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锅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711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内锅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锅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口感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在蒸煮米饭或沥米饭时,如何全方位的加热米饭,使米饭受热更均匀,从而使煮出来的米饭具有更佳的口感。目前,市场上的电饭煲都是锅底受热,然后通过热传递将热量传递到锅里的其它部分,该种加热方式,不能在锅中形成热量的循环,从而使米饭受热不均,从而影响了米饭的口感,降低了用户体验,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层内锅,该种内锅的整个外表面均可以受热,从而能够使热量在内锅中形成上下对流的循环,该种内锅对米饭的口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依旧不能满足人们对米饭口感的更高追求。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在锅内形成多个加热循环,从而进一步提高米饭口感的内锅及烹饪器具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在锅内形成多个加热循环的内锅及烹饪器具,从而进一步提高米饭的口感。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锅。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该内锅的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锅,用于烹饪器具,包括:内锅本体;盖板,位于所述内锅本体内,所述盖板包括凸台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周围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凸台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壁上设置有第三通孔,其中,所述凸台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一通孔的边沿处连接,且所 述凹槽的开口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配合以使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凹槽相连通,以及所述支撑板的边沿处向所述内锅本体的底部弯折形成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内锅本体的底部相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锅,包括内锅本体和盖板,盖板位于所述内锅本体内,具体地,该盖板包括支撑板和凸台,其中,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凸台设置在支撑板的上方,且凸台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相通的凹槽,具体地,支撑板的底部向下弯折形成支撑部,该支撑部用于支撑整个盖板,此外,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凹槽内设置有第三通孔。该技术方案,利用支撑部、第一通孔、凹槽,围成新的气流通道,具体地,内锅内的水或其它介质,通过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进入到气流通道后,被内锅的加热结构加热,从而产生热蒸汽沿盖板的四周加热内锅中的食物,当该热蒸汽和内锅中其它部位产生的热蒸汽相遇时,便能够在内锅中形成多个加热循环。该多个加热循环能够使内锅中的食物均匀受热,进而提升了食物烹饪的口感,提高了用户体验。

优选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为条形孔,该条形孔便于热蒸汽的排出。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内锅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和所述第三通孔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三通孔均匀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侧壁上和/或设置在所述凹槽的顶壁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锅,将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可以使的在内锅本体中形成多个气流通道,以形成多个循环回路,使内锅本体中的食物受热均匀,从而使得锅内的食物具有良好的口感,其中,多个第三通孔可以均匀的设置在凹槽的侧壁上,或者设置在凹槽的顶壁上,或者既设置在凹槽的侧壁上,又设置在凹槽的顶壁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锅本体包括:内胆,所述盖板位于所述内胆中,且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内胆的底部相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锅,盖板位于内胆中,从而能够在内胆中形成多个加热循环,从而能够使内胆中的食物均匀被加热,进而提高了食物的口感,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锅本体包括:内胆;以及蒸笼,所述蒸笼的上端部与所述内胆的上端部相配合以使所述蒸笼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内胆中,其中,所述蒸笼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四通孔,且所述蒸笼的外表面与所述内胆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加热腔室。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锅,蒸笼装配在内胆内,且该蒸笼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四通孔,具体地,蒸笼的外表面与内胆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加热腔室,该加热腔室产生的热蒸汽通过第四通孔进入到蒸笼内,从而加热蒸笼中的食物。其中,盖板可位于内胆内,也可位于蒸笼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蒸笼的侧壁上端设置有向外弯折的第一翻边,所述内胆的侧壁上端设置有向外弯折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相配合,以使所述蒸笼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内胆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锅,第一翻边位于第二翻边上,通过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的配合使得蒸笼快速方便地装配在了内胆中,从而提高了内胆和蒸笼的装配效率,提升了用户使用内锅的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蒸笼的底部为中部向上凸起形成台阶的几字形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锅,在蒸笼的底部设置有向上凸起几字形结构,该几字形结构与支撑板向外弯折的支撑部配合,从而使得盖板正好扣合在蒸笼的中部,避免了盖板在蒸笼中来回晃动,从而使得蒸笼内的食物受热更加均匀,避免了蒸笼中的食物偏心受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盖板位于所述蒸笼内,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蒸笼的底部相接触,且所述盖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台阶的上表面形成气流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锅,盖板位于蒸笼内,并与蒸笼的底部形成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产生的热蒸汽从蒸笼的中心向外扩散,与内胆产生的热蒸汽相遇,从而在蒸笼中形成多个加热循环,从而使得蒸笼内的食物均匀受热,进而提高了食物的口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台的纵截面的形状为梯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凸台为一体式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锅,支撑板与凸台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证支撑板与凸台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盖板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有效的降低了盖板的加工难度,可将支撑板与凸台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艺材料成本。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内锅。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具有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内锅,因此该烹饪器具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内锅的全部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内锅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内锅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内锅的蒸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所示的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内锅本体,11内胆,111第二翻边,12蒸笼,121第一翻边,2盖板,21凸台,211第三通孔,22支撑板,221支撑部,22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内锅。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锅,用于烹饪器具,包括:内锅本体1;盖板2,位于内锅本体1内,盖板2包括凸台21和支撑板22,支撑板22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周围设置有第二通孔222,凸台21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壁上设置有第三通孔211,其中,凸台21位于第一通孔的上方、并与第一通孔的边沿处连接,且凹槽的开口与第一通孔相配合以使第一通孔与凹槽相连通,以及支撑板22的边沿处向内锅本体1的底部弯折形成支撑部221,支撑部221与内锅本体1的底部相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锅,包括内锅本体1和盖板2,盖板2位于内锅本体1内,具体地,该盖板2包括支撑板22和凸台21,其中,支撑板2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凸台21设置在支撑板22的上方,且凸台21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相通的凹槽,具体地,支撑板22的底部向下弯折形成支撑部221,该支撑部221用于支撑整个盖板2,此外,支撑板2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222,凹槽内设置有第三通孔211。该技术方案,利用支撑部221、第一通孔、凹槽,围成新的气流通道,具体地,内锅内的水或其它介质,通过第二通孔222和第三通孔211进入到气流通道后,被内锅的加热结构加热,从而产生热蒸汽沿盖板2的四周加热内锅中的食物,当该热蒸汽和内锅中其它部位产生的热蒸汽相遇时,便能够在内锅中形成多个加热循环。该多个加热循环能够使内锅中的食物均匀受热,进而提升了食物烹饪的口感,提高了用户体验。其中,图1和图5中的箭头表示热蒸汽的流动方向。

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二通孔222和第三通孔211为条形孔,该条形孔便于热蒸汽的排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二通孔222的数量和第三通孔211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第三通孔211均匀设置在凹槽的侧壁上和/或设置在凹槽的顶壁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锅,将第二通孔222和第三通孔211的数量设 置为多个,可以使的在内锅本体1中形成多个气流通道,以形成多个循环回路,使内锅本体1中的食物受热均匀,从而使得锅内的食物具有良好的口感,其中,多个第三通孔211可以均匀的设置在凹槽的侧壁上,或者设置在凹槽的顶壁上,或者既设置在凹槽的侧壁上,又设置在凹槽的顶壁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内锅本体1包括:内胆11,盖板2位于内胆11中,且支撑部221与内胆11的底部相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锅,盖板2位于内胆11中,从而能够在内胆11中形成多个加热循环,从而能够使内胆11中的食物均匀被加热,进而提高了食物的口感,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内锅本体1包括:内胆11;以及蒸笼12,蒸笼12的上端部与内胆的上端部相配合以使蒸笼12可拆卸地装配在内胆11中,其中,蒸笼1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四通孔,且蒸笼12的外表面与内胆1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加热腔室。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锅,蒸笼12装配在内胆11内,且该蒸笼1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四通孔,具体地,蒸笼12的外表面与内胆1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加热腔室,该加热腔室产生的热蒸汽通过第四通孔进入到蒸笼12内,从而加热蒸笼12中的食物。其中,盖板2可位于内胆11内,也可位于蒸笼12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蒸笼12的侧壁上端设置有向外弯折的第一翻边121,内胆11的侧壁上端设置有向外弯折的第二翻边111,第一翻边121与第二翻边111相配合,以使蒸笼12可拆卸地装配在内胆11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锅,第一翻边121位于第二翻边111上,通过第一翻边121和第二翻边111的配合使得蒸笼12快速方便地装配在了内胆11中,从而提高了内胆11和蒸笼12的装配效率,提升了用户使用内锅的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蒸笼12的底部为中部向上凸起形成台阶的几字形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锅,在蒸笼12的底部设置有上凸起几字形 结构,该几字形结构与支撑板22向外弯折的支撑部221配合,从而使得盖板2正好扣合在蒸笼12的中部,避免了盖板2在蒸笼12中来回晃动,从而使得蒸笼12内的食物受热更加均匀,避免了蒸笼12中的食物偏心受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盖板2位于蒸笼12内,支撑部221与蒸笼12的底部相接触,且盖板2的下表面与台阶的上表面形成气流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锅,盖板2位于蒸笼12内,并与蒸笼12的底部形成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产生的热蒸汽从蒸笼12的中心向外扩散,与内胆11产生的热蒸汽相遇,从而在蒸笼12中形成多个加热循环,从而使得蒸笼12内的食物均匀受热,进而提高了食物的口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凸台21的纵截面的形状为梯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支撑板22与凸台21为一体式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锅,支撑板22与凸台21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证支撑板22与凸台2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盖板2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有效的降低了盖板2的加工难度,可将支撑板22与凸台21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艺材料成本。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内锅。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具有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内锅,因此该烹饪器具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内锅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 含义。

综上所述,该技术方案利用支撑部、第一通孔、凹槽,围成新的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能够产生沿盖板向四周扩散的热蒸汽,当该热蒸汽与内锅中其它部位产生的热蒸汽相遇时,便能够在内锅中形成多个加热循环,从而能够使内锅均匀加热。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