)。
[0363]此外,第I发展流程中,压力传感器104的检测动作被执行的工序S221中,检测若干的被检测区域(A区域、B区域、C区域)的各自的弯曲状态。同样地,确定基准弯曲状态的工序S223中,按照被检测区域确定基准弯曲状态。进一步地,算出偏移量的工序S324中,按照被检测区域算出相对基准弯曲状态的偏移量。
[0364]按照被检测区域算出偏移量后,基于该偏移量相对各被检测区域设定优先次序(S225) ο其中,被检测区域的优先次序,偏移量越大越高地被设定。而且,E⑶109的控制器109a相对三个被检测区域中,最高次序的区域执行矫正处理(S226)。S卩,第I发展流程中,优先地按压就座者的背部中,偏移量最大的最高次序的被检测区域所在部位,优先地矫正该区域的弯曲状态。此外,姿势控制的执行频率设定为“定期地”或“经常”时,矫正处理结束后再次执行压力传感器104的检测动作(S227),之后,从算出偏移量的处理重复执行一系列的处理S224?S227。
[0365]如上,第I发展流程中,优选矫正通过压力传感器104检测的弯曲状态与基准弯曲状态之间的偏移量大的被检测区域,即,执行矫正处理的必要性高的被检测区域的弯曲状态。据此,可以有效地矫正骨骼的弯曲状态。
[0366]此外,关于被检测区域的优先次序,基于通过压力传感器104检测的弯曲状态与基准弯曲状态之间的偏移量被决定之外,相对各被检测区域设定与背部中的配置位置对应的次序也可以。
[0367]2)第2发展流程
[0368]第2发展流程中,与第I发展流程相同,将骨骼划分为若干的被检测区域,在划分的被检测区域单位执行检测动作及矫正处理。一方面,第I发展流程中,将最高优先次序的被检测区域作为矫正处理的对象,对此,第2发展流程中,首先从次序高的被检测区域依次执行矫正处理,最终,相对全部的被检测区域执行矫正处理。以下,参照图48对第2发展流程的流程进行说明。此外,以下,举出划分为A区域、B区域、C区域的三个被检测区域,A区域的优先次序最高,B区域的优先次序第二高,C区域的优先次序最低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0369]第2发展流程中,关于从执行压力传感器104的检测动作到算出弯曲状态的偏移量为止的顺序S231?S234,与第I发展流程相同。一方面,第2发展流程中,算出偏移量的工序S234结束的话,基于算出的偏移量,判断每个被检测区域是否需要矫正处理的执行。具体说明的话,首先,判断优先次序最高的A区域中弯曲状态的偏移量(以下,A区域的偏移量)是否为O (S235)。而且,A区域的偏移量不为O时,E⑶109的控制器109a相对A区域执行矫正处理(S236)。之后,通过压力传感器104检测矫正后的弯曲状态的检测动作被执行(S237),进一步地,矫正后的弯曲状态与基准弯曲状态之间的偏移量被算出(S238)。关于这一系列的工序S235?S238,到A区域的偏移量为O为止重复执行。
[0370]一方面,A区域的偏移量为O时,判断优先次序第二高的B区域中的弯曲状态的偏移量(以下,B区域的偏移量)是否为0(S239)。关于之后的顺序,与A区域的情况相同。艮P,B区域的偏移量不为O时,到该偏移量为O为止,相对B区域重复执行矫正处理的同时(S240),重复执行,检测矫正后的弯曲状态的检测动作(S241)、算出矫正后的弯曲状态与基准弯曲状态之间的偏移量的处理(S242)。
[0371]B区域的偏移量为O时,判断优先次序最低的C区域中的弯曲状态的偏移量(以下,C区域的偏移量)是否为0(S243)。关于之后的顺序,与A区域及B区域的情况相同,艮P,C区域的偏移量不为O时,到该偏移量为O为止,相对C区域重复执行矫正处理的同时(S244),重复执行,检测矫正后的弯曲状态的检测动作(S245)、算出矫正后的弯曲状态与基准弯曲状态之间的偏移量的处理(S246)。
[0372]而且,C区域的偏移量为O时,E⑶109结束姿势控制(S247)。
[0373]如上,第2发展流程中,通过将骨骼划分为若干的被检测区域,相对各被检测区域依次执行矫正处理。如此,通过相对骨骼中相互不同的若干的各被检测区域分别执行矫正处理,可以更细致地矫正骨骼的弯曲状态。还有,第2发展流程中,若干的被检测区域中,相对优先次序更高的被检测区域优先执行矫正处理,因此可以更有效地矫正骨骼的弯曲状
??τ O
[0374]3)第3发展流程
[0375]第3发展流程中,矫正处理执行中,E⑶109的控制器109a用与控制条件对应的控制量控制各按压单元111、112的按压状态。其中,控制条件是指,用于决定控制器109a控制各按压单元111、112的按压状态时的控制量的条件,具体为,弯曲状态的偏移量与控制收益决定用的阈值的大小关系。此外,阈值,例如,根据骨骼矫正座椅YS的座椅位置、座椅类别(是驾驶席还是副驾驶席等)、就座者的体格及年龄等,或者依据阈值设定用的旋钮及开关的状态而被决定。以下,参照图49对第3发展流程进行说明。
[0376]按照第3发展流程进行的姿势控制中,关于其大半的工序(具体为,图49中的S251?S254、S259、S260),与基本流程共通。一方面,第3发展流程中,算出弯曲状态的偏移量后,E⑶109的控制器109a判定该偏移量是否超过上述的阈值(S255)。之后,控制器109a根据判定结果决定控制收益(S256、S257)。其中,控制收益是,控制器109a控制各按压单元111、112的按压状态时的控制量相对上述偏移量的分配额。也就是说,控制收益相当于矫正处理中矫正骨骼各部的弯曲状态时的矫正程度,更具体为,每单位时间的矫正量。此外,控制收益根据控制条件(具体为,上述的偏移量与阈值的大小关系)被若干设定,存储于E⑶109的存储器109b。
[0377]而且,控制器109a基于存储于存储器109b的控制收益中,矫正处理执行时的与控制条件对应的控制收益与弯曲状态的偏移量算出控制量(S258)。更详细说明的话,弯曲状态的偏移量未超过阈值时(S255为No),控制器109a使用该偏移量未超过阈值时的控制收益gl算出控制量(S256、S258)。一方面,弯曲状态的偏移量超过阈值时(S255为Yes),控制器109a使用该偏移量超过阈值时的控制收益g2算出控制量(S257、S258)。控制器109a在控制量的算出后执行矫正处理,同一处理中,仅以算出的控制量控制各按压单元111、112的按压状态(S259)。
[0378]如上,第3发展流程中,在矫正处理的执行时用与此时的控制条件对应的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