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座具用防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876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座具用防夹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座具的领域,尤其是ー种电动座具用防夹机构。
背景技术
电动座具是主要给使用者歇息使用,使用者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调节不同的角度来适应人体需求,目前使用的电动座具上歇脚板处安装的收回机构运行时,收回机构带动歇脚板收回的时候,如果在下方有东西吋,容易造成夹伤,使用起来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动座具用防夹机构,能够在歇脚板收回的时候,避免夹伤的现象产生。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座具用防夹机构,包括头部连杆机构和与头部连杆机构相连接的中部连杆机构以及尾部连杆机构,所述的头部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用于连接电动座具歇脚板的防夹头,所述的防夹头包括固定板和拉簧,固定板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铆接,固定板内侧面上设有弯钩和下端开设有滑槽,滑槽内设有滑块,滑块一端在滑槽内滑动,另一端与拉簧的一端相连接,拉簧另一端与弯钩相连接,能够有效地提高安全性能。所述的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之间相互铆接,所述的第二连杆和第四连杆之间相互铆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座具用防夹机构,采用防夹头的设计,能够在歇脚板收回的时候,如果下方有东西,不会硬夹,而是受カ弹开,避免夹伤的现象产生,使其提高了安全性能。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ー步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防夹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1.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第三连杆,14.第四连杆,15.防夹头,15-1.固定板,15-2.拉簧,15-3.弯钩,15-4.滑槽,15-5.滑块,2.中部连杆机构,3.尾部连杆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如图I所示的电动座具用防夹机构,包括头部连杆机构和与头部连杆机构相连接的中部连杆机构2以及尾部连杆机构3,头部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第三连杆13、第四连杆14和用于连接电动座具歇脚板的防夹头15,第一连杆11和第三连杆13之间相互铆接,第二连杆12和第四连杆14之间相互铆接。如图2所示的电动座具用防夹机构,防夹头15包括固定板15-1和拉簧15-2,固定板15-1与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12相铆接,固定板15-1内侧面上设有弯钩15-3和下端开设有滑槽15-4,滑槽15-4内设有滑块15-5,滑块15-5 —端在滑槽15_4内滑动,另一端与拉簧15-2的一端相连接,拉簧15-2另一端与弯钩15-3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座具用防夹机构,将此防夹机构装在电动座具上,在电动座具运行的时候,机构带动歇脚板收回的时候,如果下方有东西,不会硬夹,而会受カ弹开,避免夹伤,提高了安全性能。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祥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 性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座具用防夹机构,其特征是包括头部连杆机构和与头部连杆机构相连接的中部连杆机构(2)以及尾部连杆机构(3),所述的头部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第三连杆(13)、第四连杆(14)和用于连接电动座具歇脚板的防夹头(15),所述的防夹头(15)包括固定板(15-1)和拉簧(15-2),固定板(15-1)与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12)相铆接,固定板(15-1)内侧面上设有弯钩(15-3)和下端开设有滑槽(15-4),滑槽(15-4)内设有滑块(15-5),滑块(15-5) —端在滑槽(15-4)内滑动,另一端与拉簧(15_2)的一端相连接,拉簧(15-2)另一端与弯钩(15-3)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动座具用防夹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连杆(11)和第三连杆(13)之间相互铆接,所述的第二连杆(12)和第四连杆(14)之间相互铆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座具用防夹机构,包括头部连杆机构和与头部连杆机构相连接的中部连杆机构以及尾部连杆机构,头部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用于连接电动座具歇脚板的防夹头,防夹头包括固定板和拉簧,固定板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铆接,固定板内侧面上设有弯钩和下端开设有滑槽,滑槽内设有滑块,滑块一端在滑槽内滑动,另一端与拉簧的一端相连接,拉簧另一端与弯钩相连接,能够有效地提高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座具用防夹机构,采用防夹头的设计,能够在歇脚板收回的时候,如果下方有东西,不会硬夹,而是受力弹开,避免夹伤的现象产生,使其提高了安全性能。
文档编号A47C7/50GK202396967SQ20112053216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7日
发明者吴亚新, 尹黎明 申请人:常州市锐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