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的防淹防密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7375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的防淹防密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的防淹防密门控制系统,包括卷升系统、承载系统、信号采集系统、监控系统、门体系统。该系统中,卷升主体机构与电机相连,手电调速切换机构一端连接电机一另一端连接手动链;在承载系统主体为承载小车,其中弹性滚轮和导轨位于承载车体的下部,电机二一端与推杆机构相连另一端与手轮相连;信号采集系统信号包括水位信号、液压信号、闸门位置信号、锁定装置信号、油缸行程信号;监控系统包括动力柜控制柜、环境与设备控制、系统信号、系统车站候车室设置综合后备盘柜。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所有动作具有手动电动两种模式操作,可实现就地和远程控制,功能全面合理,完全满足轨道交通防淹防密门的要求。
【专利说明】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的防淹防密门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的防淹防密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轨道交通在穿越江河湖泊等地下水域时,应考虑在进出水域两端的地铁站端部与隧道接口处设置防淹防密门系统,如果遇到汛期或者爆炸、地震、战争等突发事故,可防止江水进入车站和另一端的隧道,避免事故范围扩大,有效保护车站设备和人身的安全,现有的防护密门在手动操控时不能有效的控制门扇下降速度,关门不到位时没有很好的应对措施,且门扇暴露影响安全,对通行人员造成很大的视觉及心理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淹防密门控制系统,可实现就地和远程两种控制方式,解决了手动操作时无法控制门扇下降速度和门扇无法到位时关门的技术难题,确保防淹放密门安全有效的使用。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防淹控制系统,包括卷升系统、承载系统、信号采集系统、门体系统、监控系统。该卷升系统包括卷升主体机构、电机一、手电调速切换机构手动链、操作平台,其中卷升主体机构与电机一相连,手电调速切换机构一端连接电机一另一端连接手动链,操作平台位于手动链的下部;承载系统包括承载小车、弹性滚轮、导轨、承载车体、推杆机构、电机二、手轮,其中弹性滚轮和导轨位于承载车体的下部,电机二一端与推杆机构相连另一端与手轮相连;信号采集系统采集的信号包括水位信号、液压信号、闸门位置信号、锁定装置信号、油缸行程信号;监控系统可就地和远程控制,包括动力柜、控制柜、环境与设备控制系统、信号系统、车站候车室设置综合后备盘柜,其中动力柜、控制柜、环境与设备控制系统、信号系统、车站候车室设置综合后备盘柜、水位信号通过电缆连接;门体系统包括门槽与门扇,其中门扇可在门槽中垂直升降。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信号采集系统对水面和门体进行状态检测监控,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操作电机动作,从而完成门体的开关动作,该操控门体的动作在手电调速切换机构和相关部件的配合下也可完成手动操作。
[0005]为了解决关门不到位的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个压顶辅助系统,在该系统的配合下可以保证关门时门扇准确到位,手动操控时在该系统的配合下也可完成关门动作。
[0006]为了实现手动操作在手动链的下部设有手动操作平台,在完成手动操控动作时需要人员攀上到操作平台进行操作。
[0007]为了保证承载系统的可靠运行本实用新型通过手轮和推杆机构提供了承载系统的手动操作模式。
[0008]为保证本系统的可靠运转,根据相关技术要求动力柜控制柜集中放置于控制室内部,所述控制柜所用的钢板厚度大于或等于1.5mm,防护等级大于或等于IP40 ;本系统电源系统需要提供2路电压等级220V的电路和2路电压等级为380V的电路。
[0009]控制柜包括一台与车站候车室设置综合后备盘柜连接的PLC单元、继电控制单元、操作显示单元、人机界面单元,DC24V电源、UPS电源;车站候车室设置综合后备盘柜通过PLC单元对门扇进行操作控制。
[0010]监控系统的水位信号采用浮子传感器进行探测,其置于区间最低处钢轨底面下,优选其置区间最低处于钢轨底面下IOOmm处。
[0011]信号采集系统采集的信号包括水位信号、液压信号、闸门位置信号、锁定装置信号、油缸行程信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系统布置示意图
[0013]图2是承载车体示意图
[0014]图3是图2的A-A面剖视图
[0015]图4是监控设备及管线布置示意图
[0016]图5是电控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卷升主体机构I下部连接门扇8,门扇8可在门槽7内垂直升降;卷升主体机构I连接电机一 2,手电调速切换机构3 —端连接电机一 2另一端与手动链4连接,上述均预埋固定于土建结构19中;手动操作平台5位于手动链4下方;承载车体6放置于土建结构19的中板上;弹性滚轮9、导轨10设置于承载车体11下方;承载车体11上部设压顶机构,压顶机构主体为升降机14,座于承载车体11上,电机三13连接驱动升降机14,电机三13末端连接手轮12,同时门扇8上设置压顶辅助机构15,承载车体11后部设置推动机构,推动机构主体为推杆机构18,推杆机构后部连接电机二 17,电机二 17末端设置手轮16 ;动力柜20和控制柜21放置于控制室22内,通过电缆23与电源系统24、BAS系统(环境与设备控制系统)25、信号系统26、IBP柜(车站候车室设置综合后备盘柜)27、水位信号28连接,以实现各种监视控制功能。每一防淹门区间实时采集两路区间水位数据,并同时将这两路水位数据以模拟量输出的方式至对侧的防淹门控制柜内。控制柜内PLC单元除了实时对隧道内的水位信号28进行监测外,还对水位越限发出报警,水位信号28采用浮子传感器进行检测,其置于区间最低处钢轨一下100mm,区间水位按四级监视、两级报警设置:区间最低处钢轨底面以下IOOmm处为一级水位(此时区间隧道开始出现积水)。一级与四级水位之间,水位差为301mm。一级、二级、三级间水位差为100mm,三、四级间水位差为101_。当区间水位达一级水位时,则向车控室和控制中心发出水位报警信号I ;区间水位达四级水位或区间水位在一级与四级之间、但水位上涨速度大于等于系统设定的某一值(暂定为10mm/min)时,系统自动向(车站候车室设置综合后备盘柜)和控制中心发出区间危险水位报警信号2 (各级水位高程和水位上涨速度均可调)。在正常情况下,左右行车线的防淹门将采集到水位信号进行综合判断,自动确认区间水情。水位数据处理完毕后,可同时在左、右线防淹门控制柜上显示、报警,并分别上传至综合监控系统,报警信号接点上传至(车站候车室设置综合后备盘柜)IBP盘柜。[0018]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该系统正常工作时处于监控状态,当水位达到预设动作值时水位信号28发送信号至控制柜21并就地显示,同时远传至BAS系统(环境与设备控制系统)25上,由控制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需要否关门,如需关门,向信号系统26发送请求关门指令,信号系统26如返回允许关门指令,则按动IBP柜(车站候车室设置综合后备盘柜)27上的关门按钮,关门信号传输至控制柜21,控制柜21内PLC单元发送指令给卷升系统的电机一 2,在电机一 2的作用下,卷升主体机构I带动门扇开始上升,当门扇上升至IOOmm时,位置信号38向PLC单元反馈位置信号,PLC单元指令承载系统的电机二 17带动承载车体11离开承载位置,门扇8在电机一 2控制下开始关门,从而完成关门动作。当需要开门时,控制人员向信号系统26发送请求开门指令,信号系统26如返回允许开门指令,则按动IBP柜(车站候车室设置综合后备盘柜)27上的开门按钮,开门信号传输至控制柜21,控制柜21内的PLC单元发送指令给电机一 2动作,拉动门扇至上限位置,电机二 17动作推动承载车体11至承载位,电机一 2动作,将门扇8放置于承载车体11上,完成开门动作。
[0019]上述承载小车6下部设弹性滚轮9和导轨10,当门扇8离开承载车体11时,弹性滚轮9使承载车体上抬,导轨10与承载车体11分离,承载车体11可顺利移动。当门扇8座于承载车体11上时,弹性滚轮9被压缩,导轨10承载车体11和门扇8。
[0020]上述电动操控时,手电调速切换机构3断开,电机一 2通过卷升主体机构I驱动门扇8垂直升降。手动操控时,手电调速切换机构3接合,此时操作人员需攀升至手动操作平台5上拉动手动链4,驱动电机一 2的轴旋转,在电机一 2的带动下卷升主体机构I转动,提升门扇8完成开门动作。当手动下降时,手电调速切换机构3与手动链4断开,操控人员压动手电调速切换机构3上的手柄即可调整电机一 2的转动速度,从而控制门扇8下降速度。承载系统手动操作时,小车6需通过转动手轮16驱动推杆机构18来驱动承载车体11动作。当关门出现困难或门扇不能到位时,可利用压顶辅助系统完成动作,首先将压顶辅助系统的压顶辅助机构15放置于门扇8上,操控人员操作手轮12带动电机三13和升降机14动作,当升降机14下落至压顶辅助机构15时,可对压顶辅助机构15施加压顶力,在压顶力的作用下完成关门动作。
【权利要求】
1.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的防淹防密门控制系统,包括卷升系统、承载系统、信号采集系统、监控系统、门体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卷升系统包括卷升主体机构(I)、电机一(2)、手电调速切换机构(3)、手动链(4)、操作平台(5),其中卷升主体机构(I)与电机一(2)相连,手电调速切换机构(3) —端连接电机一(2)另一端连接手动链(4),操作平台(5)位于手动链(4)的下部;所述承载系统包括承载小车(6)、弹性滚轮(9)、导轨(10)、承载车体(11)、推杆机构(18 )、电机二( 17 )、手轮(16 ),其中弹性滚轮(9 )和导轨(10 )位于承载车体(11)的下部,电机二( 17) —端与推杆机构(18)相连另一端与手轮(16)相连;所述信号米集系统米集的信号包括水位信号(28)、液压信号(37)、闸门位置信号(38)、锁定装置信号(39)、油缸行程信号(40);所述监控系统可就地和远程控制,包括动力柜(20)、控制柜(21)、环境与设备控制系统(25)、信号系统(26)、车站候车室设置综合后备盘柜(27),其中动力柜(20)、控制柜(21)、环境与设备控制系统(25)、信号系统(26)、车站候车室设置综合后备盘柜(27)、水位信号(28 )通过电缆(23 )连接;所述门体系统包括门槽(7 )与门扇(8 ),其中门扇(8 )可在门槽(7)中垂直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淹防密门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柜(21)包括与车站候车室设置综合后备盘柜(27)连接的PLC单元(29)、继电控制单元(30)、操作显示单元(31)、人机界面单元(32 )、DC24V电源(33 )、UPS电源(34 ),所述的车站候车室设置综合后备盘柜(27)通过PLC单元(29)对门扇(8)进行操作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防淹防密门控制系统,其特征是:电源系统(24)提供2路电压等级220V的电路和2路电压等级为380V的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防淹防密门控制系统,其特征是:该系统还包括一个压顶辅助系统,所述的压顶辅助系统包括压顶辅助机构(15)、操作手轮(12)、电机三(13)、升降机(14),其中升降机(14)位于承载车体(11)上,电机三(13)下端连接升降机(14),电机三(13)的上端连接操作手轮(12)。
5.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防淹防密门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动力柜(20)和控制柜(21)集中放直于控制室(22)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防淹防密门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水位信号(28)采用浮子传感器进行探测,其置于区间最低处钢轨底面下100_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淹防密门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水位信号(28)为两路信号。
【文档编号】E06B9/74GK203394330SQ201320343758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7日
【发明者】郝鲁波, 黄静华, 卢绪智, 胡圣伟, 杨洁, 杨海平, 杨海杰, 张伟, 李映春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