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具体涉及厨房电器领域中的一种新型精确测温的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在不断的提升,其衣食住行都在不断的追求更高的品质,其中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人们对食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其具体要求不仅仅是菜谱更加丰富多样化,更是对烹饪设备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煮饭及煲汤的烹饪设备,不可否认的是烹饪设备的品质对食物的口感确实有着明显的提升,比如同样的大米通过不同的电饭煲煮出来米饭口感的效果有着明显的不同,具体体现在米饭煮熟的均匀度、米饭的松软度、米饭的香甜度等等。
大部分自动烹饪设备的提升主要在于其烹饪过程中对不同阶段的加热温度及各阶段加热温度时长的有效控制,从而提供烹饪食物的受热温度均匀及受热时间适度,然而目前市场上烹饪设备的测温部分大多通过在对加热设备与锅体的接触装置的测量,而锅体内的食物的实际温度往往与所测量的温度有一定的温度值误差,如此一来,自动化烹饪设备的控制器单元便会做出错误或不够精确的控制程序,从而影响食物烹饪的口感及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精确测温的烹饪设备,可有效采集烹饪过程中食物的实际温度值,从而使得烹饪设备的控制系统有效的做出精确的控制程序,提升自动化烹饪的口感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精确测温的烹饪设备,包括烹饪设备主体及其内部的加热装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烹饪设备主体上设置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性相连,所述的烹饪设备主体设置有外置式食物测温装置,进一步,所述的外置式食物测温装置包括支杆及微型测温头,所述的微型测温头与支杆一端相连,所述的支杆可任意扭动调节其方向及形状,所述的支杆另一端设置于烹饪设备主体上且微型测温头、支杆与控制系统电性相连;
为达到更佳的实用效果,进一步地,
所述的支杆为伸缩杆;
所述的支杆为波纹扭杆。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精确测温的烹饪设备,通过设置一外置式食物测温装置,由于其支杆可任意扭动调节其方向及形状,可将扭动支杆将微型测温头插入锅盖的透气孔内,时时对烹饪过程中锅内的食物进行精确的测温,传递给控制系统,使得控制系统能精确有效的控制烹饪过程中的各种烹饪程序,从而对烹饪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加热温度及各阶段加热温度时长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烹饪食物的口感与效果,由于其支杆的可任意扭动调节性,可满足不同大小的锅具进行对烹饪过程中食物的时时测温,使用的广泛性更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精确测温的烹饪设备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烹饪效果更加完美。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2;
附图标记说明:
1-烹饪设备主体;2-加热装置;3-控制系统;4-温度传感器;5-外置式食物测温装置;501-支杆;502-微型测温头;6-锅体;7-锅盖;8-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由于烹饪设备主体及其内部的加热装置、控制系统,可与市场上各种烹饪设置一致,属于公知技术,也并非本实用专利的保护要点,故在此不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新型精确测温的烹饪设备,包括烹饪设备主体及其内部的加热装置、控制系统,其烹饪设备主体上设置一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性相连,温度传感器有及时对烹饪设备内的加热装置所产生的温度进行测温,从而将温度值传递给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烹饪程序,其烹饪设备主体设置有外置式食物测温装置,进一步,其外置式食物测温装置包括支杆及微型测温头,微型测温头与支杆一端相连,支杆可任意扭动调节其方向及形状,可通过扭动调节上微型测温头插入锅盖的透气孔,对烹饪过程中的食物进行时时有效的测温,支杆另一端设置于烹饪设备主体上且微型测温头、支杆与控制系统电性相连,外置式食物测温装置通过将烹饪过程中的食物温度值传递给控制系统,使得控制系统更加有效的进行控制烹饪程序及作出相应的烹饪程序调整,保证烹饪食物的温度控制,提高烹饪效果。
为达到更佳的实用效果,进一步地,
其支杆为伸缩杆,也可以为支杆为波纹扭杆,此种支杆使得外置式食物测温装置可对不同大小的锅具进行对烹饪过程中食物的时时测温,使用的广泛性更性,不受锅具大小的限制,也满足使用者的各种需求。
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系统可根据内置的温度传感器及外置式食物测温装置两种途径获得的温度值进行更加精确的烹饪程序控制,同时又不再受锅具大小及高度的限制,开创一个全新且更加完美的烹饪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烹饪设备主体并不限制某一种设备,常见的有电磁炉,本实施例中也是以电磁炉为例,但并不限制于电磁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