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面可弯曲的吹塑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1566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面可弯曲的吹塑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椅子,尤其是涉及一种板面可弯曲的吹塑椅。



背景技术:

目前,不少户外休闲椅的座板和背板均采用吹塑板,吹塑板不仅结构较为牢固,而且较为轻便,非常适合户外使用。现有的不少吹塑椅的座板和背板均为平板结构,不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为了使人坐着更为舒适,人们设计出了座板和背板呈一定弯曲度的吹塑椅,但是,这些具有一定弯曲度的座板和背板在成型时,是将塑料在设计好弧度的模具里一次成型,热塑成型后的吹塑板形状将呈现出固定的弯曲弧度,这种面板弧度不可调节,且在安装中配套单一,不能适应多种规格或不同角度变化的椅子钢架结构。同时对需要平面的附加工艺流程及产品码放造成不便。综上所述,有待对现有的吹塑椅结构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安装灵活、板面的适应性好的板面可弯曲的吹塑椅。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板面可弯曲的吹塑椅,包括椅架和安装在椅架上的座板,所述的座板采用板面可弯曲的吹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吹塑板包括上表层和与上表层之间形成有中空结构的下表层,所述的上表层与下表层为整体成型结构,在所述的下表层上开有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的底部进深至所述上表层内部而使对应条形凹槽处的上表层的厚度变薄,进而使所述吹塑板在条形凹槽处的板面能适度弯曲。

优选地,该板面可弯曲的吹塑椅还包括有安装在椅架上的背板,所述的背板采用板面可弯曲的吹塑板。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椅架包括支撑腿和设于支撑腿上的座板安装框架、背板安装框架,所述座板安装框架的前、后两侧杆均呈中间向下凹的第一弯曲结构,所述的座板根据该第一弯曲结构作适应性弯曲并安装在所述的座板安装框架上,所述背板安装框架的上、下两侧杆呈中间向后凹的第二弯曲结构,所述的背板根据该第二弯曲结构作适应性 弯曲并安装在所述的背板安装框架上。

条形凹槽可以有多种分布形式,优选地,所述的条形凹槽呈间隔平行分布,且条形凹槽的两端分别在吹塑板的两相对侧边形成开口。当然,根据吹塑板形状及安装方式的不同,条形凹槽的分布方式也可以相应改变。

优选地,所述的条形凹槽从横截面看其开口由内往外变大,由相互贯通的内侧凹槽和外侧凹槽构成,所述内侧凹槽和外侧凹槽均自内向外张开,且外侧凹槽的底部宽度大于内侧凹槽的开口宽度。条形凹槽采用上述结构后,成型更为容易。

为了避免吹塑板夹手,所述内侧凹槽的开口宽度小于7mm,所述外侧凹槽的开口宽度大于或者等于12m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外侧凹槽的开口宽度为12mm,外侧凹槽的底部宽度为11mm,所述内侧凹槽的开口设于外侧凹槽的底部中间,内侧凹槽的开口宽度为4mm,内侧凹槽的底部宽度为3mm。外侧凹槽和内侧凹槽采用上述尺寸后,便于脱模,而且凹槽的外形比较美观。

为了确保弯曲部的结构强度,所述内侧凹槽底部离所述上表层表面的距离为1~2.5mm。

进一步优选,所述内侧凹槽底部离所述上表层表面的距离为1.5mm。

外侧凹槽和内侧凹槽的深度可以有多种选择,优选地,所述外侧凹槽的深度为18~22mm,所述内侧凹槽的深度为6~10mm。

进一步优选,所述外侧凹槽的深度为20mm,所述内侧凹槽的深度为8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板面可弯曲的吹塑椅的座板采用可弯曲的吹塑板后,安装座板时,可以根据椅架的弯曲度进行适应性弯曲,板面的适应性更好,安装更为灵活,另外,还可以在吹塑板弯曲之前在板面上进行平面的附加工艺,以克服在已弯曲的吹塑板表面难以进行平面附加工艺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吹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吹塑板的侧视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吹塑板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板面可弯曲的吹塑椅包括椅架1和安装在椅架1上的座板2、背板3,座板2和背板3均采用板面可弯曲的吹塑板。

具体地,椅架1包括支撑腿11和设于支撑腿上的座板安装框架12、背板安装框架13,座板安装框架12的前、后两侧杆均呈中间向下凹的第一弯曲结构,背板安装框架13的上、下两侧杆呈中间向后凹的第二弯曲结构。安装前,座板2和背板3经吹塑成型后其表面是平整的,安装时,座板2根据该第一弯曲结构作适应性弯曲并安装在的座板安装框架12上,背板3根据该第二弯曲结构作适应性弯曲并安装在背板安装框架13上。这样,制成的椅子更适合人体的臀部和背部,舒适感更好。

如图3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在椅架1上的座板2和背板3结构如下,该吹塑板包括上表层4和与上表层4之间形成有中空结构的下表层5,上表层4与下表层5为整体成型结构,在下表层5上开有间隔平行分布的条形凹槽,每个条形凹槽的两端均分别在吹塑板的两相对侧边形成开口,且条形凹槽的底部进深至上表层4内部而使对应条形凹槽处的上表层4的厚度变薄,进而使吹塑板在条形凹槽处的板面能适度弯曲。

为了便于成型,条形凹槽从横截面看其开口由内往外变大,由相互贯通的内侧凹槽6和外侧凹槽7构成,内侧凹槽6和外侧凹槽7均自内向外张开,且外侧凹槽7的底部宽度大于内侧凹槽6的开口宽度。

本实施例中,外侧凹槽7的开口宽度d1=12mm,外侧凹槽7的底部宽度为d2=11mm,内侧凹槽6的开口设于外侧凹槽7的底部中间,内侧凹槽6的开口宽度d3=4mm,内侧凹槽6的底部宽度为d4=3mm。

该吹塑板对于外侧凹槽7和内侧凹槽6的深度有一定的设计要求,具体地,外侧凹槽7的深度为h1=18~22mm,内侧凹槽6的深度为h2=6~10mm。最优的尺寸为:外侧凹槽7的深度为h1=20mm,内侧凹槽6的深度h2=8mm。外侧凹槽7和内侧凹槽6采用上述深度后,可以使模具更为合理,也利于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另外,为了使吹塑板能有效弯曲,内侧凹槽6底部离上表层4表面的距离可以设计为h3=1~2.5mm,最优值为h3=1.5mm。

经实验测试,人的手被夹住的距离为7~12mm。本实施例中的吹塑板将外侧凹槽7开口宽度d1设计为12mm,内侧凹槽6的开口宽度d3设计成4mm后,当吹塑板向正面弯曲时,外侧凹槽7的开口宽度会大于12mm,使得手指即使伸入外侧凹槽7也不会被外侧凹槽7和内侧凹槽6卡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改型或改进,这些均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