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是一种液体加热器。
背景技术:
液体加热器的底部设有底座,底座的底部与电源线连接,为保证电源线的导线在穿过底座侧壁时不影响底座的平稳,一般在底座的侧壁设有底部敞开的出线口,导线从出线口的底部卡入出线口内,同时,为避免导线过长而散落在液体加热器外侧,现有技术在底座上设置盘线装置,导线在经过盘线装置的收纳以后,将与插头连接的导线从出线口伸出底座,但上述出线口的侧壁为直边结构,在移动液体加热器底座的过程中,由于导线和插头自身重力的作用,出线口内的导线容易从出线口脱出,则电源线固定的可靠性不高,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底座组件,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所述下底座与上底座之间限定出用于盛放导线的绕线腔,所述绕线腔具有多个用于将所述导线引出至所述绕线腔外部的出线口,所述出线口的出口处设有限位止挡。上述方案中限位止挡与出线口的上部共同限定导线,设于出线口的出口处的限位止挡减小了出口的宽度,有效避免导线脱离出线口,但出口的宽度小于导线的宽度,限位止挡相对导线的硬度大,导线在装入和拉出的过程中,由于导线与限位止挡之间的挤压会造成导线的变形或损坏,同时用户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器,其电源线固定的操作方便且可靠性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壶体和底座,底座上设有电源线,电源线包括插头、弹簧线和导线,导线通过弹簧线与插头连接,底座上设有第一通槽,弹簧线与第一通槽过盈配合,第一通槽的底部设有第一敞口,所述第一敞口的宽度大于导线的宽度且小于弹簧线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穿过第一敞口卡入第一通槽内,弹簧线在导线卡入第一通槽后从底座外侧插入第一通槽。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边缘设有底座侧壁,第一通槽设于底座侧壁上且贯穿底座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槽从底座侧壁的外侧面到底座侧壁的内侧面逐渐收缩;
或者,所述第一通槽从底座侧壁的外侧面到底座侧壁的内侧面阶段性收缩。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形,且第一通槽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第一敞口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侧壁在第一通槽处的厚度为L,且L≤3mm。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侧壁的外侧面在第一通槽处设有向外延伸的凸台,所述第一通槽向外延伸且贯穿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面向弹簧线的侧面抵在凸台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内设有凸筋,凸筋上设有贯穿凸筋且与第一通槽相对的第二通槽,第二通槽的底部设有第二敞口,所述导线穿过第二敞口卡入第二通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槽内设有软扣,弹簧线上设有扣槽,软扣在弹簧线安装到位后卡入扣槽中;
或者,所述弹簧线上设有软扣,第一通槽内设有扣槽,软扣在弹簧线安装到位后卡入扣槽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首先,所述弹簧线与第一通槽过盈配合,避免弹簧线从第一通槽的延伸方向脱出,使电源线的自由端固定于底座上,同时过盈配合相对其他连接方式,不仅连接的可靠性高,而且弹簧线的安装和拆卸方便;其次,弹簧线的弹性大,通过弹簧线的变形实现弹簧件与第一通槽的过盈配合,减少了第一通槽的槽壁的变形量,保证了底座在第一通槽处的强度,同时,弹簧线的耐磨性好,在与第一通槽的拆装过程中不易受损,保证了电源线的使用寿命;最后,第一敞口的宽度大于导线的宽度,易于导线穿过第一敞口进入第一通槽内以及从第一通槽内脱出,降低了导线的磨损,第一敞口的宽度小于弹簧线的宽度,限制弹簧线从第一敞口脱出,进一步提高了弹簧线与第一通槽连接的可靠性。
2、导线穿过第一敞口卡入第一通槽内,则导线在第一通槽内可沿第一通槽的延伸方向自由移动,减少了导线的磨损,弹簧线再从底座外侧插入第一通槽内,弹簧线在插入过程中与第一通槽逐渐实现过盈配合,导线为弹簧线的安装提供导向定位的作用,保证弹簧线沿第一通槽的延伸方向插入,使弹簧线的外表面磨损均匀,保证了电源线的使用寿命,且定位后弹簧线的抽拉和推挤更加省力,方便用户安装和拆卸。
3、底座的边缘设有底座侧壁,底座侧壁将底座内的零部件包裹,提高底座整体的美观度,同时,设置底座侧壁便于第一通槽的开设;第一通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形,第一通槽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第一敞口的宽度,则弹簧线与第一通槽过盈配合的贴合面更多,安装至第一通槽内的弹簧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
4、底座侧壁设置凸台,第一通槽穿过凸台,则增加了第一通槽的深度,增加了弹簧线与第一通槽过盈配合的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弹簧线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底座上设置凸筋,凸筋上设置第二通槽和第二敞口,导线通过第二敞口卡入第二通槽上,便于放置与弹簧线连接的导线,保证弹簧线和导线的连接处在弹簧线插入第一通槽后处于伸直状态,避免弹簧线和导线的连接处由于长期受拉而接触不良,同时,第二通槽与第一通槽的配合保证弹簧线沿第一通槽的延伸方向插入,避免用户倾斜插接弹簧线而加快弹簧线的磨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液体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底座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底座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A出的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底座底部的放大图;
图7为实施例二中底座的剖视图;
图8为图6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通槽设于底座侧壁上且贯穿底座侧壁。其中“贯穿”是指第一通槽从底座侧壁的外侧面延伸至底座侧壁的内侧面。
所述第一通槽从底座侧壁的外侧面到底座侧壁的内侧面阶段性收缩,其中,“阶段性收缩”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呈现阶梯状的收缩,另一种是先逐渐收缩后保持不变。
第一通槽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第一敞口的宽度。其中,“第一通槽的横截面”是指第一通槽在第一通槽延伸方向的垂直平面上的截面,“第一敞口的宽度”也是第一敞口在第一通槽延伸方向的垂直平面上的宽度。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器,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壶体1、壶盖2和底座3,所述底座3上设有电源线4,电源线4包括插头41、弹簧线42和导线43,导线43通过弹簧线42与插头41连接,底座3的底部设有绕线盘5,底座3的边缘设有向下延伸的底座侧壁6,底座侧壁6上设有第一通槽61,弹簧线42与第一通槽61过盈配合,第一通槽61的底部设有第一敞口62,所述第一敞口62的宽度大于导线43的宽度且小于弹簧线42的宽度。首先,所述弹簧线42与第一通槽61过盈配合,避免弹簧线42从第一通槽61的延伸方向脱出,使电源线4的自由端固定于底座3上,同时过盈配合相对其他连接方式,不仅连接的可靠性高,而且弹簧线42的安装和拆卸方便;其次,弹簧线42的弹性大,通过弹簧线42的变形实现弹簧线42与第一通槽61的过盈配合,降低了底座侧壁6的形变量,保证了底座侧壁6在第一通槽处的强度,同时,弹簧线42的耐磨性好,在与第一通槽61的拆装过程中弹簧线42不易受损,保证了电源线4的使用寿命;最后,第一敞口62的宽度大于导线43的宽度,易于导线43穿过第一敞口62进入第一通槽61内以及从第一通槽61内脱出,减少了导线43的磨损,第一敞口62的宽度小于弹簧线42的宽度,则弹簧线42不能从第一敞口62中脱出,进一步提高了弹簧线42与第一通槽61安装的可靠性。
结合图5,所述底座3为圆盘结构,底座3的底面与底座侧壁6形成底座凹槽31,绕线盘5设于底座凹槽31内,绕线盘5上设有绕线槽,导线43的一端伸入绕线槽内且与底座3连接,导线43顺着绕线槽盘绕,导线4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敞口62卡入第一通槽61内,在导线43的另一端卡入第一通槽61后,与导线43另一端连接的弹簧线42从底座3外侧插入第一通槽61,实现弹簧线42与第一通槽61的过盈配合,先将导线43卡入第一通槽61内,再将弹簧线42从底座3外侧插入,减少了弹簧线42安装过程中与第一敞口处的底座侧壁6的挤压和磨损,且此种安装方式省时省力,易于用户拆装。
第一通槽61沿底座3的径向延伸且贯穿底座侧壁6,第一通槽61的横截面为圆弧形,且第一通槽61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第一敞口62的宽度,则弹簧线42与第一通槽61过盈配合的贴合面更多,安装至第一通槽61内的弹簧线42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同时第一通槽61在第一敞口62处的槽壁作为弹簧线42的限位件,支撑弹簧线42,避免弹簧线42在重力作用下从第一敞口62脱出。所述弹簧线42的外径沿弹簧线42的插接方向逐渐变小,第一通槽61的直径从底座侧壁6的外侧面到底座侧壁6的内侧面不变,则弹簧线42在插入第一通槽61的过程中,弹簧线42与第一通槽61之间的间隙不断变小,两者的过盈程度和连接强度不断增强,故连接的可靠性更高,同时先伸入第一通槽61的弹簧线42的外径小于第一通槽61的直径,实现弹簧线42插入前的预定位,利于弹簧线42快速插入。
底座侧壁6为均匀的薄壁结构,底座侧壁6的厚度为L,且L≤3mm,L的优选值为1mm、2mm、3mm,底座侧壁6的外侧面在第一通槽61处设有径向延伸的凸台7,第一通槽61从底座侧壁6向外延伸且贯穿整个凸台7,凸台7的设置增加了第一通槽61的深度,增加了弹簧线42与第一通槽61过盈配合的面积,提高了弹簧线42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当然底座侧壁6的厚度L不能过小,以免无法保证底座侧壁的强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槽61的槽壁位于底座侧壁6的内侧面处设有限位止挡8,所述弹簧线42面向导线43的侧面抵在限位止挡8上,避免弹簧线42插入过程中因外力过大而插接过度,以至于弹簧线42很难从第一通槽61内拔出,或者弹簧线42挤压过度而使第一通槽61的槽壁破损。
所述底座凹槽31的底壁在第一通槽61处设有凸筋9,所述凸筋9上设有贯穿凸筋9的第二通槽91,所述第二通槽91与第一通槽61连通,第二通槽91的底部设有第二敞口,与弹簧线42连接的导线43穿过第二敞口卡入第二通槽91中,第二通槽91的槽壁限制了与弹簧线42连接的导线43相对弹簧线42自由弯曲,保证弹簧线42和导线43的连接处在弹簧线42插入第一通槽61后处于伸直状态,避免弹簧线42和导线43的连接处由于长期受拉而接触不良,同时,第二通槽91与第一通槽61配合保证弹簧线42沿底座3的径向插入,避免用户倾斜插接弹簧线42而加快弹簧线42的磨损。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槽61内还可以设置软扣,与第一通槽61配合的弹簧线42上设有扣槽,软扣在弹簧线42安装到位后卡入扣槽中;或者,第一通槽61内设有扣槽,与第一通槽61配合的弹簧线42上设有软扣,软扣在弹簧线42安装到位后卡入扣槽中。第一通槽61与弹簧线42设置相互配合的软扣和扣槽,在第一通槽61与弹簧线42过盈配合的基础进一步增强两者的连接强度,保证弹簧线42在磨损后也能紧固于第一通槽61中。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槽61的直径也可以沿弹簧线42的插接方向逐渐变小,但第一通槽61的收缩程度小于弹簧线42的收缩程度,实现弹簧线42和第一通槽61的过盈配合,则弹簧线42在插入的过程中与第一通槽61过盈程度不断增强,两者连接的紧度不断增强,故连接的可靠性更高,同时第一通槽61的上游段的半径大,实现弹簧线42插入前的预定位。所述第一通槽61的直径从底座侧壁6的外侧面到底座侧壁6的内侧面呈阶梯状变小,即第一通槽61为阶梯槽;或者,第一通槽61的直径的从底座侧壁6的外侧面到底座侧壁6的内侧面先逐渐变小然后保持不变,第一通槽61的上游段的半径较大,便于弹簧线42的快速定位,第一通槽61下游段的半径不变且小于第一通槽61上游段的半径,使弹簧线42卡的更紧,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当然,弹簧线42也可以沿弹簧线42的插接方向阶段性收缩。
本实施例中,底座侧壁6可不再为薄壁结构,具体地,底座侧壁的厚度L满足:3mm<L≤10mm,由于底座侧壁6厚度可以保证第一通槽61在底座3径向上的深度,故底座侧壁6的外侧可不设置凸台7,提高底座侧壁6的整体性和美观度,同时,底座侧壁6的厚度增加提高了底座侧壁6的强度,避免弹簧线42插入过程中挤压过度致使底座侧壁6破损,当然,底座侧壁的厚度L也可以大于10mm,但L不可过大,以免增加底座3的重量和成本;或者,底座3不再设置底座侧壁6,第一通槽61直接设于底座的周侧面上,由于此种第一通槽61穿过底座,可保证第一通槽61的在延伸方向的深度,故也不用再设置凸台7。
本实施例中,对上下的描述,以参考图1来定义,图1的上方为上,下方为下,例如壶盖2位于底座3的上方,底座3位于壶体1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槽61的上游段是指在弹簧线42插入过程中先与弹簧线42接触的部分,相应地,第一通槽61的下游段是指在弹簧线42插入过程中后与弹簧线42接触的部分。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器,如图6至图8所述,弹簧线42的一端穿过第一通槽61伸入底座凹槽31中,弹簧线42的另一端与第一通槽61过盈配合,减少弹簧线42外露的长度,底座凹槽31的底壁设有凸筋9,凸筋9上设有沿底座3径向延伸且与第一通槽61相对的第二通槽91,第二通槽91的底部设有第二敞口,所述导线43通过第二敞口卡入第二通槽91中,避免与弹簧线42连接的导线43自由弯曲而拉扯弹簧线42,提高了弹簧线42连接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第一通槽61与第二通槽91之间设有供弹簧线42伸入的容纳空间10,则弹簧线42伸入底座凹槽31内的长度不再受限,降低了第一通槽61和弹簧线42的配合精度的要求,同时,弹簧线42磨损后若要实现过盈配合则需要增加弹簧线42插入第一通槽61的深度,此时容纳空间10为弹簧线42的进一步插入提供活动空间,进一步提高了底座3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中,插头41面向弹簧线42的侧面可以抵在延伸的凸台7上,则插头41面向弹簧线42的侧面作为限位件,避免用户插入用力过大使弹簧线42挤破第一通槽61,同时,插头41抵在凸台7上可遮挡第一通槽61,提高了液体加热器在电源线4收纳后的整体性和美观度。
其它未描述结构参考实施例一。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