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门窗领域,涉及一种隐扇内开窗。
背景技术:
建筑门窗中的平开门窗,又分内开门窗和外开门窗,不论哪种开启方式,为了施工安全和更换玻璃的便捷性,门窗规范要求玻璃压条必须保证在室内安装。建筑门窗在开启板块位置就有一周扇型材,与固定部位的对比非常明显,影响外饰效果。如图1所示,为解决外饰效果一致的问题,市场上多家公司产品的做法是,将边框和中梃的外侧悬臂加长,将外露的扇型材进行包裹,外饰效果和固定玻璃的一致。但是带来的问题是,固定玻璃部位的玻璃扣条、玻璃垫块等一系列配件得另行设计,与边框和中梃正常悬臂尺寸的系统不匹配,增加了材料的品种,带来了费用的增加,边框和中梃的外侧悬臂加长带来挤压难度的急剧增加,型材合格率低,做出的成品窗很难达到国标要求的精度,易产生漏风和漏水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隐扇内开窗,它具有匹配现有产品,调整方便,达到视觉上的隐扇效果。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隐扇内开窗,包括边框和铰接安装在边框上的窗框,所述窗框包括玻璃压条、中空玻璃和支撑型材,所述支撑型材安装在玻璃压条上,所述支撑型材上设有粘结部,所述中空玻璃上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粘结部通过粘结剂胶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型材包括本体部和设置在本体部一侧的连接部,所述粘结部设置在本体部的另一侧,所述连接部连接至玻璃压条,所述本体部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安装有托板,所述托板托抵在中空玻璃上。
进一步的,所述托板呈字形包括搭扣部和支撑部,所述搭扣部安装在卡槽内,所述支撑部伸出卡槽并托抵在延伸部的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上安装有单面贴,所述单面贴压紧在延伸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中空玻璃包括内侧玻璃、外侧玻璃、密封连接内侧玻璃和外侧玻璃的密封环,所述外侧玻璃的面积大于内侧玻璃的面积,所述外侧玻璃上凸出密封环的部分形成延伸部。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压条上安装有垫块,所述垫块支撑在内侧玻璃上。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部与支撑型材之间安装有隔离胶条,所述粘结剂灌浇在延伸部、支撑型材与隔离胶条形成的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边框上安装有中央胶条,所述支撑型材上凸出设置有挡板部,所述挡板部密封贴紧在中央胶条上。
进一步的,所述中央胶条包括水平部、竖直部、圆弧部和密封部,所述水平部安装在边框上,所述竖直部与密封部通过圆弧部过渡连接,所述密封部的厚度大于圆弧部的厚度,所述挡板部推抵密封部抵靠在竖直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边框上设置有支脚,所述支脚上安装有室外胶条,所述室外胶条贴紧在中空玻璃上。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压条上安装有室内胶条和密封胶条,所述室内胶条抵紧在中空玻璃上,所述密封胶条贴紧在边框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粘结剂采用硅酮结构密封胶将中空玻璃粘结在支撑型材上,粘接后的中空玻璃与支撑型材形成一个整体,安装方便,连接位置调节方便。
2、支撑型材通过隔热条安装在玻璃压条上,通过调节玻璃压条和安装在玻璃压条上的胶条来适配不同厚度的中空玻璃,调节方便,隐扇的视觉效果好,材料统配性好,产能优化性好。
3、在边框上安装有中央胶条,在胶条上设置的密封部与挡板部的密封性好,保证门窗的气密性和水密性。
4、支撑型材的上开设有卡槽,托板可以支撑在中空玻璃的底部,防止硅酮结构密封胶长期承受重力荷载的剪切力作用,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背景技术中涉及的普通内开门窗;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型材与托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中央胶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3所示,一种隐扇内开窗,包括边框20和铰接安装在边框20上的窗框10,窗框10包括玻璃压条11、中空玻璃12和支撑型材13,玻璃压条11聚拢呈矩形状的封闭结构,支撑型材13安装在玻璃压条11上,作为优选支撑型材13与玻璃压条11通过隔热条19连接,在支撑型材13上设有粘结部133,粘结部133呈平面状平行于中空玻璃12的表面,在中空玻璃12上设置有延伸部124,延伸部124与粘结部133通过粘结剂18胶合成一体,作为优选,粘结剂18采用硅酮结构密封胶,即中空玻璃12与支撑型材13形成一个整体。将中空玻璃12与支撑型材13形成的整体件安装至玻璃压条11,安装方便,根据中空玻璃12的厚度和需求的不同,可以更换不同规格的玻璃压条11,使以适应中空玻璃12的更改,同时不影响窗户安装和整体的厚度,结构巧妙,在中空玻璃12的外侧没有设置外侧悬臂,在视觉上达到了隐扇的效果。
支撑型材13设置有本体部131和设置在本体部131一侧的连接部132,在连接部132上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通过隔热条19与玻璃压条11卡接,粘结部133设置在本体部131的另一侧,粘结部133呈平板状,在本体部131上开设有卡槽134,粘结部133向两侧延伸,一侧延伸至卡槽134的槽口并部分覆盖, 另一侧延伸并突出连接部132,即提高了有效粘结面积,又加强了支撑型材13的刚度,在卡槽134内安装有托板14,托板14抵靠支撑在延伸部124的端部。作为优选,托板14呈字形包括搭扣部141和支撑部142,搭扣部141安装在卡槽134内,在搭扣部141和支撑部142的端部设置有定位缺口143,定位缺口143卡扣在卡槽134的侧壁上,搭扣部141的端部抵靠在粘结部133上,支撑部142伸出卡槽134并托抵在延伸部124的端部。作为优选,在支撑部142上安装有单面贴15,单面贴15压紧在延伸部124上,单面贴15设置在支撑部142与中空玻璃12之间,起到调节中空玻璃12与托板14之间的挤压作用压力的作用,同时,设置单面贴15可以调节中空玻璃12与托板14之间的间隙,方便安装和维护,避免了硬碰硬的局面。在中空玻璃12的底部设置托板14,通过杠杆的原理将将中空玻璃12的自重传递至托板14,避免了硅酮结构密封胶长期承受中空玻璃12侧重力载荷的剪切力作用,维持中空玻璃12与支撑型材13连接可靠性,使用寿命长。
中空玻璃12包括内侧玻璃122、外侧玻璃121、密封连接内侧玻璃122和外侧玻璃121的密封环123,外侧玻璃121的面积大于内侧玻璃122的面积,作为优选,密封环123的边缘与内侧玻璃122的边缘重合,外侧玻璃121上凸出密封环123的部分形成延伸部124。作为优选,在玻璃压条11上安装有垫块16,垫块16支撑在内侧玻璃122上,垫块16的长度大于内侧玻璃122的厚度,垫块16延伸抵靠至粘结部133的另一侧,当密封环123的外侧面与外侧玻璃121的端面平齐时,垫块16的一部分支持在密封环123上。作为优选,在延伸部124与支撑型材13之间安装有隔离胶条17,隔离胶条17设置在接近密封环123的一侧,延伸部124、支撑型材13和隔离胶条17形成一个“U”字形结构,粘结剂18灌浇在延伸部124、支撑型材13与隔离胶条17形成的凹槽内。
在外侧玻璃121上设置延伸部124胶合连接在支撑型材13上,使中空玻璃12朝向外面的平面平整,面积大,覆盖整个窗口面,在密封环123和内侧玻璃122上可以支撑在玻璃压条11上,提高安装时的平整性。在内侧玻璃122下方安装垫块16,在浇灌粘结剂18和安装中空玻璃12的过程中,起到定位和支撑 的作用,使中空玻璃12的安装和定位,位置准确,安装方便。中空玻璃12和支撑型材13之间设置隔离胶条17,可以稳定粘结剂18的胶合位置和胶合长度,确保中空玻璃12的连接可靠性,在中空玻璃12热胀冷缩的过程中,起到缓冲和稳定位置的作用。
如图2和图4所示,在边框20上安装有中央胶条30,在支撑型材13上凸出设置有挡板部135,挡板部135从板体部上向边框20一侧凸出,挡板部135密封贴紧在中央胶条30上,中央胶条30包括水平部31、竖直部32、圆弧部33和密封部34,水平部31与竖直部32垂直相交构成形结构,水平部31安装在边框20上,竖直部32与密封部34通过圆弧部33过渡连接,密封部34的厚度大于圆弧部33的厚度,密封部34的长度小于竖直部32的高度,当窗框10合拢至边框20时,挡板部135推抵密封部34抵靠在竖直部32上。在竖直部32的端部设置圆弧部33和密封部34,竖直部32的强度高,刚性好,起到支撑的作用,圆弧部33厚度小,便于弯曲,密封部34与挡板部135的密封连接性好,在圆弧部33的带动下便于连接和密封,结构巧妙,保证门窗的气密性和水密性。
在边框20上设置有支脚21,支脚21上安装有室外胶条50,室外胶条50贴紧在中空玻璃12上,进一步的,室外胶条50贴紧在外侧玻璃121的延伸部124上,密封效果好,视觉感好,在玻璃压条11上安装有室内胶条40和密封胶条60,室内胶条40抵紧在中空玻璃12上,密封胶条60贴紧在边框20上。当窗框10合拢至边框20时,室外胶条50、中央胶条30和密封胶条60构成三道密封,使窗框10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