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烹饪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电压力锅在烹饪时,烹饪腔体内形成高温高压环境,达到快速烹饪的效果。为了保证安全,电压力锅锅盖上设有盖牙与锅体上的锅牙配合,锅盖通过一定角度的旋转实现盖牙与锅牙的咬合与错开,进而实现锅盖与锅体的锁合与解锁。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电压力锅,在锅体上设有一定的限位区间,锅盖上设有配合的凸起结构,凸起结构在该限位区间内运动,实现对锅盖上的转动角度的限定。但是,这种方式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压力锅,工艺简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盖包括盖本体和侧盖,所述侧盖与锅体铰接,所述盖本体相对所述侧盖转动,所述侧盖和所述盖本体其中之一上设有凸台,另外一个上设有凹槽,所述凸台在所述凹槽内运动实现盖本体相对侧盖的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盖本体上设有凸台,所述侧盖上设有凹槽,所述凸台在所述凹槽内来回运动时,所述盖本体相对所述侧盖来回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盖本体中部凹陷有圆槽,所述圆槽的侧壁设有所述凸台,所述侧盖下表面设有凸柱,所述凸柱的侧壁设有所述凹槽,所述凸柱配合所述圆槽安装,同时所述凸台装入所述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圆槽的侧壁为倾斜侧壁,倾斜侧壁使所述圆槽开口变大,所述凸柱的侧壁为与所述圆槽相配合的倾斜侧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柱凸出下表面的高度为1.5-4.5cm。当该高度小于1.5cm时,配合高度太小,会造成配合力太小,结构不稳定;当该高度大于4.5cm时,浪费材料,而且会增加锅盖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盖本体包括面盖和钢盖,所述面盖中部凹陷形成所述圆槽,所述钢盖中部设有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柱中心设有贯通侧盖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下部设有螺纹,所述排气管下部穿过所述钢盖的通孔后固定有螺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气管上活动安装有重锤,所述盖本体上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重锤之间设有驱动机构,按压所述把手,作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作用重锤可实现排气管排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钢盖上设有盖牙,所述锅体上设有锅牙,盖牙与锅牙的配合实现所述锅盖与锅体的锁合和解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盖本体相对侧盖的转动的角度为15度-45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侧盖和盖本体其中之一上设有凸台,另外一个上设有凹槽,通过凸台在所述凹槽内运动实现盖本体相对侧盖的转动,来限定盖本体的转动角度。与现有技术在锅体设置好限位区间,然后在锅盖上设置凸起结构进行配合的方式相比,本方案仅在锅盖上设置相应结构就能限定盖本体转动角度,工艺简单。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假如存在加工误差,本方案仅需对侧盖或者盖本体进行调整来实现二者准确配合,使生产成本得到降低。
2、本实用新型的盖本体中部凹陷有圆槽,所述圆槽的侧壁设有所述凸台,所述侧盖下表面设有凸柱,所述凸柱的侧壁设有所述凹槽,通过所述凸柱配合所述圆槽安装,同时所述凸台装入所述凹槽。凸柱的侧壁为与所述圆槽相配合的倾斜侧壁。方便将盖本体安装到侧盖上,而且方便实现凸台与凹槽的配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压力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锅盖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锅盖爆炸图。
附图标记:
锅体1,锅盖2,盖本体21,侧盖22,凸柱221,凹槽222,排气管223,把手23,面盖24,钢盖25,通孔251,圆槽26,凸台27,螺母28,重锤29,驱动机构30,缺口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压力锅,包括锅体1和锅盖2,所述锅盖2包括盖本体21和侧盖22,所述侧盖22与锅体1铰接,所述盖本体21相对所述侧盖22转动,所述侧盖22和所述盖本体21其中之一上设有凸台,另外一个上设有凹槽,所述凸台在所述凹槽内运动实现盖本体21相对侧盖22的转动。盖本体21上还设有把手23,把手23带动盖本体21转动,实现与锅盖2与锅体1的锁合与解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述盖本体21中部凹陷有圆槽26,所述圆槽26的侧壁设有所述凸台27,所述侧盖22下表面设有凸柱221,所述凸柱221的侧壁设有所述凹槽222,所述凸柱221配合所述圆槽26安装,同时所述凸台27装入所述凹槽222。把手23带动盖本体21转动,盖本体21上的凸台211在侧盖22内的凹槽22内运动,由于凹槽22的区间是有限的,进而凸台211在凹槽22内的运动行程是有限的,进而限定了盖本体21的转动角度。实际操作时,凸台211在凹槽22内来回运动时,所述盖本体21相对所述侧盖22来回转动。较佳的,所述凸柱221凸出下表面的高度为1.5-4.5cm。当该高度小于1.5cm时,配合高度太小,会造成配合力太小,结构不稳定;当该高度大于4.5cm时,浪费材料,而且会增加锅盖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圆槽26的侧壁为倾斜侧壁,倾斜侧壁使所述圆槽26开口变大,所述凸柱221的侧壁为与所述圆槽26相配合的倾斜侧壁。侧壁具有一定的倾斜,可以方便凸柱221安装到圆槽26内,提高装配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述盖本体21包括面盖24和钢盖25,所述面盖24中部凹陷形成所述圆槽26,所述钢盖25中部设有通孔251。所述面盖24扣合在钢盖25上。所述钢盖25上设有盖牙252,所述锅体上设有锅牙,盖牙与锅牙的配合实现所述锅盖与锅体的锁合和解锁。所述凸柱221中心设有贯通侧盖的排气管223,所述排气管223下部设有螺纹,所述排气管223下部穿过所述钢盖25的通孔251后固定有螺母28。锅盖2在装配时,先将面盖24和锅盖25扣合形成盖本体21,侧盖22上装有排气管223,然后将侧盖22上的凸柱221配合盖本体21上的圆槽26安装,同时凸台27配合安装在凹槽222内,侧盖22上的排气管223下部穿过所述钢盖25的通孔251后,通过螺母28固定。由此,盖本体21与侧盖22装配形成锅盖2。而且,盖本体21可以相对侧盖22转动,通过设置凹槽222和凸台27的大小,可以将盖本体21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定。这里认为盖本体21相对侧盖22的转动的角度15度-45度是比较合适的。转动角度与凸台27在凹槽222内的行程有关,而且与盖牙的数量有关。现有技术中最常用的是设置6个盖牙,相应的锅体上设有6个锅牙,从盖牙与锅牙的咬合到盖牙刚好错开,对应的角度为30度,考虑到实际误差与盖牙与缺口的大小因素,6个盖牙的转动角度在30度上下浮动。相应的,转动角度小于15度时,设置的盖牙数量需要增加,会导致成本的增加;而转动角度在大于45度时,盖牙的树立需要减少,安全可能得不到保障。故认为盖本体21相对侧盖22的转动的角度15度-45度是比较合适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述排气管223上活动安装有重锤29,所述盖本体21上设有把手23,所述把手23与所述重锤29之间设有驱动机构30,按压所述把手23,作用驱动机构30,驱动机构30作用重锤29可实现排气管223排气。具体的,凹槽26的侧壁上设有对应的缺口31,驱动机构30通过该缺口31延伸到凹槽26内,进而作用到重锤29上。按压把手23,经过驱动机构30,可以实现重锤29的倾斜,进而使得排气管223进行排气。
电压力锅在烹饪结束后进行开盖时,操作把手23旋转带动盖本体21转动,由于盖本体21上凸台27在侧盖22的凹槽22内运动,凹槽22对凸台27的运动行程进行了限定,盖本体21转动到位后,锅盖2上的锅牙与锅体上的锁牙错开,对把手23施加向上提的力,锅盖得到打开。由于侧盖与锅体铰接,锅盖的一侧还与锅体相连。合盖时,相反的动作,先扣合锅盖,再转动盖本体实现锅盖与锅体的锁合。
可以理解的是,钢盖25内设有密封圈,锅体内设有锅胆,钢盖与锅胆通过密封圈密封形成烹饪腔体,排气管223依次穿过侧盖22、面盖24和钢盖25的通孔251后伸入到烹饪腔体,实现连通外界与烹饪腔体。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中,盖本体上设有凸台,侧盖上设有凹槽,所述凸台在所述凹槽内运动实现盖本体相对侧盖的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盖本体上设有凹槽,侧盖上设有凸台,通过凸台在凹槽内运动实现盖本体相对侧盖的转动。具体的,与实施例一类似,在盖本体中部凹陷有圆槽,所述圆槽的侧壁设有凹槽,侧盖下表面设有凸柱,所述凸柱的侧壁设有凸台,凸台与凹槽配合实现盖本体相对侧盖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锅盖上设置有凸台和凹槽来配合来限定盖本体的转动角度。与现有技术在锅体设置好限位区间,然后在锅盖上设置凸起结构进行配合的方式相比,本方案仅在锅盖上设置相应结构就能限定盖本体转动角度,工艺简单。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假如存在加工误差,本方案仅需对侧盖或者盖本体进行调整来实现二者准确配合,使生产成本得到降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