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架可调支撑结构及其安装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66371阅读:6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架可调支撑结构及其安装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输液架可调支撑结构及其安装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五星脚具有很好的支撑能力,且方便移动,因此传统输液架大多采用底部带有五星脚的底座,但传统底座存在如下缺点:首先,底座可以移动,一旦行人不小心踩在底座上,容易连同输液架一同滑倒;且由于底部具有脚轮,因此底座肯定具有一定高度,极容易钩倒路过的行人,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既可以方便移动输液架,也可以调整为固定结构,且固定后能提高使用安全性的输液架可调支撑结构及其安装和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输液架可调支撑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圆杆状架杆,其特征在于:架杆底端杆壁设有螺纹连接部,还包括支撑座,所述的支撑座包括底端封闭的圆套状内螺纹连接套,连接套螺接在连接部上,连接套底端外壁固定有若干长条矩形薄板状支撑板,支撑板长度方向沿连接套径向设置,若干支撑板以连接套轴线为轴等角度分布,且支撑板顶面和底面均与连接套轴线垂直,支撑板底面和连接套底端对齐,支撑板后端与连接套连接,且支撑板后端顶面设有铰接部,还包括与支撑板数量相同的长条杆状支脚,且若干支脚前端下方分别连接有脚轮,支脚后端铰接在铰接部上,且铰接轴与对应的支撑板宽度方向平行,支撑板前端设有贯穿顶面和底面的脚孔,所述的连接套外壁设有外螺纹,还包括带内螺纹的圆套状挡套,且挡套底端外壁固定有圆环形挡板,挡套螺接在连接套上,且挡板抵在支脚后端上方,并压紧支脚,使支脚下方贴合在支撑板顶面上,且脚轮从脚孔顶端伸入脚孔底端,并置于水平地面上,且支撑板底面与地面间隔,且能旋转上移挡套,使挡套与连接套分离,并围绕铰接部上翻支脚,使若干支脚依次贴合在架杆杆壁上,并使支撑板底面贴合置于水平地面上。

将支撑座上的支脚采用可上下翻动的结构,在移动时下翻支脚,利用脚轮移动,固定时上翻支脚,使支撑板贴合地面进行支撑,因此能避免行人踩在支撑座上连同输液架一同滑到,且支撑板为薄板状,同时支撑板用于固定,因此可以设置极小的厚度,因此固定后的支撑板也能避免行人被其钩倒,因此使用更加安全,且利用挡套和挡板配合调整也十分方便。

在上述的一种输液架可调支撑结构中,所述的架杆杆壁上设有环形上挡环,所述的挡套顶端内壁固定有圆环形下挡环,下挡环套在架杆上,架杆上还套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两端分别与下挡环下侧和连接套顶端相抵,并推动下挡环上侧抵在上挡环下侧,且此时挡板与铰接部距离大于铰接部与支脚前端距离,且能向下推动挡套,使挡套螺接在连接套上,并使挡板抵在支脚后端上方,并压紧支脚。

因此一旦挡套与连接套分离,压缩弹簧能迅速推动挡套上移,以方便上翻支脚,因此调节更加快速。

在上述的一种输液架可调支撑结构中,所述的铰接部与支脚之间设有扭簧,且扭簧能扭动支脚上翻并依次贴合在架杆杆壁上。

因此能自动上翻支脚。

在上述的一种输液架可调支撑结构中,所述的支撑板底面固定有橡胶防滑垫,所述的支撑板为不锈钢板。

能提高支撑板防滑能力。

在上述的一种输液架可调支撑结构中,还包括一端与任意一个支脚连接的绑带,绑带两端设有魔术贴,且所述的绑带能绑紧若干支脚依次贴合在架杆杆壁上,并利用两端的魔术贴固定。

一种输液架可调支撑结构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调整挡套位置,使下挡环在挡板上方,将下挡环从架杆底端套入架杆;

步骤二,从架杆底端套入压缩弹簧;

步骤三,将连接套螺接在连接部上,并使连接套底部顶紧架杆底端。

因此本支撑结构安装十分方便快速,且方便改装传统的输液架。

一种输液架可调支撑结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方法和固定方法,

所述的移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铰接部下翻支脚,

步骤二,下移挡套,使挡套螺接在连接套上并继续旋转下移挡套,使挡板逐渐下压并抵在支脚后端上方,

步骤三,手握并上拉架杆,继续旋转下移挡套,使挡板压紧支脚,使支脚下方贴合在支撑板顶面上,使脚轮从脚孔顶端伸入脚孔底端,释放架杆,使脚轮置于水平地面上,即可利用脚轮滑动进行移动;

所述的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旋转上移挡套,使挡套与连接套分离,压缩弹簧自动带动并上移挡套,同时扭簧带动若干支脚依次贴合在架杆杆壁上;

步骤二,利用绑带固定若干支脚,并使支撑板底面贴合置于水平地面上,利用防滑垫进行固定。

因此调节十分方便,且调节后结构十分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将支撑座上的支脚采用可上下翻动的结构,在移动时下翻支脚,利用脚轮移动,固定时上翻支脚,使支撑板贴合地面进行支撑,因此能避免行人踩在支撑座上连同输液架一同滑到,且支撑板为薄板状,同时支撑板用于固定,因此可以设置极小的厚度,因此固定后的支撑板也能避免行人被其钩倒,因此使用更加安全,且利用挡套和挡板配合调整也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支撑结构分解剖视图。

图2和图3分别是本支撑结构两种使用状态剖视图。

图4是支撑座俯视图。

图中,

1、架杆;11、连接部;12、上挡环;

2、支撑座;21、连接套;22、支撑板;23、脚孔;24、铰接部;25、支脚;26、脚轮;

3、挡套;31、挡板;32、下挡环;

4、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发明一种输液架可调支撑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圆杆状架杆1,架杆1底端杆壁设有螺纹连接部11,还包括支撑座2,支撑座2包括底端封闭的圆套状内螺纹连接套21,连接套21螺接在连接部11上,连接套21底端外壁固定有若干长条矩形薄板状支撑板22,支撑板22长度方向沿连接套21径向设置,若干支撑板22以连接套21轴线为轴等角度分布,且支撑板22顶面和底面均与连接套21轴线垂直,支撑板22底面和连接套21底端对齐,支撑板22后端与连接套21连接,且支撑板22后端顶面设有铰接部24,还包括与支撑板22数量相同的长条杆状支脚25,且若干支脚25前端下方分别连接有脚轮26,支脚25后端铰接在铰接部24上,且铰接轴与对应的支撑板22宽度方向平行,支撑板22前端设有贯穿顶面和底面的脚孔23,连接套21外壁设有外螺纹,还包括带内螺纹的圆套状挡套3,且挡套3底端外壁固定有圆环形挡板31,挡套3螺接在连接套21上,且挡板31抵在支脚25后端上方,并压紧支脚25,使支脚25下方贴合在支撑板22顶面上,且脚轮26从脚孔23顶端伸入脚孔23底端,并置于水平地面上,且支撑板22底面与地面间隔,且能旋转上移挡套3,使挡套3与连接套21分离,并围绕铰接部24上翻支脚25,使若干支脚25依次贴合在架杆1杆壁上,并使支撑板22底面贴合置于水平地面上。

进一步的,架杆1杆壁上设有环形上挡环12,挡套3顶端内壁固定有圆环形下挡环32,下挡环32套在架杆1上,架杆1上还套有压缩弹簧4,压缩弹簧4两端分别与下挡环32下侧和连接套21顶端相抵,并推动下挡环32上侧抵在上挡环12下侧,且此时挡板31与铰接部24距离大于铰接部24与支脚25前端距离,且能向下推动挡套3,使挡套3螺接在连接套21上,并使挡板31抵在支脚25后端上方,并压紧支脚25。铰接部24与支脚25之间设有扭簧,且扭簧能扭动支脚25上翻并依次贴合在架杆1杆壁上。支撑板22底面固定有橡胶防滑垫,支撑板22为不锈钢板。还包括一端与任意一个支脚25连接的绑带,绑带两端设有魔术贴,且绑带能绑紧若干支脚25依次贴合在架杆1杆壁上,并利用两端的魔术贴固定。

将支撑座2上的支脚25采用可上下翻动的结构,在移动时下翻支脚25,利用脚轮26移动,固定时上翻支脚25,使支撑板22贴合地面进行支撑,因此能避免行人踩在支撑座2上连同输液架一同滑到,且支撑板22为薄板状,同时支撑板22用于固定,因此可以设置极小的厚度,因此固定后的支撑板22也能避免行人被其钩倒,因此使用更加安全,且利用挡套3和挡板31配合调整也十分方便。

一种输液架可调支撑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调整挡套3位置,使下挡环32在挡板31上方,将下挡环32从架杆1底端套入架杆1;

步骤二,从架杆1底端套入压缩弹簧4;

步骤三,将连接套21螺接在连接部11上,并使连接套21底部顶紧架杆1底端。

一种输液架可调支撑结构的使用方法,包括移动方法和固定方法,

移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铰接部24下翻支脚25,

步骤二,下移挡套3,使挡套3螺接在连接套21上并继续旋转下移挡套3,使挡板31逐渐下压并抵在支脚25后端上方,

步骤三,手握并上拉架杆1,继续旋转下移挡套3,使挡板31压紧支脚25,使支脚25下方贴合在支撑板22顶面上,使脚轮26从脚孔23顶端伸入脚孔23底端,释放架杆1,使脚轮26置于水平地面上,即可利用脚轮26滑动进行移动;

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旋转上移挡套3,使挡套3与连接套21分离,压缩弹簧4自动带动并上移挡套3,同时扭簧带动若干支脚25依次贴合在架杆1杆壁上;

步骤二,利用绑带固定若干支脚25,并使支撑板22底面贴合置于水平地面上,利用防滑垫进行固定。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架杆1、连接部11、上挡环12、支撑座2、连接套21、支撑板22、脚孔23、铰接部24、支脚25、脚轮26、挡套3、挡板31、下挡环32、压缩弹簧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