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窗帘扣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窗帘扣。
背景技术:
窗帘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品,由于其具有调节室内光线强度、美化室内环境等许多功能,目前广泛应用于家庭、学校及办公室等场所;而设在窗帘上可沿位于窗帘上端的支撑滑杆滑动的窗帘圈是其重要部件之一,其作用有二:其一是通过在滑杆上滑动使窗帘展开或收合;其二是起到美化室内环境的作用;目前市场上的窗帘圈往往是以实木或塑料为主,做成圆圈的试样,内部没有任何结构,这种窗帘圈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与窗帘杆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大,当窗帘圈上所垂挂的窗帘布质比较厚重,窗帘幅面较大时,拉动窗帘就需花较大的力气,当用力不当时,还常常会造成窗帘圈的断裂;而且现有窗帘圈表面没有任何装饰件,使其显得非常单调。
技术实现要素:
现有技术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窗帘扣,它采用在窗帘圈表面设置有装饰件,使其增加窗帘的美感,实用性强。
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窗帘扣,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装饰件;所述上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圆孔,且第一圆孔处设置有凸环;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第二圆孔,且第二圆孔处设置有与凸环相匹配的卡环;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通过凸环与卡环卡设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外表面上开设有卡槽;所述装饰件镶嵌于卡槽内,且装饰件通过铝条穿过上壳体与之固定。
进一步,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均设置有数个支柱。
进一步,所述凸环内壁还设置橡胶垫。
进一步,所述下壳体边缘还开设有凹槽。
进一步,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卡槽为环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新型窗帘扣,它采用在窗帘圈表面设置有装饰件,使其增加窗帘的美感;在凸环内壁还设置橡胶垫,减少了窗帘圈在使用过程中与窗帘杆之间的摩擦系数;拉动窗帘时更加轻松;而且还减少了窗帘圈与窗帘杆之间滑动发出的噪音;下壳体边缘还开设有凹槽,方便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分开;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均设置有数个支柱,使其更好的将窗帘进行紧密固定;上壳体和下壳体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使其窗帘圈更加牢固,使用寿命大大提高;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壳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上壳体、2-下壳体、3-装饰件、4-凸环、5-卡环、6-支柱、11-第一圆孔、12-卡槽、21-第二圆孔、2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新型窗帘扣,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和装饰件3;所述上壳体1上开设有第一圆孔11,且第一圆孔11处设置有凸环4;所述下壳体2上开设有第二圆孔21,且第二圆孔21处设置有与凸环4相匹配的卡环5;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通过凸环4与卡环5卡设固定;所述上壳体1外表面上开设有卡槽12;所述装饰件3镶嵌于卡槽12内,且装饰件3通过铝条穿过上壳体1与之固定;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均设置有数个支柱6;所述凸环3内壁还设置橡胶垫;所述下壳体2边缘还开设有凹槽22;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卡槽12为环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新型窗帘扣在使用时,首先将窗帘上的圆孔套在凸环44上,再将上壳体1和下壳体2进行卡扣;即可使窗帘圈固定于窗帘上;在凸环3内壁还设置橡胶垫,可使窗帘圈在使用过程中与窗帘杆之间的摩擦系数大大降低;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