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4702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梯结构。
背景技术
在大型工程机械或者机车车辆中,车梯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车梯主要用于人员的上下车、行走以及机械维修等。如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车梯的结构示意图,车梯由车梯墙和安全车蹬组成。此种车梯的安装步骤可以包括将安全车蹬焊接在车梯墙上,将焊接完成的车梯直接焊接在工程机械的车体上,在车梯两侧安装扶手。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大型工程机械的设计中,车梯往往要求结构紧凑,而此种车梯占用的空间较大, 不易符合界限要求;由于此种车梯是焊接在车体上的,因此不能任意的调整,如果车梯的安全车蹬磨损严重,需要将车梯从车体上切割下来,容易损伤车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梯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梯结构,包括彼此分离的车梯第一部分和车梯第二部分;所述车梯第一部分和所述车梯第二部分均包括如下结构安全车梯以及围设于安全车梯两端和一侧的车梯墙;位于所述安全车梯一端的车梯墙外侧设置有插销锁定机构, 插销可插拔地连接在所述车梯第一部分和所述车梯第二部分的插销锁定机构上,实现所述车梯第一部分和所述车梯第二部分的纵向连接;所述车梯第一部分或者所述车梯第二部分的安全车梯两端的车梯墙上分别设有上滑动板,所述上滑动板搭接在与车体连接的下滑动板上,实现所述上滑动板沿所述下滑动板滑动。本发明实施例的车梯结构,通过将车梯分离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安全车梯以及围设于安全车梯两端和一侧的车梯墙,位于安全车梯一端的车梯墙的外侧设置有插销锁定机构,插销可插拔地连接在车梯第一部分和车梯第二部分的插销锁定机构上,实现车梯第一部分和车梯第二部分的纵向连接。车梯第一部分或者车梯第二部分的安全车梯两侧的车梯墙上分别设有上滑动板,该上滑动板能够搭接在与车体连接的下滑动板上,实现该上滑动板沿下滑动板的滑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梯结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以拆卸、且能够沿着与车体连接的下滑动板伸缩,有效节省了空间,方便使用、拆卸、维修、调整等,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车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梯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车梯结构的后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梯结构的右视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梯结构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梯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车梯结构的后视图,结合图2和图3所示的内容,该车梯结构包括彼此分离的车梯第一部分1和车梯第二部分2。车梯第一部分1和车梯第二部分2均包括如下结构安全车梯3以及围设在安全车梯3两端和一侧的车梯墙4。位于安全车梯一端的车梯墙4外侧设置有插销锁定机构5,插销6可插拔地连接在车梯第一部分1和车梯第二部分2的插销锁定机构上,实现车梯第一部分1和车梯第二部分2的纵向连接。车梯第一部分1或者车梯第二部分2的安全车梯3两端的车梯墙4上分别设有上滑动板7,该上滑动板7搭接在与车体连接的下滑动板8上,实现上滑动板7沿下滑动板8滑动。将现有技术中的车梯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两部分之间通过插销连接在插销锁定机构上,从而建立彼此之间的纵向连接,不需要时可以将插销拔除,解除两部分之间的连接,节约空间。增设了上滑动板和下滑动板,上滑动板与第一部分或者第二部分的车梯墙连接,下滑动板与车体连接,上滑动板可以沿着下滑动板滑动,实现了车梯沿着车体的伸缩。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下,安全车梯3未被车梯墙4包围的一侧沿安全车梯3的水平延伸方向设有销轴铰接机构9,销轴可插拔地连接在车梯第一部分1和车梯第二部分2的销轴铰接机构9上,实现车梯第一部分1和车梯第二部分2的水平方向的彼此连接。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梯结构的右视图,如图4所示,该上滑动板7具有彼此连接的滑动部7a和固定部7b。滑动部7a搭设在下滑动板8上,固定部7b固定在车梯墙 4上,固定部7b上设置有限位挡块7c。下滑动板8的底部两端分别设置有远端限位挡块8a 和近端限位挡块8b,上滑动板7的限位挡块7c位于远端限位挡块8a和近端限位挡块8b之间。远端限位挡块8a和近端限位挡块8b可以将上滑动板7的限位挡块7c固定在两者之间,从而实现了对上滑动板7滑动距离的限定。限位挡块7c的位置是可以调节的,通过如下结构实现限位挡块7c的位置调节上滑动板7的固定部7b上设有多个连接孔,限位挡块7c通过螺栓与多个连接孔中的一个建立连接。限位挡块7c与不同的连接孔建立连接,其位置就会发生变化,从而调节了上滑动板7的滑动距离。又一种实施方式下,上滑动板7的滑动部7a上设有多个连接孔,下滑动板8上设有多个连接孔,通过螺栓连接在滑动部7a与下滑动板8彼此重叠的连接孔上,实现上滑动板7与下滑动板8的位置固定。使得车梯在使用时,由于上滑动板与下滑动板位置的固定, 而不会出现水平方向的位移。进一步的,车梯墙4上还可以设置螺纹板10,该螺纹板10上设有连接孔,在车梯第一部分1与车梯第二部分2拆开、或者沿着销轴铰接机构旋转重叠在一起之后,螺纹板10 上的连接孔与滑动部7a及下滑动板8相重叠的连接孔相重叠,螺纹板10的连接孔、滑动部 7a的连接孔以及下滑动板8的连接孔通过螺栓或者锁头等连接,实现螺纹板10、上滑动板 7以及下滑动板8之间的连接。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梯结构的左视图,如图5所示,该车梯墙4上还设置有连接件11,该连接件11与连接在车体上的弹簧插销12配合使用,实现车梯结构与车体之间的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梯结构,有效节省了空间,方便使用、拆卸、维修、调整等, 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车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彼此分离的车梯第一部分和车梯第二部分;所述车梯第一部分和所述车梯第二部分均包括如下结构安全车梯以及围设于安全车梯两端和一侧的车梯墙;位于所述安全车梯一端的车梯墙外侧设置有插销锁定机构,插销可插拔地连接在所述车梯第一部分和所述车梯第二部分的插销锁定机构上,实现所述车梯第一部分和所述车梯第二部分的纵向连接;所述车梯第一部分或者所述车梯第二部分的安全车梯两端的车梯墙上分别设有上滑动板,所述上滑动板搭接在与车体连接的下滑动板上,实现所述上滑动板沿所述下滑动板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车梯未被所述车梯墙包围的一侧沿所述安全车梯的水平延伸方法设有销轴铰接机构,销轴可插拔地连接在所述车梯第一部分和所述车梯第二部分的销轴铰接机构上,实现所述车梯第一部分和所述车梯第二部分的水平方向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动板具有彼此连接的滑动部和固定部,所述滑动部搭设在所述下滑动板上,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车梯墙上;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限位挡块;所述下滑动板的底部两端分别设置有远端限位挡块和近端限位挡块;所述上滑动板的限位挡块位于所述远端限位挡块和所述近端限位挡块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上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上滑动板的限位挡块通过螺栓与所述多个连接孔中的一个建立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动板的滑动部上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下滑动板上设有多个连接孔,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下滑动板相重叠的连接孔上,实现上滑动板与下滑动板的位置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梯墙上还设置有螺纹板,所述螺纹板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螺纹板上的连接孔与所述滑动部及所述下滑动板相重叠的连接孔相重叠,上述螺纹板的连接孔、滑动部的连接孔以及下滑动板的连接孔通过螺栓或锁头连接,实现螺纹板、上滑动板及下滑动板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梯墙上还设置有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与连接在车体上的弹簧插销配合使用,实现所述车梯结构与车体之间的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梯结构。车梯结构包括彼此分离的车梯第一部分和车梯第二部分;所述车梯第一部分和所述车梯第二部分均包括如下结构安全车梯以及围设于安全车梯两端和一侧的车梯墙;位于所述安全车梯一端的车梯墙上设有插销锁定机构,插销可插拔地连接在所述车梯第一部分和所述车梯第二部分的插销锁定机构上,实现所述车梯第一部分和所述车梯第二部分的纵向连接;所述车梯第一部分或者所述车梯第二部分的安全车梯两端的车梯墙上分别设有上滑动板,所述上滑动板搭接在与车体连接的下滑动板上,实现所述上滑动板沿所述下滑动板滑动。
文档编号E06C5/02GK102392596SQ201110251618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9日
发明者李海滨, 王旭 申请人:北京二七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