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交流卷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8592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交流卷门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帘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交流卷门机。



背景技术:

卷帘门升降由卷门机带动,卷帘门升降到位或中途停止,不但卷门机电机要停止运转,还要对卷门机进行刹车,否则由于卷帘门自身的重量,卷帘门会往下坠落。

现有的交流卷门机刹车控制装置主要由刹车盘、刹车片、刹车弹簧和电磁线圈(电磁铁)组成,卷门机停止状态下,由弹簧的推力推动刹车片和刹车盘紧密接触进行刹车;卷门机工作时,电磁线圈通电吸引刹车片,使刹车盘和刹车片分离,一直维持到卷门机停止运转。电磁线圈一般和卷门机电机绕组并联,由于电磁线圈两端的电压是固定的, 因此,不管是电磁线圈通电吸离刹车片的瞬间,还是维持刹车片和刹车盘的分离状态,电磁线圈的电流大小是相同的。实际上,电磁铁未动作前,由于电磁铁的铁心和衔铁存在磁隙,二者之间也有一定的距离,所以电磁铁动作的瞬间需要较大的电流,而电磁铁闭合后,铁心和衔铁紧紧结合,二者之间没有磁隙,形成闭合磁路,磁通量大增,维持电磁铁闭合的电流就可大大减小。也就是,电磁线圈通电吸离刹车片的瞬间,要求有较大的电磁吸引力,也就是要求电磁线圈有较大的电流,而维持吸离状态只需要较小的电流。因此,现有并联设计的电磁线圈浪费了一部分电能,还造成电磁线圈过度发热;其次,现有的交流卷门机的控制电路一般设有3-4个继电器,其目的是使电机能正转、反转,并使继电器之间能互锁,确保继电器不会误动作,这样使电路结构变得复杂,费用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节约电能、电路结构简单、工作稳定的卷门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改进型交流卷门机,包括变速箱、交流电机、后壳体、后壳盖和控制器;所述变速箱前端设有安装座;所述后壳体内设有刹车装置;所述刹车装置包括固定于交流电机轴上的刹车盘、固定于后壳体上的刹车电磁线圈、刹车片、弹簧;所述刹车片设于刹车盘和刹车电磁线圈之间,该刹车片可做轴向运动;所述弹簧设于刹车片和后壳体之间,并将刹车片推向刹车盘;所述刹车电磁线圈设有第一并联绕组和第二并联绕组;所述控制器设有继电器J1、继电器J2、电容器和控制按键;所述继电器J1、继电器J2和电容器均设于后壳盖内;所述控制按键设有停止键、上升键和下降键;所述上升键的一端和继电器J1的线圈、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J21串联连接;所述下降键的一端和继电器J2的线圈、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J11串联连接;所述上升键的另一端、下降键的另一端和停止键的一端相互连接,停止键的另一端连接市电的火线;所述上升键和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并联连接;所述下降键和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2并联连接;所述继电器J1的动触点J13、继电器J2的动触点J23均连接市电的零线;所述交流电机的主绕组的一端连接副绕组的一端并连接市电的火线;所述主绕组的另一端、副绕组的另一端和电容器并联;所述电容器的一端连接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4;所述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4;所述第一并联绕组的一端和继电器J1线圈的火线端、继电器J2线圈的火线端相互连接,另一端连接零线;所述第二并联绕组并联有时间继电器KT,第二并联绕组先和时间继电器KT的常闭触点KT1串联后再和时间继电器KT的线圈及第一并联绕组并联。

工作时,如要开启卷帘门,则按下上升键,继电器J1的线圈得电动作,常开触点J12、J14闭合,常闭触点J11断开, 时间继电器触点KT1常闭,刹车电磁线圈的第一并联绕组和第二并联绕组均得电,产生较大的电磁力,使刹车片克服弹簧的推力和刹车盘分离;交流电机也得电正转启动,交流电机启动后,时间继电器常闭触点KT1经过一段时间的延时后断开,第二并联绕组断电,只由第一并联绕组提供电磁力,继续维持刹车片和刹车盘的分离状态;因常闭触点J11断开,此时即使按下下降键,继电器J2的线圈也不能得电,继电器J2不会发生误动作;按下停止键后,继电器J1的线圈失电,触点J12、J14恢复常开,触点J11恢复常闭,交流电机失电停止运转,刹车电磁线圈失电,弹簧将刹车片推顶刹车盘,对卷门机进行刹车。同理,要关闭卷帘门时,按下下降键后,继电器J2得电动作,刹车盘和刹车片分离,交流电机反转,卷帘门下降,同样,此时即使按下上升键,继电器J1的线圈也不能得电,继电器J1不会发生误动作。

优选的,所述第一并联绕组还连接有整流桥堆,该整流桥堆的输入端的一端连接继电器J1线圈的火线端、继电器J2线圈的火线端,另一端连接市电的零线,输出端连接第一并联绕组的两端。交流电通过整流桥堆全波整流成直流电后再输入第一并联绕组,可以消除并联绕组铁心的震动和涡流,使第一并联绕组的电磁力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变速箱侧边设有限位器;所述限位器设有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所述第一行程开关和继电器J1的线圈串联;所述第二行程开关和继电器J2的线圈串联。设置限位器用于使卷帘门上升或下降到预定停止位置自动停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把刹车电磁线圈分成第一并联绕组和第二并联绕组,在第二并联绕组的电路上并联时间继电器线圈,第二并联绕组和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串联后再和第一并联绕组并联,在交流电机启动时能提供较大的电磁力,交流电机启动后又能断开第二并联绕组电路,相应地减小电磁力维持刹车盘和刹车片的分离状态,从而减小刹车电磁线圈的维持工作电流,节约电能;卷门机控制电路只设置两个继电器就能起互锁作用,使继电器不会误动作,电路结构简单,费用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刹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变速箱1、交流电机2、后壳体3、后壳盖4和控制器;所述变速箱1前端设有安装座5;所述后壳体3内设有刹车装置;所述刹车装置包括固定于交流电机轴6上的刹车盘7、固定于后壳体3上的刹车电磁线圈8、刹车片9、弹簧10;所述刹车片9设于刹车盘7和刹车电磁线圈8之间,该刹车片9可做轴向运动;所述弹簧10设于刹车片9和后壳体3之间,并将刹车片9推向刹车盘7;所述刹车电磁线圈8设有第一并联绕组11和第二并联绕组12;所述控制器设有继电器J1、继电器J2、电容器13和控制按键14;所述继电器J1、继电器J2和电容器13均设于后壳盖4内;所述控制按键14设有停止键15、上升键16和下降键17;所述上升键16的一端和继电器J1的线圈18、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J21串联连接;所述下降键17的一端和继电器J2的线圈19、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J11串联连接;所述上升键16的另一端、下降键17的另一端和停止键15的一端相互连接,停止键15的另一端连接市电的火线20;所述上升键16和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并联连接;所述下降键17和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2并联连接;所述继电器J1的动触点J13、继电器J2的动触点J23均连接市电的零线21;所述交流电机2的主绕组22的一端连接副绕组23的一端并连接市电的火线20;所述主绕组22的另一端、副绕组23的另一端和电容器13并联;所述电容器13的一端连接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4;所述电容器13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4;所述第一并联绕组11的一端和继电器J1线圈18的火线端、继电器J2线圈19的火线端相互连接,另一端连接零线21;所述第二并联绕组12并联有时间继电器KT,第二并联绕组12先和时间继电器KT的常闭触点KT1串联后再和时间继电器KT的线圈24及第一并联绕组11并联。

工作时,如要开启卷帘门,则按下上升键16,继电器J1的线圈18得电动作,常开触点J12、J14闭合,常闭触点J11断开, 时间继电器触点KT1常闭,刹车电磁线圈8的第一并联绕组11和第二并联绕组12均得电,产生较大的电磁力,使刹车片9克服弹簧10的推力和刹车盘7分离;交流电机2也得电正转启动,交流电机2启动后,时间继电器常闭触点KT1经过一段时间的延时后断开,第二并联绕组12断电,只由第一并联绕组11提供电磁力,继续维持刹车片9和刹车盘7的分离状态;因常闭触点J11断开,此时即使按下下降键17,继电器J2的线圈19也不能得电,继电器J2不会发生误动作;按下停止键15后,继电器J1的线圈18失电,触点J12、J14恢复常开,触点J11恢复常闭,交流电机2失电停止运转,刹车电磁线圈8失电,弹簧10将刹车片9推顶刹车盘7,对卷门机进行刹车。同理,要关闭卷帘门时,按下下降键17后,继电器J2得电动作,刹车盘7和刹车片9分离,交流电机2反转,卷帘门下降,同样,此时即使按下上升键16,继电器J1的线圈18也不能得电,继电器J1不会发生误动作。

所述第一并联绕组11还连接有整流桥堆25,该整流桥堆25的输入端的一端连接继电器J1线圈18的火线端、继电器J2线圈19的火线端,另一端连接市电的零线21,输出端连接第一并联绕组11的两端。交流电通过整流桥堆25全波整流成直流电后再输入第一并联绕组11,可以消除第一并联绕组11铁心的震动和涡流,使第一并联绕组11的电磁力更加稳定。

所述变速箱1侧边设有限位器26;所述限位器26设有第一行程开关27和第二行程开关28;所述第一行程开关27和继电器J1的线圈18串联;所述第二行程开关28和继电器J2的线圈19串联。设置限位器用于使卷帘门上升或下降到预定停止位置自动停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