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夹手靠背可调的坐具,尤其涉及应用于防夹手靠背可调的坐具中的靠背调节机构及带有该靠背调节机构的防夹手靠背可调的坐具。
背景技术:
现有家具业界中,靠背调节机构大多应用于躺椅或休闲椅中,以使躺椅或休闲椅或单人沙发的靠背可随意调整角度,靠背平放后与支撑架平齐,使用者可以躺于躺椅或休闲椅或单人沙发上休息。
现有技术中,躺椅或休闲椅或单人沙发中的靠背调节机构设计,将焊接在靠背上的配件锁孔,与靠背后的靠背调节机构结合处攻牙,利用螺丝加上2片塑胶垫片,将焊接在靠背后的配件及靠背调节机构进行组合,使靠背调节机构带动靠背转动。传统设计具有结构简单,进行靠背角度调整时,靠背能轻易进行转动的优点,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靠背调节机构,还普遍存在以下缺点:使用者在调整靠背角度或将靠背平放时,或者小孩在无大人的陪同情况下调节靠背时,靠背调节机构很容易与支撑杆发生脱离,使得躺倚或休闲椅的靠背瞬间滑落,以致夹伤手部或被靠背压伤手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靠背调节机构很容易与支撑杆发生脱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靠背调节机构及防夹手靠背可调的坐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揭示了一种靠背调节机构,其包括:
支撑调节部以及转动连接部;
转动连接部包括:
第一转接件,第一转接件设于支撑调节部顶端;
第二转接件、第三转接件以及弹性体;
第一转接件朝向第二转接件的面上分布有多个凸起或多个凹槽;
第二转接件朝向第一转接件的面上分布有与凸起匹配的多个凹槽或与凹槽匹配的多个凸起;
第三转接件穿过弹性体后转动连接第二转接件及第一转接件;凹槽与所述凸起对接。
由于靠背调节机构依靠转动连接部进行有段式调整,应用于躺椅或休闲椅或单人沙发中,靠背不会瞬间滑落,造成使用者手部被夹伤或压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
第一转接件朝向第二转接件的面为圆形;凸起为至少两个,且沿径向均匀分布于第一转接件朝向第二转接件的面上;
第二转接件朝向第一转接件的面为圆形,凹槽个数与凸起相同,凹槽沿径向均匀分布于第二转接件朝向第一转接件的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
第一转接件朝向第二转接件的面为圆形;凹槽为至少两个,且沿径向均匀分布于第一转接件朝向第二转接件的面上;
第二转接件朝向第一转接件的面为圆形,凸起个数与凹槽相同,凸起沿径向均匀分布于第二转接件朝向第一转接件的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支撑调节部包括:
外壳体;
连接杆,连接杆部分套设于外壳体内部;
滑动块,滑动块设于连接杆的位于外壳体内部的一端;
弹性缓冲件,其一端与述滑动块连接,另一端连接于外壳体;
第一转接件设于外壳体的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支撑调节部包括:
调节杆以及设置在调节杆上的调档部;
第一转接件设于调节杆的顶部;
调档部为多个纵向排布的卡槽,多个卡槽的开口方向一致,且多个卡槽的深度所在方向与调节杆呈一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揭示了一种防夹手靠背可调的坐具,其包括:
躺板、靠背、主框架、支撑杆及两调节阶梯,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嵌套在调节阶梯内;
还包括至少一靠背调节机构,靠背调节机构包括:
支撑调节部以及转动连接部;
转动连接部包括:
第一转接件,第一转接件设于支撑调节部顶端;
第二转接件、第三转接件以及弹性体;
第一转接件朝向第二转接件的面上分布有多个凸起或多个凹槽;
第二转接件朝向第一转接件的面上分布有与凸起匹配的多个凹槽或与凹槽匹配的多个凸起;
第三转接件穿过弹性体后转动连接第二转接件及第一转接件;凹槽与凸起对接;
第二转接件固定于靠背;
支撑杆固接于支撑调节部的底端。
由于靠背调节机构依靠调节阶梯及转动连接部的转动进行有段式调整,靠背调节机构与支撑杆固定连接,不会与支撑杆发生脱离,有效避免进行靠背调节时,靠背瞬间滑落造成使用者手部被夹伤或压伤的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
第一转接件朝向第二转接件的面为圆形;凸起为至少两个,且沿径向均匀 分布于第一转接件朝向第二转接件的面上;
第二转接件朝向第一转接件的面为圆形,凹槽个数与凸起相同,凹槽沿径向均匀分布于第二转接件朝向第一转接件的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支撑调节部包括:
外壳体;
连接杆,连接杆部分套设于外壳体内部;
滑动块,滑动块设于连接杆的位于外壳体内部的一端;
弹性缓冲件,其一端与滑动块连接,另一端连接于外壳体;
第一转接件设于外壳体的顶部;
支撑杆固接于连接杆的底端。
弹性缓冲件起到支撑及缓冲避震的作用,当使用者躺在靠背时,因不同体重会使弹性缓冲件的轴心行程做不同的吸收,而抵消反作用力,让使用者减轻反重力的回弹压力,减轻震动,更能感受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揭示另一种防夹手靠背可调的坐具,其包括:
躺板、靠背、主框架及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固定在主框架上;
还包括至少一靠背调节机构,靠背调节机构包括:
支撑调节部以及转动连接部;
转动连接部包括:
第一转接件,第一转接件设于支撑调节部顶端;
第二转接件、第三转接件以及弹性体;
第一转接件朝向第二转接件的面上分布有多个凸起或多个凹槽;
第二转接件朝向第一转接件的面上分布有与凸起匹配的多个凹槽或与凹槽匹配的多个凸起;
第三转接件穿过弹性体后转动连接第二转接件及第一转接件;凹槽与所述凸起对接;
第二转接件固定于靠背;
支撑杆与支撑调节部可调节式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支撑调节部包括:
调节杆以及设置在调节杆上的调档部;
第一转接件设于调节杆的顶部;
调档部为多个纵向并列排布的卡槽,多个卡槽的开口方向一致,且多个卡槽的深度所在方向与调节杆呈一夹角;
支撑杆嵌套入卡槽中。
靠背调节机构依靠支撑杆与支撑调节部可调节式连接,及转动连接部的转动进行有段式调整,靠背调节机构不会与支撑杆发生脱离,有效避免进行靠背调节时,靠背瞬间滑落造成使用者手部被夹伤或压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靠背调节机构的分解图之一;
图2为实施例一中靠背调节机构的分解图之二;
图3为实施例二中靠背调节机构的分解图;
图4为实施例三中防夹手靠背可调的坐具的结构图;
图5为实施例四中防夹手靠背可调的坐具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躺板;2、主框架;3、靠背;4、靠背调节机构;5、支撑杆;6、调节阶梯;201、第一架体;202、第二架体;203、第三架体;204、第四架体;40、转动连接部;401、外壳体;402、第一转接件;403、弹性缓冲件;404、滑动块;405、连接杆;406、尾塞;407、第三转接件;408、弹性体;409、第二转接件;410、凹槽;411、凸起;412、连接孔;413、调节杆;414、卡槽;A、卡槽深度所在方向与调节杆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之“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
本实用新型为有关于一种靠背调节机构及防夹手靠背可调的坐具的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靠背调节机构主要用于室内外家具如躺椅或休闲椅或单人沙发中,防止使用者在使用或搬动躺椅或休闲椅或单人沙发时,支撑杆5与靠背调节机构4发生脱离,靠背瞬间滑落的情况发生。以下,分四个实施例分别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中后背调节机构及防夹手靠背可调的坐具的结构设计。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靠背调节机构,如图1及2所示,靠背调节机构4包括支撑调节部以及转动连接部40。
转动连接部40包括:第一转接件402、第二转接件409、第三转接件407以及弹性体408。第一转接件402设于支撑调节部顶端;第一转接件402朝向第二转接件409的面上分布有多个凸起411;第二转接件409朝向第一转接件402的面上分布有与凸起411匹配的多个凹槽410;第三转接件407穿过弹性体408后转动连接第二转接件409及第一转接件402;第二转接件409上的凹槽410与第一转接件402上的凸起411对接。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多个凸起411为至少两个,第一转接件402朝向第二转接件409的面为圆形,凸起411沿径向均匀分布于第一转接件402朝向第二转接件409的面上;多个凹槽 410与凸起411个数相同,第二转接件409朝向第一转接件402的面为圆形,凹槽410沿径向均匀分布于第二转接件409朝向第一转接件402的面上。多个凸起411围绕圆心呈放射状设置在第一转接件402朝向第二转接件409的面上;多个凹槽410围绕圆形呈放射状设置在第二转接件409朝向第一转接件402的面上。弹性体408有助于在调整角度时凸起411及凹槽410的精准对接。优选例中,弹性体408可以为波形弹簧片、弹性滑司或弹簧。第三转接件407为螺丝,第二转接件409沿其中心轴线设置有与螺丝匹配的螺孔,该螺孔贯穿整个第二转接件409,便于第三转接件407穿过第二转接件409,以连接第一转接件402;第一转接件402沿其中心轴线同样设置有与螺丝匹配的螺孔,该螺孔不需要贯穿整个第一转接件402。
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转动连接部40包括:第一转接件402、第二转接件409、第三转接件407以及弹性体408。第一转接件402设于支撑调节部顶端;第一转接件402朝向第二转接件409的面上分布有多个凹槽410;第二转接件409朝向第一转接件402的面上分布有与凹槽410匹配的多个凸起411;第三转接件407穿过弹性体408后转动连接第二转接件409及第一转接件402;第二转接件409上的凸起411与第一转接件402上的凹槽410对接。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多个凹槽410为至少两个,第一转接件402朝向第二转接件409的面为圆形,凹槽410沿径向均匀分布于第一转接件402朝向第二转接件409的面上;多个凸起411与凹槽410个数相同,第二转接件409朝向第一转接件402的面为圆形,凸起411沿径向均匀分布于第二转接件409朝向第一转接件402的面上。多个凸起411围绕圆心呈放射状设置在第二转接件409朝向第一转接件402的面上;多个凹槽410围绕圆形呈放射状设置在第一转接件402朝向第二转接件409的面上。该实施方式中,弹性体408同样有助于在调整角度时凸起411及凹槽410的精准对接。优选例中,弹性体408可以为波形弹簧片、弹性滑司或弹簧。
支撑调节部包括:外壳体401、连接杆405、滑动块404及弹性缓冲件403。 连接杆405部分套设在外壳体401中,另一部分则裸露在外壳体401外部,其中,连接杆405通过一设置在外壳体401内部且位于外壳体401底部的尾塞406套设在外壳体401中,连接杆405位于外壳体401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一滑动块404,连接杆405位于外壳体401外部的另一端则设有一个连接孔412,连接孔412用于连接防夹手靠背可调的坐具如躺椅或休闲椅中的支撑杆5;滑动块404连接在一弹性缓冲件403的其中一端部,弹性缓冲件403的另一端部固定在外壳体401中,优选地,弹性缓冲件403为弹簧或聚氨酯弹性体,当弹性缓冲件403为弹簧时,靠背调节机构的结构请参考图2,当弹性缓冲件403为聚氨酯弹性体时,靠背调节机构的结构请参考图1;第一转接件402设于外壳体401顶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靠背调节机构,如图3所示,靠背调节机构4包括支撑调节部以及转动连接部40。该实施例中转动连接部4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转动连接部40的结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支撑调节部包括:调节杆413以及设置在调节杆413上的调档部;调档部为多个纵向排布的卡槽414,多个卡槽414的开口方向一致,且多个卡槽414的深度所在方向与调节杆413呈一夹角,如图3,卡槽414深度所在方向与调节杆413的夹角A最优为锐角。如图3中,卡槽414共设置有5个,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对应的,凹槽410及凸起411设置有5个,与卡槽414对应。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夹手靠背可调的坐具,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除了详细介绍防夹手靠背可调的坐具的结构设计,还将具体介绍实施例一中靠背调节机构4在防夹手靠背可调的坐具中的具体应用及带来的好处。
本实施例中的防夹手靠背可调的坐具可以为躺椅、休闲椅或单人沙发,防 夹手靠背可调的坐具包括:躺板1、转动连接在躺板1上的靠背3、支撑躺板1的主框架2、支撑杆5以及至少一靠背调节机构4。
其中,主框架2包括:纵向设置的第一架体201及第二架体202;与第一架体201成夹角连接的第三架体203及与第二架体202成夹角连接的第四架体204;第三架体203及第四架体204位于靠背3的后方;以及相对分设于第三架体203及第四架体204内侧的两调节阶梯6;支撑杆5的两端分别嵌套入调节阶梯6内。第一架体201与第三架体203之间的夹角优选为直角或钝角,第二架体202与第三架体203之间的夹角与第一架体201与第三架体203之间的夹角相等。调剂阶梯可以为图4中弧形阶梯,也可以为圆柱形阶梯,具体不做限制,根据使用需要,通常设置为3至5节阶梯。另外,第三架体203及第四架体204位于靠背3的后方,这里的后方是指,如图4所示,靠背3面向支撑杆5的方向。
靠背调节机构4包括支撑调节部以及转动连接部40。
转动连接部40用于转动连接靠背及靠背调节机构4,其包括:第一转接件402、第二转接件409、第三转接件407以及弹性体408。第一转接件402设于支撑调节部顶端;第一转接件402朝向第二转接件409的面上分布有多个凸起411;第二转接件409朝向第一转接件402的面上分布有与凸起411匹配的多个凹槽410;第三转接件407穿过弹性体408后转动连接第二转接件409及第一转接件402;第二转接件409上的凹槽410与第一转接件402上的凸起411对接;第二转接件409则固定于靠背3上;支撑杆5固定连接于支撑调节部的底端。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多个凸起411为至少两个,第一转接件402朝向第二转接件409的面为圆形,凸起411沿径向均匀分布于第一转接件402朝向第二转接件409的面上;多个凹槽410与凸起411个数相同,第二转接件409朝向第一转接件402的面为圆形,凹槽410沿径向均匀分布于第二转接件409朝向第一转接件402的面上。多个凸起411围绕圆心呈放射状设置在第一转接件402朝向第二转接件409的面上;多个凹槽410围绕圆形呈放射状 设置在第二转接件409朝向第一转接件402的面上。弹性体408有助于在调整角度时凸起411及凹槽410的精准对接。优选例中,弹性体408可以为波形弹簧片、弹性滑司或弹簧。
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转动连接部40包括:第一转接件402、第二转接件409、第三转接件407以及弹性体408。第一转接件402设于支撑调节部顶端;第一转接件402朝向第二转接件409的面上分布有多个凹槽410;第二转接件409朝向第一转接件402的面上分布有与凹槽410匹配的多个凸起411;第三转接件407穿过弹性体408后转动连接第二转接件409及第一转接件402;第二转接件409上的凸起411与第一转接件402上的凹槽410对接。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多个凹槽410为至少两个,第一转接件402朝向第二转接件409的面为圆形,凹槽410沿径向均匀分布于第一转接件402朝向第二转接件409的面上;多个凸起411与凹槽410个数相同,第二转接件409朝向第一转接件402的面为圆形,凸起411沿径向均匀分布于第二转接件409朝向第一转接件402的面上。多个凸起411围绕圆心呈放射状设置在第二转接件409朝向第一转接件402的面上;多个凹槽410围绕圆形呈放射状设置在第一转接件402朝向第二转接件409的面上。该实施方式中,弹性体408同样有助于在调整角度时凸起411及凹槽410的精准对接。优选例中,弹性体408可以为波形弹簧片、弹性滑司或弹簧。
支撑调节部包括:外壳体401、连接杆405、滑动块404及弹性缓冲件403。连接杆405部分套设在外壳体401中,另一部分则裸露在外壳体401外部,其中,连接杆405通过一设置在外壳体401内部且位于外壳体401底部的尾塞406套设在外壳体401中,连接杆405位于外壳体401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一滑动块404,连接杆405位于外壳体401外部的另一端则设有一个连接孔412,连接孔412用于连接防夹手靠背可调的坐具如躺椅或休闲椅中的支撑杆5;滑动块404连接在一弹性缓冲件403的其中一端部,弹性缓冲件403的另一端部固定在外壳体401中,优选地,弹性缓冲件403为弹簧或聚氨酯弹性体;第一 转接件402设于外壳体401顶部。如图4所示,靠背调节机构4共设置有两个,两个靠背调节机构4的一端分别连接在靠背3的两纵向侧框上,两靠背调节机构4的另一端则套接在支撑杆5上。
进行靠背角度调节时,一手握住支撑杆5向内推,使支撑杆5脱离与之抵接的该节阶梯,并将支撑杆5顺着调节阶梯6向上或向下移动,使支撑杆5抵接在对应的另一节阶梯上。手握支撑杆5向内推的时候,转动连接部40发生不同方向的转动,转动连接在躺板1上的靠背3同时随转动连接部40实现角度调整。由于靠背调节机构4依靠调节阶梯6及转动连接部40进行有段式调整,靠背调节机构4与支撑杆5固定连接,不会与支撑杆5发生脱离,有效避免进行靠背3调节时,靠背3瞬间滑落造成使用者手部被夹伤或压伤的风险。
凹槽410的深度与凸起411的高度相同,在进行靠背3角度调节时,支撑杆5沿着调节阶梯6移动的同时,弹性体408被压缩成平面厚度,所腾出空间刚好使凸起411与凹槽410分离,而使靠背3调整至下一阶角度;当第一转接件402转到与第二转接件409的下一个结合点时,因弹性体408有往外弹力的功能,瞬间将第一转接件402转到与第二转接件409推进结合定位点,凸起411与凹槽410再次结合,而达到一个阶梯一次调整有段式固定的功能,靠背调节机构4不会轻易的转动,避免传统无段式调整容易让靠背3自由滑落,造成手部夹伤或压伤的风险。
另外,鉴于现有技术中,支撑靠背的靠背调节机构采用铝合金或铁或不锈钢等坚硬材质,当使用者躺下时,靠背调节机构只能局限于表面材料的物性、松紧度及柔软度,使用者所感受到的舒适性有一定的限制。针对此不足,本实施例中的靠背调节机构中,支撑调节部还包括一弹性缓冲件403。弹性缓冲件403可以为弹簧,也可以为聚氨酯弹性体,优选为聚氨酯弹性体。
靠背调节机构中设置弹性缓冲件403,可起到支撑及避震的效果,考虑到户外家具需日晒雨淋,冰天雪地,当液体结冰时体积变大,主体会冰爆裂开,造成结构变形,功能失效,考虑因素及需要条件比较严刻,故将支撑调节部的 本体外壳体401采用铝合金材质,因为铝合金材质质地轻盈,结构强,将其做粉体表面涂装,做成同躺椅或休闲椅的主结构相同的颜色,适合放于户外使用,连接杆405采用不锈钢材质,等级是304或316,不仅钢性及结构强度更强,更适合放于户外使用,弹性缓冲件403优选为聚氨酯弹性体时,能有效避免弹簧生锈的问题,同时不加装液压油,主要是因为弹性缓冲件403在冰天雪地-0℃以下的环境中,结冰后体积(密度)会变大,会因冰爆裂开,造成结构变形,功能失效,另外,聚氨酯弹性体底部钻至少一个孔,优选为两个孔,当重力往下压时两个孔有泄压排气的功能,当无重力下压时,聚氨酯弹性体的轴心行程还原变长时,孔中可以进入空气,故不会产生虹吸原理,聚氨酯弹性体能快速回归,使轴心来回行程顺畅快速,同时当有水分子在聚氨酯弹性体内也能顺利排水,不会累积在内造成冰爆裂开,造成结构变形,功能失效,提高使用寿命。
在躺椅或休闲椅的两侧靠背调节机构上各加一弹性缓冲体,当人躺在靠背时,因不同体重会使弹性缓冲体的轴心行程做不同的吸收,而抵消反作用力,让使用者减轻反重力的回弹压力,减轻震动,更能感受舒适性。本实用新型能大大提高家具使用的功能性及舒适性.让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家具更具附加价。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防夹手靠背可调的坐具,如图5所示,防夹手靠背可调的坐具包括:
躺板1、靠背3、主框架2、支撑杆5及至少一靠背调节机构4,支撑杆5的两端固定在主框架2上。靠背调节机构4包括支撑调节部以及转动连接部40;转动连接部40的结构请参考图1所示,与实施例一中转动连接部40结构相同,以下进行简单描述,具体结构可以采用实施例一中转动连接部40结构。本实施例中靠背调节机构4同样设置有两个。两靠背调节机构4中,两支撑调节部的与连接有转动连接部40一端相对的另一端通过一横杆连接起来。
转动连接部40包括:第一转接件402、第二转接件409、第三转接件407以及弹性体408。第一转接件402设于支撑调节部顶端;第一转接件402朝向第二转接件409的面上分布有多个凸起411或多个凹槽410;第二转接件409朝向第一转接件402的面上分布有与凸起411匹配的多个凹槽410或与凹槽410匹配的多个凸起411;第三转接件407穿过弹性体408后转动连接第二转接件409及第一转接件402;凹槽410与凸起411对接;第二转接件409固定于靠背3;支撑杆5与支撑调节部可调节式连接。
与实施例三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支撑调节部包括:调节杆413以及设置在调节杆413上的调档部;调档部为多个纵向并列排布的卡槽414,多个卡槽414的开口方向一致,且多个卡槽414的深度所在方向与调节杆413呈一夹角,该夹角为锐角、钝角或直角;支撑杆5嵌套入卡槽414中。
进行靠背角度调节时,一手扶住靠背3,一手向外扳动调节杆413,扳动调节杆413时,弹性体408被压缩成平面厚度,所腾出空间刚好使凸起411与凹槽410分离,而使靠背3调整至下一阶角度;当继续扳动调节杆413,第一转接件402转到与第二转接件409的下一个结合点时,因弹性体408有往外弹力的功能,瞬间将第一转接件402转到与第二转接件409推进结合定位点,凸起411与凹槽410再次结合,之后,只需将支撑杆5嵌套入调节杆413上对应的卡槽414中,即能达到一个阶梯一次调整有段式固定的功能,靠背调节机构4不会轻易的转动,避免传统无段式调整容易让靠背3自由滑落,造成手部夹伤或压伤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中的防夹手靠背可调的坐具,实现靠背可调的同时,避免手部被夹伤或压伤手部进而造成人员伤害的风险,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是靠背可以调整角度的家具,不限定是调节阶梯是开槽弧形阶梯,或是圆柱阶梯,或是将弧形阶梯设计在支撑杆上,均能使用本实用新型中靠背调节机构4的设计,实现一次调整,一个阶梯,一个档次,一个角度,安全系数及实用性高,而且能广泛运用,并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增进人类生活品质。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