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玻璃拉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9163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多重玻璃拉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通过作为第一框体的间隔物间隔配置4块以上的玻璃板而构成的多重玻璃拉窗。



背景技术:

在使用窗玻璃作为建筑物的外墙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室内空调的效率,要求所规定的隔热性能(传热系数:u值(jisr3107:1998年),单位:w/m2·k)。因此,近年来,作为窗玻璃的玻璃板有使用与单板玻璃板相比隔热性能高(即,u值低)的多层玻璃(参照专利文献1等)的倾向。

另外,本发明的申请人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通过1个间隔物部(间隔物)间隔配置4块以上玻璃板而构成的多重玻璃拉窗。专利文献2的多重玻璃拉窗通过如下配置构成:在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之间的中空层内间隔配置2块或3块中间板(中间玻璃板)。如果采用该多重玻璃拉窗,则由于与由2块玻璃板构成的多层玻璃相比,有助于隔热性能的中空层的厚度变厚,因此隔热性能提高。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由一对玻璃窗格和包括低放射金属层的2块聚合物片材构成的绝缘玻璃单元。上述2块聚合物片材以在上述一对玻璃窗格之间隔有间隔的方式平行地设置在框架上,可通过2块聚合物片材所具备的低放射金属层提高隔热性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1336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4-19664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表2014-50022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隔热性能,考虑在具备4块以上玻璃板的专利文献2的多重玻璃拉窗中,将所有玻璃板设为low-e(low-emissivity,低辐射)玻璃来构成。

但是,由于low-e玻璃有吸收太阳辐射热的特性,因此本发明的申请人通过实验以及模拟分析等确认,由2块以上玻璃板构成的中间玻璃板上有发生热破裂的风险。

热破裂是指由于玻璃板的主面和边缘的温度差而产生的边缘的拉伸应力超过允许值时产生的现象。

即,配置于中空层的中间玻璃板由于太阳光、尤其是早晨的阳光的太阳辐射导致的中空层的温度上升、以及本身的吸收太阳辐射热的特性,有主面的温度比边缘的温度更剧烈地上升的倾向。因此,与第一玻璃板以及第二玻璃板相比,中间玻璃板热破裂的风险变得更大。此外,确认在全部3块中间玻璃板都为low-e玻璃的多重玻璃拉窗中,配置于中央的中间玻璃板的边缘应力比其他2块中间玻璃板的边缘应力高。

对于防止热破裂,可将中间玻璃板设为放射率大的通常的透明的玻璃板来进行应对,但在通常的玻璃板中,由于太阳辐射热进行透射而存在隔热性能下降的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3的绝缘玻璃单元由于使用聚合物片材而没有发生热破裂的问题。此外,专利文献3中,没有公开使用中间玻璃板来代替聚合物片材时的防止中间玻璃板的热破裂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事实而产生的发明,其目的在于,在由4块以上玻璃板构成的多重玻璃拉窗中,提供确保隔热性能的同时可防止中间玻璃板的热破裂的多重玻璃拉窗。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多重玻璃拉窗,该多重玻璃拉窗中,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在其周围通过第一框体被间隔配置、形成中空层的同时,使上述中空层在上述周围被上述第一框体密封,且上述中空层中2块以上中间玻璃板被上述第一框体所保持,该多重玻璃拉窗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玻璃板以及上述第二玻璃板具有低放射膜,上述2块以上上述中间玻璃板中的至少1块以上上述中间玻璃板具有低放射膜,上述2块以上上述中间玻璃板中的至少1块上述中间玻璃板为不具有低放射膜的透明的玻璃板。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则由于第一玻璃板、第二玻璃板、以及2块以上中间玻璃板中的1块以上中间玻璃板设为具有低放射膜的low-e玻璃,因此隔热性能提高。而且,通过将2块以上中间玻璃板中的1块中间玻璃板设为不具有低放射膜的透明的玻璃板,可使太阳辐射热透射,抑制该玻璃板的温度上升以及中空层的温度上升,从而抑制作为low-e玻璃的另外1块以上中间玻璃板的温度上升。藉此,如果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则可在由4块以上玻璃板构成的多重玻璃拉窗中,在确保隔热性能的同时防止中间玻璃板的热破裂。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优选是第一玻璃板配置于建筑物的室外侧、第二玻璃板配置于建筑物的室内侧的结构的多重玻璃拉窗,配置于室外侧的上述第一玻璃板的放射率比具有上述低放射膜的上述第二玻璃板以及上述中间玻璃板的放射率低。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则由于通过第一玻璃板,太阳辐射热的透射率变低,因此可抑制太阳辐射热所导致的中空层的温度上升,可抑制中间玻璃板的温度上升。此外,由于作为low-e玻璃的中间玻璃板的放射率比第一玻璃板的放射率高,因此可抑制作为low-e玻璃的中间玻璃板的太阳辐射热吸收所导致的温度上升。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优选具备3块上述中间玻璃板,3块上述中间玻璃板中的配置于中央的1块中间玻璃板为不具有低放射膜的透明的玻璃板。

在全部3块中间玻璃板都为low-e玻璃的多重玻璃拉窗中,有配置于中央的中间玻璃板的边缘应力比其他2块中间玻璃板的边缘应力高的倾向。于是,如果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则由于配置于中央的1块中间玻璃板设为不具有低放射膜的透明的玻璃板,因此可抑制配置于中央的1块中间玻璃板的边缘应力的上升,可防止热破裂。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优选具备支承上述第一框体的第二框体,上述第二框体具有中空部,在上述中空部中配置隔热材料。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则虽然由于中空层的温度上升,中空层的空气膨胀而导致第一框体鼓起,但由于第一框体被第二框体支承而被加强,因此可抑制第一框体向中空层的相反侧鼓起的行为。于是,由于在第二框体的中空部中配置隔热材料,因此可抑制夜间的玻璃边缘的温度下降,因而可减小中间玻璃板的主面和边缘的温度差。藉此,可进一步抑制中间玻璃板的热破裂。

发明的效果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多重玻璃拉窗,则可在由4块以上玻璃板构成的多重玻璃拉窗中,在确保隔热性能的同时防止中间玻璃板的热破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多重玻璃拉窗所适用的窗的下部的剖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多重玻璃拉窗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多重玻璃拉窗的下部的纵剖面图

图4是将间隔物彼此连接的角件(日文:コーナーキー)的立体图

图5是将支承板彼此连接的角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间隔物和角件通过螺钉进行连接的状态、以及支承板和角件通过螺钉进行连接的状态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多重玻璃拉窗进行说明。

另外,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不受例示的附图及其说明所限。

图1是安装了实施方式的多重玻璃拉窗120的窗100的下部的纵剖面图。

窗100通过从室外侧在安装于建筑物的骨架的开口部的已设的窗框20的内侧,将附框110安装在窗框20上,将实施方式的多重玻璃拉窗120安装在附框110上来构成。

窗框20是将下框20a和没有图示的上框以及左右的纵框以四方框架的方式构成的,窗框20的各框材通过螺丝被固定在上述骨架上。附框110也相同地,将下框110a和没有图示的上框以及左右的纵框以四方框架的方式构成。

此外,图1的符号50是室外侧的压条,符号52是室内侧的气密性材料。实施方式的窗框20、附框110均为硬质合成树脂材料或铝合金的挤出成形材料,图示的例中,窗框20、附框110是不能开闭的fix窗用的窗框。另外,实施方式的多重玻璃拉窗120的适用不限于fix窗,还可适用于两侧滑动窗(日文:引き違い窓)等其他形态的窗。

多重玻璃拉窗120是指使用将后述的4根间隔物一体化而得的框体、将预想可最大限度发挥隔热性能的5块玻璃板间隔配置而构成的窗。此外,在后述的4层的分割中空层中,封入导热率比空气小的氩气,进一步提高隔热性能。另外,多重玻璃拉窗120包括在多层玻璃拉窗的范畴内,包括将4块以上玻璃板间隔配置而构成的窗。

〔多重玻璃拉窗120的整体结构〕

图2是多重玻璃拉窗120的整体立体图,图3是多重玻璃拉窗120的下部的纵剖面图。

如图2、图3,多重玻璃拉窗120具备配置于建筑物的室外侧的玻璃板(即,第一玻璃板)122,和配置于室内侧的玻璃板(即,第二玻璃板)124,和配置于玻璃板122和玻璃板124之间的3块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和将玻璃板122和玻璃板124间隔配置、且以间隔配置的方式保持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的间隔物(即,第一框体)128,和从外侧支承间隔物128的支承板(即,第二框体)200。如图4、图5,在作为玻璃板122和玻璃板124的角部的、4根间隔物128的各端部分别对接的4处角落中,对接的间隔物128的端部之间分别通过作为间隔物连接构件的角件(也称为角码。)150被连接、构成框状,此外4根支承板200的各端部分别对接的4处角落中,对接的支承板200的端部之间分别通过作为支承板连接构件的支承板用角件(同样地,也称为角码。)250被连接、构成框状。

另外,在对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进行总称的情况下,简称为中间玻璃板126。

玻璃板122和玻璃板124在其周围,通过间隔物128被间隔配置。藉此,在玻璃板122和玻璃板124之间形成中空层。由玻璃板122和玻璃板124和间隔物128形成的中空层在周围被间隔物128密封的同时,通过以间隔配置的方式对3块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进行配置,将中空层分割为4层分割中空层130。支承板200以增设在与间隔物128的中空层侧的内表面为相反侧的外表面上的方式进行配置。

<间隔物128>

如图3,间隔物128由保持玻璃板122和玻璃板124的间隔的内表面部132以及外面侧部134,连续设置于内表面部132以及外面侧部134且与玻璃板122、124的内侧壁部相对的侧边部136、136,以及填充有干燥剂138(图1参照)的多个空间部140构成。

间隔物128中,为了保持3块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的周边部的一部分,在间隔物128的内表面部132上设有3行槽部142。3行槽部142沿着间隔物128的长边方向平行地形成,以使得3块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平行地配置。

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间隔物128上形成用于保持中间玻璃板126的槽部142,将空间部140在左右方向上分割为4部分。空间部140的个数根据玻璃板126的块数决定。实施方式的间隔物128以具有多个空间部140和多个槽部142的方式一体形成。

间隔物128通过间隔物形成材料成型。作为成型方法,可对间隔物形成材料使用挤出成型法、共挤出成型法、或注塑成型法等成型法。

作为间隔物形成材料,优选使用合成树脂材料。作为间隔物形成用的合成树脂材料,优选硬质氯乙烯树脂材料、丙烯腈·苯乙烯树脂材料、以及在这些中加入玻璃纤维材料者,但不限于这些热塑性合成树脂材料,还可使用各种热塑性合成树脂材料。

此外,作为间隔物框体形成材料,不限于一种,也可使用多种材料、制成复合结构。例如,可以是由将不同的树脂材料通过共挤出成型法制成的部分不同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复合结构框体,也可以是由合成树脂材料和铝材料构成的复合结构框体。在为该复合结构的情况下,只要通过任一种间隔物形成材料一体成型即可。被一体成型的间隔物128中,可部分或整体接合不同的合成树脂材料及/或金属材料。尤其,在将由硬质的氯乙烯树脂材料或丙烯腈·苯乙烯树脂材料形成的间隔物128用于多重玻璃拉窗120时,隔热性优良,一体成型容易,耐久性优良,价格低廉。

实施方式的间隔物128的槽部142中,嵌合有用于支承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的端部的玻璃通道(日文:グレージングチャンネル)144。通过玻璃通道144,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可容易地密合固定在间隔物128的槽部142上。此外,通过使玻璃通道144偏心,还可改变各分割中空层130的厚度。此外,即使在温度下降、分割中空层130的内压降低、间隔物128向分割中空层130变形的情况下,玻璃通道144也可通过玻璃通道144来缓和从间隔物128向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施加的压力。

此外,玻璃通道144还可部分地配置在槽部142中。通过设置玻璃通道144不配置在槽部142中的部分,可使各分割中空层130之间连通,使各分割中空层130的内部的压力均等。

因此,即使在随着温度上升、温度下降,分割中空层130的体积发生增减的情况下,多个分割中空层130整体也可吸收其体积变化的增减。在部分地设置玻璃通道144的情况下,优选设置在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的各边的接近角落部分。

玻璃通道144优选肖氏a硬度50度至90度的树脂制(例如,氯乙烯树脂、聚氨酯树脂)或橡胶制。如果肖氏a硬度低于50度,则由于过于柔软而难以得到足够的对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的保持力,此外,如果肖氏a硬度超过90度,则由于过硬而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难以嵌入。

作为玻璃通道144,不限于图1、图3所示的形状,还可使用其他形状的玻璃通道144。

在2块玻璃板122、124为矩形的平板形状的情况下,玻璃板122、124通过配置于4边周缘附近的4个间隔物128而被间隔配置。

<角件150>

图4是表示将间隔物128彼此连接的角件150的立体图。

间隔物128的各端部对接的4个角中,邻接的间隔物128之间通过作为间隔物连接构件的角件150连接,构成连续的框状的间隔物。

间隔物128具有面对角件150的主体部152的端面160。间隔物128的内表面部132形成有通孔162。通孔162连通空间部140。

角件150具有主体部152和从主体部152突出、以l字状配置的插入部154,插入部154中形成有通孔156。角件150中,以l字状配置的插入部154与间隔物128的多个空间部140相应,和主体部152一体形成。

角件150的插入部154向间隔物128的空间部140内插入,直至间隔物128的端面160与角件150的主体部152相接的位置为止。由于插入部154的剖面积比空间部140的剖面积小,插入部154以与空间部140的内壁几乎不接触的方式被插入,因此可抑制间隔物128中产生裂纹等。

在连接间隔物128和角件150时,间隔物128的通孔162和角件150的插入部154的通孔156在从内表面部132侧看起来重叠的位置上对齐。作为固定构件的螺钉158从空间部140的外侧被插入到间隔物128的通孔162中。螺钉158贯穿间隔物128的内表面部132,到达插入部154的通孔156。通过将螺钉158从空间部140的外侧拧入,螺钉158将间隔物128的通孔162和插入部154的通孔156连结。由于螺钉158贯穿间隔物128,因此可通过螺钉158确实地固定间隔物128和角件150的插入部154。

此处,空间部140的外侧是指相对于形成于间隔物128的内部的空间部140,以间隔物128为边界、空间部140的相反侧。在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从内表面部132的外侧向空间部140插入螺钉158的例子,但如果是空间部140的外侧,则也可以从外面侧部134、或侧边部136、136的外侧向空间部140插入螺钉158。

实施方式中,作为螺钉158的底孔,在间隔物128上形成通孔162、在插入部154上形成通孔156,但例如在使用自攻螺钉来作为固定构件螺钉158的情况下,也可通过自攻螺钉在间隔物128以及插入部154直接打开贯穿孔。

实施方式中,通过螺钉158,在间隔物128的接近玻璃板122、124侧的2处与角件150固定,但不受此所限。例如,也可在形成空间部140的4处、或位于间隔物128的内侧的2处进行固定。

具有主体部152以及插入部154的角件150优选由硬质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硬质聚氯乙烯树脂材料或丙烯腈·苯乙烯树脂材料、聚丙烯树脂材料)一体成型。一体成型是指,角件形成材料通过切削法、模塑法、采用3d打印机的造形法或注塑成型法等一体成型法而成型。如果这样一体成型,则容易将角件150成片化(ピース化)为一个构件,可减少角件150的部件个数,还可简化组装工序。

<分割中空层130>

图1、图3所示的4层分割中空层130中,封入比空气导热率小的氩气,可提高多重玻璃拉窗120的隔热性能。此外,通过收容在间隔物128的空间部140中的干燥剂138来干燥氩气。藉此,防止玻璃板122、124,以及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的结露。而且,分割中空层130的厚度设定为可充分发挥隔热性能的厚度13mm~17mm。即,分割中空层130的厚度以相对于可最大限度发挥隔热性能的最佳值(15mm)、具有上下2mm浮动的方式进行设定。分割中空层130的个数根据中间玻璃板126的块数决定。

另外,在不特别要求高隔热性的情况下,上述的分割中空层130中也可以填充干燥空气或其他惰性气体。

<玻璃板122、124>

为了实现轻量化,玻璃板122、124在通常大多实施方式中是矩形的平板的玻璃板,各自厚度优选为1.3mm~3mm的范围,玻璃板122、124的尺寸为相同或大致相同的尺寸。

此外,如果玻璃板122、124在上述厚度的范围内,则厚度也可以不同。而且,玻璃板122、124优选厚度薄但具有足够强度的化学强化玻璃。即,通过将玻璃板122、124设为化学强化玻璃,即使厚度为1.3mm~3mm,也可得到耐冲击性能和耐风压性能。

化学强化玻璃板是指将钠钙硅酸盐玻璃等含有na成分或li成分的玻璃板浸渍在硝酸钾等熔融盐中,使存在于玻璃板的表面的原子径小的na离子及/或li离子与存在于熔融盐中的原子径大的k离子置换,在玻璃板的表面层上形成压缩应力层,提高了强度的玻璃板。如果采用化学强化玻璃,则即使是板厚为2mm以下的玻璃板,也具有足够高的破坏强度。因此,如果使用化学强化玻璃板作为玻璃板122、124,则即使是厚度为1.3mm~3mm的薄板玻璃板122、124,作为配置于外侧的玻璃板122、124也可得到足够的强度。

<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

为了实现轻量化,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在通常大多实施方式中是矩形的平板的玻璃板,各自厚度优选为1mm~2mm的范围,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的尺寸为相同或大致相同的尺寸。

此外,如果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在上述厚度的范围内,则厚度也可以不同。而且,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与玻璃板122、124相同,也可以是厚度薄但具有足够强度的化学强化玻璃。例如,厚度为1mm至2mm的化学强化玻璃具有与厚度为3mm至6mm的浮法玻璃等非强化玻璃同等的静态弯曲强度。

另外,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优选为与玻璃板122、124相比尺寸小的相似形状的矩形,以使其可插入间隔物128的槽部142。

实施方式中,例示了3块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但在玻璃板122、124之间只要具有2块以上中间玻璃板126即可。即,多重玻璃拉窗120可通过具备2块以上中间玻璃板126来构成。因此,如果采用多重玻璃拉窗120,则即使在分割中空层130的温度下降、分割中空层130的内压降低的情况下,也由于中间玻璃板126的端部支承间隔物128,因而可通过中间玻璃板126抑制间隔物128向分割中空层130变形。

<支承板200>

如图1、图3,支承板200是支承、加强间隔物128的构件。因此,支承板200位于与各间隔物128的外面侧部(外表面)134相对的位置,藉由后述的防透湿层190增设在外面侧部134上。另外,防透湿层190不是必需的,支承板200也可以直接抵接的方式增设在外面侧部134上。该支承板200通过角件250连接。

如果采用实施方式的多重玻璃拉窗120,则由于支承板200从其外侧支承间隔物128,因此即使由于温度上升导致分割中空层130的内压上升,间隔物128向与分割中空层130相反侧膨胀,也可通过支承板200来抑制间隔物128向外鼓起。

根据多重玻璃拉窗120的结构,与通常的由2块玻璃板构成的多层玻璃相比,玻璃板122和玻璃板124之间的中空层的厚度非常厚。因此,与上述多层玻璃相比,间隔物128受到的来自热膨胀的中空层的压力非常大,有时1块间隔物128不能应对该情况。此外,在间隔物128为树脂制的情况下,与金属制相比有容易膨胀的性质。于是,在实施方式的多重玻璃拉窗120中,由于设置了支承间隔物128的外侧、加强间隔物128、抑制间隔物128的膨胀的支承板200,因此可与上述上升的内压相对抗。藉此,可提供使用寿命长的多重玻璃拉窗120。此外,支承板200是在剖面形状中在内部具有4个中空部202的空心结构体。

对于支承板200的形状,例如,由于支承板200支承间隔物128,因此具有与间隔物128大致相同的长度,具有比间隔物128的宽度小的宽度。

此外,支承板200收纳在被玻璃板122的内侧壁部以及玻璃板124的内侧壁部和间隔物128的外面侧部134所包围的空间部中。此外,在支承板200的一个外侧壁部和玻璃板122的内侧壁部之间、支承板200的另一个外侧壁部和玻璃板122的内侧壁部之间,填充有作为密封材料的二次密封材料182。

实施方式中,支承板200以具有多个中空部202的方式一体形成。支承板200由支承板形成材料成型。作为成型方法,可对支承板形成材料使用挤出成型法、共挤出成型法、或注塑成型法等成型法。

作为支承板形成材料,优选使用合成树脂材料。作为支承板形成用的合成树脂材料,优选硬质氯乙烯树脂材料、丙烯腈·苯乙烯树脂材料、以及在这些中加入玻璃纤维材料者,但不限于这些热塑性合成树脂材料,还可使用各种热塑性合成树脂材料。

此外,作为支承体框体形成材料,不限于一种,也可使用多种材料、制成复合结构。例如,可以是由将不同的树脂材料通过共挤出成型法制成的部分不同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复合结构框体,也可以是由合成树脂材料和铝材料构成的复合结构框体。在为该复合结构的情况下,只要通过任一种间隔物形成材料一体成型即可。被一体成型的支承板200中,可部分或整体接合不同的合成树脂材料及/或金属材料。尤其,在将由硬质的氯乙烯树脂材料或丙烯腈·苯乙烯树脂材料形成的支承板200用于多重玻璃拉窗120时,隔热性优良,一体成型容易,耐久性优良,价格低廉。

<角件250>

图5是将支承板200彼此连接的角件250的立体图。

支承板200的各端部对接的4个角的角落中,邻接的支承板200之间通过作为支承板连接构件的角件250连接,构成连续的框状的支承板。

支承板200具有面对角件250的主体部252的端面230。支承板200的外面部214形成有通孔232。通孔232贯通中空部202。

角件250具有主体部252和从主体部252突出、以l字状配置的插入部254,插入部254中形成有通孔256。角件250中,以l字状配置的插入部254与支承板200的多个中空部202相应,和主体部252一体形成。

角件250的插入部254向支承板200的中空部202内插入,直至支承板200的端面230与角件250的主体部252相接的位置为止。插入部254的剖面积比中空部202的剖面积小,插入部254与中空部202的内壁几乎不接触,因此可抑制支承板200中产生裂纹等。

连接支承板200和角件250时,在支承板200的通孔232和角件250的插入部254的通孔256重叠的位置上,使其对齐。作为固定构件的螺钉258从外面部214插入到支承板200的孔232中。螺钉258贯穿支承板200,到达插入部254的通孔256。通过将螺钉258从外面部214的外侧拧入,螺钉258将支承板200的通孔232和插入部254的通孔256连结。由于螺钉258贯穿支承板200,因此可通过螺钉258确实地固定支承板200和角件250的插入部254。

实施方式中,作为螺钉258的底孔,在支承板200上形成通孔232、在插入部254上形成通孔256,但例如在使用自攻螺钉来作为固定构件螺钉258的情况下,可通过自攻螺钉在支承板200以及插入部254直接打开贯穿孔。

实施方式中,通过螺钉258,在支承板200的接近玻璃板122、124侧的2处与角件250固定,但不受此所限。例如,也可在形成中空部202的4处、或位于支承板200的内侧的2处进行固定。

具有主体部252以及插入部254的角件250优选由硬质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硬质聚氯乙烯树脂材料或丙烯腈·苯乙烯树脂材料)一体成型。一体成型是指,角件形成材料通过切削法、模塑法、采用3d打印机的造形法或注塑成型法等一体成型法而成型。如果这样一体成型,则容易将角件250成片化(ピース化)为一个构件,可减少角件250的部件个数,还可简化组装工序。

图6是表示通过螺钉158连接间隔物128和角件150的状态、以及通过螺钉258连接支承板200和角件250的状态的说明图。如图6,在间隔物128的外侧配置支承板200,间隔物128被支承板200所支承并加强。

<密封材料180、二次密封材料182>

如图1、图3,多重玻璃拉窗120具备密封材料180、二次密封材料182。与玻璃板122和玻璃板124相对的间隔物128的侧边部136、136通过作为密封材料180的丁基橡胶与玻璃板122和玻璃板124接合。

于是,在间隔物128的外面侧部134侧填充作为二次密封材料182的聚硫化物类或有机硅类的密封材料。由此构成多重玻璃拉窗120。密封材料180以及二次密封材料182不受上述形态所限,玻璃板122、124中进行接合的密封材料和涂布于间隔物128的外面侧部134侧的密封材料也可以是相同的材料。而且,也可在二次密封材料182的外周具有保护二次密封材料182的其他密封材料。

<防透湿层190>

如图1、图3,在多重玻璃拉窗120的分割中空层130侧,形成防止水分从外侧透过的防透湿层190。尤其,在间隔物128由合成树脂材料、例如硬质聚氯乙烯树脂材料或丙烯腈·苯乙烯树脂材料形成的情况下,要求与原材料本身的防水分透湿性高的铝制的间隔物同等程度的防透湿性。

作为防透湿层190,选择由可防止水分通过间隔物128本身渗透到分割中空层130内的材质构成的防透湿层。作为防透湿层190,优选涂布防透湿涂料、使其固化而成的层或粘贴防透湿膜状体而成的层。作为防透湿涂料,可代表性地例举氟树脂类涂料、聚偏氯乙烯树脂类涂料等。在通过防透湿涂料的涂布来形成防透湿层的情况下,也可以是涂布2种以上防透湿涂料、设为2层或3层以上的多个层的结构。

作为防透湿膜状体,可例举具有防透湿性能的金属被覆膜、陶瓷被覆膜、金属以及陶瓷的复合被覆膜、金属胶带、由膜本身具有防透湿性能的树脂构成的防透湿树脂膜、或防透湿树脂被覆膜。还可优选使用将由丁基橡胶类粘接材料构成的丁基胶带和金属胶带如铝箔或不锈钢箔层叠而成的防透湿膜状体。

此外,如图1,由于间隔物128具有空间部140,因此可在空间部140中填充沸石或硅胶等干燥剂138。可通过该干燥剂138使分割中空层130的气体干燥。另外,干燥剂138通过形成于间隔物128的内表面部132的开口部(没有图示)而暴露在分割中空层130中。

实施方式中,由于设有支承板200,因此可保护防透湿层190。以上是多重玻璃拉窗120的结构。

〔多重玻璃拉窗120的特征〕

如图1,在玻璃板122、124的与分割中空层130相向的内表面、以及中间玻璃板126a、126c的与中间玻璃板126b相向的内表面上,形成有low-e膜等低放射膜166a、166b、166c、166d。即,将玻璃板122、124,以及中间玻璃板126a、126c设为low-e玻璃来构成。

low-e玻璃是指在玻璃板的表面例如使用化学蒸镀装置或溅射装置等形成以氧化锡(sno2)为主体的低放射膜,或使用溅射装置等形成以银(ag)为主体的低放射膜而得的玻璃,具有降低红外线导致的热能的放射率的功能。此处,以银(ag)为主体的低放射膜还包括用氧化物膜、氮化物膜等对银膜进行层叠化的种类。即,由于low-e玻璃具有热量难以通过的性能,因此绝热性以及隔热性高。此外,由于以银为主体的低放射膜具有由于空气中的水分等而容易氧化的性质,因此在用于多层玻璃的情况下,优选成膜于面向密闭的中空层的面侧。而且,与以银为主体的低放射膜相比,以氧化锡为主体的低放射膜的热射线的反射性能低,绝热性能低,但与以银为主体的低放射膜相比有不易氧化,由于机械耐久性高而不易划伤的优点。

在多重玻璃拉窗120中使用low-e玻璃的情况下,可以使低放射膜166a、166b、166c、166d的放射率不同。藉此,在确保隔热性能的同时,由于可抑制分割中空层130的温度上升、以及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的温度上升,而可防止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的热破裂。

如果对热破裂的发生原因进行说明,则由于受到太阳辐射(尤其使早晨的阳光)而使分割中空层130的温度上升,由此3块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的除了边缘外的主面的温度上升。此时,上述边缘和上述主面的温度差变大,则在边缘产生拉伸应力,在超过其允许度(边缘允许应力:17.7mpa)时有时边缘产生热破裂。即,由于边缘被窗框20以及附框110所保持,因此边缘的温度上升取决于比主面温度上升缓慢的窗框20以及附框110。因此在边缘和主面产生温度差,由该温度差导致在边缘发生热破裂。

为了在多重玻璃拉窗120中防止热破裂,在室外侧的玻璃板122的内表面上形成放射率较低的低放射膜166a。在中间玻璃板126a的与中间玻璃板126b相对的面上,形成比低放射膜166a放射率高的低放射膜166b。在中间玻璃板126c的与中间玻璃板126b相对的面上,形成比低放射膜166a放射率高的低放射膜166c。在室外侧的玻璃板122的内表面上,形成比低放射膜166a放射率高的低放射膜166d。低放射膜166b、166c、166d的放射率可以是相同的值,也可以不同。此外,配置于中央的中间玻璃板126b是不具有低放射膜的通常的透明的玻璃板。

另外,低放射膜166b也可以形成于与玻璃板122相对的面上。此外,低放射膜166c也可以形成于与玻璃板124相对的面上。

通过在室外侧的玻璃板122上设置放射率较低的低放射膜166a,可抑制分割中空层130的内部的温度上升,藉此,可抑制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的温度上升。此外,通过将中央的中间玻璃板126b设为不具有低放射膜的通常的透明的玻璃板,可抑制中间玻璃板126b的温度上升。因而,可防止边缘应力有比中间玻璃板126a、126c高的倾向的中间玻璃板126b的热破裂。另外,还可仅将中间玻璃板126a、或中间玻璃板126c设为不具有低放射膜的通常的透明的玻璃板。

另一方面,由于中间玻璃板126a、126c的低放射膜166b、166c比低放射膜166a放射率高,因此可抑制太阳辐射热导致的中间玻璃板126a、126c的温度上升。藉此,可防止中间玻璃板126a、126c的温度上升所导致的中间玻璃板126a、126c的热破裂。

根据以上原理,如果采用实施方式的多重玻璃拉窗120,则由于可抑制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和分割中空层130的温度上升,降低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的边缘应力,因此可在确保隔热性能的同时,防止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的热破裂。

作为玻璃板122、124以及中间玻璃板126a、126c的放射率的一例,可将玻璃板122的放射率设为0.03~0.04,将玻璃板124以及中间玻璃板126a、126c的放射率设为0.04~0.05。作为通常的玻璃板的中间玻璃板126b的放射率为0.8~0.9。

另外,由不具有低放射膜的通常的透明的玻璃板构成的中间玻璃板126b的光学特性例如可见光透射率tv为89~92%,太阳辐射透射率为82~91%。

热破裂还可通过在支承板200的中空部202中设置隔热材料260(图1参照)来抑制。即,通过利用隔热材料260来防止夜间玻璃边缘部冷却,可减小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的主面和边缘的温度差。藉此,可抑制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的热破裂。此外,还可通过在窗框20、附框110的下表面设置隔热材料来抑制热破裂。

另外,实施方式中,对具有3块中间玻璃板126a、126b、126c的多重玻璃拉窗120进行了说明,但不受此所限,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具有2块以上中间玻璃板的多重玻璃拉窗。

即,通过将2块以上中间玻璃板中的1块中间玻璃板设为不具有低放射膜的透明的玻璃板进行构成,可通过使太阳辐射热透射,抑制该玻璃板的温度上升以及中空层的温度上升,抑制作为low-e玻璃的另外1块以上中间玻璃板的温度上升。藉此,可在由4块以上玻璃板构成的多重玻璃拉窗中,在确保隔热性能的同时防止中间玻璃板的热破裂。

例如,在具有室外侧的玻璃板122、和2块中间玻璃板126、和室内侧的玻璃板124的中空层为3层的总计由4块玻璃板构成的多重玻璃拉窗中,作为位于2块中间玻璃板中的室外侧的玻璃板122侧的中间玻璃板,使用比室外侧的玻璃板122的放射率高的low-e玻璃,作为另1块中间玻璃板使用不具有低放射膜的通常的透明的玻璃板即可。另外,也可以是作为位于室外侧的玻璃板122侧的中间玻璃板,使用不具有低放射膜的通常的透明的玻璃板,作为另1块中间玻璃板使用比室外侧的玻璃板122的放射率高的low-e玻璃。

此外,例如,在具有室外侧的玻璃板122、和4块中间玻璃板126、和室内侧的玻璃板124的中空层为5层的总计由6块玻璃板构成的多重玻璃拉窗中,作为4块中间玻璃板中的至少与室外侧的玻璃板122相对的侧的中间玻璃板以及与室内侧的玻璃板124相对的侧的中间玻璃板,使用比室外侧的玻璃板122的放射率高的low-e玻璃,配置于多重玻璃拉窗的剖面方向中央附近的其余2块中间玻璃板中的至少1块使用不具有低放射膜的通常的透明的玻璃板即可。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采用本发明的多重玻璃拉窗,则可在由4块以上玻璃板构成的多重玻璃拉窗中,在确保隔热性能的同时防止中间玻璃板的热破裂。

这里引用2014年10月3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221621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和摘要的全部内容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揭示。

符号说明

20…窗框,50…压条,52…气密性材料,100…窗,110…附框,120…多重玻璃拉窗,122、124…玻璃板,126、126a、126b、126c…中间玻璃板,128…间隔物(第一框体),130…分割中空层,132…内表面部,134…外面侧部,136…侧边部,138…干燥剂,140…空间部,142…槽部,144…玻璃通道,150…角件,152…主体部,154…插入部,156…通孔,158…螺钉,160…端面,162…通孔,166a、166b、166c、166d…低放射膜,180…密封材料,182…二次密封材料,190…防透湿层,200…支承板(第二框体),202…中空部,214…外面部,232…通孔,250…角件,252…主体部,254…插入部,256…通孔,258…螺钉,260…隔热材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