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智能沙发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8096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智能沙发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沙发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沙发床。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居住条件不断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们搬进了楼房居住,人们住进楼房后,各方面的条件都有很大的进步,水电气具备,卫生条件也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然而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还有相当数量的住宅为一居和两居,家里通常都只有一张床或是两张床,客厅沙发也是传统普通沙发,这样平时家里来几位客人就没地方住,只能选择住酒店,带来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智能沙发床,用以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地在沙发状态和卧床状态间转换,兼具沙发功能和卧床功能的沙发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沙发床,包括沙发床框架,所述沙发框床架包括坐板框架(1)和靠背框架(2),其中:

所述坐板框架(1)上活动设置有可水平移出坐板框架(1)或水平移回坐板框架(1)上的活动坐板(3);

所述靠背框架(2)中活动设置有可弯曲背板(4);

所述沙发床框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可弯曲背板(4)配合的、用于引导所述可弯曲背板(4)从靠背框架(2)中移动至坐板框架(1)以及引导所述可弯曲背板(4) 从坐板框架(1)移动至靠背框架(2)中的导向装置(30);

在所述可弯曲背板(4)从靠背框架(2)中移动至坐板框架(1)上时所述活动坐板(3)水平移出所述坐板框架(1),所述多功能智能沙发床进入卧床状态;在所述可弯曲背板(4)从坐板框架(1)上移动至靠背框架(2)中时所述活动坐板(3)水平移回所述坐板框架(1)上,所述多功能智能沙发床进入沙发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装置(30)包括导向沿着沙发高度方向的竖向导向装置和导向沿着沙发深度方向的横向导向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向导向装置包括沿着沙发高度方向的竖向导轨,所述横向导向装置包括沿着沙发深度方向的横向导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向导轨开设于所述靠背框架(2)内、或者安装于所述靠背框架(2)上;所述横向导轨开设于扶手支撑架(110)内、或者安装于所述扶手支撑架(110)上;或者,所述竖向导轨安装于靠背框架(2)后方,所述横向导轨安装于所述坐板框架(1)上方;

所述可弯曲背板(4)上设置有与所述竖向导轨或所述横向导轨适配的滚动块(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弯曲背板(4)上与所述活动坐板(3)上的沿水平方向的相邻两端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智能沙发床还包括:

用于驱动所述可弯曲背板(4)沿着所述导向装置(30)的引导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可弯曲背板(4)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可调速电机(11),所述沙发床框架内转动安装有转动轴(12),所述转动轴(12)上设有从动齿轮(13),所述可调速电机(11)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与所述从动齿轮(13)配合的主动齿轮(15),所述转动轴(12)上还安装有链轮(16),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有所述可弯曲背板(4)连接的链条(17),所述链条(17)与所述链轮(16)相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弯曲背板(4)包括多个条形板(9),相邻的所述条形板(9)活动连接;或者

所述可弯曲背板(4)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可弯曲背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坐板(3)包括支架(19),所述支架(19)的上表面安装有面板(21)、所述支架(19)的下方安装有支撑在地面上的滚动轮(2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靠背框架(2)上安装有靠背面板(120),所述靠背面板(120)内、或者所述靠背面板(120)后方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用于容纳移动至靠背框架(2)中的所述可弯曲背板(4)。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弯曲背板(4)上用于支撑人体的支撑面上固定有第一沙发靠垫。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智能沙发床还包括:

第二沙发靠垫,设置在所述可弯曲背板(4)上;

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沙发靠垫跟随所述可弯曲背板(4)移动,使得在卧床状态时所述第二沙发靠垫覆盖于所述可弯曲背板(4)上用于支撑人体的支撑面上,在沙发状态时所述第二沙发靠垫覆盖于所述沙发靠背面板(120)上用于支撑人体的支撑面上、或者覆盖于所述可弯曲背板(4)上用于支撑人体的支撑面上的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可弯曲背板(4)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沙发靠垫上沿水平方向且临近所述活动坐板(3)的一端,与所述可弯曲背板(4)上沿水平方向且临近活动坐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沙发靠垫上所述一端的相对端,处于自由状态;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沙发靠垫下方的可开合连杆组,所述可开合连杆组包括第一连杆(401)和第二连杆(402);其中,所述第一连杆(40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靠背面板(120)上或者所述靠背框架(2)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402)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402)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活动坐板(3)上;或者,第二驱动装置包括拉绳(50),拉绳(5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沙发靠垫连接、另一端穿过靠背面板(120)和靠背框架(2)后与可弯曲背板(4)连接。

上述多功能智能沙发床,可方便地在沙发状态和卧床状态间转换,使得多功能智能沙发床兼具沙发功能和卧床功能,功能多样,而且,当不想使用其卧床功能时,可以将其转换至沙发状态,从而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多功能智能沙发床的沙发床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多功能智能沙发床在卧床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多功能智能沙发床在沙发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多功能智能沙发床中导向装置3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多功能智能沙发床中导向装置3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多功能智能沙发床中板状导轨500的结构示意图;

图5C是图5B中板状导轨500在多功能智能沙发床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5D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多功能智能沙发床中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E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功能智能沙发床上设置板状导轨和滑动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智能沙发床中可弯曲背板4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智能沙发床中活动坐板3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功能智能沙发床在沙发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B是图8A所示多功能智能沙发床在卧床状态的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智能沙发床中第一驱动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括有图9A中第一驱动装置的多功能智能沙发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智能沙发床中第一驱动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括有图10A中第一驱动装置的多功能智能沙发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多功能智能沙发床处于卧床状态时的结构侧视图;

图11B是图11A中多功能智能沙发床在变换至沙发状态的过程示意图;

图11C是图11A中多功能智能沙发床处于沙发状态时的结构侧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多功能智能沙发床的局部结构侧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多功能智能沙发床的局部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智能沙发床的沙发床框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该多功能智能沙发床在卧床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该多功能智能沙发床在沙发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多功能智能沙发床包括沙发床框架,沙发床框架包括坐板框架1和靠背框架2,其中:

坐板框架1上活动设置有可水平移出坐板框架1或水平移回坐板框架1上的活动坐板3;

靠背框架2中活动设置有可弯曲背板4;

沙发床框架上设置有与可弯曲背板4配合的、用于引导可弯曲背板4从靠背框架2中移动至坐板框架1以及引导所述可弯曲背板4从坐板框架1移动至靠背框架2中的导向装置30;

在可弯曲背板4从靠背框架2中移动至坐板框架1上时活动坐板3水平移出坐板框架1,多功能智能沙发床进入卧床状态;在可弯曲背板4从坐板框架1上移动至靠背框架2中时活动坐板3水平移回坐板框架1上,多功能智能沙发床进入沙发状态。

其中,可弯曲背板4和活动坐板3可以是用户手动移动,也可以是利用电动驱动装置(见后文)移动。

当用户希望上述多功能智能沙发床进入卧床状态时,将活动坐板3水平移出坐板框架1、将可弯曲背板4在导向装置30的引导下从靠背框架2中移动至坐板框架1上,此时,活动坐板3和可弯曲背板4形成床铺(如图2所示);接着,当用户希望上述多功能智能沙发床进入沙发状态时,将可弯曲背板4在导向装置30的引导下从坐板框架1上移动至靠背框架2中、将活动坐板3水平移回坐板框架1上,此时,上述多功能智能沙发床进入沙发状态(如图3所示)。

可见,上述多功能智能沙发床,可方便地在沙发状态和卧床状态间转换,使得多功能智能沙发床兼具沙发功能和卧床功能,功能多样,而且,当不想使用其卧床功能时,可以将其转换至沙发状态,从而占用空间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导向装置30包括导向沿着沙发高度方向的竖向导向装置301和导向沿着沙发深度方向的横向导向装置302。其中,沙发高度方向如图2中标线A所在方向,沙发深度方向如图2中标线B所在方向。图4所示的该两个导向装置的导向轨迹是连通的。其中,竖向导向装置和横向导向装置之间还可设有弯曲导向装置303,使得可弯曲背板在横向导向装置和竖向导向装置之间的运动更加平顺。优选地,竖向导向装置301、横向导向装置302、弯曲导向装置303为一体成型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竖向导向装置可以是沿着沙发高度方向的竖向导轨,横向导向装置可以是沿着沙发深度方向的横向导轨。在一个实施例中,竖向导轨和横向导轨的结构和安装位置有多种选择,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和安装位置,比如以下任一种方式:

方式一:如图5A所示,竖向导轨开设于靠背框架2内,例如竖向导轨可以是一个在靠背框架2内开凿出的、沿着沙发高度方向的导向槽5。或者,竖向导轨安装于靠背框架2上,例如竖向导轨可以是一条导轨设备,该导轨设备安装在靠背框架2上,且安装在靠背框架2上的该导轨设备的导向沿着沙发高度方向。

此时,相应地,横向导轨开设于扶手支撑架110内,例如横向导轨可以是一个在扶手支撑架110内开凿出的、沿着沙发深度方向的导向槽6。或者,横向导轨安装于扶手支撑架110上,例如横向导轨可以是一条导轨设备,该导轨设备安装在扶手支撑架110上,且安装在扶手支撑架110上的该导轨设备的导向沿着沙发深度方向。

图5B示出了当竖向导轨、横向导轨均为导轨设备时的一种实施结构,该种结构中,竖向导轨501、横向导轨502之间有弯曲导轨503,竖向导轨501、横向导轨502、弯曲导轨503是一体成型的,我们统称该一体成型的导轨结构为板状导轨500,板状导轨500呈弯曲条板状,如图5C所示为板状导轨500中的竖向导轨501安装于靠背框架2上;将横向导轨502设置于坐板框架1上,并置于活动坐板3(图未示出)下方。如图5D所示,板状导轨500的一侧面D3形成一导向轨道,设置滑动组件,该滑动组件包括滑轮506和连接件504,其中,滑轮506沿着圆周方向设置有沟槽,该沟槽与该导向轨道形状适配,该导向轨道插入滑轮506的沟槽中,从而使得滑轮506可沿着该导向轨道滑动,滑轮506通过转动轴505与连接件504转动连接,连接件504与可弯曲背板4固定连接。如图5E所示,可设置多个滑动组件,每个滑动组件中的连接件504与可弯曲背板4连接,这样,可弯曲背板4就可以通过滑动组件沿着板状导轨500提供的导向轨道移动,图5E仅示出了图5C中两条板状导轨上设置多个滑动组件的示意图,以帮助理解技术方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靠背框架可包括围绕靠背面板左端设置的左侧靠背框架、和围绕靠背面板右端设置的右侧靠背框架;扶手支撑架可包括围绕活动坐板左端设置的左侧扶手支撑架、和围绕活动坐板右端设置的右侧扶手支撑架;竖向导轨可为两根,包括左侧竖向导轨和右侧竖向导轨,横向导轨可为两根,包括左侧横向导轨和右侧横向导轨;左侧竖向导轨开设于左侧靠背框架内、或者安装于左侧靠背框架上;右侧竖向导轨开设于右侧靠背框架内、或者安装于右侧靠背框架上;左侧横向导轨开设于左侧扶手支撑架内、或者安装于左侧扶手支撑架上;右侧横向导轨开设于右侧扶手支撑架内、或者安装于右侧扶手支撑架上。

方式二:竖向导轨安装于靠背框架2后方,横向导轨安装于坐板框架(1)的上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对应上述方式一或方式二的结构,可弯曲背板4上设置有与竖向导轨、或横向导轨适配的滚动块10,滚动块10的大小以能够插入竖向导轨、横向导轨为宜。当处于沙发状态时,滚动块10位于竖向导轨中,当处于卧床状态时,滚动块10移动至横向导轨中。滚动块10用于将可弯曲背板4的移动轨迹限制于竖向导轨和横向导轨提供的导向路线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多功能智能沙发床还可包括用于驱动可弯曲背板4 沿着导向装置的引导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可与可弯曲背板4配合。从而实现了自动将多功能智能沙发床的状态在沙发状态和卧床状态之间切换,免去用户手动切换,实现了智能自动化,方便用户使用。

如图9A和图9B所示,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可调速电机11,沙发床框架内转动安装有转动轴12,转动轴12上设有从动齿轮13,可调速电机11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与从动齿轮13配合的主动齿轮15,转动轴12上还安装有链轮16,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有可弯曲背板4连接的链条17,链条17与链轮16相配合。可调速电机11通过主动齿轮15带动从动齿轮13转动,进而带动转动轴12转动,转动轴12的转动带动链轮16转动,从而驱动链条17运动,这样可调速电机11带动主动齿轮正反向运动,便可以带动可弯曲背板从靠背框架中移动至坐板框架上或者从坐板框架上移动至靠背框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可弯曲背板4上与活动坐板3上的沿水平方向的相邻两端连接起来,这样,当可弯曲背板4在前述可调速电机11驱动下从靠背框架中移动至坐板框架上时,可弯曲背板4会带动活动坐板3水平移出坐板框架1,进入卧床状态;当可弯曲背板4在前述可调速电机11驱动下从坐板框架上移动至靠背框架中时,可弯曲背板4会带动活动坐板3水平移回坐板框架1上,进入沙发状态;从而实现了智能自动地切换多功能智能沙发床的状态。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第一驱动装置还可以是双链条同步电机60,包括电机600、第一链条601和第二链条602,该两根链条与活动坐板3连接,该两根链条在电机600的驱动下,前后伸缩,当该两根链条伸长时,带动活动坐板3水平移出坐板框架1,当这两根链条缩短时,带动活动坐板3水平移回坐板框架1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可弯曲背板4上与活动坐板3上的沿水平方向的相邻两端连接起来,这样,当活动坐板3在前述两根链条的带动下水平移出坐板框架1时,活动坐板3会带动可弯曲背板4从靠背框架中移动至坐板框架上,进入卧床状态;当活动坐板3在前述两根链条的带动下水平移回坐板框架1上时,活动坐板3会带动可弯曲背板4从坐板框架上移动至靠背框架中,进入沙发状态;从而实现了智能自动地切换多功能智能沙发床的状态。

可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任何一种结构的多功能智能沙发床中,可以将可弯曲背板4上与活动坐板3上的沿水平方向的相邻两端(见图2所示,该相邻两端位为可弯曲背板4上标号D1所指一端、以及活动坐板3上标号D2所指一端)连接起来,这样,当可弯曲背板4、活动坐板3中的任一者移动时,会带动另一者移动,从而更加方便地切换多功能沙发床的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弯曲背板4可以实施为以下任一种方式或者其他适宜的方式:例如,如图6所示,可弯曲背板4可包括多个条形板9,相邻的条形板9活动连接,例如铰接在一起,优选地是用两个以上的活动连接件铰接;再例如用柔性粘接件(如胶带)将相邻的条形板9粘接在一起;再例如用两根弹性钢丝将条形板9串联起来,每块条形板之间留有一定间隙,间隙用具有一定厚度的块状物串连在钢丝上形成,条形板活动连接在一起可以方便的进行弯折;或者可弯曲背板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可弯曲背板,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弹性材料制成的可弯曲背板可以方便的进行弯折,既能够满足对弯曲性能的要求,而且人们在躺在弹性材料制成的可弯曲背板上时,可弯曲背板在人体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能使得人体更加放松,能使得人们在休息的时候更加舒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活动坐板3可包括支架19,支架19的上表面安装有面板21(支撑人体的部分,类似于现有沙发中的坐板)、支架19的下方安装有支撑在地面上的滚动轮20,滚动轮20支撑在地面上,能使得活动坐板3可以平滑的水平移出坐板框架或水平移回坐板框架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A所示,靠背框架上可安装有靠背面板120,靠背面板120内、或者靠背面板120后方设有空腔,空腔用于容纳移动至靠背框架中的可弯曲背板,实现了对空间的有效利用,结构更加紧凑,并且,当处于沙发状态时,可弯曲背板被隐藏在靠背面板后面,不易被用户看到,使得多功能智能沙发床更加美观。靠背框架上也可以不设置靠背面板,这样的话,在沙发状态,可弯曲背板就充当了靠背面板的角色。图8B示出了图8A所示多功能智能沙发床在卧床状态的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增加多功能智能沙发床的舒适度,可以为可弯曲背板配置相应的沙发靠垫,可按照如下任一种形式配置:

例如,可以在可弯曲背板4上用于支撑人体的支撑面上固定第一沙发靠垫,这样,第一沙发靠垫是始终覆盖于可弯曲背板4的支撑面上的,不管是处于沙发状态还是处于卧床状态,可弯曲背板4的支撑面上始终覆盖有第一沙发靠垫,增加了用户的舒适度。尤其是当多功能智能沙发床未设置前述靠背面板时,该第一沙发靠垫更便于用户舒适便捷地使用该多功能智能沙发床。其中,如果是在前述靠背面板内设置有前述空腔,那么空腔的大小应该能够容纳下可弯曲背板4以及第一沙发靠垫。

再例如,上述多功能智能沙发床可包括第二沙发靠垫和第二驱动装置,其中,第二沙发靠垫可设置在可弯曲背板4上,第二驱动装置可与可弯曲背板4配合,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沙发靠垫跟随可弯曲背板4移动,使得在卧床状态时第二沙发靠垫覆盖于可弯曲背板4上用于支撑人体的支撑面上,在沙发状态时第二沙发靠垫覆盖于靠背面板120上用于支撑人体的支撑面上(此时,第二沙发靠垫充当靠背面板120的靠垫)、或者覆盖于所述可弯曲背板(4)上用于支撑人体的支撑面上(适用于没有设置靠背面板120的情况)。上述结构,在可弯曲背板移动时,第二沙发靠垫可自动跟随移动,使得在卧床状态或者沙发状态时,第二沙发靠垫自动处于相应使用位置,而不需要用户手动移动第二沙发靠垫,方便用户使用,进一步加强了多功能智能沙发床的智能自动化。

如图11A、11B、11C或12所示,第二沙发靠垫30上沿水平方向且临近活动坐板3的一端C1,与可弯曲背板4上沿水平方向且临近活动坐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沙发靠垫30上该一端的相对端C2,处于自由状态;

如图11A、11B、11C所示,第二驱动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组可开合连杆组,每组可开合连杆组包括第一连杆401和第二连杆402;其中,第一连杆401的一端固定于靠背面板120上或者靠背框架2上、另一端与第二连杆402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杆402的另一端固定于活动坐板3上。第二驱动装置可位于第二沙发靠垫30下方,优选地,可开合连杆组可以是两组,该两组分别位于第二沙发靠垫下方的两端,可以更加平稳地驱动第二沙发靠垫。如图11A所示,当第一连杆401和第二连杆402为打开状态时,多功能智能沙发床处于卧床状态;如图11B所示,当可弯曲背板4从坐板框架上移动至靠背框架2中的过程中(沿图11B中箭头所指方向移动),第一连杆401和第二连杆402从打开状态逐渐向上升隆起,从而将第二沙发靠垫30抬起来,同时第二沙发靠垫30随着可弯曲背板4移动,当第一连杆401和第二连杆402为折合状态时(如图11C所示),第二沙发靠垫30便覆盖于靠背面板120的支撑面上,多功能智能沙发床进入沙发状态;相反的过程,当可弯曲背板4从靠背框架2中移动至坐板框架上的过程中,第二沙发靠垫30随着可弯曲背板移动,第二沙发靠垫30最终覆盖于可弯曲背板的支撑面上,第一连杆401和第二连杆402又逐渐从折合状态转变为打开状态,多功能智能沙发床又进入卧床状态。

或者,如图12所示,第二驱动装置还可以是拉绳50,拉绳50的一端与第二沙发靠垫30连接、另一端穿过靠背面板120和靠背框架2后与可弯曲背板4连接,这样,当可弯曲背板4移动时,通过拉绳50拉着第二沙发靠垫30跟着移动,从而实现了在卧床状态时第二沙发靠垫覆盖于可弯曲背板上用于支撑人体的支撑面上,在沙发状态时第二沙发靠垫覆盖于靠背面板上用于支撑人体的支撑面上。如图13所示,当靠背框架2(未示出)上设置有靠背面板120时,在靠背面板120上与拉绳50(未示出)相对的位置开设槽130,这样,靠背面板不会阻碍拉绳的上下移动,同样实现了在卧床状态时第二沙发靠垫覆盖于可弯曲背板上用于支撑人体的支撑面上,在沙发状态时第二沙发靠垫覆盖于靠背面板上用于支撑人体的支撑面上。

当然,第二驱动装置可以是任何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驱动装置,任何类型的第二驱动装置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