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板梯的踏板转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翻板梯的踏板转动支撑结构,由踏板(1)的两竖向侧壁(12)与对应侧的支柱(2)间各通过一铰接结构铰接组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铰接结构包括:一支承垫块(4),该支承垫块(4)设置在踏板(1)的竖向侧壁(12)和支柱(2)之间;至少一个固定铆钉(5),该固定铆钉(5)沿水平方向设置,将支承垫块(4)铆接固定于支柱(2)上;以及一转轴铆钉(6),该转轴铆钉(6)沿水平方向贯穿支承垫块(4),其朝支柱(2)的一端穿置连接于支柱(2),另一端穿置连接于踏板(1)的竖向侧壁(12),以此将踏板(1)的竖向侧壁(12)与支柱(2)铰接。本实用新型将踏板的静压承载能力提高了50%-80%。
【专利说明】翻板梯的踏板转动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梯子,特别涉及一种单侧攀登的自立式铝合金梯子(亦称翻板梯)上的踏板转动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铝合金人字自立式梯,特别是单侧攀登的自立式梯,其结构轻便,已成为常见的家用梯,人们用它来登高取放高处物品,或修理高处的灯具、吊扇等。
[0003]单侧攀登的自立式梯(以下简称翻板梯),由主梯架、支撑架及踏板组成,主梯架包括两支柱,两支柱的上端以横向扶手连接,中部间以踏步连接;支撑架由两支柱间连接横向连接材构成,支撑架的两支柱上端与主梯架的两支柱上部铰接;所述踏板的一侧边沿铰接在主梯架的两支柱间构成翻板结构,而另一侧边沿抵靠于支撑架上的横向连接材上。
[0004]踏板与主梯架的支柱的具体铰接结构为:见图1,踏板I包括一水平的踏板面11,该踏板面11的两侧各设有竖向侧壁12,踏板I的竖向侧壁12与对应侧的支柱2间通过一铆钉3铆接。
[0005]上述现有翻板梯,其踏板的承载能力有限。为了提高踏板的承载能力,通常技术人员能想到地做法只有两个:1、将支柱铝型材的壁厚加厚;2、以一根贯穿踏板两侧壁的金属转轴来替代踏板两侧的铆钉。但是,上述两种现有作法,无疑都会大幅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翻板梯的踏板转动支撑结构,在基本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提升踏板的承载能力。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翻板梯的踏板转动支撑结构,由踏板的两竖向侧壁与对应侧的支柱间各通过一铰接结构铰接组成,所述两铰接结构的结构相同,每个所述铰接结构包括:
[0008]一支承垫块,该支承垫块设置在踏板的竖向侧壁和支柱之间,支承垫块分为上部的转轴铆钉设置区和下部的固定铆钉设置区;
[0009]至少一个固定铆钉,该固定铆钉沿水平方向设置,其一端穿置连接于支柱,另一端穿置连接于支承垫块的固定铆钉设置区,以此将支承垫块铆接固定于支柱上;以及
[0010]一转轴铆钉,该转轴铆钉沿水平方向贯穿支承垫块的转轴铆钉设置区,其朝支柱的一端穿置连接于支柱,另一端穿置连接于踏板的竖向侧壁,以此将踏板的竖向侧壁与支柱绞接。
[0011]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铆钉为一个,且位于转轴铆钉的下方。
[0012]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铆钉为一个,且位于转轴铆钉的上方。
[0013]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以及具有效果如下:
[0014]现有技术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进行踏板承载力测试时,当踏板I上承受压力F时,铆钉3会有向下翻转的趋势,力会集中于铆钉3与支柱2的结合处,损坏是从支柱2上的铆钉孔开始,首先是铆钉3对支柱2上的铆钉孔进行挤压破坏,使铆钉孔的孔内径变大。以支柱长度为1800mm,铝型材壁厚为1.2mm,铆钉直径为6mm的,原支柱2上铆钉孔孔内径
6.3-6.5mm的现有结构产品进行踏板承载力测试,测试结果是:当踏板I的承载静压F达到1000磅,支柱2上的铆钉孔的变形量达到了 3-4mm,即铆钉孔完全被破坏了,产品无法再正常使用。
[0015]通常,针对上述情况,普通技术人员能想到地做法只有两个:1、将支柱2铝型材的壁厚加厚;2、以一根贯穿踏板两侧壁的金属转轴来替代踏板两侧的铆钉;这两个方法能提高踏板承载能力,但制作成本要上升不少。
[0016]而本实用新型发明人则另辟蹊径,如图2所示,只是在踏板I和支柱2的结合处垫设一支承垫块4,且将支承垫块4通过固定铆钉5固定在支柱2上,再通过一转轴铆钉6贯穿支柱2壁、支承垫块4和踏板I竖向侧壁12铆接,从而构成踏板I与支柱2的铰接。当踏板上承受压力F时,转轴铆钉6也有向下翻转的趋势,但由于固定于支柱2的支承垫块4的加入,效果类似于将支柱2的壁加厚了,转轴铆钉6对铆钉孔挤压破坏力变得小得多。以支柱长度为1800mm,铝型材壁厚为1.2mm,铆钉直径为6mm的,原支柱上铆钉孔孔内径6.3-6.5mm的各参数均与现有结构产品相同的,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产品进行踏板承载力测试,测试结果是:当踏板I的承载静压F达到1000磅,支柱2上的铆钉孔的变形量在Imm以内,即铆钉孔未被破坏,产品仍能正常使用。本实用新型看似改动很小,却带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将踏板的静压承载能力提高了 50%-80%,已满足严格的欧盟标准要求。
[0017]并且,对于整个梯子的造价来说,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应用所增加的成本是微不足道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立体示意图;
[0021]图4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整梯展开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5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整梯踏板翻起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23]以上附图中:1、踏板;11、踏板面;12、竖向侧壁;2、支柱;3、铆钉;4、支承垫块;5、固定铆钉;6、转轴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5]实施例:如图2?图5所示:
[0026]翻板梯的踏板I包括踏板面11,该踏板面11的两侧设有竖向侧壁12。
[0027]一种翻板梯的踏板转动支撑结构,由踏板I的两竖向侧壁12与对应侧的支柱2间各通过一铰接结构铰接组成。
[0028]所述两铰接结构的结构相同,每个所述铰接结构包括:
[0029]一支承垫块4,该支承垫块4设置在踏板I的竖向侧壁12和支柱2之间;
[0030]至少一个固定铆钉5,该固定铆钉5沿水平方向设置,其一端穿置连接于支柱2,另一端穿置连接于支承垫块4,以此将支承垫块4铆接固定于支柱2上;以及
[0031]一转轴铆钉6,该转轴铆钉6沿水平方向贯穿支承垫块4,其朝支柱2的一端穿置连接于支柱2,另一端穿置连接于踏板I的竖向侧壁12,以此将踏板I的竖向侧壁12与支柱2铰接。
[0032]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铆钉5具体为一个,且位于转轴铆钉6的下方。但两个或三个,甚至四个固定铆钉5均可实施,一般来说一至两个为最佳。
[0033]本实施例看似改动很小,却带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原因是:对于小型铝合金翻板梯来说,踏板的承载能力(承载静压F的能力)是衡量翻板梯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重量轻、铝合金材料薄、结构简单,而且踏板的承载能力强的产品十分困难,因为轻薄与承载能力是一对矛盾,通常情况下要实现轻薄必需牺牲承载能力,要提高承载能力必需保证材料的重量和厚度。本实用新型对原有铝合金翻板梯进行了结构和受力分析,认为踏板的转动支撑结构是翻板梯最薄弱的环节,针对这一环节进行有效的改进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实验测试在原有结构和材料厚度和强度不变的基础上,仅此改动就可以将踏板的静压承载能力提高了 50%-80%,已满足严格的欧盟标准要求。这种效果与增加的成本(支承垫块和固定铆钉)相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意想不到的。
[0034]上述实施例,如图2所示为举例说明,所述固定铆钉5具体采用拉铆工艺铆接,固定铆钉5只穿过支柱2 —壁面,而转轴铆钉6采用翻铆工艺铆接,其贯穿支柱2的两壁。
[0035]实际应用中,固定铆钉5也可以贯穿支柱2的两壁,而转轴铆钉6也可以只穿过支柱2的一壁面。
[0036]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翻板梯的踏板转动支撑结构,由踏板(I)的两竖向侧壁(12)与对应侧的支柱(2)间各通过一铰接结构铰接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铰接结构的结构相同,每个所述铰接结构包括: 一支承垫块(4),该支承垫块(4)设置在踏板(I)的竖向侧壁(12)和支柱(2)之间; 至少一个固定铆钉(5),该固定铆钉(5)沿水平方向设置,其一端穿置连接于支柱(2),另一端穿置连接于支承垫块(4),以此将支承垫块(4)铆接固定于支柱(2)上;以及 一转轴铆钉(6 ),该转轴铆钉(6 )沿水平方向贯穿支承垫块(4 ),其朝支柱(2 )的一端穿置连接于支柱(2),另一端穿置连接于踏板(I)的竖向侧壁(12),以此将踏板(I)的竖向侧壁(12)与支柱(2)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翻板梯的踏板转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铆钉(5)为一个,且位于转轴铆钉(6)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翻板梯的踏板转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铆钉(5)为一个,且位于转轴铆钉(6)的上方。
【文档编号】E06C7/50GK203925272SQ201420341152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4日
【发明者】谢小燕 申请人:苏州飞华铝制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